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算法赋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体系建构的三重逻辑
1
作者 葛学彬 王擎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91,共10页
算法设计具有封装性、继承性、多态性三大特征,算法技术融入意识形态话语传播体系利弊并存。封装性逻辑方面,算法技术演进应坚持“破立并举”,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体系构建须处理好算法封装的“度”,做好非法封装的“破”,加强合理封... 算法设计具有封装性、继承性、多态性三大特征,算法技术融入意识形态话语传播体系利弊并存。封装性逻辑方面,算法技术演进应坚持“破立并举”,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体系构建须处理好算法封装的“度”,做好非法封装的“破”,加强合理封装的“立”。继承性逻辑方面,传播体系迭代应坚持“守进统一”,明确传播体系继承“为何”,阐释多重继承“何为”,明晰继承创新需“如何”。多态性逻辑方面,多主体分化应坚持“引治结合”,明晰多重主体多态性新表征,强化多元主体分化的多重引领,加强多态衍生问题的多元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 封装性 继承性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知识分子的文明形态话语
2
作者 李东琪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221,共10页
文明形态话语是指把文明视作有机整体,从时间纵向或空间横向上归纳、分析和阐发文明的生发演变与兴衰规律等内容的研究概念、方式及理论。晚清时期,面对“古”和“今”的困惑以及“中”与“西”的对立,身处大变局中的知识分子怀着救国... 文明形态话语是指把文明视作有机整体,从时间纵向或空间横向上归纳、分析和阐发文明的生发演变与兴衰规律等内容的研究概念、方式及理论。晚清时期,面对“古”和“今”的困惑以及“中”与“西”的对立,身处大变局中的知识分子怀着救国救民的理想,对中外文明形态进行了探讨。晚清学界的文明形态话语蕴含于对“文明”内涵的认知转变、中外文明比较的研究尝试和文明间交往的系列思考之中,体现出对中华文明兴衰的反思,对西方文明普世性的质疑,以及对大变局下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认识。对晚清知识分子的文明形态话语进行探究,有利于为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话语体系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知识分子 文明形态话语 文明 中外文明比较 文明间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的没落》中的文明形态话语
3
作者 董欣洁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5-144,共10页
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中的文明形态话语,首次系统采用复数的文化和文明,来描绘人类群体多元共存的发展模式。而斯宾格勒眼中西方文明的没落,是就西方文化自身发展逻辑而言所出现的活力衰落及乱象,不是与其他地区相比之下实力下降所... 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中的文明形态话语,首次系统采用复数的文化和文明,来描绘人类群体多元共存的发展模式。而斯宾格勒眼中西方文明的没落,是就西方文化自身发展逻辑而言所出现的活力衰落及乱象,不是与其他地区相比之下实力下降所导致的真正的历史地位没落。他的文化(文明)有机体逻辑体现的是西方学界将实践精神化的传统路径,在把握文化(文明)之间的关系上运用的是弱肉强食的斗争思维。斯宾格勒的文明形态话语强调了组成文化(文明)的人的生物有机体逻辑,忽视了文化(文明)作为人之集合体的社会化协作逻辑,在强调人的生物能动性的同时,漠视甚至低估了人的社会能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宾格勒 《西方的没落》 文明形态话语 社会能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创新及意识形态话语权
4
作者 张志丹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97,共10页
以往的生产力理论凭借生产工具标准能够区分人类社会形态,但对于区分“两制并存”世界格局下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则捉襟见肘,难敷其用。因此,超越生产工具标准的、体现系统集成式创新的新质生产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攸关新时... 以往的生产力理论凭借生产工具标准能够区分人类社会形态,但对于区分“两制并存”世界格局下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则捉襟见肘,难敷其用。因此,超越生产工具标准的、体现系统集成式创新的新质生产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攸关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新质生产力理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人民中心、坚持绿色和谐,有力彰显了它所依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由此成为成功破解区分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标准,支撑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以新质生产力支撑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践路径,需要从战略认知、实践推进和话语传播三方面共同发力。新质生产力理论既满足了新时代新阶段新征程对发展生产力提出的要求,又实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的话语革新,为夺取中国式现代化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提供了基础性、根本性和战略性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要素构成与提升路径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坤 李韵琦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18,共8页
人类社会全面迈进数字时代,数字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了话语传播业态和社会价值意识,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属性。数字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成要素包括数字空间的议题设置权、数字叙事的文化阐释权、数字传播的舆论引导权,意识形态话语权... 人类社会全面迈进数字时代,数字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了话语传播业态和社会价值意识,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属性。数字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成要素包括数字空间的议题设置权、数字叙事的文化阐释权、数字传播的舆论引导权,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面临主体肢解悬置、内容形态迁演、载体泛在交互、场域生态失衡等现实困境,可以通过话语体系数字融合、话语系统数字赋能、话语机制数字转型等三维实现达到话语权提升的最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 意识形态话语 要素构成 提升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主旋律电影意识形态话语的重构——基于编码解码的理论视角 被引量:2
6
作者 方天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17,共6页
