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五四”散文形式审美的价值建构 被引量:2
1
作者 林道立 张王飞 吴周文 《扬子江(评论)》 2010年第2期33-41,共9页
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忽略了对散文形式的审美,散文内容的审美便不能最终得以实现。忽略了形式的审美创造,散文便很难达到审美创造的理想境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致弗·梅林的一信中,曾经坦白地承认"
关键词 中国现代散文 散文文体 形式审美 艺术形式 价值建构 五四 散文创作 形式 审美创造 十七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自然的形式审美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友峰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8-134,43,F0003,共9页
自然美学于20世纪60年代复兴之后,自然的形式审美开始成为学界反思自然审美传统和重建自然美学的起点。以贝尔为代表的极端形式主义忽视自然作为审美对象的本己特性,从而认为自然审美只基于(与艺术类比的)自然的形式层面。以卡尔松为代... 自然美学于20世纪60年代复兴之后,自然的形式审美开始成为学界反思自然审美传统和重建自然美学的起点。以贝尔为代表的极端形式主义忽视自然作为审美对象的本己特性,从而认为自然审美只基于(与艺术类比的)自然的形式层面。以卡尔松为代表的反形式主义者,认为自然不具有形式审美特征,或者认为自然形式审美非常困难而且不够重要。以赞格威尔、马修斯等为代表的温和形式主义者承认自然形式审美的可能性与重要性,但并不将其看作是自然唯一的审美方式。我们倡导一种更具包容性和拓展性的自然形式审美观。这种理论认为自然的"形式特征"要从"视觉的"扩展为"身体的";自然的形式特征除了对称、和谐与均衡之外,还有不规则、无序或杂乱以及其所归属的生态系统的非平衡;自然形式审美要深入到自然的"生命"进程及其生死节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审美 自然形式 自然审美 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影视广告的形式审美
3
作者 徐张杰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5-87,共3页
影视广告,理论建构上隶属广告传播学范畴。其独特的美学原则"创意与策划",通过影视艺术的物化,活跃于千家万户的视频,将丰富多采的产品或品牌信息向广大观众传播。由于同其它媒介的传播方式不同,影视广告倾向于形式审美。其中... 影视广告,理论建构上隶属广告传播学范畴。其独特的美学原则"创意与策划",通过影视艺术的物化,活跃于千家万户的视频,将丰富多采的产品或品牌信息向广大观众传播。由于同其它媒介的传播方式不同,影视广告倾向于形式审美。其中:蒙太奇思维的运用;科学与艺术的语境;旧元素、新组合的创意;这三个支点的聚焦,建构成多维的立体态势,艺术地展示广告"品牌"的文化取舍,使"诉求"对象引领消费者或"受众"欣然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广告 形式审美 蒙太奇 语境 创意 诉求 受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景观形式审美研究
4
作者 赵刘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2期11381-11382,11385,共3页
从知觉场、完形感知和异质同构3个方面解析了人体知觉的格式塔机理,结合景观艺术的综合性、空间性和功能性3个特征,总结出景观形式美感表征的4项规律:平衡感、多样性的统一、节奏与韵律、功能与形式的融合。
关键词 格式塔 景观艺术 形式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散文的形式审美规范——由当前散文发展状况引起的思考
5
作者 李大伟 《当代文坛》 1987年第4期59-62,共4页
散文,和诗歌一样,向来被视为我国文学的正宗。从先秦、两汉、唐宋直至“五四”时期,都曾留众多不朽名篇于文学史册之中。可是到了当代,特别是最近几年,小说、诗歌、戏剧相继崛起,以丰硕的果实筑起了一座座美的丰碑,而散文却在大踏步迈... 散文,和诗歌一样,向来被视为我国文学的正宗。从先秦、两汉、唐宋直至“五四”时期,都曾留众多不朽名篇于文学史册之中。可是到了当代,特别是最近几年,小说、诗歌、戏剧相继崛起,以丰硕的果实筑起了一座座美的丰碑,而散文却在大踏步迈进的文学队伍中衰落下来,孓然不前,至今没有取得与小说、诗歌、戏剧同步的艺术成就。我国新时期文学中的散文领域,佳作甚少。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很多作家、理论家发出了“振兴散文”的呼吁,并从散文的各个角度,展开研究、探索,撰文立说,各抒己见,力图促进散文发展。然而,在这诸多研讨中,散文的形式审美规范问题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我认为有必要对这个问题做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发展 形式审美 形式规范 诗歌 小说 《落花生》 审美规范 误差 错位结构 文学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侗族服饰图案的审美形式及现代应用 被引量:20
6
作者 汤洁 胡淑琪 严建云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7-282,共6页
