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环糊精与香芹酮形成常数的测定及其包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4
1
作者 薛硕 董曼 +5 位作者 张璐璐 尹凯静 王琳 任婧楠 潘思轶 范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3-188,共6页
通过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SPME-GC-MS)法测定了β-环糊精在溶液中对香芹酮的保留率及两者之间的形成常数,并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β-环糊精与香芹酮的包合物... 通过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SPME-GC-MS)法测定了β-环糊精在溶液中对香芹酮的保留率及两者之间的形成常数,并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β-环糊精与香芹酮的包合物,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um,IR)、X-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及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对包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香芹酮与β-环糊精在水溶液中形成了1∶1的包合物,且两者之间的形成常数为1 066.7mol^-1。冷冻干燥法制备的包合物的包合率为75.04%,SEM以及XRD分析结果都表明,β-环糊精在包合前后,其晶体形态发生了变化;IR和TG结果证明β-环糊精与香芹酮形成了包合物。由此得出,β-环糊精适合包埋香芹酮,可以提高香芹酮的热稳定性,从而使香芹酮的应用更加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香芹酮 形成常数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固态芳烃与银离子配合物形成常数的测定 被引量:2
2
作者 朴承允 郑今子 +2 位作者 尹起范 王桂芬 崔胜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9期1183-1185,共3页
作者曾报道用溶质蒸气循环方式制备液态芳烃的饱和溶液,测出苯、甲苯、二甲苯、卤代苯等液态芳烃在水和硝酸银体系中的溶解度,并计算了上述芳烃与Ag^+配合物的形成常数。 具有C=C双键的许多固态芳烃也象液态芳烃一样可与银离子形成配合... 作者曾报道用溶质蒸气循环方式制备液态芳烃的饱和溶液,测出苯、甲苯、二甲苯、卤代苯等液态芳烃在水和硝酸银体系中的溶解度,并计算了上述芳烃与Ag^+配合物的形成常数。 具有C=C双键的许多固态芳烃也象液态芳烃一样可与银离子形成配合物,我们设计了溶质蒸气循环方式制备固态芳烃的装置,该法的最大特点是固态溶质和溶剂不直接接触,可以避免固态溶质颗粒在溶剂中的分散和容器壁上的吸附现象,因此用本法测定的溶解度和配合物的形成常数数据可靠、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烃 固态 银离子 络合物 形成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及其盐的研究(Ⅻ)—氟离子与硅酸的反应及其平衡常数 被引量:3
3
作者 陈荣三 柳海澄 +1 位作者 王金晞 戴安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2年第1期19-27,共9页
在酸性范围内,在不同F/SiO_(2)值及不同硅酸浓度的溶液中,用氟电极法测得氟和硅酸的结合量,并求得反应式:Si(OH)_(4)+HF■[Si(OH)_(3)F]+H_(2)O其平衡常数β_(1)=1.7×10^(2)。从而验证了在酸性含氟硅酸溶液中主要存在着这种初始反... 在酸性范围内,在不同F/SiO_(2)值及不同硅酸浓度的溶液中,用氟电极法测得氟和硅酸的结合量,并求得反应式:Si(OH)_(4)+HF■[Si(OH)_(3)F]+H_(2)O其平衡常数β_(1)=1.7×10^(2)。从而验证了在酸性含氟硅酸溶液中主要存在着这种初始反应。同时求算了六氟硅酸的总形成常数β_(6)=2×1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常数 形成常数 氟离子 硅酸 氟电极法 初始反应 酸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元素对磷铝酸盐熟料特征矿相LHSS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发伟 李仕群 +3 位作者 衣朝华 王伟 刘飚 胡佳山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12-16,共5页
