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节事旅游论非遗保护:以彝族火把节为视角
被引量:
10
1
作者
杨丽琼
马平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56-59,共4页
传统节日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之一,节日庆典活动高度凝练了地方乡土文化内涵,具有很强的文化性、参与性和娱乐性。以定期举办传统节日庆典为核心吸引力、营销和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节事旅游,用特殊的旅游形式弘扬了民族文化,...
传统节日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之一,节日庆典活动高度凝练了地方乡土文化内涵,具有很强的文化性、参与性和娱乐性。以定期举办传统节日庆典为核心吸引力、营销和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节事旅游,用特殊的旅游形式弘扬了民族文化,同时又可以给民族地区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实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的双赢,需在政府主导和有序管理的基础上,特别鼓励本民族人民发挥自己的主体性,积极继承和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实现节日文化"官办"与"民办"的最优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节
事旅游
彝族火把节
民族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游客期望和感知的民族节庆旅游研究——以凉山彝族火把节为例
被引量:
13
2
作者
李玉臻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74-79,共6页
作为民族旅游发展的领跑者,民族节庆旅游肩负着振兴民族文化和民族经济的历史使命,成为旅游人类学和民族学的研究热点。但目前此领域定量研究基本还是空白。通过彝族火把节游客期望和感知的分析,可看出现代民族节庆旅游中游客需求趋势...
作为民族旅游发展的领跑者,民族节庆旅游肩负着振兴民族文化和民族经济的历史使命,成为旅游人类学和民族学的研究热点。但目前此领域定量研究基本还是空白。通过彝族火把节游客期望和感知的分析,可看出现代民族节庆旅游中游客需求趋势。民族节庆旅游需要经历一次由文化表层展示型旅游向集文化、娱乐和参与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节
庆旅游
彝族火把节
期望
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官办的”火把节与“建构的”地方性
被引量:
8
3
作者
张骁鸣
《旅游学刊》
CSSCI
2013年第4期12-14,共3页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与临近的布拖县一样,都被看作是彝族火把节传统的诞生地。最近几年,为了将火把节办得更热闹,除了在日都迪萨火把场有自发组织的传统火把节活动外,县里还会在县城边上的民族广场组织盛大的“文化旅游火把...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与临近的布拖县一样,都被看作是彝族火把节传统的诞生地。最近几年,为了将火把节办得更热闹,除了在日都迪萨火把场有自发组织的传统火把节活动外,县里还会在县城边上的民族广场组织盛大的“文化旅游火把节”开幕式。2009年,我在火把节期间实地考察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火把节
地方性
凉山
彝族
自治州
官办
2009年
文化旅游
布拖县
普格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化集体记忆载体与变迁:自一个节庆分析
被引量:
9
4
作者
赵将
翟光勇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7年第2期96-103,共8页
集体记忆是凝聚民族共识和增强民族认同的重要因素。凉山彝族火把节的记忆经历了口头传统、书面传统、影视记录等记忆载体的变迁。大众媒介通过重大事件的集中报道,在塑造、唤醒和保存彝族火把节集体记忆时处于核心地位。在新的历史时期...
