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的忻州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张纹嘉
付勇勇
王晓军
-
机构
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山西财经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5-364,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01404),浙江省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重点研究实验室开放基金。
-
文摘
[目的]准确识别生态保护的重要节点和区域,进而合理布局及建设生态廊道,维护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方法]以忻州市为例,基于生态源地-阻力面-生态网络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及形态学空间学格局分析方法(MSPA)识别生态源地;基于熵权法和多阻力因子构建阻力面;运用电路理论模拟分析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确定生态修复的一些关键区域。[结果](1)研究区内含有生态源地59处,总面积为2355 km^(2),呈现出东部集中,中西部分散的空间分布格局。(2)研究区共有生态廊道100条左右(总长度为1637.58 km),生态夹点111处(总面积为3.16 km^(2))以及生态障碍点83处(总面积为48.7 km^(2)),生态廊道按其重要程度呈现自内向外的环形分布,而生态夹点则主要散布在生态源区和廊道相互毗邻的区域。[结论]生态安全格局能够有效识别生态廊道以及生态修复的重要区域。在生态保护与恢复中,应将“保护廊道、修复夹点区域、剔除和完善障碍区域”作为总体治理策略。
-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形态空间学分析方法
最小累计阻力模型
-
Keywords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ecosystem services value
morphological spatial analysis method
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 model
-
分类号
X171.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