研究了微量Mg2+、Fe3+、Ti4+对提高磷铝酸盐水泥(phosphoaluminate cement,PALC)熟料特征矿相磷铝酸钙(LHSS)固溶体形成的影响。通过定量XRD并结合杨德尔方程和阿累尼乌斯方程计算出LHSS相的反应速率和反应的活化能。采用定性XRD研究了... 研究了微量Mg2+、Fe3+、Ti4+对提高磷铝酸盐水泥(phosphoaluminate cement,PALC)熟料特征矿相磷铝酸钙(LHSS)固溶体形成的影响。通过定量XRD并结合杨德尔方程和阿累尼乌斯方程计算出LHSS相的反应速率和反应的活化能。采用定性XRD研究了微量元素对PALC熟料矿物形成速率的影响。通过IR对典型试样的矿相组成及基团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微量Mg2+、Fe3+、Ti4+对提高LHSS相的反应速率、降低其生成活化能的效果十分显著。掺加Mg2+、Fe3+、Ti4+微量元素,使1 380℃时LHSS相形成速率常数K由0.025 min-1分别提高到0.051 min-10、.086 min-1、0.052 min-1,分别提高了104%、244%、108%,LHSS相的生成活化能由4.254×106J.mol-1分别降低到3.478×106J.mol-1、3.236×106J.mol-1和3.581×106J.mol-1,分别降低了18.2%、23.9%、15.8%。三者的最佳掺量分别为0.031 3 mol.kg-10、.006 25 mol.kg-10、.012 5 mol.kg-1。微量Mg2+、Fe3+、Ti4+使生料在煅烧过程中得到了较多的玻璃相,从而改善了PALC的矿相组成,提高了浆体的本征强度;还为缓减水泥生产对原料Mg2+含量严格控制的苛刻要求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M^2+、Fe^3+、Ti^4+ 磷铝酸钙(LHSS)固溶体矿相 活化能 LHSS相形成速率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醇对槲皮素-环糊精包合物包合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秀萍 张国梅 +2 位作者 杨郁 董川 双少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3-326,共4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 β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与槲皮素的包合作用 ,测定了包合物的形成常数 ,并用等摩尔连续变化法确定了包合物形成的计量比 ,探讨了有机小分子醇对包合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槲皮素 环糊精包合物包合能力强弱顺序为 :HP...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 β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与槲皮素的包合作用 ,测定了包合物的形成常数 ,并用等摩尔连续变化法确定了包合物形成的计量比 ,探讨了有机小分子醇对包合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槲皮素 环糊精包合物包合能力强弱顺序为 :HP β CD >M β CD >β CD ,脂肪醇对槲皮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醇 槲皮素 环糊精 包合物 包合作用 荧光光谱法 等摩尔连续变化法 形成常数 芦丁 甙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KI_3包合物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杨阳 陈慧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631-635,共5页
研究了室温下β C D/ K I3 包合物溶液和固体的稳定性,以及固体的热分解性质,通过1 H N M R 方法证实了 K I3 与β C D 的包结作用,并用 U V/ Vis 方法测定了形成常数。结果表明,通过β C D 的包... 研究了室温下β C D/ K I3 包合物溶液和固体的稳定性,以及固体的热分解性质,通过1 H N M R 方法证实了 K I3 与β C D 的包结作用,并用 U V/ Vis 方法测定了形成常数。结果表明,通过β C D 的包结作用,可增加 K I3 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 KI3 包结 形成常数 包合物 三碘化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β-环糊精与红景天苷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绮 王田霖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4-176,共3页
根据红景天苷的吸光度随β-环糊精(β-CD)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其最大吸收波长不变的性质,研究温度对包合形成常数的影响,计算得到某些热力学常数,并讨论了包合过程的驱动力.结果显示,形成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整个包合过程是焓、熵联... 根据红景天苷的吸光度随β-环糊精(β-CD)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其最大吸收波长不变的性质,研究温度对包合形成常数的影响,计算得到某些热力学常数,并讨论了包合过程的驱动力.结果显示,形成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整个包合过程是焓、熵联合驱动的过程,其中疏水作用为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紫外分光光度法 β-环糊精(β-CD) 包合形成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钪与茜素磺酸纳形成络合物的组成与稳定性的研究
