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形理论在植物形态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彭辉 刘善梅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90-192,共3页
在虚拟植物生长建模的可视化研究中,分形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础。它利用自然景物本身存在的自相似性,通过多种分形造型方法对自然实体进行建模。根据植物形态学原理和计算机图形学技术,采用分形方法可绘制出形态逼真的植物。为此,介绍了分... 在虚拟植物生长建模的可视化研究中,分形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础。它利用自然景物本身存在的自相似性,通过多种分形造型方法对自然实体进行建模。根据植物形态学原理和计算机图形学技术,采用分形方法可绘制出形态逼真的植物。为此,介绍了分形的基本理论,并在VisualC++6.0中利用迭代法对几种经典的分形树进行了程序模拟;在此基础上,通过连续改变分形树的内部参数,模拟了植物的动态变化过程,产生计算机动画效果,有较强真实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植物 形态模拟 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态模拟在儿童居室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周兵 张书鸿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6年第2期94-95,共2页
儿童的审美情趣是活泼的,利用形态模拟的设计方法增强儿童居室空间的趣味性,包括室内界面和家具设计,通过借用自然界或人造物的典型特征,创造有想象力的空间,是创造性思维方法中最常用的设计方法,在对生理心理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儿童家... 儿童的审美情趣是活泼的,利用形态模拟的设计方法增强儿童居室空间的趣味性,包括室内界面和家具设计,通过借用自然界或人造物的典型特征,创造有想象力的空间,是创造性思维方法中最常用的设计方法,在对生理心理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儿童家庭居室设计又有其特殊性,其意义表现在激发设计灵感,有效提高设计效率,把自然生态带入到室内空间等,形态模拟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有具体的造型方法,包括具象模拟法和抽象模拟法,这种造型方法必须遵循形式美法则,设计可以根据不同需求从形态、色彩、肌理与纹路、声音模拟四个方面为入手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模拟 儿童居室设计 仿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系统的混凝土裂缝形态模拟研究(英文)
3
作者 张鑫 王超一 +2 位作者 李妮 丁莹 李翔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400-2406,共7页
提出一种采用二维随机L系统来模拟墙体、桥梁、路面等混凝土结构表面裂缝形态的方法。分析了混凝土裂缝的形态特点,总结并绘制出裂缝的几种基本图元,在此基础上通过L系统对图元进行组合和迭代,提出二次图元法,加入随机量并针对模拟对象... 提出一种采用二维随机L系统来模拟墙体、桥梁、路面等混凝土结构表面裂缝形态的方法。分析了混凝土裂缝的形态特点,总结并绘制出裂缝的几种基本图元,在此基础上通过L系统对图元进行组合和迭代,提出二次图元法,加入随机量并针对模拟对象特点,对L系统算法确定一系列控制法则,最终生成裂缝线条骨架。并基于OpenCasCade,在实例中生成了裂缝的三维实体,与虚拟墙体进行布尔运算,模拟真实混凝土结构上的裂缝效果,模拟结果与裂缝实物相比较,具有较好真实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L系统 混凝土裂缝 形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系统在植物形态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孔勇 璩柏青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6-138,共3页
植物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分形理论的研究与发展,虚拟植物已经成为计算机图形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L系统以其定义的简洁性和高度的结构化特点,成为植物形态模拟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为此,论述了L系统的基本概念,并在简要介... 植物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分形理论的研究与发展,虚拟植物已经成为计算机图形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L系统以其定义的简洁性和高度的结构化特点,成为植物形态模拟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为此,论述了L系统的基本概念,并在简要介绍其表达机制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对植物的形态进行了模拟;考虑了植物的趋光性、向地性等生长特性,将扰动变量和随机性引入了L系统,使生成的植物图像更加贴近自然,提高了植物图像的逼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基础学科 植物形态模拟 应用 L系统 计算机模拟 扰动变量 随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诺昔康两种晶型的晶体结构及模拟形态
