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8篇文章
< 1 2 1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社会阶层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戚如强 孙迎光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7-30,共4页
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品质与新社会阶层的"大众"属性具有内在契合性。新社会阶层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早践行者与最大受益者之一,和当代马克思主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当代马克思主义有独特的理解与认知。在新社会阶... 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品质与新社会阶层的"大众"属性具有内在契合性。新社会阶层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早践行者与最大受益者之一,和当代马克思主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当代马克思主义有独特的理解与认知。在新社会阶层中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行性。新社会阶层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以提高理论的自洽性与吸引力为前提,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抓手,搭建基本的组织平台,合理回应新社会阶层的政治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社会阶层 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大众化背景下的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太钧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18,共4页
CNNIC网络应用统计数据的分析,表明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必须抢占网络媒体阵地,必须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网络大众化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网络大众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网络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载体创新 被引量:7
3
作者 马宁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7-19,共3页
积极探索载体创新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的创新要始终坚持价值性与便捷性原则,根据"通俗易懂"和"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特点,切实推进语言的创制、管理制度的创建、文化... 积极探索载体创新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的创新要始终坚持价值性与便捷性原则,根据"通俗易懂"和"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特点,切实推进语言的创制、管理制度的创建、文化活动的创设和大众传媒的创造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载体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综述 被引量:4
4
作者 郝儒杰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10年第4期69-73,共5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前学界十分关注的一个话题,本文从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含义的界定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的时代背景,以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变迁和研究现状,来对其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前学界十分关注的一个话题,本文从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含义的界定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的时代背景,以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变迁和研究现状,来对其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概论”课教学改革
5
作者 杨芳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47-148,共2页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提出为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概论"课教学应该以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目标和主线,不断增强时效性,积极主动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提出为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概论"课教学应该以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目标和主线,不断增强时效性,积极主动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高校政治理论课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帝国主义如何征服人口?--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人口学分析
6
作者 林进龙 穆光宗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11,共20页
一个缺少对人口进行安排和征服的帝国主义是不可能展开自身的。当代帝国主义不仅重新定义了“人口”,也改写了“征服”的意涵。对于传统帝国主义来说,“人口”是指与地理空间绑定的(比如一个国家或区域内的)所有居民;而对当代帝国主义来... 一个缺少对人口进行安排和征服的帝国主义是不可能展开自身的。当代帝国主义不仅重新定义了“人口”,也改写了“征服”的意涵。对于传统帝国主义来说,“人口”是指与地理空间绑定的(比如一个国家或区域内的)所有居民;而对当代帝国主义来说,“人口”则是指以某种特征定义的、可以分化处置的个体集合,这种特征不限于地理空间属性。传统帝国主义的“征服”意味着占领、统治和剥削,通过直接“否定”殖民地人口的价值与意义来为自身辩解。当代帝国主义的“征服”不仅包括否定和剥削,还包括“承认”,使被征服的人口自觉成为帝国主义运作的一部分。当代帝国主义的奥秘在于,通过隐蔽和复杂的手段,对不同特征的人口进行分化、控制和管理,潜在地征服每一个处在随机游走和历史张力中的个体,并能够自我强化和再生产权力结构的不平等。这种新型的政治人口学操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资本主义的崩溃过程。如果对帝国主义来说,“否定”对应的是“征服”和延续全球霸权;那么对马克思主义来说,“否定”则意味着“解放”和实现社会主义,而一旦实现了全部人口的解放,这种政治人口学运作也将走向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帝国主义 资本主义 人口 征服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话语创新
7
作者 丁燃 《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8,共14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凝练出许多具有创新性的话语来表征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经验、战略策略与理论成就。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发展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及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产生的创新性话语成...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凝练出许多具有创新性的话语来表征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经验、战略策略与理论成就。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发展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及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产生的创新性话语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性话语的重要体现与组成部分。在话语创新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一方面传承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性话语,另一方面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发展提出原创性话语、凝练标识性话语、创造自主性话语,以此诠释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动力、时代特征与价值追求,体现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指导力与理论生命力。这种话语创新的特点反映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创新的规律,即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为动力、解释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为方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目标不断推进话语创新,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中国式现代化在继续创新性解答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话语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话语创新既反映中国式现代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显著特点,也推动着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话语创新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及其世界历史意义--兼论中国自主的科技创新知识体系构建
8
作者 张新宁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34,共10页
构建中国自主的科技创新知识体系,是摆在当代中国学人面前的迫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是系统构建中国自主的科技创新知识体系的典范。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具有深厚... 构建中国自主的科技创新知识体系,是摆在当代中国学人面前的迫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是系统构建中国自主的科技创新知识体系的典范。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文化基础、文本基础、历史基础、现实基础。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的话语体系创新及其体系化构建、学理化阐释、规律性升华,并在实践中加强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把握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的大趋势,坚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完善核心技术联合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部署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才能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自主的科技创新知识体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彰显其独特的时代价值、世界价值、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科技创新 人类科技文明新形态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43
9
作者 王桂泉 张铁民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7-40,共4页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课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大众化意味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化、通俗化和民族化,这既是大众化的应有之义,也是大众化的基本特征,...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课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大众化意味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化、通俗化和民族化,这既是大众化的应有之义,也是大众化的基本特征,同时也隐含着实现大众化的基本取向。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仅是一种理论诉求,也是一种现实需要,更是一种历史使命。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基本内涵 本质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渊源和科学内涵 被引量:10
10
作者 蒋均时 张博颖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3-36,51,共5页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命题的提出,既有着深厚的理论和历史渊源,也有着特定的内在要求和本质内涵。全面准确地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概念规定性,可以从其内容指向、发展历程和客体指向等三方面进行把握。
