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部遮光对鹅绒委陵菜基株形态塑性及生物量配置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樊星 蔡捡 +3 位作者 刘金平 李莹 张小晶 曾晓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2-180,共9页
设置基株、母株、若干克隆片段被分别局部遮光处理,通过测定根、茎、叶的数量性状和生物量,分析局部遮光对鹅绒委陵菜母株、子株、基株形态塑性及生物量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1)局部遮光对母株株高、叶长、叶宽、叶面积及根系深度有显... 设置基株、母株、若干克隆片段被分别局部遮光处理,通过测定根、茎、叶的数量性状和生物量,分析局部遮光对鹅绒委陵菜母株、子株、基株形态塑性及生物量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1)局部遮光对母株株高、叶长、叶宽、叶面积及根系深度有显著影响(P<0.05),局部遮光均可提高母株的株高、叶片长度和总叶面积,不同遮光部位或遮光强度对母株叶宽、单叶面积和根长的影响不同;2)局部遮光对子株叶长、叶面积有显著影响,克隆片段遮光是影响子株叶片大小的主要因素,母株遮光次之;3)局部遮光对克隆片段子株数和新增子株数有显著影响(P<0.05),局部遮光可显著增加基株的克隆片段数(P<0.05),母株遮光对匍匐茎伸长和新克隆片段形成有重要的影响;4)局部遮光对基株根、茎、叶含水量及叶和根生物量累积有极显著影响(P<0.01),遮2个以上克隆片段或遮母株可显著增加基株根生物量累积,但基株完全遮光使根生物量显著低于CK;5)局部遮光对基株茎、叶、根生物量分配比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遮光对叶分配比影响最大,对茎分配比次之,对根分配比较小;6)局部遮光对基株地上生物量比有极显著影响(P<0.01),遮光部位对基株茎根比和茎叶比有极显著影响(P<0.01),全遮光显著增加基株的茎根比和茎叶比。综上所述,局部遮光对克隆植物鹅绒委陵菜的母株、子株、克隆片段和基株形态塑性和生物量配置有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绒委陵菜 克隆植物 遮光 形态塑性 生物量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竹林立竹形态塑性的林分密度效应 被引量:3
2
作者 林柳滨 《江苏林业科技》 2018年第3期11-14,17,共5页
为揭示苦竹秆形、枝形和冠形特征对林分密度的响应规律,为苦竹良好形态建成的林分密度构建提供参考,调查测定了3种林分密度(低密度:14 430—16 545株/hm^2;中密度:31 590—34 560株/hm^2;高密度:54 120—55 560株/hm^2)苦竹林2年生立竹... 为揭示苦竹秆形、枝形和冠形特征对林分密度的响应规律,为苦竹良好形态建成的林分密度构建提供参考,调查测定了3种林分密度(低密度:14 430—16 545株/hm^2;中密度:31 590—34 560株/hm^2;高密度:54 120—55 560株/hm^2)苦竹林2年生立竹秆形、枝形和冠形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苦竹立竹胸径先升高后下降,立竹全高、枝下高和冠长总体呈升高趋势,而冠幅和枝盘数总体呈下降趋势,立竹胸径、枝下高和冠幅不同林分密度竹林间差异显著,且高密度竹林立竹全高、冠长均显著高于低密度竹林,枝盘数则相反。立竹分枝数、枝长和枝分角随林分密度的增大总体呈下降趋势,而枝夹角则相反,枝长和枝夹角不同林分密度竹林间差异显著,低、中密度竹林分枝数和枝分角显著高于高密度竹林。主成分分析表明中密度苦竹林立竹表型特征综合得分最高。研究表明,苦竹秆形、冠形和枝形存在明显的林分密度效应,林分密度增大苦竹高生长增加,冠形径向扩展受抑而趋于紧缩,枝形趋于稀疏,中密度苦竹林具有最大的立竹胸径、较长分枝与开张的角度,是试验区苦竹林立竹良好形态建成的适宜林分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竹 林分密度 形态塑性 主成分分析 秆形 枝形 冠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竹度对金佛山方竹形态可塑性的影响
3
作者 李小静 苏小飞 +2 位作者 王福升 刘国华 刘昌来 《竹子学报》 2025年第1期52-58,共7页
