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海采矿扬矿硬管内高速螺旋流当地浓度的研究
1
作者 高瑞杰 唐军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3-127,共5页
针对深海采矿扬矿硬管内高速螺旋流提升大洋锰结核颗粒的当地浓度受多种因素影响的问题,基于欧拉-欧拉理论模型,选用SIMPLE算法和RNGk-ε湍流模型,以含有锰结核颗粒的海水为流动介质,对扬矿硬管内液固两相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管道、... 针对深海采矿扬矿硬管内高速螺旋流提升大洋锰结核颗粒的当地浓度受多种因素影响的问题,基于欧拉-欧拉理论模型,选用SIMPLE算法和RNGk-ε湍流模型,以含有锰结核颗粒的海水为流动介质,对扬矿硬管内液固两相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管道、物料和浆体的特性等因素对颗粒当地浓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工况条件下,管道内径、锰结核颗粒粒径、颗粒密度、提升角速度、提升浓度的增大均有助于提高颗粒的当地浓度,进而有利于提高颗粒的输送效率;过大的提升速度将会抑制断面上颗粒当地浓度的提高,从而降低颗粒的输送效率和提升能力;但管壁粗糙度及浆体黏度对当地浓度影响很小。研究结果对深海采矿扬矿硬管内高速螺旋流的输送参数优化和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矿硬管 高速螺旋流 当地浓度 欧拉模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管固体物料水力输送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田龙 李鹏程 +1 位作者 姜龙 韩文亮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2-76,共5页
在前人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与理论分析,研究了垂直管水力提升中的固体颗粒浓度特征。在分析颗粒受力及颗粒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利用扩散方程推导了垂直管水力提升颗粒浓度分布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验进行了初步验证。另外,通过实验... 在前人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与理论分析,研究了垂直管水力提升中的固体颗粒浓度特征。在分析颗粒受力及颗粒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利用扩散方程推导了垂直管水力提升颗粒浓度分布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验进行了初步验证。另外,通过实验分析了颗粒群体滑移速度与提升速度的关系,纠正了颗粒群的滑移速度为颗粒群的沉速,输送浓度一定小于当地浓度的认识,认为输送浓度、当地浓度与提升速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管 水力提升 输送浓度 当地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组分迁移影响的混合工质ORC系统的最优充灌
3
作者 张新铭 郑友权 张建亮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6926-6933,共8页
非共沸混合工质ORC发电系统存在组分迁移现象,即工质循环浓度偏离充灌浓度。针对非共沸混合工质ORC系统最优充灌问题,以采用R600a/R601为工质的ORC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循环优化得到最优循环浓度及循环各节点状态参数,导入基于Smith两相... 非共沸混合工质ORC发电系统存在组分迁移现象,即工质循环浓度偏离充灌浓度。针对非共沸混合工质ORC系统最优充灌问题,以采用R600a/R601为工质的ORC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循环优化得到最优循环浓度及循环各节点状态参数,导入基于Smith两相流模型及热力学平衡假设建立的两相区状态参数计算模型,结合传热计算,得到最优充灌质量与浓度。分析冷凝段冷却水设计温升及储液罐内设计积存工质质量对最优充灌质量和系统浓度偏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冷却水设计温升增大,最优充灌质量与浓度偏移量增大;2)随着储液罐内设计工质质量增大,最优充灌质量增大,浓度偏移量减小。该研究为设计条件下非共沸混合工质ORC系统的最优充灌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朗肯循环 非共沸混合物 组分迁移 循环浓度 当地浓度 最优充灌质量与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