目的研究广西三江侗族服饰图案的审美形式和在现代设计当中的应用。方法使用田野调查法进行实地调研,采集广西三江侗族服饰与配饰上的图案,提炼图案的艺术特征和审美形式,通过提取、解构、重构、抽象等艺术设计手法,对图案的构成形式及... 目的研究广西三江侗族服饰图案的审美形式和在现代设计当中的应用。方法使用田野调查法进行实地调研,采集广西三江侗族服饰与配饰上的图案,提炼图案的艺术特征和审美形式,通过提取、解构、重构、抽象等艺术设计手法,对图案的构成形式及造型元素进行二次设计,并以现代丝巾设计为例,将侗族传统图案的再设计形式应用在丝巾产品设计中。结论通过研究广西三江侗族服饰图案的审美形式,创作出了具有三江侗族传统民族特色的设计作品,不仅为之后的创新设计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借鉴,而且还可以给现今的大环境下艺术创作与设计研究带来新的灵感与创作源泉,借此提升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实际应用价值,使少数民族文化得到传承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服饰 传统图案 审美形式 丝巾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修复诊疗中人的审美形式感的产生 被引量:4
7
作者 费涛 章蕾 汪雪梅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3-73,共1页
当前 ,医学美学作为技术美学涵盖下的一个分支 ,在口腔修复诊疗工作中 ,起着从未有过的重要作用。它以哲学的研究方法 ,运用艺术的手段 ,正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口腔医护人员的工作。本文以口腔诊疗活动中形式美的审美为基点 ,讨论了几... 当前 ,医学美学作为技术美学涵盖下的一个分支 ,在口腔修复诊疗工作中 ,起着从未有过的重要作用。它以哲学的研究方法 ,运用艺术的手段 ,正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口腔医护人员的工作。本文以口腔诊疗活动中形式美的审美为基点 ,讨论了几个有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体 医学美学 审美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原则的服装系列设计审美形式 被引量:7
8
作者 钱孟尧 蔡欣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9-43,共5页
针对如何在服装系列设计中体现和谐原则的问题,从服装系列设计的文化内涵出发,采用文献法、观察法、实证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对和谐原则在服装系列设计中的审美形式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发现了和谐原则在服装系列设计中所体现的多样性统一... 针对如何在服装系列设计中体现和谐原则的问题,从服装系列设计的文化内涵出发,采用文献法、观察法、实证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对和谐原则在服装系列设计中的审美形式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发现了和谐原则在服装系列设计中所体现的多样性统一,相似性调和与相悖性对比三种形式;并认为在服装系列设计中所表现出的系列感与和美感,以服装设计的母题和感官冲击力较强的廓形、色彩、材质为和谐原则的主要载体,以品类、结构和工艺为和谐原则的辅助载体,使设计的系列服装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原则 服装系列设计 审美形式 时装设计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筑城市日常生活的审美形式——论王安忆的城市小说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泓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65-71,共7页
从《流逝》以后,王安忆一直对城市日常生活投以关注的目光。这与她独特的历史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王安忆看来一个小说家笔下的历史就是演绎一场日常生活的图景。在作品中王安忆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再现,铺呈出日常生活不为人所注意的韧... 从《流逝》以后,王安忆一直对城市日常生活投以关注的目光。这与她独特的历史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王安忆看来一个小说家笔下的历史就是演绎一场日常生活的图景。在作品中王安忆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再现,铺呈出日常生活不为人所注意的韧劲、细致的内在美。同时王安忆挖掘了城市移民文化复杂的构成要素,以及当各种文化因子碰撞,交融之后形成的斑斓,宽容的特色。面对纷繁复杂的城市日常生活,王安忆采用了理性的叙述方式,既在掌握了大量的材料的基础上借助逻辑的力量,将小说的情节推演,延续。避免了叙述的拉杂与罗嗦。这一切都与王安忆力图构造日常生活的审美形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 城市小说 审美形式 王安忆 文学评论 历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间艺术审美形式感的有象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磊 唐家路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4-108,共5页
