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邓小平国家形象思想
1
作者 王家芬 《求实》 2000年第2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邓小平 国家形象思想 大国形象 自力更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邓小平理论首要基本问题的新视角——评《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象思想研究》
2
作者 沈壮海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作为一位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始终在探索一个重大的课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到共旧富_裕,再到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充分反映了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 形象思想 马克思主义者 社会主义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萨尔》的宗教渗透和其形象思想上的深刻矛盾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晓明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93-100,113,共9页
史诗以它宽广、深厚的历史感染力和传奇性而在多康等牧区,以及北方更广大的牧区文化圈内呼唤着人们极大的热情时,自然会引起一些有学之士的兴趣。知识阶层、主要是俗侣阶层对《格萨尔》的注意,必然是建立在《格萨尔》的相当规模和影响... 史诗以它宽广、深厚的历史感染力和传奇性而在多康等牧区,以及北方更广大的牧区文化圈内呼唤着人们极大的热情时,自然会引起一些有学之士的兴趣。知识阶层、主要是俗侣阶层对《格萨尔》的注意,必然是建立在《格萨尔》的相当规模和影响之上。独特的社会历史阶段以及他们本身的信仰,使他们的搜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萨尔 史诗 形象思想 宗教渗透 佛教文化 宗教观念 战争 搜集整理 英雄 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辩证处理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的四重认知矛盾
4
作者 张建晓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5,共6页
辩证处理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的内在认知矛盾,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研究的必由之路。为了化解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的“可见性”与“不可见性”之矛盾,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的“可见性”区域中搜索、提炼、制作索引,指引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的... 辩证处理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的内在认知矛盾,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研究的必由之路。为了化解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的“可见性”与“不可见性”之矛盾,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的“可见性”区域中搜索、提炼、制作索引,指引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的“不可见性”区域的挖掘,不断扩展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的“可见性”区域。为了纾解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的“可描述性”与“不可描述性”之矛盾,要秉承“内部人的视角”,借助结构分析与语言力量,充分描述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破解“不可描述性”难题。为了消解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的“真实”与“虚假”之矛盾,要依循“真实性原则”,科学区分真实与虚假的思想政治教育形象认知,持续完善真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形象认知。为了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的“流于现象”与“臻至本质”之矛盾,要透过习以为常的现象经验,探查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的本质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形象 认知矛盾 辩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喻说理:塑造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的重要方法
5
作者 冯惠芳 赵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45-48,共4页
比喻说理具有语言的美感性、形象的可塑性等本质特征,在塑造思想政治教育形象中具有先天的优势。思想政治教育形象中的比喻说理,是比喻方法之中的有效说理,也是据事说理情境中的简练比喻。塑造思想政治教育形象,需要破解思想政治教育本... 比喻说理具有语言的美感性、形象的可塑性等本质特征,在塑造思想政治教育形象中具有先天的优势。思想政治教育形象中的比喻说理,是比喻方法之中的有效说理,也是据事说理情境中的简练比喻。塑造思想政治教育形象,需要破解思想政治教育本真形象与大众感知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的壁障。比喻说理的内在语言魅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的具象化、感染性与审美性发展。创新比喻说理的话语解读、注重比喻说理的内容建设、激活比喻说理的主体自觉以及形成比喻说理的审美表达是运用比喻说理塑造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形象 比喻说理 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象大于思想”是一条重要的美学原理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世德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16-21,共6页
长期以来通行着一种观点,认为文艺要通过形象给人以思想教育,仅仅把形象看成是给人以思想教育的手段。我认为,现在看来,这种认识很不够了。应该看到,文艺通过形象给人的,决不只是思想教育。艺术形象的内容也决不仅是思想。艺术形象,是... 长期以来通行着一种观点,认为文艺要通过形象给人以思想教育,仅仅把形象看成是给人以思想教育的手段。我认为,现在看来,这种认识很不够了。应该看到,文艺通过形象给人的,决不只是思想教育。艺术形象的内容也决不仅是思想。艺术形象,是读者对文艺作品进行审美活动时主要的审美对象,它并不只是表达思想的手段和形式。它本身就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大于思想 美学原理 艺术形象 思想教育 审美活动 审美对象 文艺作品 文艺创作 托尔斯泰 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形象和倾向——评刘心武同志小说中的议论
7
作者 薛瑞生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3期26-29,共4页
