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古代文学形式中的政治意涵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春青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9-80,共12页
在我们以往的文学史和文学思想史研究中,从作品内容中揭示出政治的或意识形态的内涵是比较普遍的做法,但从被视为纯粹的"审美"或者"形式"中发现政治意蕴却是比较少见的。事实上,一种审美趣味以及文体、修辞等文学... 在我们以往的文学史和文学思想史研究中,从作品内容中揭示出政治的或意识形态的内涵是比较普遍的做法,但从被视为纯粹的"审美"或者"形式"中发现政治意蕴却是比较少见的。事实上,一种审美趣味以及文体、修辞等文学形式与社会政治状况密切关联:一方面社会政治状况是审美与形式生成与演变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审美和形式也以特有的方式发挥着政治的或意识形态的功能。六朝士族文人对五言诗的青睐以及以品论诗、历代儒家士人的复古主义或者退化论的文学史观,从表面看主要是形式问题,实际上都是某种政治诉求的文学表征,因此,探讨"形式的政治"就成为文学史和文学思想史研究的重要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的政治 五言诗 以品论诗 文学退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自我”的产生与五四新诗的文类策略和形式逻辑 被引量:2
2
作者 宋夜雨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8-166,244,共10页
作为一种现代文类,五四新诗的发生,与现代中国主体"自我"的起源密切相关。新诗的情感政治面向对五四时期的苦闷"自我"构成了强烈的表达吸引,语言、风景等认识装置的引入也为"内面自我"的发现提供可能。... 作为一种现代文类,五四新诗的发生,与现代中国主体"自我"的起源密切相关。新诗的情感政治面向对五四时期的苦闷"自我"构成了强烈的表达吸引,语言、风景等认识装置的引入也为"内面自我"的发现提供可能。五四新诗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借助于一种综合的形式风格,生产出了一种社会化的自我形象。并且,经历长诗小诗的形式辩证,一种"曲折""深刻"的主体自我也被生产出来。这种能动性的自我又进一步投入到五四社会改造的具体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新诗 自我 社会化人格 形式的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