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电子数据的形式真实性审查——以数字货币犯罪案件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8
1
作者 崔世群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7-137,共11页
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数字货币犯罪借助其匿名化、去中心化、流通迅速、可跨境等诸多特性迅速演变成刑事犯罪的重灾区。在数字货币犯罪中,在案之证据具有技术特殊性、数据跨境性、海量性的特征,这给现有电子数据形式真实性审查造成了极... 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数字货币犯罪借助其匿名化、去中心化、流通迅速、可跨境等诸多特性迅速演变成刑事犯罪的重灾区。在数字货币犯罪中,在案之证据具有技术特殊性、数据跨境性、海量性的特征,这给现有电子数据形式真实性审查造成了极大困境。我国司法实践对于形式真实性的审查本就存在审查比例较低、以内容真实替代形式真实审查、着重提取固定环节的审查等问题。数字货币犯罪在案证据的特殊性也进一步造成了链上电子数据难以适用传统电子数据形式真实的审查规则,跨境证据和海量证据的形式真实性难以完整审查等问题。因此,既需要完善证据法内部的规则体系和运行机制,也需要科技、经济、政治领域复合性、系统性的外部规制。通过法律的内部规制与外部举措形成合力,在宏观层面纾解法律与科技之间的矛盾,在微观层面完善证据真实性审查的规则体系和运行机制,实现对新型案件中特殊证据的形式真实性的有效审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货币 区块链 形式真实 电子数据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申实质真实发现主义
2
作者 张建伟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7-143,共17页
实质真实发现主义重在探知案件的真相,与我国刑事诉讼中长期奉行的客观真实原则存在共性。对于人之认识事实真相的理性能力的信心,构成了实质真实发现主义的认识论基础,这种对司法机关的功能设定,也连接着不枉不纵等司法理想。能否发现... 实质真实发现主义重在探知案件的真相,与我国刑事诉讼中长期奉行的客观真实原则存在共性。对于人之认识事实真相的理性能力的信心,构成了实质真实发现主义的认识论基础,这种对司法机关的功能设定,也连接着不枉不纵等司法理想。能否发现实质真实以及是否坚持不枉不纵等司法工作要求,决定了实质真实发现主义的生命力。实质真实发现主义有积极和消极两种模式,应当本着不同诉讼阶段和环节的特点来加以设定。甄别和保护无辜,虽然是所有诉讼阶段都承担的任务,但就工作的侧重点来说,积极的实质真实发现主义体现在侦查阶段(以及监察机关调查阶段),消极的实质真实发现主义主要体现在审查起诉和审判这两个阶段以及审查批准逮捕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实质真实 形式真实 理性能力 不枉不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据规则中的新实质真实主义——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证据规则的理论反思 被引量:9
3
作者 孔令勇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43-55,共13页
随着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犯罪事实无涉"令认罪案件证据规则逐渐具有突破实质真实而转向形式真实的可能。对该证据规则反思可发现:无罪推定原则虽存在"主动例外",实质真实主义仍被继续贯彻;认罪合法... 随着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犯罪事实无涉"令认罪案件证据规则逐渐具有突破实质真实而转向形式真实的可能。对该证据规则反思可发现:无罪推定原则虽存在"主动例外",实质真实主义仍被继续贯彻;认罪合法性即使成为口供审查重心,裁判者仍需对其事实基础进行全面认定;对认罪案件口供真实性与自愿性的补强实际上提升了实质真实在证据规则中的地位;认罪案件虽应以自由证明为原则、严格证明为例外,却因证明对象的普遍交叉或者待证事实的重复审查而导致证明方式无从区分。因此,尽管是一种介于实质真实主义与形式真实主义之间的证据法命题,认罪案件证据规则的核心理念仍然是实质真实主义,只不过因强调被告人的程序选择权而具有一定形式化的空间,属于一种"新实质真实主义"的证据规则。这种情况下,主张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降低证明标准并实行一审终审的观点是难以成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证据规则 实质真实 形式真实 理论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看待法律真实
4
作者 李玉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18-224,共7页
从一定意义上说,法律真实就是形式真实。法律真实说是在反思传统客观真实的过程中提出的,法律真实在推动我国诉讼理念的发展和转变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片面强调法律真实也会在理论与实践上产生消极影响,应当实现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 从一定意义上说,法律真实就是形式真实。法律真实说是在反思传统客观真实的过程中提出的,法律真实在推动我国诉讼理念的发展和转变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片面强调法律真实也会在理论与实践上产生消极影响,应当实现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真实 形式真实 客观真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举证时限的理论思考与立法构想 被引量:3
5
作者 吴丹红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6-52,共7页
举证时限是证据制度中的焦点问题之一。我国民事诉讼中尚未建立当事人的举证时限制度 ,而证据随时提出主义严重影响了诉讼的公正和效率。本文认为 ,从诉讼效率和诉讼公正的高度来看 ,应把举证时限的界标定在一审开庭之前 ;这一举证时限... 举证时限是证据制度中的焦点问题之一。我国民事诉讼中尚未建立当事人的举证时限制度 ,而证据随时提出主义严重影响了诉讼的公正和效率。本文认为 ,从诉讼效率和诉讼公正的高度来看 ,应把举证时限的界标定在一审开庭之前 ;这一举证时限的确立与实施必须有配套的审前程序加以保障 ;举证时限可以有例外情况 ,但法律对此要作出明确规定 ,以防止当事人滥用 ;在对当事人举证行为严格规制的同时 ,应赋予其相应的权利 ,律师的调查取证权亟待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制度 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法 审前程序 立法 举证责任 形式真实主义 证据交换 临界点 举证时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同诈骗罪与表见代理之共存及其释论——一起盗卖房屋案引发的刑民冲突及释论 被引量:26
6
作者 吴加明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7-55,共9页
房屋买卖中的合同诈骗行为方式宜作扩张解释。被认定为诈骗罪的被害人不一定是最后损失承担者。刑法上认定合同诈骗成立,不必然导致民事领域该合同无效。合同效力的认定及房屋产权归属,应适用民法相关规定。同一案件中,刑法上的合同诈... 房屋买卖中的合同诈骗行为方式宜作扩张解释。被认定为诈骗罪的被害人不一定是最后损失承担者。刑法上认定合同诈骗成立,不必然导致民事领域该合同无效。合同效力的认定及房屋产权归属,应适用民法相关规定。同一案件中,刑法上的合同诈骗罪与民法上的表见代理可以并存。刑法侧重于对反面破坏行为的打击以保护法益、维护社会秩序,民法侧重于正面的设计制度以引导交易安全、高效进行,这种差异导致在财产犯罪、重婚罪、合同诈骗罪等领域出现刑民冲突的表象。刑民调整方式各异,但最终之价值目标却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诈骗 表见代理 善意取得 实质真实 形式真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存在到存在 被引量:1
7
作者 述平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7-18,共2页
从存在到存在述平人类存在的惟一目的,就是要在纯粹自在的黑暗中点起一盏灯来。──荣格生活是如何作用于小说的?或者说,小说究竟是怎样反映了生活的?这是一个很老套的已经被说了又说的问题,同时也依然是很有趣的一个问题。如今现... 从存在到存在述平人类存在的惟一目的,就是要在纯粹自在的黑暗中点起一盏灯来。──荣格生活是如何作用于小说的?或者说,小说究竟是怎样反映了生活的?这是一个很老套的已经被说了又说的问题,同时也依然是很有趣的一个问题。如今现实中发生的很多事情已经大大地超乎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艺术形式 作家 丰富性和复杂性 人类精神 形式真实 身生活 表述方式 认知程度 生命个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