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OGD/R模型研究当归-川芎药对中7个活性成分对VEGF-PI3K-AKT/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纪秋如 泥文娟 +6 位作者 王晓艳 张书琦 吴娅丽 牛璐 李琨 李伟霞 唐进法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1-703,共13页
目的探讨当归-川芎药对中7个活性成分(绿原酸、阿魏酸、咖啡酸、丁烯基苯酞、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对VEGF-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及其上下游血管活性物质、黏附因子和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构建人脐静脉内... 目的探讨当归-川芎药对中7个活性成分(绿原酸、阿魏酸、咖啡酸、丁烯基苯酞、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对VEGF-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及其上下游血管活性物质、黏附因子和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构建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氧糖剥夺/复氧(OGD/R)模型,采用细胞增殖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探索7个成分的最佳造模时间;通过检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探索最佳给药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7个成分对VEGF、VCAM-1、PAI-1、NF-κB、IL-1和IL-6表达的影响;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7个成分对VEGF-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HUVEC氧糖剥夺6 h再复氧为最佳造模时间。高剂量绿原酸组、阿魏酸组、洋川芎内酯H组,低、中剂量丁烯基苯酞组,中、高剂量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组显著降低LDH漏出率(P<0.05,P<0.01);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H部分剂量组细胞中VEGF、ICAM-1、VCAM-1的表达显著降低,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H、藁本内酯部分剂量组细胞NF-κB的表达显著下降,绿原酸、咖啡酸、丁烯基苯酞、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部分剂量组细胞中IL-6的表达显著增加,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A部分剂量组细胞IL-1表达显著减少,阿魏酸、洋川芎内酯H部分剂量组细胞中PAI-1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P<0.01);绿原酸、阿魏酸、咖啡酸、丁烯基苯酞和洋川芎内酯A部分剂量组细胞中ERK、VEGF、NF-κB、VEGFR2和MMP9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洋川芎内酯H和洋川芎内酯A部分剂量组细胞中AKT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P<0.01)。结论当归-川芎中的药效成分可能通过抑制黏附因子、炎症因子和VEGF-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mRNA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川芎药对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效成分 缺糖缺氧/复氧 VEGF-PI3K-AKT/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川芎药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4
2
作者 泥文娟 张书琦 +5 位作者 王晓艳 贾文汇 张明亮 李琨 唐进法 李伟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05-1311,共7页
目的探讨当归-川芎药对(GX)对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JAK-STAT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I/R损伤模型,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检测脑梗死体积,观察脑病理变化,测定脑中MDA、SOD、GSH-Px、NF-κB、VEGF、ICA... 目的探讨当归-川芎药对(GX)对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JAK-STAT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I/R损伤模型,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检测脑梗死体积,观察脑病理变化,测定脑中MDA、SOD、GSH-Px、NF-κB、VEGF、ICAM-1和PAI-1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半暗带区JAK2、p-STAT3、AKT和ERK1/2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严重,脑梗死体积较大,脑组织出现坏死、水肿、炎症、神经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异常增大、空泡样改变、神经元减少等病理特征,MDA、NF-κB、VEGF、PAI-1和ICAM-1表达升高,GSH-Px和SOD表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GX高、中剂量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GX高、中、低剂量组脑梗死体积减小,脑病理状态有一定改善,GSH-Px、SOD、AKT和ERK1/2表达上调,MDA、NF-κB、VEGF、PAI-1、ICAM-1、JAK2和p-STAT3表达下调。结论GX可通过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相关指标的表达发挥活血化瘀和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川芎药对 JAK-STAT信号通路 脑缺血/再灌注 活血化瘀 脑保护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川芎药对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急性损伤的代谢组学机制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翟优 李琨 +7 位作者 陈毓龙 泥文娟 纪秋如 王晓艳 张辉 孟伟亭 唐进法 李伟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7-763,共7页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探究当归-川芎药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急性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DG、CX和GX组按5倍临床剂量给药当归、川芎、当归-川芎药对;NM组按照20 mg/(kg·d)灌胃尼莫地平片混悬液;假...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探究当归-川芎药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急性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DG、CX和GX组按5倍临床剂量给药当归、川芎、当归-川芎药对;NM组按照20 mg/(kg·d)灌胃尼莫地平片混悬液;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7 d。除假手术组,其他5组于第7天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MCAO/R)损伤大鼠模型。再灌注24 h后,采集血清和脑组织标本,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利用非监督主成分分析(PCA)、有监督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筛选差异代谢物,并进行代谢通路注释。结果: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血清和脑组织代谢轮廓存在明显差异(P<0.05),共筛选出与MCAO/R相关的嘌呤类、磷脂类、脂肪酸类等19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其中血清生物标志物5个,脑组织生物标志物14个。与当归-川芎药对治疗MCAO/R损伤密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有11个,主要与抗坏血酸与醛酸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甘油磷脂代谢、戊糖和葡糖醛酸的相互转化、柠檬酸循环等代谢通路有关。结论:当归-川芎药对可逆转脑缺血再灌注急性损伤大鼠的代谢紊乱,筛选出的内源性差异代谢物或可成为该药对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急性损伤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川芎药对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代谢组学 UPLC-QTOF/MS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川芎药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生物信息学、网络药理学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尹曼雪 吴庆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2-77,共6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网络药理学探讨当归-川芎药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GEO数据库,获得GSE5281基因表达谱,对AD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分析。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出药对中的潜在化学活性...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网络药理学探讨当归-川芎药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GEO数据库,获得GSE5281基因表达谱,对AD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分析。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出药对中的潜在化学活性物质及相关靶点蛋白。借助Cytoscape(3.7.2)软件构建"药物-疾病-靶点"的调控网络,Bisogenet和CytoNCA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Bioconductor平台和R软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MOE软件对潜在化学活性物质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筛选出9个化合物,涉及9个靶点,PPI核心基因为JUN、NR3C1、PPARG、RXRA、BCL2、BAX;GO生物功能分析包含661条富集,主要涉及蛋白结合、信号转导、突触后膜等;KEGG富集得到23条相关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糖尿病并发症AGE-RAGE信号通路、细胞凋亡通路、非酒精性脂肪肝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Perlolirine可能对PPARG存在较好的结合能力,并且Perlolirine、Myricanone与RXRA也能形成较好结合。结论当归-川芎药对治疗AD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可实现对本病发生发展过程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当归-川芎药对 辛润性理论 生物信息学 网络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