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层状压电智能梁板结构的形状最优控制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建国
丁根芳
覃艳
《应用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8-123,共6页
基于压电层合结构的有限元方程,采用零阶逼近优化和一阶梯度优化算法,运用ANSYS/APDL语言,编制了力-电耦合有限元优化分析程序。运用该程序,对一单压电片和多压电片埋置的三层梁和一压电片粘贴于结构表面的三层板进行建模,以结构的几何...
基于压电层合结构的有限元方程,采用零阶逼近优化和一阶梯度优化算法,运用ANSYS/APDL语言,编制了力-电耦合有限元优化分析程序。运用该程序,对一单压电片和多压电片埋置的三层梁和一压电片粘贴于结构表面的三层板进行建模,以结构的几何尺寸或驱动电压为设计变量,实现梁板结构的单点和多点形状最优控制设计。对比两种优化方法的计算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程序的有效性。本文的计算理论和方法可以为复杂压电层合智能结构的主被动控制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压电结构
有限元
形状最优控制
参数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机电耦合理论的智能反射面天线形状最优控制
被引量:
5
2
作者
连培园
王伟
+1 位作者
保宏
许万业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7-421,共5页
为提高反射面天线电性能,基于机电耦合理论,以增益和第一副瓣为综合控制目标,建立智能反射面天线形状最优控制模型。模型考虑结构强度和作动器性态约束,将作动电压作为被控变量,通过机电耦合模型将电性能表示为作动电压的函数。以某7.3...
为提高反射面天线电性能,基于机电耦合理论,以增益和第一副瓣为综合控制目标,建立智能反射面天线形状最优控制模型。模型考虑结构强度和作动器性态约束,将作动电压作为被控变量,通过机电耦合模型将电性能表示为作动电压的函数。以某7.3m反射面天线为研究对象,同时考虑自重与温度载荷,分别应用所提方法与传统形状最优控制方法进行控制,其中温度载荷由77个温度传感器实测获取。结果表明,基于机电耦合理论的形状最优控制模型在改善天线的电性能方面更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反射面天线
形状最优控制
机电耦合模型
温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层状压电智能梁板结构的形状最优控制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建国
丁根芳
覃艳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
出处
《应用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8-123,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572046)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30359005)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050440504)
文摘
基于压电层合结构的有限元方程,采用零阶逼近优化和一阶梯度优化算法,运用ANSYS/APDL语言,编制了力-电耦合有限元优化分析程序。运用该程序,对一单压电片和多压电片埋置的三层梁和一压电片粘贴于结构表面的三层板进行建模,以结构的几何尺寸或驱动电压为设计变量,实现梁板结构的单点和多点形状最优控制设计。对比两种优化方法的计算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程序的有效性。本文的计算理论和方法可以为复杂压电层合智能结构的主被动控制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层状压电结构
有限元
形状最优控制
参数化设计
Keywords
multilayered piezoelectric structure, finite element, optimal shape control, parametric design.
分类号
O343.9 [理学—固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机电耦合理论的智能反射面天线形状最优控制
被引量:
5
2
作者
连培园
王伟
保宏
许万业
机构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装备结构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7-421,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35006
5120530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k5051304009)资助课题
文摘
为提高反射面天线电性能,基于机电耦合理论,以增益和第一副瓣为综合控制目标,建立智能反射面天线形状最优控制模型。模型考虑结构强度和作动器性态约束,将作动电压作为被控变量,通过机电耦合模型将电性能表示为作动电压的函数。以某7.3m反射面天线为研究对象,同时考虑自重与温度载荷,分别应用所提方法与传统形状最优控制方法进行控制,其中温度载荷由77个温度传感器实测获取。结果表明,基于机电耦合理论的形状最优控制模型在改善天线的电性能方面更加有效。
关键词
智能反射面天线
形状最优控制
机电耦合模型
温度测量
Keywords
intelligent reflector antenna
optimum shape control
structural-electromagnetic coupling model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分类号
TN823.27 [电子电信—信息与通信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层状压电智能梁板结构的形状最优控制研究
王建国
丁根芳
覃艳
《应用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机电耦合理论的智能反射面天线形状最优控制
连培园
王伟
保宏
许万业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