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椭圆傅里叶描述子的形状表示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嘉桐 李雪妍 +1 位作者 郭树旭 康建玲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4年第2期170-174,共5页
形状表示是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中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针对传统形状表示算法对形状的整体特征和细节信息不能同时描述、通用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斯多尺度分析下的椭圆傅里叶描述算子。提出的算法利用高斯函数与目标形状... 形状表示是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中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针对传统形状表示算法对形状的整体特征和细节信息不能同时描述、通用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斯多尺度分析下的椭圆傅里叶描述算子。提出的算法利用高斯函数与目标形状的复坐标函数进行卷积,通过选择高斯曲线的参数,将形状的边界信息呈现到不同的尺度空间之中;利用椭圆傅里叶变换将其展开得到表示该形状的特征向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优点在于描述同类形状时,特征向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高,具有很好的平移、旋转以及尺度不变性;在描述不同类形状时,相关系数低,有很强的形状区分能力。该方法在形状分类实验中也有较高的检索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描述子 椭圆系数 多尺度 形状表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心-轮廓距离特征统计的形状表示方法 被引量:7
2
作者 郭树旭 赵静 李雪妍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65-1371,共7页
该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特征统计的形状描述方法。通过对中心-轮廓距离(CCD)和传统链码(Chaincode)的联合统计分析,使用中心-轮廓距离对形状进行层次分解,对各层的形状映射部分的链码描述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形成中心-轮廓距离和链码的联合... 该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特征统计的形状描述方法。通过对中心-轮廓距离(CCD)和传统链码(Chaincode)的联合统计分析,使用中心-轮廓距离对形状进行层次分解,对各层的形状映射部分的链码描述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形成中心-轮廓距离和链码的联合统计(JSCCDC)描述子。形状之间的相似性可以用JSCCDC的城区距离来描述。实验结果表明,该表示方法兼具了形状的全局特征和局部特征,相比于传统的特征加权方法具有更优越的性能,在形状匹配和形状检索中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识别 形状表示 特征统计 链码 中心-轮廓距离 匹配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隐含形状表示和边缘信息融合的非刚体图像配准 被引量:2
3
作者 廖秀秀 于慧敏 扬威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0-346,共7页
本研究提出基于隐含形状表示和边缘信息融合的多分辨率网格非刚体图像配准算法,使用从全局到局部的层次变换模型覆盖整个变换域,解决有较大局部形变的图像配准问题。首先用隐含形状表示图像的外部轮廓,将轮廓作为距离函数的零水平集隐... 本研究提出基于隐含形状表示和边缘信息融合的多分辨率网格非刚体图像配准算法,使用从全局到局部的层次变换模型覆盖整个变换域,解决有较大局部形变的图像配准问题。首先用隐含形状表示图像的外部轮廓,将轮廓作为距离函数的零水平集隐含地嵌入到高一维的距离变换空间,在该隐含嵌入空间中使用互信息方法,实现了一个具有平移、旋转、尺度不变性的全局配准框架,对齐图像外部轮廓。然后选择基于B样条的多分辨率网格FFD模型进行局部配准,兼顾了结果精确度和计算效率。算法采用了与图像边缘信息融合的方法,强调图像边缘信息在配准中的贡献,得到平滑、连续且保证一对一映射的变换域。最后将该算法分别应用于脑部MR、CT图像的配准,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刚体图像配准 隐含形状表示 互信息 多分辨率网格 信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拟Laplace谱的形状表示与聚类 被引量:1
4
作者 唐俊 梁亮 +1 位作者 梁栋 朱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49-753,共5页
基于谱图理论的形状表示与聚类是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针对不同形状的结构特征,通过对形状骨架点所构完全图的拟Laplace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将得到的高维数据投影至低维空间中,进而分析该数据在低维空间中的分布情... 基于谱图理论的形状表示与聚类是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针对不同形状的结构特征,通过对形状骨架点所构完全图的拟Laplace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将得到的高维数据投影至低维空间中,进而分析该数据在低维空间中的分布情况实现聚类。针对公共数据集的对比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 形状表示 拟Laplace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launay三角化的形状表示与相似性衡量(英文)
5
