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达法学思想的形成发展轨迹
1
作者 蔡诗敏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8-163,共6页
李达法学思想的形成发展分为三个时期: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初次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涉猎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到1946年在家乡灌塘口创办辅仁小学这段时间,是其法学思想的早期孕育时期;从1947年到1948年,受聘担任湖南大学法律系教授... 李达法学思想的形成发展分为三个时期: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初次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涉猎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到1946年在家乡灌塘口创办辅仁小学这段时间,是其法学思想的早期孕育时期;从1947年到1948年,受聘担任湖南大学法律系教授,讲授法理学,撰写《法理学大纲》,是其法学思想的形成时期;从1949年抵达北平,受命担任多个与法律有关的领导职务到1966年去世,是其法学思想的发展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达 法学思想 形成发展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形成及发展的轨迹 被引量:5
2
作者 商金林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9,共7页
1919年以前,叶圣陶把语文教学的目标拟定为"能读、能识、能讲、能写"。新文化运动勃兴之后,叶圣陶在语文教学中偏重"文艺品"。20世纪30年代,叶圣陶对语文有了更科学的定位,将"普通文字"与"文学"... 1919年以前,叶圣陶把语文教学的目标拟定为"能读、能识、能讲、能写"。新文化运动勃兴之后,叶圣陶在语文教学中偏重"文艺品"。20世纪30年代,叶圣陶对语文有了更科学的定位,将"普通文字"与"文学"截然划开,在语文教学中强调"阅读和写作的训练",并将"写"定位在写"普通文字"和"应用文"。1949年叶圣陶在主持拟定《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时,首先提出"语文"这一名称,他解释说:"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圣陶 语文教育思想 形成发展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典型地方产业集群及其存在的潜在问题 被引量:19
3
作者 郭凤典 刘志高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7-29,共3页
地方产业集群是当今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新趋势,引起了多学科领域学者关注。我国已经出现了一些地方产业集群的雏形,但是这些地方产业集群都存在不同的问题。以东莞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集聚要防止成为“沙滩经济”;以温州为代表... 地方产业集群是当今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新趋势,引起了多学科领域学者关注。我国已经出现了一些地方产业集群的雏形,但是这些地方产业集群都存在不同的问题。以东莞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集聚要防止成为“沙滩经济”;以温州为代表的浙江“块状经济”要应对来自制度落差拉平所造成的冲击;新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开发区要警惕成为城市经济中的“飞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产业集群 形成发展轨迹 制度变迁 区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