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部CT血肿形态不规则对自发性脑出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术后再出血及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付媛媛 罗莉 +5 位作者 杨金花 王丽琨 何莲 伍国锋 任思颖 林世奇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9期601-611,共11页
目的探讨头部CT血肿形态不规则对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自发性脑出血(ICH)患者术后再出血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4年6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ICH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 目的探讨头部CT血肿形态不规则对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自发性脑出血(ICH)患者术后再出血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4年6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ICH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糖尿病、抗凝剂应用史、入院收缩压、入院舒张压、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发病至首次头部CT时间、入院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入院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通过ICH患者入院头部CT评估患者血肿形态(规则、不规则)、血肿位置(基底节、脑叶、多部位)、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体积、中线是否偏移、是否破入脑室。术后2 d经CT评估血肿体积。术后再出血定义为术后2周内CT血肿体积较前次增加12.5 ml以上或血肿完全清除后随访头部CT局灶区域再次出现高密度影。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评估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应用滑动二分法根据患者的基础情况及病情严重程度定义预后,预后评分=10×入院GCS评分-年龄-0.64×入院血肿体积,预后评分>27.672分为可能预后良好,预后评分≤27.672分为可能预后不良,对于可能预后良好的患者,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对于可能预后不良的患者,mRS评分0~3分为预后良好,4~6分为预后不良。将血肿形态规则和不规则患者基线与临床资料比较中P<0.05的因素纳入倾向性评分匹配(PSM)调整混杂因素,采用最邻近匹配法进行1∶1匹配,卡钳值设为0.25。将PSM后术后再出血与非术后再出血患者、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分析ICH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及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肿形态不规则对ICH患者术后再出血及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1)共纳入440例ICH患者,男342例,女98例,年龄20~84岁,平均(56±12)岁。PSM前血肿形态规则组和血肿形态不规则组患者基线及临床资料中年龄、入院GCS评分、NIHSS评分、NLR、血肿破入脑室患者比例、血肿体积、中线偏移患者比例、血肿周围水肿体积、血肿位于多部位患者比例及术后2 d血肿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上述因素进行PSM后共298例ICH患者被纳入统计学分析,其中男228例,女70例,年龄20~84岁,平均(57±12)岁。PSM后血肿形态不规则组和血肿形态规则组患者基线及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PSM后术后再出血患者28例,非术后再出血患者270例,两组间有抗凝剂应用史的患者比例、入院PLR、入院NLR、入院CT血肿形态不规则患者比例及术后2 d血肿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余基线及临床资料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术后再出血为因变量,将组间比较中P<0.05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CT血肿形态不规则(OR=2.821,95%CI:1.142~6.968,P=0.025)及术后2 d血肿体积大(OR=1.062,95%CI:1.026~1.099,P<0.01)是ICH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CT血肿形态不规则预测ICH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4%、52.2%。(3)PSM后预后不良患者174例,预后良好患者124例,两组间年龄、入院GCS评分、入院NIHSS评分、入院CT血肿形态不规则、血肿位于基底节和脑叶患者比例及术后2 d血肿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余基线及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预后不良为因变量,将组间比较中P<0.05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039,95%CI:1.015~1.064,P=0.002)、高入院NIHSS评分(OR=1.068,95%CI:1.025~1.113,P=0.002)、入院CT血肿形态不规则(OR=2.675,95%CI:1.582~4.524,P<0.01)、术后2 d血肿体积大(OR=1.033,95%CI:1.002~1.064,P=0.038)是ICH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血肿位于脑叶(OR=0.192,95%CI:0.073~0.504,P<0.01)是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入院CT血肿形态不规则预测ICH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后预后不良的AUC为0.6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9.2%、62.9%。结论入院头部CT血肿形态不规则是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ICH患者术后再出血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预后 形态不规则 颅内血肿清除术 术后再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