5
作者 丁欢 谭欣 高缘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60,共5页
利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对氯诺昔康两种晶型的粉末衍射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晶胞参数,建立晶体结构并进行晶体形态模拟。结果表明晶型Ⅰ结构为三斜晶系,有两个分子间氢键;晶型Ⅱ为正交晶系,有两个分子内氢键。通过计算附着能量,确定了两... 利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对氯诺昔康两种晶型的粉末衍射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晶胞参数,建立晶体结构并进行晶体形态模拟。结果表明晶型Ⅰ结构为三斜晶系,有两个分子间氢键;晶型Ⅱ为正交晶系,有两个分子内氢键。通过计算附着能量,确定了两种晶型的主要生长面。两种晶型的模拟形态分别为长方体和椭球体,与它们的扫描电镜形态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诺昔康 多晶型 表面附着能 形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模拟复杂多孔介质中两相驱替过程 被引量:1
6
作者 ASADOLAHPOUR Seyed Reza JIANG Zeyun +1 位作者 LEWIS Helen 闵超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6-1140,共15页
为了预测复杂孔隙结构中毛管压力主导下两相流排驱过程中的流体分布,从仿真多孔介质和岩石CT图像中抽取子样本,并采用孔隙形态模拟器(PMS)生成流体分布,以创建多样化的数据集,将距离图及像素大小、界面张力、接触角、压力作为输入参数,... 为了预测复杂孔隙结构中毛管压力主导下两相流排驱过程中的流体分布,从仿真多孔介质和岩石CT图像中抽取子样本,并采用孔隙形态模拟器(PMS)生成流体分布,以创建多样化的数据集,将距离图及像素大小、界面张力、接触角、压力作为输入参数,通过改造、训练、评估卷积神经网络(CNN)、递归神经网络(RNN)和视觉转换器(ViT),优选用于预测流体分布的模型。模拟分析表明,常用的卷积和递归神经网络在捕捉流体连通性方面存在不足。基于ViT构建了一个高维视觉转换器(HD-ViT),该转换器先忽略孔隙的空间位置仅根据其大小进行排驱,再在后处理步骤中追加流体连通要求,这种方法允许在任何坐标方向预设出入口,并使用不同尺寸和不同分辨率的图像进行渗流状态推断。通过在砂岩和碳酸盐岩大图像上验证,并与微流控驱替测试的实验结果比较,证实了HD-ViT模型的有效性、精确性和速度优势,且在捕捉孔隙尺度三维流动方面存在较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驱替 流体分布 深度神经网络 视觉转换器 孔隙形态模拟 大数据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失效演化模拟的电力机车用IGBT模块解析剩余寿命建模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赖伟 李涵锐 +4 位作者 李辉 荆海燕 于凯 姚然 陈民铀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8189-8200,I0023,共13页
牵引变流器作为电力机车系统中最关键且故障率最高的设备,影响系统的安全运行,其中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模块是导致牵引变流器失效的主要部件。开展IGBT模块剩余寿命准确评估,对降低运维成本和系... 牵引变流器作为电力机车系统中最关键且故障率最高的设备,影响系统的安全运行,其中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模块是导致牵引变流器失效的主要部件。开展IGBT模块剩余寿命准确评估,对降低运维成本和系统故障率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经济意义。目前采用“里程修”的运维方式,未考虑机车运行线路、工况、负载差异等因素对寿命的影响,导致一些线路过早更换的高昂运维成本和一些线路过晚替换的系统停运风险。因此,在牵引系统IGBT模块故障率高、运行线路间可靠性差异大且采用不合理的“里程修”方式背景下,目前业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是各线路基于固定里程修更换的IGBT模块剩余寿命是多少。该文针对电力机车用IGBT模块剩余寿命准确评估的问题,以IGBT模块焊料层不同服役里程空洞尺寸分布规律为基础,建立考虑焊料层空洞空间分布规律的精细化多物理场模型,开展多芯片并联IGBT模块失效演化物理过程模拟,提出以焊料层空洞分布统计规律为老化状态的电力机车用IGBT模块解析剩余寿命预测模拟,并通过功率循环试验验证改进模型准确性。研究成果丰富功率器件的寿命预测和可靠性评估理论,为系统从“里程修”向“状态修”转变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机车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模块 形态演化模拟 剩余寿命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树生态生理数学模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被引量:19
