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百年中国新文学的道德形而上与形而下问题争鸣(续二)——道德形而上主义的三重境界 |
张光芒
|
《河北学刊》
CSSCI
|
2004 |
10
|
|
|
2
|
道德形而上主义:反思百年文学“启蒙”问题的可能与限度 |
符杰祥
|
《河北学刊》
CSSCI
|
2004 |
0 |
|
|
3
|
形式与原则:道德形而上主义论争的两个焦点 |
徐仲佳
|
《河北学刊》
CSSCI
|
2004 |
0 |
|
|
4
|
“道德形而上主义文学”:究竟要不要精神的底线? |
武善增
|
《河北学刊》
CSSCI
|
2004 |
0 |
|
|
5
|
百年中国新文学的道德形而上与形而下问题争鸣(续一)——“道德形而上主义”之争与文学的两难选择 |
潘正文
|
《河北学刊》
CSSCI
|
2004 |
0 |
|
|
6
|
文论下载(038-049)--再论道德形而上主义与百年中国新文学 |
张光芒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
7
|
文论下载(038-049)--从“五四”到“文革”:道德形而上主义的终结 |
张宝明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
8
|
道德形而上主义?——一场关于启蒙研究的深入论争 |
徐仲佳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
9
|
道德实用主义的陷阱——对张宝明的质疑与反质疑 |
张光芒
|
《河北学刊》
|
2003 |
7
|
|
|
10
|
百年中国新文学的道德形而上与形而下问题争鸣(续三)——启蒙、道德与文学——一种可能的解释 |
何中华
|
《河北学刊》
CSSCI
|
2004 |
2
|
|
|
11
|
道德形而上视角对于文学的意义 |
罗宗宇
|
《河北学刊》
|
2003 |
0 |
|
|
12
|
关于新旧唯物主义差别性的另一种理解 |
王金福
朱昌彻
|
《江淮论坛》
CSSCI
|
1992 |
0 |
|
|
13
|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在何种意义上属于旧唯物主义 |
孙荣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0 |
|
|
14
|
西方形而上学思想的演变 |
武林双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0 |
|
|
15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要点 |
|
《统计与决策》
|
1985 |
1
|
|
|
16
|
形而上学与近代自然科学 |
陈永森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9 |
0 |
|
|
17
|
学习辩证唯物主义 一切从实际出发 按客观规律办事 |
|
《求实》
|
1982 |
0 |
|
|
18
|
唯物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创新 |
崔自铎
|
《内蒙古社会科学》
|
1988 |
0 |
|
|
19
|
马克思主义在自然观上的变革及其启示 |
李锁华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3 |
0 |
|
|
20
|
天文、人文与文化的超越性 |
王晓华
|
《河北学刊》
|
2003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