【目的】确定立竹度对金佛山方竹(Chimonobambusa utilis)林形态可塑性的作用。【方法】以金佛山方竹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立竹度对金佛山方竹秆形、冠形、叶形等形态指标的作用,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立竹度作用的主成分因子,采用异速生... 【目的】确定立竹度对金佛山方竹(Chimonobambusa utilis)林形态可塑性的作用。【方法】以金佛山方竹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立竹度对金佛山方竹秆形、冠形、叶形等形态指标的作用,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立竹度作用的主成分因子,采用异速生长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评估影响金佛山方竹叶面积、叶干重、秆形、冠形的主要立竹度指标。【结果】不同立竹度影响了金佛山方竹株高、枝下高、叶面积、叶干重以及冠形等形态学指标;异速生长模型分析发现叶面积生长与叶干质量增长的异速生长指数显著小于1,呈异速生长形式,影响异速生长最大的立竹度处理为22500株·hm-2;同时主成分分析也显示22500株·hm-2的立竹度具有较大的叶长、叶宽及叶干质量,此种林地具有较高的生产能力。【结论】立竹度对金佛山方竹的可塑性具有明显作用,其中22500株·hm-2立竹度作用效果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佛山方竹 立竹度 形态塑性 异速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系形态可塑性决定黄栌幼苗在瘠薄土壤中的适应对策 被引量:25
4
作者 王艺霖 周玫 +3 位作者 李苹 孙广鹏 史双龙 徐程扬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0-69,共10页
形态可塑性与植物生长对策及资源利用能力紧密相联,是植物在特定环境下生存策略的重要表现。研究有限资源土壤中根系形态可塑性与植物生态对策的关系,对深入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黄栌1年生播种苗为研究材料,... 形态可塑性与植物生长对策及资源利用能力紧密相联,是植物在特定环境下生存策略的重要表现。研究有限资源土壤中根系形态可塑性与植物生态对策的关系,对深入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黄栌1年生播种苗为研究材料,采用温室盆栽试验,设置5个不同梯度养分供给水平,对黄栌幼苗根系功能性状(比根长、比表面积、根组织密度、根细度、根尖密度、分枝密度等)和不同径级细根的功能性状(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养分供给环境中黄栌幼苗根系形态的可塑性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养分供给处理对黄栌幼苗的比根长、比表面积、根尖数、分枝数、根尖密度、根平均直径、根组织密度和根细度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纯沙环境中,黄栌幼苗与比根长、比表面积和根细度变化最为密切;在养分受限制较严重的环境中,黄栌幼苗主要通过改变根长、根表面积、根尖数和分枝数适应环境;养分受限制相对较轻和中等的环境中,幼苗与根尖密度、分枝密度、根平均直径和根体积变化关系最为密切;而在全土环境中,幼苗主要通过根组织密度变化适应环境。养分供给量受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可刺激黄栌幼苗分化直径≤1.0 mm的细根、限制直径>1.0 mm根系发育;通过根系形态性状的可塑性反映,养分供给状况变化显著地改变了黄栌幼苗吸收利用养分的对策,从充足养分到养分受限制条件、到养分极度缺乏条件,黄栌幼苗对养分吸收利用的对策从强化就地利用能力,转变到就地吸收利用与扩大吸收范围并重、扩大吸收范围、提高储存与输导能力,最后转变到忍耐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栌 根系 形态塑性 生态对策 瘠薄环境 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入侵植物补偿反应及其形态可塑性比较 被引量:16
5
作者 申时才 徐高峰 +2 位作者 李天林 张付斗 张玉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3-179,共7页
通过模拟刈割试验,研究了5种外来入侵植物(黑麦草、空心莲子草、三叶鬼针草、薇甘菊和胜红蓟)的补偿能力及其形态可塑性。结果表明:多数植物的补偿能力与形态可塑性有一定相关性,刈割和非刈割条件下空心莲子草和薇甘菊都具有较强的形态... 通过模拟刈割试验,研究了5种外来入侵植物(黑麦草、空心莲子草、三叶鬼针草、薇甘菊和胜红蓟)的补偿能力及其形态可塑性。结果表明:多数植物的补偿能力与形态可塑性有一定相关性,刈割和非刈割条件下空心莲子草和薇甘菊都具有较强的形态可塑性,其补偿指数较高,分别为1.65和1.27;多年生黑麦草和三叶鬼针草的形态可塑性在刈割条件下得到增强,补偿指数分别为1.44和1.28;刈割条件下胜红蓟的形态可塑性变化不大或有所降低,其补偿指数最低,为0.82。研究认为,5种植物具有不同的限制其形态可塑性和补偿能力比较理想的刈割时期,薇甘菊攀援生长方式下为30d前和60d后,空心莲子草为60d后,胜红蓟为40~50d,鬼针草为30d前,黑麦草为40~5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偿反应 形态塑性 入侵植物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落叶松播种苗根系形态可塑性与氮素空间异质性关系 被引量:12