作者 洪志令 姜青山 魏昕路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61-264,共4页
在计算机视觉中,形状的表示和相似性衡量是重要且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SUSAN(最小一致性区域)拐点检测算法并用于形状表示,同时基于Delaunay三角化给出了一个用于形状相似性衡量的有效算法。首先,对形状的拐点进行Delaunay三角... 在计算机视觉中,形状的表示和相似性衡量是重要且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SUSAN(最小一致性区域)拐点检测算法并用于形状表示,同时基于Delaunay三角化给出了一个用于形状相似性衡量的有效算法。首先,对形状的拐点进行Delaunay三角形构造,然后从Delaunay三角网中获得Delaunay图矩阵,最后使用矩阵的谱对拐点进行匹配。在含有1 400幅图像的MPEG-7 CE-Shape-1数据库中的检索实验进一步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表示 形状相似性衡量 SUSAN DELAUNAY三角化 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状动态表示在产品概念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崔嘉 唐明晰 刘弘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79-1885,共7页
在概念设计阶段,研究目标不仅局限于模型的几何和拓扑信息,还应考虑动态设计信息和设计过程信息.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提出能够表示造型动态信息的动态形状表示法——DSR.基于DSR形状,以设计语言形式作为可视化方式的DSR形状文法,对设计过... 在概念设计阶段,研究目标不仅局限于模型的几何和拓扑信息,还应考虑动态设计信息和设计过程信息.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提出能够表示造型动态信息的动态形状表示法——DSR.基于DSR形状,以设计语言形式作为可视化方式的DSR形状文法,对设计过程中的部分设计意图进行表示和保存;保存有设计知识的设计语言在衍生设计机制的支持下能够根据设计师的初始设计意图,并针对不同设计模型衍生出不同的新设计方案群体.相对于传统的形状文法应用,3种新的规则关系和基于形状捕获模式的应用规则有利于在设计过程中对设计知识的动态获取.最后以家具概念设计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并在设计师中进行了小范围的应用调查.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设计意图的保持和设计创新度的产生方面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设计 形状文法 动态形状表示 衍生设计 家具设计 设计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准分形形状的定性表示和建模
7
作者 廖士中 石纯一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933-937,共5页
本文提出了二维准分形形状的一种定性表示形式──正则生成系统,研究了一类准分形形状的建模方法,改进了Prusinkiewicz和Gujar等人的工作.
关键词 准分形 形状表示 定性表示 建模 分形几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状匹配方法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85
8
作者 周瑜 刘俊涛 白翔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89-910,共22页
形状匹配及分类是计算机视觉中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以形状上下文为代表的基于轮廓的形状匹配方法和以奇点图为代表的基于骨架的形状匹配方法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形状匹配问题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形状匹配问题的难点,按照基于轮廓... 形状匹配及分类是计算机视觉中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以形状上下文为代表的基于轮廓的形状匹配方法和以奇点图为代表的基于骨架的形状匹配方法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形状匹配问题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形状匹配问题的难点,按照基于轮廓和基于骨架的分类方法对近年来最新出现的形状表示与形状匹配的方法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并介绍了基于度量学习的形状检索方法,本文还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形状匹配研究领域常用的一些测试数据库,之后对局部形状匹配和形状分类等有潜力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最后对形状匹配的整体框架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表示 形状匹配 形状分类 轮廓 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势场模型的二维骨架计算
9
作者 万照麟 马广哲 +2 位作者 米乐 栗志扬 范晓鹏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5-141,共7页