最近,一些同志针对刘心武同志小说中议论过多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和争鸣。批评者说是缺点,辩之者说是特点;批评者说是概念化,辩之者说是“一种良好的艺术风格”。到底如何看待刘心武同志小说中的议论,这涉及到文学创作上一个普遍而又十分... 最近,一些同志针对刘心武同志小说中议论过多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和争鸣。批评者说是缺点,辩之者说是特点;批评者说是概念化,辩之者说是“一种良好的艺术风格”。到底如何看待刘心武同志小说中的议论,这涉及到文学创作上一个普遍而又十分重要的问题,即思想、形象和倾向之间的关系。本文想谈谈粗浅的看法,以期引起进一步争鸣。文学是用形象来反映生活的,形象总是体现一定的政治倾向的,而形象和倾向都是受作家的思想指导和制约的。但是,思想绝不能代替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心武 形象大于思想 政治倾向 艺术风格 小说 读者 现实主义 思考 文学作品 概念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象大于思想新探
8
作者 刘正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1期15-21,共7页
形象大于思想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是人们不敢涉及的禁区之一。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信的发表,指导我们对形象思维这条文艺规律进行新的探索,推动了文艺理论和文艺创作的发展。报刊上发表了不少文章,对形象思维的特点、
关键词 形象大于思想 形象思维 世界观 巴尔扎克 作家 现实主义 作品 艺术形象 资产阶级 文艺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语文教材中的形象进行德育
9
作者 叶乃芳 《教育学报》 1995年第5期3-4,共2页
针对语文教材中的形象进行德育温州瓯海区沙城二中叶乃芳作者的作品,总是情动辞发而借助形象来表情达意的产物。形象是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图画。这就决定了语文课... 针对语文教材中的形象进行德育温州瓯海区沙城二中叶乃芳作者的作品,总是情动辞发而借助形象来表情达意的产物。形象是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图画。这就决定了语文课(除议论文)必须把课文中所描绘的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材 基础情感 语文教师 思想教育 语文学科 温州瓯海 语文课 《济南的冬天》 形象大于思想 爱国主义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万历年间李渭祠兴建缘由及其意义
10
作者 王进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3-123,共11页
李渭祠的兴建复议于万历二十二年,时值播州土司杨氏反叛一触即发、国家统一面临严峻危机之际。在此特殊时刻兴建的李渭祠也就具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李渭特殊的家世、思想特征和为事风格,与播州杨氏等土司形成鲜明的对比,明朝中央... 李渭祠的兴建复议于万历二十二年,时值播州土司杨氏反叛一触即发、国家统一面临严峻危机之际。在此特殊时刻兴建的李渭祠也就具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李渭特殊的家世、思想特征和为事风格,与播州杨氏等土司形成鲜明的对比,明朝中央力图通过兴建李渭祠,展示国家权力和价值倾向,积极引导地方土司归向国家、归化儒家文化;同时也在土司林立之地形成阻隔,建立儒家文化区域,防止土司之间的勾结和不利于国家统一的土司文化的蔓延。作为思想家形象的李渭由此被赋予了浓厚的政治色彩,获得了思想家以外的政治形象。因此,明朝表彰李渭、兴建李渭祠也就不只是出于对其思想的重视,毋宁说更多的是政治的考量。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文化与政治、政治与哲学、思想与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统 土司 李渭祠 思想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调小说主人公独立性问题试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俞超 张素玫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5-120,F003,63,共8页
复调小说中作者和主人公的关系是复调小说立论中关键的一环,对作者和主人公关系的认识直接影响到对复调小说的认识。针对诸多研究者对巴赫金提出的“主人公对作者的相对独立性”的质疑,本文从新的角度进行了探讨,认为主人公与作者关系... 复调小说中作者和主人公的关系是复调小说立论中关键的一环,对作者和主人公关系的认识直接影响到对复调小说的认识。针对诸多研究者对巴赫金提出的“主人公对作者的相对独立性”的质疑,本文从新的角度进行了探讨,认为主人公与作者关系应从创作论和本体论两个不同层面分析。同时还要明确思想形象是复调小说的关键所在。由对复调小说思想形象的关注又会引起对复调小说定义、未完成性的新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调小说 主人公 独立性问题 思想形象 文学评论 巴赫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传者身份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四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颂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8-89,共2页
关于传者身份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四张颂传者身份众说纷纭,不过,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主观动机同客观效果从来都没有全等过,不是形象大于思想,就是思想大于形象,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尤其如此。理论上的认定,传者的自我感觉,... 关于传者身份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四张颂传者身份众说纷纭,不过,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主观动机同客观效果从来都没有全等过,不是形象大于思想,就是思想大于形象,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尤其如此。理论上的认定,传者的自我感觉,都离不开传播实践的检验,离不开受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传播 传者 受众 杂记 尊人 广播电视 形象大于思想 知心朋友 人际传播 大众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起你的笑脸》 一部值得观赏和研究的电影
13
作者 周毅然 《电影评介》 2001年第8期34-35,共2页
Y《扬起你的笑脸》以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高度统一,获得了本年度中国电影“童牛奖”和“华表 奖”,被誉为“一部孩子爱看的 电影”,“一部成人该看的电 影”。研究这部作品,探讨其成 功的经验,对于促进中国电影尤其是儿童电影的发... Y《扬起你的笑脸》以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高度统一,获得了本年度中国电影“童牛奖”和“华表 奖”,被誉为“一部孩子爱看的 电影”,“一部成人该看的电 影”。研究这部作品,探讨其成 功的经验,对于促进中国电影尤其是儿童电影的发展,是不无益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应试教育 少年儿童 儿童电影 形象大于思想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人物性格 表达能力 身心健康 思想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