关键词 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场域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71
11
作者 黄长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28,共4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在中国极速膨胀,迅速壮大为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三足鼎立的社会主干性文化形态,并不断向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场域急剧扩张,使中国文化的生态格局发生根本变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必须改变过去那...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在中国极速膨胀,迅速壮大为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三足鼎立的社会主干性文化形态,并不断向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场域急剧扩张,使中国文化的生态格局发生根本变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必须改变过去那种自上而下的以国家权力为支撑的单向度"灌输"路径,充分利用大众文化的表现形式、传播方式和运营机制,建立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的长效良性互动机制,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深深植根于大众文化的沃土,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大众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文化场域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 被引量:18
12
作者 胡丰顺 左亚文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9期19-23,共5页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重大课题,只有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发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作用和巨大力量,而要实现...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重大课题,只有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发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作用和巨大力量,而要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要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彻底的理论;其次必须科学定位,坚持为人民服务、指导实践;再次要立足中国国情,采用民族形式,富有民族特色,实现中国化;最后在宣传方式上要科学得当。同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多方努力,不断加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普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构建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田海舰 谷峰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23,共5页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表明,其主流价值观的构建需要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契合了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构建的需要。只有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和根据,当代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才具有科学的内容,其构建才能确保正确的...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表明,其主流价值观的构建需要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契合了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构建的需要。只有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和根据,当代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才具有科学的内容,其构建才能确保正确的方向。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阈下构建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大学生主流价值观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维度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爱莲 彭恩胜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03-206,共4页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融入到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中,使不同社会阶层人员理解、接受、信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并内化为人们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转化为个人实践。但是,由于存在科学理性思维缺失、...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融入到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中,使不同社会阶层人员理解、接受、信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并内化为人们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转化为个人实践。但是,由于存在科学理性思维缺失、社会多元文化消解、部分社会阶层认同感弱化、理论本身吸引力不足等因素,影响了人们理解、接受、信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因此,对这些因素必须进行深入分析,为寻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提供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价值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网络传播途径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基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12,共4页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是实现政治话语与生活话语的有效对接与积极转换,以及新媒介语境下公共参与意识激活的传播渠道创新,这客观上需要实现以下话语范畴的对话与统一:网络事件与价值导向,网络生态与多元话语,网络文化与制度建...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是实现政治话语与生活话语的有效对接与积极转换,以及新媒介语境下公共参与意识激活的传播渠道创新,这客观上需要实现以下话语范畴的对话与统一:网络事件与价值导向,网络生态与多元话语,网络文化与制度建设,网络舆论与传播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传播 网络事件 多元话语 微时代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影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维度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爱莲 彭恩胜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4-57,共4页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融入到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中,使不同社会阶层人员信仰、接受、理解、知晓或不背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但理论形态的非彻底性、部分党员干部行为的失范性、宣传教育工作的低...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融入到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中,使不同社会阶层人员信仰、接受、理解、知晓或不背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但理论形态的非彻底性、部分党员干部行为的失范性、宣传教育工作的低效性、西方社会思潮的渗透性等因素影响了人们信仰、接受、理解、知晓或不背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此,必须深入剖析这些因素,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性教育: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路径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远 董昕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7-59,共3页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就在于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成为人民大众的思想行动指南和理想信念。就教育方式而言,将隐性教育运用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又有着区别于显性教育的独特优势。在科学认知和...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就在于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成为人民大众的思想行动指南和理想信念。就教育方式而言,将隐性教育运用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又有着区别于显性教育的独特优势。在科学认知和把握隐性教育的基础上,构建隐性教育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进一步探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教育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策研究综述 被引量:12
18
作者 高长玲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0-125,共6页
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历史重任,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阵地。很多专家学者围绕高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大意义、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的对策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高校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输理论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寇清杰 胡银银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17,共4页
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呈现多元化和复杂性,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当务之急。灌输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得到高度重视和正确运用。正... 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呈现多元化和复杂性,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当务之急。灌输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得到高度重视和正确运用。正确解读灌输理论,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高对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要性的认识,而只有加大灌输力度,改善灌输的方法和形式,才能全面而有效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输理论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推进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6
20
作者 郭国祥 巨龙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21,26,共4页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必须了解传播对象的特点,重视大众传媒的作用,重视传播技巧、方式和方法的运用,把争论和斗争看做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重要手段,注意"...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必须了解传播对象的特点,重视大众传媒的作用,重视传播技巧、方式和方法的运用,把争论和斗争看做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重要手段,注意"种牛痘"、增强群众对错误思想的免疫力。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一定要从传播对象情况出发,按照各群体的特点和要求进行传播;从时代需要确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重点;通过答疑解惑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要与时俱进,要充分发挥现代传媒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传播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