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化彩绒革盖菌产漆酶条件及染料脱色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玉 洪枫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41-46,共6页
对一株漆酶高产白腐菌——彩绒革盖菌的培养和产酶条件,包括培养基初始pH值、金属离子Cu^2+和Mn^2+的含量,以及诱导剂的种类、添加量和添加时间等相关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发现该菌种适宜在pH值3.5~5.7环境下生长并合成漆酶,培... 对一株漆酶高产白腐菌——彩绒革盖菌的培养和产酶条件,包括培养基初始pH值、金属离子Cu^2+和Mn^2+的含量,以及诱导剂的种类、添加量和添加时间等相关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发现该菌种适宜在pH值3.5~5.7环境下生长并合成漆酶,培养基中添加缓冲液可以获得更高的酶活,但不加则有较高的酶产率;铜和锰可以显著提高漆酶活力,当以0.1mmol/L2,5-二甲基苯胺为诱导剂时,培养基中宜含0.008~0.08mmol/L Cu^2+,0.01mmol/L左右的Mn^2+。在5种常用漆酶诱导剂中,2,5-二甲基苯胺的效果最佳,且应在菌种进入对数生长期时加入效果最好,其最适添加浓度为0.4mmol/L,此时最适产酶Cu“浓度为0.4mmol/L。研究显示漆酶在30和40℃下保持6h后残余酶活分别为原来的95%和80%;60℃条件下,该酶保温1h后的残余活力仅为原来的14%。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是65℃,最适反应pH值为2.4~3。对20种常用染料进行的脱色研究显示,在pH值5、40℃条件下,该粗漆酶液可以直接作用于13种工业染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绒革盖菌 漆酶 酶性质 染料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源和氮源对彩绒革盖菌液体发酵合成漆酶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赵林果 陆叶 +1 位作者 谢惠芳 李治林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7-60,共4页
研究了碳源、氮源对彩绒革盖菌液体发酵合成漆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选的几种碳、氮源中,麸皮为试验菌株合成漆酶的较好碳源;酵母浸膏、酒石酸铵、蛋白胨均是比较理想的氮源。不同的碳氮比对彩绒革盖菌漆酶的产量有着显著的影响,高碳... 研究了碳源、氮源对彩绒革盖菌液体发酵合成漆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选的几种碳、氮源中,麸皮为试验菌株合成漆酶的较好碳源;酵母浸膏、酒石酸铵、蛋白胨均是比较理想的氮源。不同的碳氮比对彩绒革盖菌漆酶的产量有着显著的影响,高碳高氮是其生产漆酶的最佳条件。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该菌株能合成高活力的漆酶,其酶活力可达298 U/mL以上,产酶周期为6~7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碳源氮源液体发酵彩绒革盖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木上彩绒革盖菌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赵桂华 宋桢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00-103,共4页
杨木是我国主要的速生丰产树种,但其材质松软,易受各种木腐菌的危害,引起木材腐朽,给生产上带来较大损失。近几年,在南京地区发现了引起Ⅰ-63杨(Populus deltoidesBartr.cv.“Harvard”)原木严重腐朽的彩绒革盖菌[Coriolus versicolor(L... 杨木是我国主要的速生丰产树种,但其材质松软,易受各种木腐菌的危害,引起木材腐朽,给生产上带来较大损失。近几年,在南京地区发现了引起Ⅰ-63杨(Populus deltoidesBartr.cv.“Harvard”)原木严重腐朽的彩绒革盖菌[Coriolus versicolor(L.ex Fr.)Quel.]。该菌在我国的杨木上曾有过记载,但其分离培养方面的研究甚少。 本研究的目的是对腐朽杨木中的彩绒革盖菌进行分离培养,在培养基中加龙胆紫来鉴别该菌属于哪一种类型的腐朽菌,并对其形态进行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绒革盖菌 杨木 白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脑对彩绒革盖菌抑制响应的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权 李本鹏 +2 位作者 齐文玉 任凯 林金国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3期44-47,共4页
