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滇南山谣三首》对彝族音乐元素的运用 |
唐钧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2
|
文化生态视角下彝族音乐的危机与传承 |
鲁庆华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
1
|
|
3
|
浅析彝族音乐表现形式 |
李朝阳
|
《戏剧之家》
|
2014 |
1
|
|
4
|
彝族音乐文化传承与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
蔡晓静
|
《艺术科技》
|
2017 |
0 |
|
5
|
不同文化人群对彝族音乐情感感知的调查研究 |
彭珂
余薇
|
《黄河之声》
|
2015 |
0 |
|
6
|
浅谈彝族音乐的社会功能性 |
文蕾
|
《黄河之声》
|
2016 |
0 |
|
7
|
彝族音乐进入学校课堂的研究——以贵州省六盘水市为例 |
王雨晴
|
《音乐时空》
|
2016 |
1
|
|
8
|
彝族音乐的元素与创作 |
郑文高
|
《北方音乐》
|
2012 |
1
|
|
9
|
从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看彝族音乐 |
李英媛
|
《歌海》
|
2015 |
0 |
|
10
|
一样的民乐,不一样的感觉 中国记忆·“云中火把”彝族音乐会观后 |
施雪钧
邵奇青
|
《音乐爱好者》
|
2006 |
2
|
|
11
|
彝族音乐在当今流行乐坛的生存与发展 |
曲日光
|
《音乐时空》
|
2014 |
1
|
|
12
|
当代凉山彝族音乐的创作思想研究 |
何发珍
|
《民族音乐》
|
2022 |
1
|
|
13
|
电影《阿诗玛》中的少数民族特征与彝族音乐的艺术特征——以《一朵鲜花鲜又鲜》和《马铃儿响来玉鸟唱》为例 |
陈颖熙
|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
2019 |
1
|
|
14
|
浅谈彝族音乐的魅力 |
姚建美
|
《戏剧之家》
|
2015 |
0 |
|
15
|
流行唱法在少数民族音乐元素歌曲中的运用——以彝族音乐元素创作歌曲为例 |
卓淳
|
《当代音乐》
|
2020 |
8
|
|
16
|
论彝族生活中的音乐 |
李飏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
2005 |
2
|
|
17
|
歌声中的地理标签——以雷波地区彝族风俗音乐为视角 |
陈然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8
|
探寻彝族口弦音乐的当代转化——杨晓忠弦乐四重奏《口弦》的音乐分析 |
周姝
|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
2023 |
0 |
|
19
|
音乐情感主观感受的民族差异研究 |
王昕
彭珂
|
《戏剧之家》
|
2015 |
1
|
|
20
|
发扬数字娱乐音乐优势保护原生态民族音乐遗产 |
田蕾
|
《黄河之声》
|
2008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