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我觉醒与形象重构:中国文化域外分层传播的向度解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林克勤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15,共6页
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是全球化时代的大趋势,在这一进程中主体自觉是文化走出去的前提,而国家形象的塑造则是文化对外传播的目的之一。在这双重的视阈下,面向国际语境的中国文化分层传播应从三个向度展开,即一是向西方知识界输出中国传... 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是全球化时代的大趋势,在这一进程中主体自觉是文化走出去的前提,而国家形象的塑造则是文化对外传播的目的之一。在这双重的视阈下,面向国际语境的中国文化分层传播应从三个向度展开,即一是向西方知识界输出中国传统文化;二是向普通公众介绍中国大众文化;三是与西方政界进行政治文化交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立场上构建多元文化生态,形成东西方文明的格局互补、交流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觉 形象重构 分层传播 对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教育时代的教师生长逻辑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志峰 张柯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0-115,122,共7页
智慧教育时代教师如何发挥智慧和机智,继而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成为铸造“大国良师”的时代命题。从体验性、敏感性与生成性的视角来看,智慧教育时代的教师以创变智慧教学的先行者、智慧教育实践的反思者、数字文化基因的培植者的新形象... 智慧教育时代教师如何发挥智慧和机智,继而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成为铸造“大国良师”的时代命题。从体验性、敏感性与生成性的视角来看,智慧教育时代的教师以创变智慧教学的先行者、智慧教育实践的反思者、数字文化基因的培植者的新形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新使命。智慧教育时代教师的价值超越表现为:工具理性上实现数字素养和数字思维双超越,价值理性上重现师生主体的天然“灵晕”,意义理性上唤醒教师“类生命”自觉。智慧教育时代的教师生长需要通过物理场域、价值场域以及心理场域搭建人机协同实践磁场,形成教师存在意义的内在观照,并通过培养智慧的学生进入意义场域的结构之中,继而彰显教师的社会生命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教育 智慧教师 形象重构 价值超越 养成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文学传统流变中的“乡土文学”与“新乡土小说”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继红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3-149,共7页
自“乡土文学”命名后,乡土文化长期处于被现代文明观看的“客体”位置,一方面,乡土是被“发现”、被“揭示”的;另一方面,乡土文化在“被看”中丧失了自我言说的权利,作家的乡土审美也因此显现出抽象化、符号化、寓言化特征,而近四十... 自“乡土文学”命名后,乡土文化长期处于被现代文明观看的“客体”位置,一方面,乡土是被“发现”、被“揭示”的;另一方面,乡土文化在“被看”中丧失了自我言说的权利,作家的乡土审美也因此显现出抽象化、符号化、寓言化特征,而近四十年的城乡交往叙事以具象化、日常化、现实化的农民命运书写拓宽了“乡土文学”的审美视域,相应地,“乡土文学”的历史命名面临挑战。径直地将近百年中国文学有关乡土、农村、农民的书写统称为“乡土文学”,既有悖于切实的文学情境,也缺乏此概念产生、发展的现实根基。因此,寻找新的命名方式及理论依据,既符合文学思潮应运而生的历史逻辑,也能契合新时代农民精神和乡村文明的当下审美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新乡土小说” 概念推衍 空间交往 形象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