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为新时代主旋律电影意识形态话语的重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以这一理论为研究视角,立足于主旋律电影自身的生产内容,搭建了以影像符码、影像叙事和影像主导价值为核心要素的意识形态话语建构的解释... 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为新时代主旋律电影意识形态话语的重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以这一理论为研究视角,立足于主旋律电影自身的生产内容,搭建了以影像符码、影像叙事和影像主导价值为核心要素的意识形态话语建构的解释路径。在此基础上,实现新时代主旋律电影意识形态话语的重构,就需要挖掘多重符码,实现新时代意义共通、完善多元叙事,实现新时代意义表达、传递主导价值,实现新时代意义共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码解码理论 主旋律电影 意识形态话语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生活视域下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建构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建飞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20,共4页
基于日常生活的视域建构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是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主要任务。就一般意义而言,话语议题的设置、话语主体素养以及话语表达方式对话语建构具有重要的影响。新时代新征程,面对国内外的复杂环境和形势变化,高... 基于日常生活的视域建构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是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主要任务。就一般意义而言,话语议题的设置、话语主体素养以及话语表达方式对话语建构具有重要的影响。新时代新征程,面对国内外的复杂环境和形势变化,高校要立足现实中的社会问题,针对师生的利益诉求以及西方社会思潮的侵袭,优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议题设置;要通过知识传授、理论教育、思想引导、价值引领、技能培训等方式,遴选、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的话语创造者、话语宣传者。此外,信息化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建构要提升话语引导者的媒介素养,引导他们参与话语主题、话语内容、话语绩效的讨论评价;要注重运用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用好用活话语载体,构建艺术性、时代性、差异性、通俗性的话语表达方式,以情动人、以趣引人、以理服人,从而提高话语受众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理解和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 日常生活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及当代启示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培鑫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96,共3页
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思想为理论遵循,立足中国革命需要,通过“谁来说”明确话语主体、“说给谁”掌握话语主动、“说什么”增强话语引领,构建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话语权,驳斥... 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思想为理论遵循,立足中国革命需要,通过“谁来说”明确话语主体、“说给谁”掌握话语主动、“说什么”增强话语引领,构建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话语权,驳斥了党内外人士对农民革命运动的指责,确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的正确理论和政策。当前,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新格局、新特点,梳理《报告》中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基本理路,对于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生成的基本规律 被引量:1
9
作者 涂刚鹏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4-7,共4页
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生成受其内在规律支配。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生成的基本规律主要有融合发展规律、引领认同规律、博弈竞生规律、同步递进规律。揭示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生成的基本规律,对深化中国共... 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生成受其内在规律支配。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生成的基本规律主要有融合发展规律、引领认同规律、博弈竞生规律、同步递进规律。揭示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生成的基本规律,对深化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理论研究,推动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巩固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 生成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中国共产党强化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多维路径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振 郝凤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1-47,共7页
执政党能否牢牢掌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关系到执政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兴衰成败。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带来的意识形态领域重大变化,使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有逐渐"弱化&q... 执政党能否牢牢掌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关系到执政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兴衰成败。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带来的意识形态领域重大变化,使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有逐渐"弱化",甚至面临着"边缘化"的危险。本文试图从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话语表达形式、话语传播途径、受众对象等维度探寻新媒体时代进一步强化执政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路径,力求为我党加强和巩固意识形态话语权工作提供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讲话 中国共产党 意识形态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对话“结构”:葛兰西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范式分析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5