集体记忆是凝聚民族共识和增强民族认同的重要因素。凉山彝族火把节的记忆经历了口头传统、书面传统、影视记录等记忆载体的变迁。大众媒介通过重大事件的集中报道,在塑造、唤醒和保存彝族火把节集体记忆时处于核心地位。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解决新媒体传播带来的"数字化遗忘"和"碎片化"记忆,解决族群流散中的集体记忆危机,增强和重构彝族民族集体记忆,是人们需要面对和思考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
文化传承
凉山
彝族火把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文化空间研究
被引量:
106
5
作者
李玉臻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8-181,共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目前遗产研究领域的新热点。文化空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两大类型之一,至今在国内学术界的研究中基本还是空白。文章分别从核心象征、核心价值观、集体记忆与历史记忆、符号和主体等角度对文化空间作了深入剖析。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目前遗产研究领域的新热点。文化空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两大类型之一,至今在国内学术界的研究中基本还是空白。文章分别从核心象征、核心价值观、集体记忆与历史记忆、符号和主体等角度对文化空间作了深入剖析。并提出文化空间保护的一个崭新理念,即用文化生产与再生产对其进行保护,这也是文化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化空间的保护打破了以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碎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的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
彝族火把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节事旅游论非遗保护:以彝族火把节为视角
被引量:
10
1
作者
杨丽琼
马平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
西南林业大学
出处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56-59,共4页
基金
教育部基金项目"经济转型与文化调适:民间传统手工技艺生存与发展"(项目编号:10YJC850034)
四川省教育厅科研资助项目"凉山彝区生态旅游中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项目编号:SB06005)的部分成果
文摘
传统节日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之一,节日庆典活动高度凝练了地方乡土文化内涵,具有很强的文化性、参与性和娱乐性。以定期举办传统节日庆典为核心吸引力、营销和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节事旅游,用特殊的旅游形式弘扬了民族文化,同时又可以给民族地区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实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的双赢,需在政府主导和有序管理的基础上,特别鼓励本民族人民发挥自己的主体性,积极继承和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实现节日文化"官办"与"民办"的最优结合。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节
事旅游
彝族火把节
民族主体性
分类号
F592.771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游客期望和感知的民族节庆旅游研究——以凉山彝族火把节为例
被引量:
13
2
作者
李玉臻
机构
四川大学旅游学院
出处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74-79,共6页
基金
国家"985工程二期"南亚与中国藏区研究创新基地项目"喜马拉雅周边区域研究"(06JJD85008)
文摘
作为民族旅游发展的领跑者,民族节庆旅游肩负着振兴民族文化和民族经济的历史使命,成为旅游人类学和民族学的研究热点。但目前此领域定量研究基本还是空白。通过彝族火把节游客期望和感知的分析,可看出现代民族节庆旅游中游客需求趋势。民族节庆旅游需要经历一次由文化表层展示型旅游向集文化、娱乐和参与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转变。
关键词
民族
节
庆旅游
彝族火把节
期望
感知
Keywords
festival tourism of a nation
the Firebrand Festival of the Yi ethnic group
expectation
perception
分类号
F590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官办的”火把节与“建构的”地方性
被引量:
8
3
作者
张骁鸣
机构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出处
《旅游学刊》
CSSCI
2013年第4期12-14,共3页
文摘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与临近的布拖县一样,都被看作是彝族火把节传统的诞生地。最近几年,为了将火把节办得更热闹,除了在日都迪萨火把场有自发组织的传统火把节活动外,县里还会在县城边上的民族广场组织盛大的“文化旅游火把节”开幕式。2009年,我在火把节期间实地考察发现,
关键词
彝族火把节
地方性
凉山
彝族
自治州
官办
2009年
文化旅游
布拖县
普格县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F592.7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化集体记忆载体与变迁:自一个节庆分析
被引量:
9
4
作者
赵将
翟光勇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处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7年第2期96-103,共8页
文摘
集体记忆是凝聚民族共识和增强民族认同的重要因素。凉山彝族火把节的记忆经历了口头传统、书面传统、影视记录等记忆载体的变迁。大众媒介通过重大事件的集中报道,在塑造、唤醒和保存彝族火把节集体记忆时处于核心地位。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解决新媒体传播带来的"数字化遗忘"和"碎片化"记忆,解决族群流散中的集体记忆危机,增强和重构彝族民族集体记忆,是人们需要面对和思考的课题。
关键词
历史文化
文化传承
凉山
彝族火把节
Keywords
historical culture, cultural heritage, Torch Festival of the Yi people in Liangshan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文化空间研究
被引量:
106
5
作者
李玉臻
机构
四川大学旅游学院
出处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8-181,共4页
基金
国家"985工程二期"南亚与中国藏区研究创新基地"喜马拉雅周边区域研究"项目(06JJD85008)
文摘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目前遗产研究领域的新热点。文化空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两大类型之一,至今在国内学术界的研究中基本还是空白。文章分别从核心象征、核心价值观、集体记忆与历史记忆、符号和主体等角度对文化空间作了深入剖析。并提出文化空间保护的一个崭新理念,即用文化生产与再生产对其进行保护,这也是文化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化空间的保护打破了以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碎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的新突破。
关键词
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
彝族火把节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节事旅游论非遗保护:以彝族火把节为视角
杨丽琼
马平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游客期望和感知的民族节庆旅游研究——以凉山彝族火把节为例
李玉臻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官办的”火把节与“建构的”地方性
张骁鸣
《旅游学刊》
CSSCI
2013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文化集体记忆载体与变迁:自一个节庆分析
赵将
翟光勇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7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文化空间研究
李玉臻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10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