6
作者 江俐妮 魏红旭 +2 位作者 刘勇 徐程扬 马履一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27,共4页
采用盆栽方式,通过3种施肥处理对不同位置土壤(盆中和袋中)的NH+4—N和NO-3—N的质量分数和根系形态指标的影响,分析了根系形态可塑性与氮素空间异质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播种苗根系主要通过增加根长和根尖数来提高吸收表... 采用盆栽方式,通过3种施肥处理对不同位置土壤(盆中和袋中)的NH+4—N和NO-3—N的质量分数和根系形态指标的影响,分析了根系形态可塑性与氮素空间异质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播种苗根系主要通过增加根长和根尖数来提高吸收表面积和根系体积以实现觅养,而根系平均直径对N的响应不显著(p袋根=0.84;p总根=0.70);施肥对细根(0-2 mm)的根尖数(p0-1mm〈0.05*;p1-2mm〈0.01**)和较粗根(2-5 mm)的长度(p〈0.05*)、表面积(p〈0.05*)和体积(p〈0.05*)具有显著的影响;低氮处理(LN)会显著促进各径级及总体根系的生长,而高氮处理(EN)下根系生长受抑制;低氮处理使得NH4+—N和NO-3—N同时在主根附近相对富集,进而创造出主根附近和远端间的N异质性,而EN只能使得NH+4—N在距离主根的远端相对显著富集,却无法创造NO-3—N的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根系 形态塑性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2种辣椒植株形态可塑性与持水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胡文海 陈春霞 +1 位作者 胡雪华 李桂英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43-647,共5页
为探查辣椒形态可塑性和持水力与其耐旱性之间的关系,以弄口早椒和正椒13号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对2种辣椒品种植株形态可塑性与器官持水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处理抑制了2种辣椒的生长,但对弄口早椒的抑制作用更大;干旱促进了同化产... 为探查辣椒形态可塑性和持水力与其耐旱性之间的关系,以弄口早椒和正椒13号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对2种辣椒品种植株形态可塑性与器官持水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处理抑制了2种辣椒的生长,但对弄口早椒的抑制作用更大;干旱促进了同化产物向根系的优先分配,也促进了叶厚和根长的增加,但减少了辣椒叶面积和叶脉间距,这可能是辣椒植株形态对干旱胁迫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干旱胁迫对正椒13号的影响大于弄口早椒,由此计算得出正椒13号形态可塑性明显高于弄口早椒;对叶片和茎持水力的测定表明干旱处理后正椒13号叶片和茎的持水力明显高于弄口早椒。由此推测正椒13号具有较高的形态可塑性和持水力可能是其较弄口早椒更耐旱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耐旱性 形态塑性 持水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矮化羊草形态可塑性及生物量分配模式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钟梦莹 樊青丽 +4 位作者 张亚军 武瑞鑫 阚雨晨 王建勋 邵新庆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0-264,共5页
长期过度放牧干扰会导致典型草原羊草(Leymus chinensis)矮化现象,矮化羊草在形态构件和生物量分配模式方面都形成了适应放牧干扰的机制,本文通过实验室盆栽试验,比较了正常羊草和矮化羊草在构件和生物量分配模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矮... 长期过度放牧干扰会导致典型草原羊草(Leymus chinensis)矮化现象,矮化羊草在形态构件和生物量分配模式方面都形成了适应放牧干扰的机制,本文通过实验室盆栽试验,比较了正常羊草和矮化羊草在构件和生物量分配模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矮化羊草植株的平均高度比正常羊草降低了2.5%,叶长、根长、根节长分别下降3.1%,8.3%和3.8%;叶宽显著低于正常羊草,降低了8.7%(P<0.05),而矮化羊草的萌蘖点则显著高于正常羊草,增加了21.9%(P<0.05);矮化羊草单株生物量降低10.2%,茎叶比降低11.4%,地上/地下生物量比值降低2.2%。由此可知,矮化羊草以增加分蘖数、加大地下根部物质和能量的投入等来应对不利气候变化和家畜采食及践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矮化 形态塑性 生物量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光照条件下华北山地4个混交树种幼苗幼树的形态响应和可塑性 被引量:19