11
作者 朱文婷 陈锡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4-91,共8页
葛兰西并未提出过意识形态话语权概念,但其文化领导权思想实际透露出"意识形态"通过"话语"取得"权力"的逻辑:借助范式的分析方法,其思想得以从历史主义进入结构主义,展现出一个具有宏观话语权生态、中观... 葛兰西并未提出过意识形态话语权概念,但其文化领导权思想实际透露出"意识形态"通过"话语"取得"权力"的逻辑:借助范式的分析方法,其思想得以从历史主义进入结构主义,展现出一个具有宏观话语权生态、中观话语权框架和微观话语权实践的立体图示。廓清与葛兰西思想的异质性,并以共时、历时和即时三个维度建构主导意识形态话语权,这是当代中国从葛兰西话语权范式获得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兰西 文化领导权 意识形态话语 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论坛的“有限公共性”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冲击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杨文华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75-79,共5页
当前,网络论坛已成为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场所。然而,囿于其公共属性的不完全,它并没有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阵地。论坛参与者公共理性的缺失,公共言说空间信息把关的缺位,以及公共议题的私人化,导致非主流观点的扩散,形成对主流意识形态... 当前,网络论坛已成为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场所。然而,囿于其公共属性的不完全,它并没有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阵地。论坛参与者公共理性的缺失,公共言说空间信息把关的缺位,以及公共议题的私人化,导致非主流观点的扩散,形成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建构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实现其对网络论坛的话语领导,既应提升其自身的理论说服力,也应保持网络论坛的公共属性,抑制自由化观念和极端情绪的蔓延,在广泛的思想互动中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论坛 公共理性 信息把关 公共议题 意识形态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联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嬗变历程与教训探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国普 莫岳云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4-188,共5页
能否做好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工作,事关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水平的提升,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事关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的提高。通过对苏联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嬗变历程的梳理,反思和总结其意识形态... 能否做好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工作,事关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水平的提升,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事关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的提高。通过对苏联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嬗变历程的梳理,反思和总结其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失败的教训,对做好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时期下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警示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 嬗变历程 教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领导权理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基石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金勇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1-109,324-325,共9页
首先,分析了文化领导权的实质,指出了"文化"和"领导权"是在发生学意义上的有机结合,这就赋予文化以特有的对社会现象的解释权力。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的所有问题都是围绕合法性问题而展开和建构的。以此为基础,提出了... 首先,分析了文化领导权的实质,指出了"文化"和"领导权"是在发生学意义上的有机结合,这就赋予文化以特有的对社会现象的解释权力。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的所有问题都是围绕合法性问题而展开和建构的。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文化领导权是政治领导权获得和巩固的先决条件。其次,以政治合法性问题的探究为基础,进一步剖析了其与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关系。最后,在分析意识形态话语权及其属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领导权是理解意识形态话语权问题的深层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兰西 文化领导权 意识形态话语 基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百年历程、鲜明特征及其基本经验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振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0,241,共11页
意识形态话语权关乎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关乎执政党长期执政和人民福祉。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一直高度重视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以选择马克思主义为逻辑起点,先后经历了竞争与... 意识形态话语权关乎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关乎执政党长期执政和人民福祉。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一直高度重视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以选择马克思主义为逻辑起点,先后经历了竞争与夺取、确立与巩固、调适与创新、自信与发展等阶段。在特定的时代主题和党的历史任务语境下,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沿着革命话语、建设话语、改革话语和新时代复兴话语的脉络展开,呈现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演进的鲜明特征。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意识形态话语建构的经验,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历史主线、根本保障、动力之源、基本策略和重要途径,对于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百年 意识形态话语 历史演进 基本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发展特点 被引量:11
