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层状压电智能梁板结构的形状最优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建国 丁根芳 覃艳 《应用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8-123,共6页
基于压电层合结构的有限元方程,采用零阶逼近优化和一阶梯度优化算法,运用ANSYS/APDL语言,编制了力-电耦合有限元优化分析程序。运用该程序,对一单压电片和多压电片埋置的三层梁和一压电片粘贴于结构表面的三层板进行建模,以结构的几何... 基于压电层合结构的有限元方程,采用零阶逼近优化和一阶梯度优化算法,运用ANSYS/APDL语言,编制了力-电耦合有限元优化分析程序。运用该程序,对一单压电片和多压电片埋置的三层梁和一压电片粘贴于结构表面的三层板进行建模,以结构的几何尺寸或驱动电压为设计变量,实现梁板结构的单点和多点形状最优控制设计。对比两种优化方法的计算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程序的有效性。本文的计算理论和方法可以为复杂压电层合智能结构的主被动控制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压电结构 有限元 形状最优控制 参数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电耦合理论的智能反射面天线形状最优控制 被引量:5
2
作者 连培园 王伟 +1 位作者 保宏 许万业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7-421,共5页
为提高反射面天线电性能,基于机电耦合理论,以增益和第一副瓣为综合控制目标,建立智能反射面天线形状最优控制模型。模型考虑结构强度和作动器性态约束,将作动电压作为被控变量,通过机电耦合模型将电性能表示为作动电压的函数。以某7.3... 为提高反射面天线电性能,基于机电耦合理论,以增益和第一副瓣为综合控制目标,建立智能反射面天线形状最优控制模型。模型考虑结构强度和作动器性态约束,将作动电压作为被控变量,通过机电耦合模型将电性能表示为作动电压的函数。以某7.3m反射面天线为研究对象,同时考虑自重与温度载荷,分别应用所提方法与传统形状最优控制方法进行控制,其中温度载荷由77个温度传感器实测获取。结果表明,基于机电耦合理论的形状最优控制模型在改善天线的电性能方面更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反射面天线 形状最优控制 机电耦合模型 温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