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字走上形声化道路的社会文化原因 被引量:5
1
作者 吴长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4-68,共5页
通假造成了人们的语音意识,而语音意识又是形声化两个前提之一。汉字在大量的通假后,在“求区别”遇到困难时,没有把已经形成的语音意识进一步发扬光大,走上拼音化的道路,而是以形为根本,走上了形声化的道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看... 通假造成了人们的语音意识,而语音意识又是形声化两个前提之一。汉字在大量的通假后,在“求区别”遇到困难时,没有把已经形成的语音意识进一步发扬光大,走上拼音化的道路,而是以形为根本,走上了形声化的道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看,形声化源于中国人重直观的心理,“见形知义”、“形入心通”的形本位思想,有着诸多的表现。因此,通假在用字人的心目中,只不过是一种“依声托事”的权宜之计。在“形”的基础上借助“声”来“求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假 语音意识 社会文化 形本位 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