9
作者 冯晓燕 刘宁 +1 位作者 郭晋平 张芸香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2-50,共9页
在华北山地次生林中,白桦和华北落叶松、华北落叶松和白杄以及油松和白桦混交林是重要的森林类型,这几种混交林的林下更新是林冠干扰后维持混交状态长期存在的基础。为了更好地揭示混交林的发育和演替规律,本研究以白桦、油松、华北落... 在华北山地次生林中,白桦和华北落叶松、华北落叶松和白杄以及油松和白桦混交林是重要的森林类型,这几种混交林的林下更新是林冠干扰后维持混交状态长期存在的基础。为了更好地揭示混交林的发育和演替规律,本研究以白桦、油松、华北落叶松和白杄1年生幼苗和4年生幼树为材料,在大田环境控制试验条件下,以自然光为基础设置3种透光率(分别为全光照的100%,18.7%和7.2%),进行为期1个生长季的观测及形态指标和存活率的测定,探讨这4个树种在幼苗和幼树2个发育阶段对遮荫的响应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遮光处理后,白桦和油松1年生幼苗的生物量积累、分配和存活率未受影响,白桦4年生幼树茎生物量积累、冠根比和存活率下降;油松幼树叶生物量和冠根比增大,存活率无变化;遮光导致华北落叶松和白杄幼苗存活率升高,华北落叶松幼苗茎生物量积累和白杄幼苗的地下生物量分配增加,而华北落叶松和白杄幼树的根及总生物量积累随光强减弱而增大,其他形态和存活率指标未变化;在7.2%的相对透光率下,4个树种幼苗的存活率与茎生物量显著负相关,幼树的存活率与生物量分配显著相关;在幼苗阶段,白桦和油松的形态可塑性小于华北落叶松和白杄,但此趋势在幼树阶段逆转。这4个树种在幼苗、幼树2个发育阶段的形态和存活率上表现出对遮光的不同响应以及形态可塑性差异的结果说明:树木的光适应机制不仅与树种相关,也会随着树木的发育而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形态响应;其次,华北落叶松在幼苗阶段的形态响应与阳性树种白桦和油松相近,但存活率响应和形态可塑性与阴性树种白杄相近,在幼树阶段的存活率和形态光响应模式则与白杄趋同,说明华北落叶松发育早期的耐荫特性应该是华北山地华北落叶松-云杉混交林群落大面积存在的内在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油松 华北落叶松 白杄 发育阶段 光响应 形态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不同种源油蒿幼苗的生长和形态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林龙 李清河 +1 位作者 徐军 朱雅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5-57,78,共4页
选取3个种源毛乌素沙地、库布齐沙漠、草原荒漠过渡带的油蒿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水分处理,研究不同种源油蒿对干旱胁迫的形态可塑性响应模式,以及比较不同种源油蒿的形态可塑性指数。结果表明:3个种源地油蒿的相对生长率、根冠比和比叶... 选取3个种源毛乌素沙地、库布齐沙漠、草原荒漠过渡带的油蒿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水分处理,研究不同种源油蒿对干旱胁迫的形态可塑性响应模式,以及比较不同种源油蒿的形态可塑性指数。结果表明:3个种源地油蒿的相对生长率、根冠比和比叶面积对干旱胁迫的形态可塑性响应模式相似,表现为随着干旱程度加剧,油蒿的相对生长率和比叶面积呈减小的趋势,根冠比呈增大的趋势;而3个种源地油蒿表型可塑性指数无显著差异,而平均形态可塑性指数大小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库布齐沙漠油蒿的平均形态可塑性指数大于毛乌素沙地油蒿。综上所述,不同种源地油蒿的形态特征在干旱环境条件下,表现出相似的可塑性响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蒿 相对生长率 根冠比 比叶面积 形态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向对水竹天然林形态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佳俊 董文渊 +3 位作者 唐海龙 张营 顾宝 王林昊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24,共5页
