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老深层致密砂岩储集层孔隙形成与保存机制:以鄂尔多斯盆地长城系为例
1
作者 刘恒宇 刘明洁 +8 位作者 郝志磊 任茵 吴恩郁 许晗 钟寿康 谭秀成 曾伟 连承波 戴鸿鸣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35-1451,共17页
为探讨古老深层致密砂岩储集层孔隙的形成与保存机制,综合运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及流体包裹体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系统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长城系深层砂岩储集层的沉积环境、岩石学、储集空间等特征,进而阐明孔隙形成与... 为探讨古老深层致密砂岩储集层孔隙的形成与保存机制,综合运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及流体包裹体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系统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长城系深层砂岩储集层的沉积环境、岩石学、储集空间等特征,进而阐明孔隙形成与保存机制。研究发现长城系主要发育潮道沉积环境的石英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具有中等结构成熟度和高成分成熟度特征,储集空间以剩余粒间孔和岩屑粒内溶孔为主,平均孔隙度为6.6%;长城系砂岩压实作用普遍较强,胶结作用主要以石英和伊利石胶结为主,溶蚀作用以岩屑颗粒的酸性溶蚀最为发育,其次为石英的碱性溶蚀。研究表明:强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的长城系潮道砂岩粒度粗、分选较好、杂基含量少且成分成熟度高,是其原生孔隙发育的主要原因;早期大气淡水的淋滤溶蚀、中期有机酸的溶蚀以及晚期的硅质碱性溶蚀为长城系次生孔隙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长城系砂岩储集层刚性石英颗粒含量较高,粒度较粗和分选较好,早期黏土包膜抑制石英次生加大边的形成,早期长时间浅埋、后期快速深埋的埋藏过程等因素有利于孔隙的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老深层 致密砂岩 孔隙形成与保存 长城系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头体和隔区在大鼠条件性味觉痕迹的形成和保存中的作用
2
作者 区英琦 许世彤 +3 位作者 萧鹏 李鸥 黄晖阳 林小珊 《心理学报》 1984年第4期428-434,共7页
本工作是在前一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分别电损毁有关回路的乳头体、隔区,对以糖精水为条件刺激。氯化锂腹腔注射引起中毒作为非条件刺激的条件性糖精厌恶痕迹的形成和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损毁乳头体,或者隔区,对条件性糖精... 本工作是在前一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分别电损毁有关回路的乳头体、隔区,对以糖精水为条件刺激。氯化锂腹腔注射引起中毒作为非条件刺激的条件性糖精厌恶痕迹的形成和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损毁乳头体,或者隔区,对条件性糖精厌恶痕迹的形成和保存均无影响。说明在本实验条件下,这种条件性味觉痕迹的形成与保存,不依赖边缘系统的乳头体、海马、隔区这些回路的参与,这就进一步说明味觉信号的记忆确有其不同于视、听觉信号的记忆的机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体 条件性 隔区 大鼠 形成与保存 味觉信号 非条件刺激 边缘系统 糖精水 电损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的观察与思考 被引量:6
3
作者 杨明桂 马振兴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9-199,共11页
在前人研究和笔者长期地质观察的基础上,针对庐山跨世纪的第四纪冰川之争,介绍了庐山白垩纪以来由S形复背斜-地垒式断块山-变质核杂岩的成山过程、地层岩石分布状况及第四纪冰期时的山体地质结构与地貌;就庐山地区冰蚀地貌与冰期、间冰... 在前人研究和笔者长期地质观察的基础上,针对庐山跨世纪的第四纪冰川之争,介绍了庐山白垩纪以来由S形复背斜-地垒式断块山-变质核杂岩的成山过程、地层岩石分布状况及第四纪冰期时的山体地质结构与地貌;就庐山地区冰蚀地貌与冰期、间冰期沉积物争议问题介绍了观察结果与认识。通过更新世冰期与全新世亚热带湿润多雨气候形成的地貌与沉积物对比,揭示了二者的显著差异及泥石流与冰碛的不同;阐明了冰期后流水作用对冰蚀地形的强烈改造作用,以及庐山典型的冰蚀与水蚀复合地貌景观。最后指出,庐山第四纪山岳冰川的形成与其独特的地垒式断块山构造地貌、特凉的小气候等条件密切相关,特厚特硬的莲沱组砂岩是冰川遗迹保存的重要条件。因此,庐山成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的奠基之地和世界上中低纬度、中低山第四纪山岳冰川遗迹保存完美的唯一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成山过程 地质结构 第四纪冰川遗迹 形成与保存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