民间艺术的审美形式感研究,绕不开民间艺术事象的形象以及审美心理问题。凡民间艺术事象都是在观察感知、想象、体验、思考活动中出现的事象,一切映像、心象与虚象都与感情活动相联系,具有感情活动的色彩。故而可以民间艺术事象的形象... 民间艺术的审美形式感研究,绕不开民间艺术事象的形象以及审美心理问题。凡民间艺术事象都是在观察感知、想象、体验、思考活动中出现的事象,一切映像、心象与虚象都与感情活动相联系,具有感情活动的色彩。故而可以民间艺术事象的形象为核心,从物质世界、人的活动与实践中去寻找民间艺术美的根源、节律秩序,以及由形象与形式节律功能体现出的民间艺术审美价值,进而认识民间艺术的事象世界及其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艺术 审美形式 有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民间装饰图案的审美形式特征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陆宝新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8-160,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民间装饰图案 审美形式 审美特征 意象性 天人合一 抽象性 色彩 造型 题材 完美性 艺术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尔库塞审美形式的异在效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文杰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3-88,共6页
审美形式是马尔库塞社会批判和审美哲学的核心,也是他的审美哲学中最具新意最有特色的部分。分析和解构了审美形式的异在效应的结构和功能,并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检讨和评价。
关键词 马尔库塞 审美形式 异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文学审美形式论 被引量:4
13
作者 葛红兵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4-80,共7页
关键词 “五四”文学 审美形式 “五四”作家 中国古代文学 “五四”小说 文体 自由主义 中国古典文学 郁达夫 个人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战期间美英对中国“十七年文学”审美形式的批评
14
作者 方长安 纪海龙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97-200,共4页
冷战期间,美英读者在不同阶段,随着政治文化语境的变化,对中国"十七年文学"审美形式作了别样的审视与言说。20世纪五六十年代,陈世骧、白之、李祁等人率先考察了新中国诗歌、小说的形式特征,重点论析了它们与民族传统文学形... 冷战期间,美英读者在不同阶段,随着政治文化语境的变化,对中国"十七年文学"审美形式作了别样的审视与言说。20世纪五六十年代,陈世骧、白之、李祁等人率先考察了新中国诗歌、小说的形式特征,重点论析了它们与民族传统文学形式的联系。70年代,美英对中国"十七年文学"审美形式的关注度较上一时期有所提升,蔡梅曦、黄胄、约瑟.威尔金森等的言说具有代表性,他们重点考察了文学修辞、政治意识形态和艺术价值的关系,整体评价较上一时期有所提高。80年代至90年代初,马若芬、赫格、许芥昱、戈茨等人以新的批评理论对"十七年文学"审美形式作了颇具特色的解剖,深化了西方学界对中国"十七年文学"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时期 美英文学批评 中国十七年文学 审美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形式—意蕴”表里结构的思维定式──对审美形式表现性和动力性的生态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曾永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49-56,共8页
审美形式的意蕴来自世界象征之网中的客观对应,“象罔”神话揭示形式的这一作用。审美形式的生态本质主要在于其节律特征所具有的动力性,它使形式的意义通过美感体验而为生命所持有。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范畴“兴”揭示了审美形式的动... 审美形式的意蕴来自世界象征之网中的客观对应,“象罔”神话揭示形式的这一作用。审美形式的生态本质主要在于其节律特征所具有的动力性,它使形式的意义通过美感体验而为生命所持有。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范畴“兴”揭示了审美形式的动力性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现性 动力性 审美形式 认识论美学 意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勰论艺术传达与审美形式
16
作者 张晶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70-74,共5页