作为形状的一种简洁表示,骨架同时保留了形状的几何特性以及完整的拓扑结构。在骨架计算中,基于势场的方法认为骨架位于势场曲面的奇异点区域,并能够提供拓扑正确的连续骨架表示。但目前该方法得到的骨架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对噪声... 作为形状的一种简洁表示,骨架同时保留了形状的几何特性以及完整的拓扑结构。在骨架计算中,基于势场的方法认为骨架位于势场曲面的奇异点区域,并能够提供拓扑正确的连续骨架表示。但目前该方法得到的骨架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对噪声和等距变换敏感度较高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假定形状边界上均匀放置电荷,定义了一种新型的电势场用于二维骨架的计算。不同于传统势场采用欧氏距离,提出了利用热核函数来逼近形状内部的测地距离,进而计算形状内部的新型电势分布。由于热核测地距具有光滑性,因此其对形状噪声和等距变换表现出更强的鲁棒性。进一步,基于Nystr9m距离插值技术,提出了所定义势场的快速计算方法。最后,在两个形状数据集上进行了大量的骨架计算实验,分析了方法的主要参数。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可以产生稳定且简洁的形状骨架,在噪声的鲁棒性方面优于主流的骨架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表示 骨架计算 广义电势场 热核 平滑测地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何图形形状的G-GCT变换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绍根 刘娅琴 +1 位作者 路利军 王康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233-2236,共4页
针对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中几何形状的相似性判定问题,GCT(geometry complex transform,几何复变换)对几何形状的相似性判定能够给出与人类视觉一致的判定结果,但是GCT变换只能表示和判定封闭的几何图形形状。G-GCT变换(generic GCT,... 针对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中几何形状的相似性判定问题,GCT(geometry complex transform,几何复变换)对几何形状的相似性判定能够给出与人类视觉一致的判定结果,但是GCT变换只能表示和判定封闭的几何图形形状。G-GCT变换(generic GCT,一般几何复变换)在两个方面对GCT变换进行了扩展,使得G-GCT变换可以同时对封闭的和非封闭的几何图形形状进行表示和相似性判定。理论证明和实验验证,对于封闭的图形形状,G-GCT变换与GCT变换具有同等的表示和判定能力,而对于非封闭的图形形状,G-GCT变换也能给出与人类视觉一致的判定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图形形状表示 相似性判定 GCT G-G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图像显著区域二维形状特征的图像检索 被引量:5
11
作者 柯善武 金聪 朱瑄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28-735,共8页
为研究在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中形状特征对图像检索效果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融合图像显著区域二维形状特征的图像检索方法。提取图像中显著区域的形状特征,融合图像的纹理和颜色特征来对图像进行检索。当目标存在变形和大小存在巨大差异时... 为研究在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中形状特征对图像检索效果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融合图像显著区域二维形状特征的图像检索方法。提取图像中显著区域的形状特征,融合图像的纹理和颜色特征来对图像进行检索。当目标存在变形和大小存在巨大差异时,目前缺乏完善的数学模型来提取图像的形状特征,该方法很好地弥补了这种缺陷。通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图像检索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IR 二维形状表示 显著区域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谱图理论的形状聚类仿真(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鸿飞 梁栋 +3 位作者 陈军宁 唐俊 王年 杨海蓉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09-1413,共5页
谱图理论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形状表示、匹配和聚类。主要研究两个方面的问题:1、通过提取形状的骨架特征点和图谱分析,建立形状的数学模型;2、通过分析模型的数学特征,将形状投影到低维空间中。利用上述方法实现了形状的聚类仿真。针对公... 谱图理论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形状表示、匹配和聚类。主要研究两个方面的问题:1、通过提取形状的骨架特征点和图谱分析,建立形状的数学模型;2、通过分析模型的数学特征,将形状投影到低维空间中。利用上述方法实现了形状的聚类仿真。针对公共数据集的仿真实验证明了该聚类算法能有效的实现形状聚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 形状表示 数学模型 谱图理论 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形状智能生成方法综述 被引量:4
13
作者 肖懿 乔锦浩 季铁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78-93,共16页