为探究樟脑对彩绒革盖菌的抑菌防腐机制,对彩绒革盖菌及其樟脑处理样的双向电泳图谱进行分析,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MS)对差异蛋白质点进行分析与鉴定,经检索确定表达变化明显的差异蛋白质点28个,对鉴定出... 为探究樟脑对彩绒革盖菌的抑菌防腐机制,对彩绒革盖菌及其樟脑处理样的双向电泳图谱进行分析,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MS)对差异蛋白质点进行分析与鉴定,经检索确定表达变化明显的差异蛋白质点28个,对鉴定出的15个蛋白质点分析发现8个蛋白质点上调表达,7个蛋白质点为下调表达。这些蛋白质参与彩绒革盖菌的细胞内蛋白质生物合成以及tRNA转位过程,对其新陈代谢、DNA复制、转录、翻译、细胞周期进程、信号传导、细胞凋亡和胞外分泌等过程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腐 蛋白质组学 双向电泳 樟脑 彩绒革盖菌 抑制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木材防腐剂对彩绒革盖菌毒性测定
5
作者 赵桂华 《山东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53-55,共3页
在室内用5种水溶性木材防腐剂对引起杨木的彩绒革盖菌进行了毒性测定,结果证明,不同的防腐剂对该菌的致死浓度,最低抑制浓度和最低生长浓度各不一样,菌落的形态和生长量也各有差异。以Na—PCP效果最佳,ACB,CCA,CCB—M次之,BB最差。并镜... 在室内用5种水溶性木材防腐剂对引起杨木的彩绒革盖菌进行了毒性测定,结果证明,不同的防腐剂对该菌的致死浓度,最低抑制浓度和最低生长浓度各不一样,菌落的形态和生长量也各有差异。以Na—PCP效果最佳,ACB,CCA,CCB—M次之,BB最差。并镜检了在不同防腐剂的最低生长浓度上生长菌丝变化情况,大多数菌丝形态基本正常,菌丝分枝都是向上生长,而不向下生长,这是因为培养基中有防腐剂的原因。只有在Na—PCP生长浓度下的菌丝直径比正常菌丝直径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防腐剂 彩绒革盖菌 毒性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绒革盖菌在猪粪堆肥中应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邹荣松 刘克锋 +3 位作者 孙向阳 雷增普 王红利 刘悦秋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91-93,共3页
在以猪粪为原料的静态条垛堆肥的堆体试验中添加了彩绒革盖菌,研究其对堆肥发酵的影响。研究表明彩绒革盖菌在堆肥二次发酵时期有利于堆体温度的提升和保温,说明了在进入堆肥后期彩绒革盖菌对其中剩余的木质素等成分有很好的分解能力,... 在以猪粪为原料的静态条垛堆肥的堆体试验中添加了彩绒革盖菌,研究其对堆肥发酵的影响。研究表明彩绒革盖菌在堆肥二次发酵时期有利于堆体温度的提升和保温,说明了在进入堆肥后期彩绒革盖菌对其中剩余的木质素等成分有很好的分解能力,有利于堆肥的腐熟和养分的释放,初步表明彩绒革盖菌是一株理想的堆肥发酵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 堆肥 彩绒革盖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绒革盖菌CV-8漆酶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1
7
作者 王宜磊 邓振旭 +2 位作者 朱陶 孙迅 朱启忠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60-62,共3页
关键词 木质素 生物降解 彩绒革盖菌 漆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源和氮源对彩绒革盖菌Coriolus versicolor木质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酶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宜磊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9-31,共3页
研究了彩绒草盖菌在不同碳源和氮源培养基中生长时,对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木质素酶(漆酶、多酚氧化酶、愈创木酚氧化酶)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碳源和氮源对酶类的分泌影响很大,富含淀粉的物质能明显促进木质素酶的分泌,而专... 研究了彩绒草盖菌在不同碳源和氮源培养基中生长时,对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木质素酶(漆酶、多酚氧化酶、愈创木酚氧化酶)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碳源和氮源对酶类的分泌影响很大,富含淀粉的物质能明显促进木质素酶的分泌,而专一性底物(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对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有诱导作用,麸皮也能诱导半纤维素酶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源 氮源 彩绒革盖菌 木质素酶 木质纤维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物菲对彩绒革盖菌产漆酶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晓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0期152-152,共1页