在滇东北水竹主要分布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水竹天然林形态指标进行调查,对不同坡向水竹天然林生长的形态可塑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光照环境下,水竹形态特征表现出明显的适应性变化,不同坡向间差异显著;从阳坡到阴坡,水竹天然林... 在滇东北水竹主要分布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水竹天然林形态指标进行调查,对不同坡向水竹天然林生长的形态可塑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光照环境下,水竹形态特征表现出明显的适应性变化,不同坡向间差异显著;从阳坡到阴坡,水竹天然林密度呈现出依次递减趋势,龙安镇、旧城镇水竹天然林阳坡比阴坡密度分别高出53.25%、49.45%;2个调查区水竹天然林的胸径、高度、节间长度、分枝长度则呈现从阳坡到阴坡逐渐增加的规律性,平均增加52.81%、40.81%、25.85%、30.61%。坡向对光照的二次分配所形成的水资源异质性环境是导致天然水竹林形态可塑性的主导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向 水竹 天然林 形态塑性 生态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覆盖栽培年限雷竹林形态可塑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高贵宾 钟浩 +3 位作者 潘雁红 叶晓丹 袁娜 徐旻昱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3-37,共5页
对覆盖当年、3、6、9、12 a雷竹林地下茎和地上克隆分株形态可塑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竹林覆盖低于9 a时,总土层地下茎分枝强度随覆盖年限增长显著增大,然而覆盖12 a时,却显著减小;竹林总土层地下茎分枝角度在覆盖3、6 a时显著减小;... 对覆盖当年、3、6、9、12 a雷竹林地下茎和地上克隆分株形态可塑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竹林覆盖低于9 a时,总土层地下茎分枝强度随覆盖年限增长显著增大,然而覆盖12 a时,却显著减小;竹林总土层地下茎分枝角度在覆盖3、6 a时显著减小;竹林覆盖3 a后,竹鞭总长度随覆盖年限增长显著减小;竹林鞭径、鞭节长度无显著差异,但鞭节长度随覆盖年限增长总体有逐渐减小趋势;竹林根冠比随覆盖年限增长,先增大后减小,覆盖12 a时显著减小;竹林总立竹叶柄长度,在覆盖6 a后显著减小;总立竹枝秆夹角基本无显著差异,但呈现随覆盖年限增长逐渐减小的趋势;竹林覆盖6 a后,立竹枝下高显著增大;竹秆高度、竹节间长度、竹子胸径,总体有随覆盖年限增长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结论认为,竹林覆盖6 a后,种群所受胁迫越来越严重,此时需要及时歇园养竹,重点进行竹林土壤生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 覆盖栽培 形态塑性 生态适应 克隆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菖蒲对持续淹水的生长及形态可塑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正超 刘俊祥 +1 位作者 李振坚 钱永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9-123,共5页
菖蒲为典型的湿生植物,探索其在不同淹水条件下的生长适应性可为湿地水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物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以菖蒲为材料,研究了静水条件下不同水深梯度(0、30、60 cm)对株高、根状茎长度以及分蘖能力、总生物量、地上/地下生... 菖蒲为典型的湿生植物,探索其在不同淹水条件下的生长适应性可为湿地水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物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以菖蒲为材料,研究了静水条件下不同水深梯度(0、30、60 cm)对株高、根状茎长度以及分蘖能力、总生物量、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等生长和表型可塑性影响。结果表明,淹水深度及淹水时间显著影响根状茎延长、分蘖的形成以及总生物量的积累与分配。不同淹水条件下根状茎和分蘖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均呈"S"形异速生长趋势,但同期相比,浅水条件下植株分蘖数大于对照及深水条件下形成的分蘖数;总生物量与根冠比随淹水深度增加而减小。