8
作者 金章岩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63年第2期29-35,共7页
本文研究了钪与茜素磺酸纳成成络合物的条件,组成和稳定性。认为钪可以在较低的pH(例如1.5)与茜素磺酸钠形成络合物,络合物的颜色随着pH之增大而加深,可以自橘红色转成深紫色。钪与茜素磺酸钠所形成络合物的显色时间在10分钟内已达到最... 本文研究了钪与茜素磺酸纳成成络合物的条件,组成和稳定性。认为钪可以在较低的pH(例如1.5)与茜素磺酸钠形成络合物,络合物的颜色随着pH之增大而加深,可以自橘红色转成深紫色。钪与茜素磺酸钠所形成络合物的显色时间在10分钟内已达到最高峯,此后在一小时内光密度几乎保持不变。应用Ostromisslensky和Job等克分子浓比递变法和不等克分子浓比递变法,分别在520mμ及540mμ两种不同波长,测其光密度,测定结果认为在不同pH下,钪与茜素磺酸钠只形成一种络合物,这络合物的祖成,卽钪与茜素磺酸钠的此例应为1:1。测定了钪与茜秦磺酸钠络合物的形成常数K_f値,log K_f在25℃计算的结果应为4.634±0.30。其生成吉氏函数△Z^0应为-6.29±0.41千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茜素磺酸钠 钠络合物 稳定性 内光密度 克分子 吉氏函数 形成常数 测定结果 递变 深紫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离子色谱法直接检测金属氰化物 被引量:4
9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5-407,共3页
关键词 金属氰化物 直接检测 离子色谱法 紫外 游离氰根 酸性条件 形成常数 巴比妥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氨基苯甲酸——铁络合物催化氢波的研究
10
作者 李沧 袁倬斌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2期42-45,共4页
作者研究了对氨基苯甲酸——铁络合物在生理食盐水底液中的极谱催化氢波,观察了当固定铁或络合剂浓度时改变络合剂或铁浓度催化电流的变化情况,推导了催化电流与络合剂浓度的关系式,并测定了络合物形成常数和络合物组成;通过表面活性剂... 作者研究了对氨基苯甲酸——铁络合物在生理食盐水底液中的极谱催化氢波,观察了当固定铁或络合剂浓度时改变络合剂或铁浓度催化电流的变化情况,推导了催化电流与络合剂浓度的关系式,并测定了络合物形成常数和络合物组成;通过表面活性剂、温度和循环伏安法等实验证明催化氢波主要是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氦基苯甲酸——铁络合物 催化波 卷积伏安法 络合物形成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苯、卤代苯在硝酸银溶液中的溶解平衡
11
作者 朴承允 王桂芬 +1 位作者 尹起范 许长录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8年第11期1182-1184,共3页
具有C=C双键的许多有机化合物可与银离子形成络合物。L.J.Andrews和R.M.Kcefcr等用在含Ag^(+)的芳烃溶液中测定溶解度的方法,计算了某些芳烃与Ag^(+)络合物的形成常数。实政勋等用溶质蒸气循环方式制备苯、甲苯等11种液态芳烃的饱和溶... 具有C=C双键的许多有机化合物可与银离子形成络合物。L.J.Andrews和R.M.Kcefcr等用在含Ag^(+)的芳烃溶液中测定溶解度的方法,计算了某些芳烃与Ag^(+)络合物的形成常数。实政勋等用溶质蒸气循环方式制备苯、甲苯等11种液态芳烃的饱和溶液。作者曾用该法制备固态碘的饱和溶液,测定了相应化合物的溶解度,并于硝酸银体系中测定了苯、甲苯、乙苯以及丙基苯与Ag^(+)的络合物形成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平衡 二甲苯 卤代苯 硝酸银溶液 溶质蒸气循环 络合物形成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Ⅵ)-邻菲咯啉-亚硝酸钠的氨性缓冲体系中极谱催化波机理的研究
12
作者 韩吉林 陈洪渊 高鸿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2期1189-1193,共5页
本文报道了Cr(Ⅵ)-C_(12)H_8N_2-NaNO_2-NH_3-NH_4Cl(pH9.4)体系极谱催化波机制的研究.阐明它不是氢催化波.而是Cr(Ⅲ)的多元配合物中NO_2^-被催化还原,同时溶液中的NO_2^-又参与了平行电极反应的催化反应.活性多元配合物的组成为:Cr(Ⅲ... 本文报道了Cr(Ⅵ)-C_(12)H_8N_2-NaNO_2-NH_3-NH_4Cl(pH9.4)体系极谱催化波机制的研究.阐明它不是氢催化波.而是Cr(Ⅲ)的多元配合物中NO_2^-被催化还原,同时溶液中的NO_2^-又参与了平行电极反应的催化反应.活性多元配合物的组成为:Cr(Ⅲ)·(C_(12)H_8N_2)·(NO_2^-)_2·(NH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波 条件形成常数 混配化合物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