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形象迭用”与中国电影的表意观念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海洲
吕培铭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8-85,共8页
“形象迭用”作为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审美创造方式,深刻内化于中国电影的创作思维当中,成为其叙事表意的关键所在。叙事场景的迭用不仅强化了故事空间的稳定性,还能使电影在“叠韵绵延”的形式美感中实现表意。情景交融的镜语穿插复现...
“形象迭用”作为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审美创造方式,深刻内化于中国电影的创作思维当中,成为其叙事表意的关键所在。叙事场景的迭用不仅强化了故事空间的稳定性,还能使电影在“叠韵绵延”的形式美感中实现表意。情景交融的镜语穿插复现于影像之中,既体现了中国电影对传统叙事“闲笔”的自觉继承,同时也是对意象美学的有效转化。功能性的物象“草蛇灰线”般贯穿于叙事进程时,既构成了推动情节变化的关键之处,也成为情感外化的重要体现。“形象迭用”并不意味着机械地复现,作者的深意往往存在于“重复”的细微变化中。“复”之手法让“隐”之深意得以言说,为作品带来“伏采潜发”的审美意蕴。中国电影“意象”表意经历了一个从“局部”到“整体”的过程,而“迭用与反复”的普遍运用代表其整体性表意观念的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迭用
中国电影
叙事表意
中国文化
艺术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形象迭用”与中国电影的表意观念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海洲
吕培铭
机构
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
出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8-85,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艺术文化传统在当代中国电影中的价值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ZD18)的研究成果。
文摘
“形象迭用”作为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审美创造方式,深刻内化于中国电影的创作思维当中,成为其叙事表意的关键所在。叙事场景的迭用不仅强化了故事空间的稳定性,还能使电影在“叠韵绵延”的形式美感中实现表意。情景交融的镜语穿插复现于影像之中,既体现了中国电影对传统叙事“闲笔”的自觉继承,同时也是对意象美学的有效转化。功能性的物象“草蛇灰线”般贯穿于叙事进程时,既构成了推动情节变化的关键之处,也成为情感外化的重要体现。“形象迭用”并不意味着机械地复现,作者的深意往往存在于“重复”的细微变化中。“复”之手法让“隐”之深意得以言说,为作品带来“伏采潜发”的审美意蕴。中国电影“意象”表意经历了一个从“局部”到“整体”的过程,而“迭用与反复”的普遍运用代表其整体性表意观念的确立。
关键词
形象迭用
中国电影
叙事表意
中国文化
艺术传统
分类号
J992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形象迭用”与中国电影的表意观念
王海洲
吕培铭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