8
作者 孙志鸿 孙忠富 +1 位作者 杨朝选 王迎春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1-366,共6页
详细论述了数学模型在果树上的研究进展,从5个方面对果树模型的种类、模拟内容及其在科研和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即果树开花模型、果树生理模型、果树生长发育模型、果树形态模拟模型及其果树专家系统和支持决策系统。并对果树模型... 详细论述了数学模型在果树上的研究进展,从5个方面对果树模型的种类、模拟内容及其在科研和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即果树开花模型、果树生理模型、果树生长发育模型、果树形态模拟模型及其果树专家系统和支持决策系统。并对果树模型的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进行了探讨,认为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三维数字化技术与果树生理学和形态发育相结合的系统模型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树模型 开花模型 生理模型 生长发育模型 形态模拟模型 专家和支持决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ibull模型的高台阶抛掷爆破爆堆形态BP神经网络预测 被引量:20
9
作者 韩亮 刘殿书 +1 位作者 李红江 王宇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47-1952,共6页
为了预测高台阶抛掷爆破爆堆形态,引入Weibull模型作为数学模型对实测爆堆曲线进行模拟,在此基础上,将试验中影响爆堆形态的8个参数与模拟得到的Weibull控制参数及松散系数作为输入输出层学习样本,建立BP神经网络。结果表明:Weibull模... 为了预测高台阶抛掷爆破爆堆形态,引入Weibull模型作为数学模型对实测爆堆曲线进行模拟,在此基础上,将试验中影响爆堆形态的8个参数与模拟得到的Weibull控制参数及松散系数作为输入输出层学习样本,建立BP神经网络。结果表明:Weibull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真实爆堆。利用训练完成的BP神经网络预测爆堆形态时,各参数的预测误差均未超过5%,预测爆堆曲线接近真实爆堆曲线,其中Weibull模型控制参数的预测精度直接影响预测结果,松散系数ξ的预测精度则在将Weibull概率密度函数反无量纲化的过程中间接影响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台阶抛掷爆破 爆堆形态模拟 爆堆形态预测 Weibull模型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安庆铜矿接触带三维形态及其控矿机制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义来 刘亮明 +1 位作者 蔡爱良 邹陈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49-656,共8页
安庆铜矿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规模最大的铜铁矿床,其绝大部分矿体产在月山岩体与三叠系灰岩的接触带上,矿体的产出位置及规模与接触带的特征密切相关。本文通过三维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岩体接触带的三维形态及其与安庆铜矿矿体空间定位的... 安庆铜矿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规模最大的铜铁矿床,其绝大部分矿体产在月山岩体与三叠系灰岩的接触带上,矿体的产出位置及规模与接触带的特征密切相关。本文通过三维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岩体接触带的三维形态及其与安庆铜矿矿体空间定位的关系,认为:月山矿田的矿体分布极不均匀,绝大部分矿体产在形态复杂、产状显著变化的岩体东枝南接触带;安庆铜矿的控矿接触带形态从东到西具有阶梯状-阶梯状、舌状过渡-舌状的变化规律;阶梯状接触带的陡倾及由陡变缓的位置和舌状接触带的尖端处是主要的成矿部位。上述接触带控矿规律推测是区域构造应力场、岩体侵位、冷凝造成的局部应力场以及成矿流体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带 矿体 三维形态模拟 控矿机制 安庆铜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矿化特征的分析与模拟及其在储量估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金毅 郑德顺 +1 位作者 潘懋 张璐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19-1527,共9页
