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评《不应模仿形式逻辑的模式建立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兼与赖传祥、荣开明二同志商榷
1
作者 马佩 《中州学刊》 1985年第5期34-38,共5页
读了赖传祥、荣开明同志的“不应模仿形式逻辑的模式建立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载《【中州学刊》1984年第2期)一文之后,觉得该文的某些分析是颇为精当的,可以说是切中了我国辩证逻辑研究现状的时弊。但是,该文的根本观点我们是不赞成的... 读了赖传祥、荣开明同志的“不应模仿形式逻辑的模式建立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载《【中州学刊》1984年第2期)一文之后,觉得该文的某些分析是颇为精当的,可以说是切中了我国辩证逻辑研究现状的时弊。但是,该文的根本观点我们是不赞成的。我们认为,我们和赖、荣两同志的分歧不只是有关个别理论观点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整个辩证逻辑的范畴体系如何建立的大问题。因此,本文把对该文的批评意见提出来,就正于赖、荣二同志,并且也欢迎逻辑界同志就此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逻辑 模仿形式 辩证思维形式 荣开明 辩证矛盾结构 形式化的逻辑 模式建立 普通思维 形式逻辑 逻辑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应模仿形式逻辑的模式 建立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
2
作者 赖传祥 荣开明 《中州学刊》 1984年第2期57-61,81,共6页
近年来,在讨论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问题中,有人按照对比研究法,认定形式逻辑要逐个地、分别地研究概念、判断和推理,辩证逻辑也是这样;形式逻辑关于思维形式的理论是如此,辩证逻辑关于思维形式的理论亦应当如此。我们认为,在一定的限度... 近年来,在讨论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问题中,有人按照对比研究法,认定形式逻辑要逐个地、分别地研究概念、判断和推理,辩证逻辑也是这样;形式逻辑关于思维形式的理论是如此,辩证逻辑关于思维形式的理论亦应当如此。我们认为,在一定的限度内对比说明两门逻辑科学的总特征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但如果用它来作为构筑辩证逻辑思维形式的基本前提和出发点,势必陷入这样的结局:在形式逻辑思维形式的骨架中填充辩证法的内容=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这种结局并非臆断,有人曾直截了当地说:辩证逻辑就是形式逻辑加辩证法,这是边缘科学发展的特点。而把“辩证逻辑的最基本内容”归结为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辩证法和辩证的概念、判断和推理,就正是这个简单相加公式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逻辑 思维形式 辩证矛盾结构 辩证法 逻辑形式 模仿形式 辩证判断 形式逻辑 通判 辩证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究竟什么是辩证逻辑独特的思维形式?——对马佩同志商榷的商榷
3
作者 赖传祥 荣开明 《中州学刊》 1985年第5期39-46,共8页
针对近几年来我国逻辑学界对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问题提出的一些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的观点,我们曾经发表过《不应模仿形式逻辑的模式建立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一文(见《中州学刊》1984年第2期)。该文对几本辩证逻辑论著中把“思维形式的... 针对近几年来我国逻辑学界对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问题提出的一些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的观点,我们曾经发表过《不应模仿形式逻辑的模式建立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一文(见《中州学刊》1984年第2期)。该文对几本辩证逻辑论著中把“思维形式的辩证法”和“辩证的思维形式”确认为辩证逻辑思维形式的观点,提出了异议。认为这样的思维模式并未超出知性分析的思维水平,在本质上仍属于形式逻辑的模式。马佩同志对我们的异议提出了质疑。为了重申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并引起逻辑学界广泛深入讨论,本文对《评〈不应模仿形式逻辑的模式建立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一文(以下简称《马文》)作出辩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逻辑 辩证思维形式 具体真理 形式逻辑 逻辑系统 辩证综合 逻辑学 黑格尔 模仿形式 辩证矛盾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鼎”与博物馆建筑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军瑞 史文剑 +1 位作者 职晓晓 陈兴义 《南方建筑》 2012年第3期16-20,共5页
简要介绍了"鼎"在传统文化中地位的演变,列举了中国近二十年来以"鼎"为原型的博物馆建筑设计实例,从地域范围、时间特征和政治因素等三方面对上述现象进行解释。通过例证、列表的方法分析"鼎"在中国博物... 简要介绍了"鼎"在传统文化中地位的演变,列举了中国近二十年来以"鼎"为原型的博物馆建筑设计实例,从地域范围、时间特征和政治因素等三方面对上述现象进行解释。通过例证、列表的方法分析"鼎"在中国博物馆建筑设计中运用的三种方式:形式模仿、解构运用、抽象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形式模仿 解构运用 抽象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品阅读:创作的本源
5
作者 蒲友俊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42-48,共7页
从文学发展的历史看 ,作品阅读是文学创作的本源。春秋时期“赋诗言志”是原始文学创作与阅读混沌不分的遗风。中国文学的早期创作自屈原后经历了四大模仿潮流 ,才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形式模仿”是文学创作的根基 ,“作品阅读”... 从文学发展的历史看 ,作品阅读是文学创作的本源。春秋时期“赋诗言志”是原始文学创作与阅读混沌不分的遗风。中国文学的早期创作自屈原后经历了四大模仿潮流 ,才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形式模仿”是文学创作的根基 ,“作品阅读”就是作家认识艺术、模仿艺术的中介 ,是作家创作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 ,那种不注重作品阅读的现象实质上是浮躁文风的表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阅读 文学创作 原始文学 “套语创作” 原始阅读 赋诗言志 形式模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