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份越境与自我重构──论林芙美子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谱系 被引量:4
1
作者 杨本明 董春燕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29,共6页
林芙美子因女性书写而知名,但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并不符合近代日本"贤妻良母"的文化规约。本文以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为阐释框架,以《放浪记》《河沙鱼》《晚菊》三部作品为研究对象,梳理出林芙美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谱系及其内在... 林芙美子因女性书写而知名,但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并不符合近代日本"贤妻良母"的文化规约。本文以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为阐释框架,以《放浪记》《河沙鱼》《晚菊》三部作品为研究对象,梳理出林芙美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谱系及其内在的关联性,分析"芙美子""千惠子""阿欣"这三位女性是如何凭借身体表象僭越男权规约并重构自我的。通过考察三位女性对男权秩序的身份越境,指出了林芙美子女性形象谱系书写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女性形象谱系 女性话语权 女性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文学70年:海外华文写作的女性形象谱系
2
作者 刘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0-160,共11页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逐渐孕育、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建构中的一个新兴学科领域,"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研究者们发展学科的动力和旨归之一,便是构建独属于这个学科的概念、术语,以期...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逐渐孕育、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建构中的一个新兴学科领域,"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研究者们发展学科的动力和旨归之一,便是构建独属于这个学科的概念、术语,以期实现新的学科的理论建构.近年来,学界已经逐渐注意到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叙述的兼容性问题.以北美华文文学为例:它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兼容性,不仅已经在创作领域凸显,反映在评论研究方面,即要求研究者要考虑其与中国当代文学彼此兼容的问题,也已很有必要性和迫切性.可以说,与当代文学70年两相兼容的70年来的海外华文写作,存在一个醒目的女性形象谱系.在历史历时的渐进历程里,可以看到无根放逐、无根漂泊和渐欲落地生根的女性形象;看到历经离散、迁移的文化心理而日渐呈现错位归属心态和生存状态的女性形象;看到离散美学和文学命题之后,海外华文作家笔下寄寓繁富中国想象的女性形象.海外华文写作的女性形象谱系,不啻中国当代文学70年中最为精彩的华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写作 女性形象谱系 无根漂泊 离散 错位归属 中国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汉文学视域下的中国帝王行宫--越南古代文学中的圆明园形象谱系研究
3
作者 吕小蓬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3-42,共10页
越南古代汉文学有长达百年的圆明园书写历史,以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体描述了这座清代帝王行宫的盛衰变迁。它们基于文化他者的立场,以政治、文化与文学三大动力为形象基因,在基因的改变与重组中实现形象的变异与更新,在传递和阐释... 越南古代汉文学有长达百年的圆明园书写历史,以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体描述了这座清代帝王行宫的盛衰变迁。它们基于文化他者的立场,以政治、文化与文学三大动力为形象基因,在基因的改变与重组中实现形象的变异与更新,在传递和阐释的双重维度中生成彼此交错的不同形象序列,构成了一个既有联系性、又有差异性的圆明园形象系统。使臣的诗歌唱和是东亚汉文学中圆明园形象交互的主要方式,越南使臣受容了中国帝王、朝鲜使臣诗作中的圆明园形象,这既是越南古代汉文学在邦交语境下对宗藩秩序作出的认同性话语反馈,也显示出官方文学交流在东亚共同体中的重要文化凝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 汉文学 圆明园 形象谱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乡土小说中乡村新人的“梁生宝传统”及形象嬗变
4
作者 廖斌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76,共10页
梁生宝传统是培育乡村新人的宝贵经验。新中国成立后,萧长春等理想化、高大全共产党员圣徒融入集体主义,公而忘私奉献敬业,展现鲜明历史主体精神、担当意识;孙少安身逢1980年代,勇于改革顽强创业,带领村民致富,体现兼济天下的儒家情怀;... 梁生宝传统是培育乡村新人的宝贵经验。新中国成立后,萧长春等理想化、高大全共产党员圣徒融入集体主义,公而忘私奉献敬业,展现鲜明历史主体精神、担当意识;孙少安身逢1980年代,勇于改革顽强创业,带领村民致富,体现兼济天下的儒家情怀;新世纪薛文化,初具现代意识,引入科学民主法治,以民为本谋福祉,不自觉接通传统与现代;范少山忧国忧民返乡创业,振兴乡村,是新时代农民英雄;晚近的王决心、乔麦开拓创新,把知识与劳动结合,实现华丽转型与人生价值。梁生宝传统兼具革命性、时代性、传统性,是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乡村实际、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是常中有变的新形态、新的文化生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乡土小说 梁生宝传统 内涵 形象谱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谱系学与新世纪以来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慎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3-142,193,194,共12页
新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谱系研究主要有传统谱系学与后现代谱系学两种方法资源。对传统谱系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运用情况进行学术分析发现,传统谱系学有助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实现学术研究的周全性、系统性、历史性。在现... 新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谱系研究主要有传统谱系学与后现代谱系学两种方法资源。对传统谱系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运用情况进行学术分析发现,传统谱系学有助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实现学术研究的周全性、系统性、历史性。在现当代文学谱系研究中,"形象谱系"与"知识谱系"研究成果最为丰富、思路最多。"形象谱系"研究形成了建构形象谱系、分析谱系构成、挖掘形象谱系的社会历史信息等研究思路。"知识谱系"研究则形成了考证影响谱系、挖掘精神传统、审视知识依据等研究思路。这些研究,既可以深入认识作家作品的思想艺术根源,又可以在广阔纵深的谱系视野中揭示谱系传承中的时代变异和个人创造,获得独到的学术洞见。面对后现代谱系学的质疑和解构,许多研究者进行了融会两种谱系学的努力。这种融会,大都以传统谱系学为根基,并将后现代谱系学引为审视文学谱系建构的学术自觉反思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谱系 形象谱系”研究 “知识谱系”研究 后现代谱系 福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谱系 叙事 美学:新农村电影回顾(2006—2019) 被引量:1
6
作者 白云昭 王月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10,共8页
自2005年党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以反映农村建设为题材的电影创作成为文艺工作的重心之一。新农村背景下的电影创作呈现出诸多流变的表征。在构造谱系上增添了诸多新的表达质素,大学生村官、基层村... 自2005年党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以反映农村建设为题材的电影创作成为文艺工作的重心之一。新农村背景下的电影创作呈现出诸多流变的表征。在构造谱系上增添了诸多新的表达质素,大学生村官、基层村官、“下沉”干部等成为新农村电影人物谱系中的新形象;而在叙事策略上,也从以往的“去乡”转向“返乡”,从城乡二元对立走向乡城和谐互补,从“人治”迈向“法治”;在美学层面,农村也从以往的落后凋敝走向繁荣富裕、生态全面美化的新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电影 形象谱系 叙事 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