矿化作用往往是地质事件及局部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矿体空间形态复杂多变、矿石品位呈各向异性、尺度不一的非线性空间变异模式。传统方法无论是在矿石量的计算方面还是在矿块内平均品位的确定上都存在多种误差,并且无法实现信息的... 矿化作用往往是地质事件及局部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矿体空间形态复杂多变、矿石品位呈各向异性、尺度不一的非线性空间变异模式。传统方法无论是在矿石量的计算方面还是在矿块内平均品位的确定上都存在多种误差,并且无法实现信息的动态管理及直观表达。文章以安庆铜矿中心矿区为例,采用对数块kriging与三维地学模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储量的准确估算与动态管理。根据样品数据的空间构形引入虚拟钻孔,通过层位标定算法实现了矿体形态的近似模拟;以形态模型为约束,采用对数块kriging方法,在矿石品位变异特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构建了品位三维属性模型,进而完成资源储量的准确计算。通过对不同方法估算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对数块kriging方法相对于普通kriging方法及传统块段法而言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随子块数量的增加精度呈增大趋势,但很快趋向稳定。文章最后利用可视化技术展示了三维地学模拟技术在矿山生产和开发过程中动态更新及决策支持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学模拟 块kriging方法 固体矿产资源 地质属性模拟 矿体形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木模拟的粒子系统模型及其实现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小铭 林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49-53,共5页
以树木的静态造型为背景,提出一种基于骨架定制和粒子系统模型的树木模拟方法.内容包括基于粒子系统方法的树木形态结构描述与生成,基于粒子系统模型的树木生长模拟,以及由粒子系统法生成的树木模拟结果和进一步的工作设想等.
关键词 计算机图形学 树木模拟 骨架定制 粒子系统模型 形态模拟 生长模拟 粒子系统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印制板公司成长的模拟与实证分析
13
作者 李业 许统广 +1 位作者 尹钢 李权兵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88-92,共5页
企业成长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 本文对汕头超声印制板公司1985 年至1998 年的成长过程和形态进行了实证与模拟分析, 并总结和提炼了其成功经验.
关键词 形态模拟 实证分析 印制电路板 超声印制板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L-系统的推广及在植物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袁修久 刘欣 +1 位作者 王胜勇 赵学军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3-146,149,共5页
弯曲枝条的模拟是植物模拟的重要组成部分,L-系统是植物模拟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果用L-系统模拟弯曲的枝条,则需要大量的产生式。通过在产生式中增加弯曲符号以及描述弯曲程度的曲率函数得到了函数L-系统。利用函数L-系统模拟植物,在不... 弯曲枝条的模拟是植物模拟的重要组成部分,L-系统是植物模拟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果用L-系统模拟弯曲的枝条,则需要大量的产生式。通过在产生式中增加弯曲符号以及描述弯曲程度的曲率函数得到了函数L-系统。利用函数L-系统模拟植物,在不改变产生式个数的情况下,通过调整曲率函数能够绘制出相同拓扑结构,但整体形态差异较大的植物;利用函数L-系统模拟具有弯曲枝条的植物,产生式简洁,同时在编程时,容易控制枝条的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形态结构模拟 L-系统 曲率函数 弯曲枝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胶原特异性结合的BMP2模拟肽/PLGA3D打印复合支架的制备及成骨诱导活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国民 卢天成 +4 位作者 冀璇 贾汶沅 李亚龙 赵一安 罗云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52-1560,共9页
将胶原绑定结构域(CBD)多肽序列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模拟肽(BMP2-MP)序列连接制备具有胶原绑定能力的CBD-BMP2-MP,再将CBD-BMP2-MP与聚丙交酯-乙交酯/胶原(PLGA/COL)3D打印支架相结合,以支架表面的胶原成分为媒介,将CBD-BMP2-MP更有效地... 将胶原绑定结构域(CBD)多肽序列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模拟肽(BMP2-MP)序列连接制备具有胶原绑定能力的CBD-BMP2-MP,再将CBD-BMP2-MP与聚丙交酯-乙交酯/胶原(PLGA/COL)3D打印支架相结合,以支架表面的胶原成分为媒介,将CBD-BMP2-MP更有效地固定于骨修复材料上,达到对其进行改性的目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万能试验机和接触角测量仪对复合支架表面形貌、力学强度和亲水性等材料学性能进行评价.用荧光成像法评测CBD-BMP2-MP及BMP2-MP与支架材料的结合能力.