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
被引量:3
- 1
-
-
作者
曾立红
-
机构
湖南大学法学院
-
出处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3期38-40,共3页
-
文摘
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存在对应关系 ,它们具有三种存在态势 :制度正义与社会正义相对应、抽象正义与具体正义相对应、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相对应。这三种存在态势都与法治的稳健运行密切相关。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难以同步实现 ,应尊重人的心理倾向 。
-
关键词
形式正义
实质正义
法治
-
分类号
D920.0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正义意识形式与正义实现方式
- 2
-
-
作者
李龙强
-
机构
商洛学院思想文化研究所
-
出处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5-10,共6页
-
基金
陕西省教育厅项目:SWOT理论视域下的商洛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5JK1222)
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6KRM105)
陕西省体育局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ST16152)
-
文摘
正义意识包括三种基本形式,即正义感、正义观和正义论。正义本质是涉他性利益处置的合理性。良法善治、厚德利民、执全求是是最基本的正义实现方式。
-
关键词
正义意识形式
正义实现方式
-
Keywords
The Forms of Justice Consciousness
the Ways to Realize Justice
-
分类号
D9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法治、正义与非暴力反抗——罗尔斯《正义论》述评
被引量:3
- 3
-
-
作者
唐仲清
-
机构
广东南华工商学院法律系
-
出处
《大连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95-99,共5页
-
文摘
罗尔斯的正义学说对研究法与正义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我国司法理论与实践问题有较大的启发作用。罗尔斯论述了正义二原则的实现过程,提出了政治正义、经济(分配)正义和个人正义问题,并论述了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对正义的严重侵犯下,人们可以采取良心拒绝、非暴力反抗的方式拒绝服从法律。在承认实体公正难检验性的前提下,“视为公正说”正是罗尔斯“纯粹程序正义”在司法审判中的体现。就法治建设而论,国家在立法时应当更多地考虑予弱者以更多的权利配置,在司法时也应考虑保护弱者的原则得以更具体的贯彻。
-
关键词
正义至上
实质正义
形式正义
非暴力反抗
-
Keywords
justice as the supreme
substantive justice
formal justice
non - violent revolt
-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
-
题名证据失权的司法生态之省察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徐德臣
-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
出处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122-128,共7页
-
文摘
若说证据失权在中国缺乏适于生长的土壤,偏偏它又一直跃然于法律文本之上。若说它已然有足够的理由面对正当性的指责,可在对其司法运作现状观察之后却发现,立法者的愿望终成虚话。在具体案件之中,法官依然没有像立法者所期待的那般"机智"而"勇敢"地就证据失权作出裁断。对当下司法生态考察和分析的结果显示,法官并未完整地展示其三个"自由裁量权"是如何在立法者所设定的三条"底线"之上运作的。这大概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时的纠结心态。是故,只有放弃实质正义的迷思,承认并尊重形式正义的合理性和现实性,证据失权才能在民事诉讼中找到其应有的位置。
-
关键词
证据失权
司法生态
自由裁量权
实质正义
形式正义
-
Keywords
the evidence disqualification rule
judicial situation
discretionary power
substantial justice
formal justice
-
分类号
D925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
-
题名中国特色的“法德共治”论
被引量:3
- 5
-
-
作者
单纯
-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实学研究会
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学会"
-
出处
《新经济》
2015年第13期34-37,共4页
-
文摘
"中国特色"的治国理政传统在思维类型上表现为"天人合一"的形式,即,中国的社会治理是将"法治"与"德治"协调成一种互补互促的治理形态,其本质特征在于:与西方"神人相分"或"主客相别"的二元对立论不同,它强调的是社会治理的目的与功能的统一,儒家将这种统一性建立在"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的治理辩证原则之上,最终形成为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类型,其在当代政治和社会治理中的理论形态就是"法德共治论"。
-
关键词
思维类型
中国特色
以德治国
二元对立
良法之治
辩证关系
宪法保障
形式正义
宪法层面
恶法亦法
-
分类号
D033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判例法的中国化——宪政维度的阐释
- 6
-
-
作者
方明
-
机构
南京大学法学院
-
出处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1期53-54,共2页
-
文摘
本文从两大法系判例制度的勾勒入手,以宪政之理念解读司法权,揭示判例法的价值内蕴与宪政主义的契合,进而分析中国司法的现状,从形而上的宪政维度阐释“先例判决”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开创意义。
-
关键词
先例判决
判例法
宪政
形式正义
效率
-
分类号
D92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B2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