研究高浓度菲作为底物对彩绒革盖菌产漆酶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彩绒革盖菌随着培养时间的变化漆酶酶活量一直上升,当达到最大值6.573 U/mL后开始下降;其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与漆酶酶量是一样的,但生物量的最高值要比酶活量的最高值提前3 d... 研究高浓度菲作为底物对彩绒革盖菌产漆酶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彩绒革盖菌随着培养时间的变化漆酶酶活量一直上升,当达到最大值6.573 U/mL后开始下降;其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与漆酶酶量是一样的,但生物量的最高值要比酶活量的最高值提前3 d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腐真 彩绒革盖菌 漆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纳米木聚糖生物抗菌剂对杨木抑菌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姜贵全 程泽琦 +2 位作者 葛泽儒 张鸣远 庞久寅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17,共5页
与使用广泛的木材防腐剂CCA(铜铬砷)和ACQ(季铵铜)相比,木聚糖持久性和稳定性较差,对木腐菌的防治效果不理想,达不到新型生物质木材防腐剂的生产条件。以水溶性的纳米木聚糖为原料,以戊二醛为交联剂,通过戊二醛的交联作用,将阳离子超支... 与使用广泛的木材防腐剂CCA(铜铬砷)和ACQ(季铵铜)相比,木聚糖持久性和稳定性较差,对木腐菌的防治效果不理想,达不到新型生物质木材防腐剂的生产条件。以水溶性的纳米木聚糖为原料,以戊二醛为交联剂,通过戊二醛的交联作用,将阳离子超支化聚合物交联到纳米木聚糖上,制备改性纳米木聚糖生物抗菌剂。通过木材防腐试验对比了不同浓度的改性纳米木聚糖生物抗菌剂对彩绒革盖菌的抑菌性能,并观察了木材腐朽后菌丝的生长情况,与纳米木聚糖溶液作对比,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纳米木聚糖生物抗菌剂在较低浓度时,对彩绒革盖菌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木聚糖 超支化聚合物 彩绒革盖菌 性能 防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真菌云芝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宇伟 连瑞丽 《中国林副特产》 2010年第1期36-38,共3页
关键词 云芝多糖 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药用真 《本草纲目》 慢性肝炎 彩绒革盖菌 人体免疫力 担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Coriolus versicolor催化染料及印染废水脱色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绵斌 夏黎明 岑沛霖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967-971,共5页
利用固定化C .versicolor菌丝球对 4种染料和印染废水的脱色进行了研究 .在三角瓶中采用重复分批加料方式对酸性橙溶液脱色至少可以进行 10批 ,每批在 2 4h内完成 97%以上的脱色效果 .菌丝球对其他 3种染料也有较好的脱色效果 .在脱色... 利用固定化C .versicolor菌丝球对 4种染料和印染废水的脱色进行了研究 .在三角瓶中采用重复分批加料方式对酸性橙溶液脱色至少可以进行 10批 ,每批在 2 4h内完成 97%以上的脱色效果 .菌丝球对其他 3种染料也有较好的脱色效果 .在脱色过程中添加碳源是必要的 .此外 ,还利用自制的气升式反应器对酸性橙和印染废水的连续降解进行了研究 .当稀释率为 0 .0 0 5 6h-1、通风量为 1.1L·min-1时 ,酸性橙溶液的脱色率可达 97%;当稀释率为 0 .0 14h-1、通风量为 1.4L·min-1时 ,印染废水的脱色率为 93.5 %,连续操作 5d后 ,菌丝球的脱色能力没有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iolus VERSICOLOR 彩绒革盖菌 催化脱色 染料 固定化丝球 印染废水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榆多酚处理杨木防腐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庞久寅 闫运开 +2 位作者 刘思琪 宋洁 姜贵全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22,共5页