说明淹水条件下,植株通过增加地上部分的相对生物量和减少地下部分的相对生物量增强对淹水的适应能力,认为0-30 cm浅水环境最适宜菖蒲的生长与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菖蒲 淹水 形态塑性 生物量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熊猫干扰下巴山木竹无性系种群形态可塑性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逸之 董文渊 +1 位作者 Andrew Kouba 刘新玉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8,共4页
为了解大熊猫种群活动是否会对巴山木竹无性系种群产生影响,在佛坪自然保护区内分别设立了干扰样地和非干扰样地,探讨了不同干扰程度下巴山木竹无性系种群的形态可塑性。结果表明:大熊猫干扰样地巴山木竹无性系种群出现退化趋势,除分株... 为了解大熊猫种群活动是否会对巴山木竹无性系种群产生影响,在佛坪自然保护区内分别设立了干扰样地和非干扰样地,探讨了不同干扰程度下巴山木竹无性系种群的形态可塑性。结果表明:大熊猫干扰样地巴山木竹无性系种群出现退化趋势,除分株数目与最长分枝外,其余各形态指标均显著小于非干扰样地。同时,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大熊猫取食强度与巴山木竹发笋产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巴山木竹发笋时期,大熊猫种群对巴山木竹无性系种群表现出明显的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山木竹 形态塑性 大熊猫 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环境下胡桃楸幼苗的形态可塑性及其响应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东来 张玲 葛文志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58-663,共6页
为了探求不同光环境对胡桃楸幼苗生长的影响,对全光照(100%光照)、中光照(60%光照)、低光照(30%光照)3种光环境下胡桃楸幼苗的生长、形态特征、生物量分配和水分特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胡桃楸幼苗的形态在不同光环境下存在明显的可塑... 为了探求不同光环境对胡桃楸幼苗生长的影响,对全光照(100%光照)、中光照(60%光照)、低光照(30%光照)3种光环境下胡桃楸幼苗的生长、形态特征、生物量分配和水分特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胡桃楸幼苗的形态在不同光环境下存在明显的可塑性变化,生物量分配和水分特征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低光照条件下,胡桃楸幼苗生长快,株高、地径分别为全光照的1.14、1.18倍;冠幅大,是全光照的1.40倍;叶片宽大,叶长和叶宽分别是全光照的1.25和1.36倍;分枝数明显少于全光照。3种光环境下胡桃楸幼苗地上部分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地下部分差异不显著。叶片相对含水量随着光照的降低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全光照条件下叶片饱和持水量与叶片干鲜比明显大于遮阴条件;3种光照条件下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胡桃楸幼苗为适应不同光环境,在形态和生理方面都做出适应性调整,适当的遮阴处理有利于胡桃楸幼苗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楸 光环境 形态塑性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增温情景对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形态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16
作者 褚延梅 杨健 +1 位作者 李景吉 彭培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11-1417,共7页