在各组支架材料表面接种MC3T3-E1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采用CCK-8、鬼笔环肽荧光染色、茜素红染色及q PCR综合评价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黏附、增殖和成骨分化等细胞行为,研究CBD-BMP2-MP修饰的3D多孔PLGA/COL复合支架的生物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的多孔支架具有形貌可控的孔隙结构,为细胞生长创造更有利的细胞微环境,支架表面胶原成分的加入提高了支架材料的亲水性,同时对支架材料本身的力学性能无任何影响,提高了复合支架本身的生物相容性.与普通BMP2-MP相比,CBD-BMP2-MP具有更好的胶原绑定能力,与复合支架的结合更稳定,提高了PLGA/COL复合支架对BMP2-MP的负载能力.支架表面负载CBD-BMP2-MP后具有极强的促细胞成骨分化能力.MC3T3-E1细胞表现出更高的钙沉积能力,并且成骨分化相关基因Runx2,ALP,COL-I及OPN等水平也有了明显提升.表明CBD-BMP2-MP多孔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诱导活性,在骨组织修复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特异结合性 形态发生蛋白2模拟 聚丙交酯-乙交酯 3D打印支架 成骨诱导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长模型的玉米三维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39
16
作者 郭新宇 赵春江 +3 位作者 刘洋 秦向阳 邓旭阳 孙广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1-125,共5页
为了实现对玉米形态结构的定量化和可视化描述,提出了基于生长模型的玉米形态模拟及三维可视化的技术框架。通过资料收集和田间观测研究,构建了可描述不同玉米品种叶片、叶鞘和节间等器官的主要形态结构参数随叶序变化的形态知识模型。... 为了实现对玉米形态结构的定量化和可视化描述,提出了基于生长模型的玉米形态模拟及三维可视化的技术框架。通过资料收集和田间观测研究,构建了可描述不同玉米品种叶片、叶鞘和节间等器官的主要形态结构参数随叶序变化的形态知识模型。在玉米生长模型框架内,整合玉米形态知识模型和基于形态特征参数的器官几何模型,使玉米生长模型可输出玉米拓扑结构和各器官的形态特征参数,实现了对玉米形态建成过程的定量化模拟,并进一步驱动几何模型进行玉米植株和冠层的三维重建。根据上述“生长模型-形态模型-数学模型-显示模型”的思路,模拟了玉米“农大108”的三维形态建成过程及冠层的三维形态,具有较强的真实感,为玉米形态结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生长模型 形态模拟 三维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沟发育与陡坡开垦历史的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科利 唐克丽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59-62,67,共5页
运用野外实测资料,定量地研究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面浅沟横断面形态发育规律,得出浅沟断面形态变化的回归模拟方程,应用该方程以及野外小区和人工降雨试验资料,探讨了浅沟发育历史和坡面侵蚀量的预报。研究得出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 运用野外实测资料,定量地研究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面浅沟横断面形态发育规律,得出浅沟断面形态变化的回归模拟方程,应用该方程以及野外小区和人工降雨试验资料,探讨了浅沟发育历史和坡面侵蚀量的预报。研究得出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梁峁坡面浅沟发育历史和坡面侵蚀量的预报;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梁峁坡面浅沟发育历史约为40~50年,由此推断这一带人类大面积毁林毁草开垦的时间约发生在本世纪30~40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沟发育 形态模拟 陡坡开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树剪枝机械化及自动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8
作者 李守根 康峰 +2 位作者 李文彬 周三章 韩雪梅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8-96,共9页
整枝修剪是果园生产中最为耗时耗力的作业环节,整枝修剪对水果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现代果园种植规模扩大,技术工短缺、成本增加等问题突出。果树枝干复杂性、剪枝技术性和不可逆性等问题导致剪枝机械发展缓慢,成为限制水果生产重要... 整枝修剪是果园生产中最为耗时耗力的作业环节,整枝修剪对水果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现代果园种植规模扩大,技术工短缺、成本增加等问题突出。果树枝干复杂性、剪枝技术性和不可逆性等问题导致剪枝机械发展缓慢,成为限制水果生产重要因素之一。文章阐述目前国内外果园剪枝机械分类,相关机械结构、工作原理和剪枝效果,重点介绍新兴虚拟剪枝技术,论述其发展现状和相关技术,对剪枝机械发展趋势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枝机械 虚拟剪枝 三维重建 三维虚拟交互剪枝 形态发展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蚕的生命到艺术:中国古代生命观的哲学表达
