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形象化的政论”再探:新影传统的历史生成及其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田秋生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9-124,共6页
自1953年建厂以来,新影传统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臻于完善,新闻纪录电影被定位为"形象化的政论"与"党报兄弟",坚持真实性,坚持文艺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以"形象化的政论"为核心表述的新影传统,... 自1953年建厂以来,新影传统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臻于完善,新闻纪录电影被定位为"形象化的政论"与"党报兄弟",坚持真实性,坚持文艺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以"形象化的政论"为核心表述的新影传统,遵循党报的宣传逻辑,主要源自列宁关于新闻片的认识及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文艺思想;"形象化的政论"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媒介生产惯习,不仅指导与规范着新影厂的影片创作,还在后来由电影流入电视,在电视新闻与电视专题片创作两个层面发生持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形象化的政论 新影厂 新影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儿童影像纪录片考察 被引量:3
2
作者 黎煜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4-90,共7页
本文从新中国电影发展格局中考察儿童影像纪录片六十多年的演变,指出其严重滞后的生存状态并分析其成因。作者将建国六十多年来的纪录电影发展分为两波冷热互现的浪潮。从建国至"文革"结束为第一波,由于受"形象化的政论&... 本文从新中国电影发展格局中考察儿童影像纪录片六十多年的演变,指出其严重滞后的生存状态并分析其成因。作者将建国六十多年来的纪录电影发展分为两波冷热互现的浪潮。从建国至"文革"结束为第一波,由于受"形象化的政论""典型""好人好事"等观念羁绊,儿童影像纪录片数量少、艺术性低。从"新时期"至新世纪为第二波浪潮,纪录片主创人员的代际并未发生明显的更换,但是由于从"形象化的政论"中解放出来,开始重视对儿童个性的刻画,对儿童生活常态进行捕捉,将儿童影像纪录电影推向高潮。90年代中期以来,纪录电影萎缩,儿童影像在电视纪录片中获得新的生机。新世纪新技术革命使以电视技术手段拍摄电影作品成为可能,《小人国》酝酿着儿童纪录片的新一轮蓬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影像 纪录电影 形象化的政论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