虽然国内外已对克隆植物的表型可塑性开展了大量研究,但是气候变暖对克隆植物,尤其是入侵性克隆植物形态可塑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生态学意义研究仍然有限。通过设置白天增温、夜间增温和全天增温3种方式,通过切断或不切断匍匐茎处理,探... 虽然国内外已对克隆植物的表型可塑性开展了大量研究,但是气候变暖对克隆植物,尤其是入侵性克隆植物形态可塑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生态学意义研究仍然有限。通过设置白天增温、夜间增温和全天增温3种方式,通过切断或不切断匍匐茎处理,探讨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形态特征对不同气候变暖情景的响应。研究发现:夜间增温2℃条件下,切断匍匐茎连接显著降低空心莲子草匍匐茎总长度和平均分株长度;白天增温和全天增温2℃对匍匐茎切断和连接组的空心莲子草的匍匐茎总长和平均分株长影响不显著;3种增温方式对空心莲子草的分蘖数均无显著影响。这些结果表明:空心莲子草对增温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并对不同增温方式采取不同的响应策略;夜间增温可能通过光合补偿效应增加其匍匐茎的长度和平均分株长从而促进其水平方向的扩展以占据更加有利的生境,增强其入侵能力;白天和全天增温对整个克隆片段匍匐茎形态几乎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莲子草 克隆整合 生物入侵 形态塑性 增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扩张对濒危植物桫椤根系形态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17
作者 瞿欢欢 邓洪平 +2 位作者 梁盛 刘邦友 程莅登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19-1227,共9页
为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向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林扩张的根系形态可塑性变化,在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竹-桫椤混交林上分别设置受毛竹轻度、中度以及重度干扰的样地,用根钻法收集桫椤、毛竹根系并对其生物量... 为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向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林扩张的根系形态可塑性变化,在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竹-桫椤混交林上分别设置受毛竹轻度、中度以及重度干扰的样地,用根钻法收集桫椤、毛竹根系并对其生物量密度、细根比根长、相邻同级侧根节点距等参数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各干扰程度下桫椤根系生物量密度均远低于毛竹,且二者呈负相关;随着与毛竹的接近,桫椤根系生物量持续下降;各样地中毛竹细根比根长均高于桫椤;重度干扰下毛竹侧根节点距最小,侧根数目最多;且毛竹根系多分布于表层土壤。由此可见,桫椤根系逐渐趋向于分布在深层土壤,毛竹在向桫椤林扩张过程中可通过改变根系生物量密度、细根比根长、相邻同级侧根节点距等形态可塑性特征来占据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桫椤 毛竹扩张 根系 形态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根系形态可塑性的空心莲子草克隆分工特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朋秦 黄思倩 宋会兴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1-337,共7页
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不均匀分布现象往往形成资源异质性斑块,克隆植物凭借强大的侧向生长能力占据广阔空间,分株间的生理连接促进了其对异质性生境的适应。克隆分株首先通过资源获取结构的功能特化来提高从各种资源富养斑块中的养分获取... 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不均匀分布现象往往形成资源异质性斑块,克隆植物凭借强大的侧向生长能力占据广阔空间,分株间的生理连接促进了其对异质性生境的适应。克隆分株首先通过资源获取结构的功能特化来提高从各种资源富养斑块中的养分获取,然后通过克隆整合作用实现分株间的养分传输,这种功能特化和资源共享模式被称为‘分工’。该文以入侵克隆植物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根系对资源异质性分布的形态可塑性响应;通过调节光照强度和土壤养分来实现资源的异质性分布,共设置4个处理:1近端分株高光低养—远端分株高光低养(HL-HL),2近端分株低光高养—远端分株低光高养(LH-LH),3近端分株高光低养—远端分株低光高养(HL-LH),4近端分株低光高养—远端分株高光低养(LH-HL);使用WinRHIZO Pro软件分析相关根系指标,SPSS 18.0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分析方法分析异质性条件对近、远端分株以及整个克隆片段的影响。