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俑二号坑出土一件彩绘跪射俑的保护修复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尚欣 付倩丽 +4 位作者 黄建华 王亮 李斌 严苏梅 毛晓芬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9-116,共8页
本研究针对秦俑二号坑出土的一件彩绘跪射俑进行了保护修复,是在考古出土现场保存状况、文物病害及病害机理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现场保护与实验室保护修复。现场保护重在稳定文物状态和应急处理;实验室保护则依据文物保护程序进行保... 本研究针对秦俑二号坑出土的一件彩绘跪射俑进行了保护修复,是在考古出土现场保存状况、文物病害及病害机理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现场保护与实验室保护修复。现场保护重在稳定文物状态和应急处理;实验室保护则依据文物保护程序进行保护修复,在进行文物表面清理工作后,使用AC33(丙烯酸乳液)及PEG200(聚乙二醇)加固彩绘层,使用环氧树脂对陶俑进行了粘接修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彩绘陶俑的保护修复工作可为以后大型彩绘文物的保护修复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绘跪射 现场保护 实验室保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俑二号坑彩绘跪射俑清理方法探索 被引量:5
2
作者 朱学文 《文博》 2000年第1期77-80,共4页
关键词 二号坑 彩绘俑 跪射 清理方法 文物保护
全文增补中
馆藏唐代彩绘人物俑颜料分析与修复保护 被引量:5
3
作者 卢燕玲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1年第4期64-70,共7页
为确定深圳博物馆藏唐代彩绘人物俑颜料的矿物成分,利用X射线荧光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对这批俑的颜料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红色颜料为铅丹、朱砂;黑色颜料为无定形碳黑;白色颜料为铅白和高岭土等。同时,将其与陕西省内相关地区... 为确定深圳博物馆藏唐代彩绘人物俑颜料的矿物成分,利用X射线荧光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对这批俑的颜料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红色颜料为铅丹、朱砂;黑色颜料为无定形碳黑;白色颜料为铅白和高岭土等。同时,将其与陕西省内相关地区的彩绘陶俑或壁画颜料进行了对比,得知其所使用的颜料与后者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针对这批人物俑的保存现状,遵循最小干预等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对其实施了表面附着物清理、拼对、粘接、修复补全等保护修复技术措施,使其恢复了原有面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彩绘人物 颜料分析 修复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上洛县主墓出土彩绘木质文物的保护与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邵安定 张勇剑 +2 位作者 夏寅 段毅 杨军昌 《文博》 2009年第6期468-472,共5页
2007年6—7月,在位于西安市长安县北里王村村东的上洛县主墓中,出土了一批色彩鲜艳的彩绘木俑。因该墓葬曾遭受早期盗扰,出土时木俑较为凌乱摆放在墓室前厅,原来的摆放位置已被扰乱。出土的彩绘木俑均有不同程度的腐朽,其中部分彩绘木... 2007年6—7月,在位于西安市长安县北里王村村东的上洛县主墓中,出土了一批色彩鲜艳的彩绘木俑。因该墓葬曾遭受早期盗扰,出土时木俑较为凌乱摆放在墓室前厅,原来的摆放位置已被扰乱。出土的彩绘木俑均有不同程度的腐朽,其中部分彩绘木俑保存较完整,部分有残缺;整体彩绘保存相对完整,局部有脱落现象。由于长期遭受墓葬环境的影响,所有的彩绘木俑出土时都处于亚饱水状态,而且机械强度较低,没有彩绘或彩绘脱落部位的木胎外观变黄、变脆。这批木俑的木俑颜色鲜艳、姿态各异,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研究明代民间的宗教信仰,以及葬丧习俗也颇有裨益。为了保护这批珍贵的文物,通过对比试验研究,采用自然脱水法使其脱水定形,使用3%PrimalAC33的水溶液对其彩绘层进行加固保护。同时,在保护处理的过程中,通过显微观察以及一些科学分析手段,对这批木俑的制作方法、装饰材料及工艺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洛县主 彩绘 亚饱水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