以地榆根为原料,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借助超声波技术提取地榆多酚,对杨木进行浸渍处理,处理浓度分别为1%、3%、5%。用白腐菌(彩绒革盖菌)和褐腐菌(密粘褶菌)对木块进行12周的腐朽处理,计算试件失重率,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结果表明:未... 以地榆根为原料,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借助超声波技术提取地榆多酚,对杨木进行浸渍处理,处理浓度分别为1%、3%、5%。用白腐菌(彩绒革盖菌)和褐腐菌(密粘褶菌)对木块进行12周的腐朽处理,计算试件失重率,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结果表明:未处理材在白腐菌和褐腐菌侵蚀后的平均失重率分别为21.38%和41.62%,而地榆多酚提取液浸渍处理材在同样条件下的平均失重率分别为4.49%和9.93%,表明地榆多酚对木材具有较明显的防腐效果。当地榆多酚提取液浸渍浓度为5%时,处理材对褐腐菌的抵抗作用较强。本研究可以为利用天然植物提取物改善木材耐腐性能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木 地榆多酚提取物 浸渍处理 彩绒革盖菌 密粘褶 防腐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芝多糖的生物学功能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1
14
作者 姚中磊 孟庆平 汪以真 《饲料研究》 CAS 2008年第7期20-22,共3页
关键词 云芝多糖 生物学功能 彩绒革盖菌 应用 相对分子质量 担子 多孔 多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叶松单宁处理杨木防腐性能
15
作者 庞久寅 李特 +2 位作者 刘思琪 魏兴能 姜贵全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8-112,共5页
目的针对目前大多数传统木材防腐剂对环境和人畜的健康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等问题,开发新的、安全性高、抗菌能力强并可自然降解的天然生物质木材防腐剂。方法采用超声波提取辅助法,从落叶松(Larix gmelinii(Rupr.)Kuzen)树皮中提取单宁... 目的针对目前大多数传统木材防腐剂对环境和人畜的健康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等问题,开发新的、安全性高、抗菌能力强并可自然降解的天然生物质木材防腐剂。方法采用超声波提取辅助法,从落叶松(Larix gmelinii(Rupr.)Kuzen)树皮中提取单宁,并以杨木为实验材料,对杨木进行浸渍处理,再用彩绒革盖菌和密粘褶菌接种浸渍12周,通过测定试样小木块的质量损失率和扫描电镜分析,评价其耐腐性。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单宁提取物对木材具有较明显的防腐效果,彩绒革盖菌和密粘褶菌接种的杨木试件平均质量损失率分别为4.36%和15.43%;其中当单宁提取物浸渍质量分数为5%时,对密粘褶菌的抑制效果最强。结论落叶松单宁对木腐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有效提高了木材的防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 单宁分级产物 防腐剂 彩绒革盖菌 密粘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枝润楠木材天然耐腐性及其腐朽前后特性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小莲 李清芸 +3 位作者 陈孝丑 刘偲 齐文玉 林金国 《浙江林业科技》 2022年第3期49-54,共6页
以天然次生林23年生黄枝润楠Machilus Versicolora木材为研究对象,以密粘褶菌(褐腐菌)Gloeophyllum trabeum和彩绒革盖菌(白腐菌)Coriolus versicolor为侵染细菌,应用木材天然耐腐性试验方法测定分析了其天然耐腐性,采用扫描电镜(SEM)... 以天然次生林23年生黄枝润楠Machilus Versicolora木材为研究对象,以密粘褶菌(褐腐菌)Gloeophyllum trabeum和彩绒革盖菌(白腐菌)Coriolus versicolor为侵染细菌,应用木材天然耐腐性试验方法测定分析了其天然耐腐性,采用扫描电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仪(XRD)、热重差热综合热分析法(TG-DS)C等仪器和方法表征分析了腐朽前后黄枝润楠木材微观结构和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黄枝润楠木材耐白腐菌达到Ⅰ级强耐腐,耐褐腐菌达到Ⅲ级稍耐腐;白腐菌侵蚀后木材相对结晶度增大,而褐腐菌侵蚀后则减小;在TG-DSC热重分析的热解第三阶段,褐腐菌侵蚀后的黄枝润楠木材质量减少大于未腐朽木材和白腐菌侵蚀后的木材;与腐朽前相比,腐朽后黄枝润楠木材的最大放、吸热反应温度均向高温方向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枝润楠木材 天然耐腐性 密粘褶 彩绒革盖菌 表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