19
作者 李发 向仲怀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共9页
中国考古出土的蚕业实物及蚕的艺术形象比较丰富,蚕的艺术形象如蚕纹、陶蚕蛹、牙雕蚕、玉石蚕、铜蚕、金蚕等,可统称为“蚕的模拟形态”。对蚕的模拟形态的功用,已有的诸多解释都有待完善。研究表明,蚕的模拟形态或艺术形象表达的功用... 中国考古出土的蚕业实物及蚕的艺术形象比较丰富,蚕的艺术形象如蚕纹、陶蚕蛹、牙雕蚕、玉石蚕、铜蚕、金蚕等,可统称为“蚕的模拟形态”。对蚕的模拟形态的功用,已有的诸多解释都有待完善。研究表明,蚕的模拟形态或艺术形象表达的功用或为饰品,或为装饰图案,或有待进一步考究。但无论哪种功用,用“蚕”这一形象都蕴含了特有的用意。通过对中国古代生命观的考察,文章认为蚕的艺术形象折射出相应的中国古代哲学生命观,即中国古人追求的死而复生、生生不息、羽化成仙、长乐无极等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雕蚕 模拟形态 艺术表达 生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fracture network dynamic simulation based on error analysis in rock mass of dam foundation 被引量:5
20
作者 ZHONG Deng-hua WU Han +2 位作者 WU Bin-ping ZHANG Yi-chi YUE P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4期919-935,共17页
Accurate 3-D fracture network model for rock mass in dam foundation is of vital importance for stability,grouting and seepage analysis of dam foundation.With the aim of reducing deviation between fracture network mode... Accurate 3-D fracture network model for rock mass in dam foundation is of vital importance for stability,grouting and seepage analysis of dam foundation.With the aim of reducing deviation between fracture network model and measured data,a 3-D fracture network dynamic modeling method based on error analysis was proposed.Firstly,errors of four fracture volume density estimation methods(proposed by ODA,KULATILAKE,MAULDON,and SONG)and that of four fracture size estimation methods(proposed by EINSTEIN,SONG and TONON)were respectively compared,and the optimal methods were determined.Additionally,error index representing the deviation between fracture network model and measured data was established with integrated use of fractal dimension and relative absolute error(RAE).On this basis,the downhill simplex method was used to build the dynamic modeling method,which takes the minimum of error index as objective function and dynamically adjusts the fracture density and size parameters to correct the error index.Finally,the 3-D fracture network model could be obtained which meets the requirements.The proposed method was applied for 3-D fractures simulation in Miao Wei hydropower project in China for feasibility verification and the error index reduced from 2.618 to 0.3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mass of dam foundation 3-D fracture network dynamic simulation fractal dimension error analysis relative absolute error(RAE) downhill simplex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