目的通过对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三维形状智能生成方法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该方向存在的问题与挑战,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方法首先从数据表示角度分析三维形状智能生成中常用的体素、点云、网格、隐函数等表示方法... 目的通过对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三维形状智能生成方法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该方向存在的问题与挑战,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方法首先从数据表示角度分析三维形状智能生成中常用的体素、点云、网格、隐函数等表示方法的优缺点并总结了常用的数据集。其次从三维形状生成内容的可控性出发,综述了目前研究中整体生成、结构感知生成和交互式生成方法。最后从生成结果的相似性、多样性和结构一致性方面总结了在三维形状智能生成中常用的评价指标。结论三维形状智能生成领域虽然已经取得明显发展,但是在数据集的规模、生成方法的有效性和评价指标的全面性方面仍然面临较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形状生成 深度学习 形状表示 智能生成 形状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CASPCM模型进行姿势鲁棒性人脸识别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明华 游志胜 +1 位作者 余静 熊运余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9-431,435,共4页
针对ASPCM模型处理转动角度较大的人脸图像时出现的不足,提出CASPCM模型。以样本与模型中心的距离为依据将训练样本分组,为每个分组训练ASPCM模型;将局部ASPCM模型的合成映射结果加权平均得到CASPCM模型的合成结果;提出利用梯度下降法... 针对ASPCM模型处理转动角度较大的人脸图像时出现的不足,提出CASPCM模型。以样本与模型中心的距离为依据将训练样本分组,为每个分组训练ASPCM模型;将局部ASPCM模型的合成映射结果加权平均得到CASPCM模型的合成结果;提出利用梯度下降法使分解映射的姿势估计逐步精确。采用精确性和概括性两个标准衡量该模型的分解性能和合成性能。实验表明,CASPCM模型的分解性能和合成性能均优于ASPCM模型;基于该模型的人脸识别系统在处理转动角度较大的人脸图像时,识别率比ASPCM模型高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人脸识别 形状表示 纹理表示 分解合成主成分映射 组合的分解合成主成分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匹配的旋转不变弹性点匹配算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连玮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564-2567,2572,共5页
针对旋转不变的弹性点匹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图匹配的算法。对两点集分别构造边集合,然后定向的形状上下文距离和边长度的差别被用于度量两点集的边之间的相似性。基于边的相似性,点对应关系通过求解一个图匹配问题而恢复。实验结果表... 针对旋转不变的弹性点匹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图匹配的算法。对两点集分别构造边集合,然后定向的形状上下文距离和边长度的差别被用于度量两点集的边之间的相似性。基于边的相似性,点对应关系通过求解一个图匹配问题而恢复。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获得很好的配准结果并且鲁棒、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匹配 形状上下文 形状表示 点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ASPCM模型进行姿势鲁棒性人脸识别
16
作者 赵明华 游志胜 +1 位作者 赵永刚 余静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1-104,共4页
提出ASPCM模型,并将其用于不同姿势下的人脸识别。对人脸图像的形状表示和纹理表示进行主成分分析,建立形状模型和纹理模型;以形状参数、纹理参数和姿势参数间的转换确定人脸图像与头部角度间的映射关系;使用精确性和概括性两个标准衡量... 提出ASPCM模型,并将其用于不同姿势下的人脸识别。对人脸图像的形状表示和纹理表示进行主成分分析,建立形状模型和纹理模型;以形状参数、纹理参数和姿势参数间的转换确定人脸图像与头部角度间的映射关系;使用精确性和概括性两个标准衡量ASPCM模型的分解性能和合成性能;根据平均纹理相似度判断输入图像与模型视图间的相似程度。实验表明,该模型分解性能的精确性误差和概括性误差均在1.85°以内;合成性能的这两种误差均在1.1个像素以内;精确性和概括性的平均纹理相似度均在95.8%以上;当头部转动角度在25°以内时,该模型的识别率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表示 纹理表示 模型视图 分解合成主成分映射 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何误差和数值误差最小化的Zernike矩
17
作者 张刚 马宗民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88-192,共5页
形状特征提取和表示是基于内容图像检索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提出一种几何误差和数值误差最小化的Zernike矩方法,并且把这种方法应用于形状特征提取和表示。该方法把图像中的兴趣区域映射到单位圆里,通过计算变换后图像在Zernike多项式... 形状特征提取和表示是基于内容图像检索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提出一种几何误差和数值误差最小化的Zernike矩方法,并且把这种方法应用于形状特征提取和表示。该方法把图像中的兴趣区域映射到单位圆里,通过计算变换后图像在Zernike多项式上的投影来取得Zernike矩,并且通过把心理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引入Zernike矩的计算过程来提高系统的检索性能。通过实验对传统Zernike矩方法、几何误差和数值误差最小化的Zernike矩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从重构角度采用几何误差和数值误差最小化的Zernike矩方法优于采用传统Zernike矩方法。而从检索角度采用几何误差和数值误差最小化的Zernike矩方法的系统比采用传统Zernike矩方法的系统具有更好的检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内容图像检索 形状特征提取和表示 ZERNIKE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