16
作者 黄蜺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6-131,共6页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更是促进了其发展转向,使之呈现出鲜明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结合增加了话语环境的复杂性;话语态度由超越性向现实性转变...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更是促进了其发展转向,使之呈现出鲜明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结合增加了话语环境的复杂性;话语态度由超越性向现实性转变;话语内容由政治权威向理性权威转变;话语表达方式由政治化向平民化转变;话语传播渠道由单向性向多向流动转变;话语机制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战初期美苏宣传战:意识形态话语权斗争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8
17
作者 史澎海 谢培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1-222,共12页
冷战爆发后,夺取意识形态话语权成为美苏冷战的目标之一,而宣传战则是双方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为了有效开展对外宣传战,美苏双方先后创建了专门机构来负责策划、实施、协调和评估对外宣传战,向对方阵营发起了宣传攻势,试图以此击... 冷战爆发后,夺取意识形态话语权成为美苏冷战的目标之一,而宣传战则是双方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为了有效开展对外宣传战,美苏双方先后创建了专门机构来负责策划、实施、协调和评估对外宣传战,向对方阵营发起了宣传攻势,试图以此击垮对方,赢得意识形态话语权。美苏双方代表的是两大不同阵营,由于各自的对外宣传战略目标及对外宣传战机制的差异,使得双方的效果大相径庭,导致双方的意识形态话语权不尽相同。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借助近年来解密的档案资料和国内外研究成果对冷战初期美苏双方对外宣传战进行探讨,可以从宣传战视角洞察美国逐渐赢得意识形态话语权并最终取得冷战胜利的原因,对目前我国意识形态工作和面临的国际话语形势具有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苏宣传战 意识形态话语 宣传机制 宣传成效 借鉴与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文献学背后的意识形态话语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一兵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0,共6页
自20世纪初以来,《德意志意识形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的编辑版本,其文本编辑原则展现出了三种编辑方法:一是主题反注文本的编辑方法,以阿多拉茨基(V.Adoratskij)版、朗兹胡特/迈耶(G.Mayer)版为代表;二是历史编辑方法,以梁赞... 自20世纪初以来,《德意志意识形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的编辑版本,其文本编辑原则展现出了三种编辑方法:一是主题反注文本的编辑方法,以阿多拉茨基(V.Adoratskij)版、朗兹胡特/迈耶(G.Mayer)版为代表;二是历史编辑方法,以梁赞诺夫(D.Ryazanov)版、巴加图利亚(G.A.Bagaturija)版、陶伯特(I.Taubert)1972年版、广松涉(Hiromatsu Wataru)版为代表;三是“马克思学”的编辑方法,以陶伯特2004年版、卡弗(Carverr)版、孙善豪版、MEGA 22017版为代表。不同的编辑方法是在一定的意识形态话语编码中被规制的,各版本《德意志意识形态》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不同的文献支持,也造成了一定的认识论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编辑方法 文献学 意识形态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革”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与浩然创作的演变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尧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48-54,共7页
“文革文学”按照主流意识形态的设计 ,形成了自己的话语系统。在主流文学由为极左政治服务发展成为“阴谋文艺”的过程中 ,浩然的《金光大道》是一个重要的过渡 ;由《艳阳天》到《金光大道》,再到《百花川》、《西沙儿女》,浩然完成了... “文革文学”按照主流意识形态的设计 ,形成了自己的话语系统。在主流文学由为极左政治服务发展成为“阴谋文艺”的过程中 ,浩然的《金光大道》是一个重要的过渡 ;由《艳阳天》到《金光大道》,再到《百花川》、《西沙儿女》,浩然完成了他在当代文学史中一个独特角色的塑造 ,典型地反映了文学创作由“文革前”到“文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文学 主流意识形态话语 历史真实 过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意识形态话语权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及理论品格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传泉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4,共10页
习近平意识形态话语权重要论述有其深刻的生成逻辑,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话语权理论的继承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工作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实践的理论升华。习近平意识形态话语权重要论述内涵... 习近平意识形态话语权重要论述有其深刻的生成逻辑,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话语权理论的继承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工作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实践的理论升华。习近平意识形态话语权重要论述内涵丰富、逻辑严密,集中回答了什么是意识形态话语权、为什么要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以及如何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等基本问题,彰显了人民主体的价值立场、直面问题的求是精神和面向未来的国际视野,为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打赢意识形态保卫战提供了根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意识形态话语 生成逻辑 科学内涵 理论品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