在中国美学史上,刘勰最早深入系统地论述了审美形式与艺术传达问题。“形式”这个范畴,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是不存在的,而刘勰《文心雕龙》中的“文”、“采”,却是非常接近于“形式”这个范畴的涵义。刘勰在《原道》篇对“文”作了本... 在中国美学史上,刘勰最早深入系统地论述了审美形式与艺术传达问题。“形式”这个范畴,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是不存在的,而刘勰《文心雕龙》中的“文”、“采”,却是非常接近于“形式”这个范畴的涵义。刘勰在《原道》篇对“文”作了本体论的界定。他对于圣贤经典的规慕,也更多地侧重于以美好的文辞来表现情感。在《情采》篇中,把“立文之道”分为“形文”、“声文”、“情文”三种形态,从视觉美感、听觉美感等方面深化了审美形式理论。刘勰还非常重视艺术传达的作用,在《神思》等篇中予以系统的阐述,而在《物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形式 艺术传达 视觉美感 听觉美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历史文学艺术想象与审美形式的规范
17
作者 吴秀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88-93,29,共7页
一 再造性想象与创造性想象 本文所说的历史文学想象,按心理学的观点“就是我们的大脑两半球在条件刺激物的影响之下,以我们从知觉所得来而且在记忆中所保存的回忆的表象为材料,通过分析与综合的加工作用,创造出未曾知觉过的甚或是未曾... 一 再造性想象与创造性想象 本文所说的历史文学想象,按心理学的观点“就是我们的大脑两半球在条件刺激物的影响之下,以我们从知觉所得来而且在记忆中所保存的回忆的表象为材料,通过分析与综合的加工作用,创造出未曾知觉过的甚或是未曾存在过的事物的形象过程。”由于想象致力于“未曾知觉过的甚或是未曾存在过的事物的形象”,所以它比之于联想更具创造性,在整个历史文学创作过程中也显得尤为重要,向来作为作家进行思维活动的主要形式和不可缺少的构成因素。至今我们见到的历史文学作品,包括自诩为“无一字无来历”的冯梦龙和蔡东藩的《东周列国志》、《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在内,可以说没有一部是没有想象参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学 再造想象 审美形式 艺术想象 作家 创造想象 作品 创造性想象 题材 红娘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境界”:美的形式与审美效应
18
作者 杨立民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19-121,共3页
审美特性是文学的根本问题之一;中国文学理论中明确表示文学审美特性的最高、最核心范畴就是“境界”这一概念。其基本内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方面,它体现了中国文学(主要是抒情言志的诗词)创作的内在规律——情感的审美形式化;另... 审美特性是文学的根本问题之一;中国文学理论中明确表示文学审美特性的最高、最核心范畴就是“境界”这一概念。其基本内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方面,它体现了中国文学(主要是抒情言志的诗词)创作的内在规律——情感的审美形式化;另一方面,又是把创作——作品——接受三者联结起来的一种审美效应。 本世纪西方著名的现代派诗人、理论家艾略特(T·S·Eliot)曾为新批评理论建立了一个著名观点,即所谓的“客观的相互关系者”(objectiv correlative)。意思是指表达内心情意的艺术的唯一公式,就在於找到“objective correlative”,它是一组物象、一个情境,或一连串的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界” 情感的审美形式 审美效应 美的形式 “境” “兴” 创作主体 起情 情感审美 审美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黄家康动画的审美形式与民族意识 被引量:1
19
作者 齐志辉 王培时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88-91,共4页
到目前为止,黄家康执导的动画电影为数不多,仅有《白蛇:缘起》与《白蛇2:青蛇劫起》两部,但其足以代表国产动画在新时期的一种积极转型逻辑。即既对本土的传统文化资源有充分的开掘,同时又对现代价值观有自觉体现,对世界先进的动画工业... 到目前为止,黄家康执导的动画电影为数不多,仅有《白蛇:缘起》与《白蛇2:青蛇劫起》两部,但其足以代表国产动画在新时期的一种积极转型逻辑。即既对本土的传统文化资源有充分的开掘,同时又对现代价值观有自觉体现,对世界先进的动画工业生产方式有着主动的接纳;在凸显和重复个性化、商业化的审美形式喜好,如多元文本、奇观影像等的同时,又全面表露自己的民族身份,迎合民族审美,贴近民族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家康 动画电影 审美形式 民族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新古彩瓷画发展状况与审美形式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窦衍英 《中国陶瓷》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4-87,共4页
新古彩瓷画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古彩类型,是顺应其自身以及时代潮流发展的产物,经过缓慢萌生后于近年来加快发展,在线条、色彩、构图、材质、题材、风格等各方面,突破传统并形成新的审美形式体系。
关键词 新古彩瓷画 发展状况 审美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