结果表明:异质性斑块中经历高光低养的分株分配更多的生物量到地上部分,经历低光高养的分株分配更多的生物量到地下部分,空心莲子草通过调整对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物量分配比例实现了克隆分工;异质性斑块中,生长在富养斑块中的空心莲子草分株根系有更高的根生物量、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以及分枝系数等,表明空心莲子草分株根系通过对异质性斑块的形态可塑性变化提高了土壤养分的吸收能力。由此可见,空心莲子草通过对资源获取结构的功能特化提高了其资源吸收能力,这可能是其具强入侵能力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莲子草 异质性斑块 克隆分工 根系 形态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位对乳白香青种群特征及雌雄株形态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航江 宗人旭 +2 位作者 刘金平 游明鸿 苟蓉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9期2105-2114,共10页
为探究亚高山雌雄异株草本植物乳白香青(Anaphalis lactea)对生境的适应能力,通过对不同坡位乳白香青种群组成、个体构件性状、生物量结构及水分含量测定,研究坡位对乳白香青种群特征及雌雄株形态可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坡位对乳白香... 为探究亚高山雌雄异株草本植物乳白香青(Anaphalis lactea)对生境的适应能力,通过对不同坡位乳白香青种群组成、个体构件性状、生物量结构及水分含量测定,研究坡位对乳白香青种群特征及雌雄株形态可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坡位对乳白香青种群特征参数有显著影响(P<0.05),影响大小表现为性比>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种群数>分布系数>种群面积;坡底种群特征参数显著大于坡顶和坡腰,坡位越低种群衰退越慢而雌雄比更大。坡位显著影响构件性状(P<0.05),随坡位降低叶数减少,而叶长、叶宽和叶厚增加,株高和茎长显著增加,根长变长而根径变细;坡位对雌株叶数、叶长、叶宽、茎长、茎径、根长、花序数、花序宽、小花数及苞片宽的影响大于雄株,对雄株叶厚、根径、苞片层数影响大于雌株。坡位显著影响生物量结构(P<0.05),坡位对雌株根、茎、叶及花生物量分配有显著影响(P<0.05),对雄株根和茎分配有显著影响,对叶和花分配影响较小。乳白香青雌、雄株均可通过形态可塑性适应生境,使种群具有与坡位适应的性比、密度、年龄结构及分布系数等种群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位 乳白香青 雌雄异株 种群特征 形态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环境下金边百里香的形态和生理可塑性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金平 任瑞芬 +2 位作者 尹大芳 郭芳 杨秀云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130-2140,共11页
本研究采用1年龄金边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幼苗为试验材料,以自然光照作为对照处理,设置25%、50%和75%遮光处理梯度,分别于处理0、7、14、24、44d时测定其叶部、根部的生理和形态指标,以期为芳香地被植物的选育及推广提供基础理论... 本研究采用1年龄金边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幼苗为试验材料,以自然光照作为对照处理,设置25%、50%和75%遮光处理梯度,分别于处理0、7、14、24、44d时测定其叶部、根部的生理和形态指标,以期为芳香地被植物的选育及推广提供基础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在处理14d时干物质分配发生了改变,通过增加叶重比、降低根重比来平衡不同光环境下植株体内的养分累积。2)50%的光照处理显著促进了叶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增加了根部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抑制了植株内丙二醛(MDA)的积累,表现出较强的生理可塑性。3)金边百里香在50%的光环境较其它光环境处理下的形态和生理可塑性强,且不同光环境下叶部的生理可塑性较根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地被:金边百里香 光照处理 形态塑性 生理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