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题材的当代音乐创作与其地域音乐文化的互动研究
1
作者 章崇彬 《艺术评鉴》 2024年第20期8-13,共6页
长江,作为中国的母亲河,不仅孕育了丰饶的自然资源与多元的文化传统,也为作曲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与灵感源泉。本文系统梳理了1949年至2019年间以长江为题材的大型音乐代表作品,深入分析了长江流域地域音乐文化在当代作曲家作品中的... 长江,作为中国的母亲河,不仅孕育了丰饶的自然资源与多元的文化传统,也为作曲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与灵感源泉。本文系统梳理了1949年至2019年间以长江为题材的大型音乐代表作品,深入分析了长江流域地域音乐文化在当代作曲家作品中的具体体现,并探讨了当代音乐创作对长江地域音乐文化的积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揭示了二者在传承与创新、融合与发展中的互动形态及其文化价值,展现了长江题材音乐创作在延续传统与开拓未来中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主题 当代音乐创作 地域音乐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音乐元素在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中的融合研究——以侗族为例
2
作者 郭鸿斌 《艺术评鉴》 2024年第6期15-20,共6页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在当代音乐创作中的应用和实践,是中国音乐创作和理论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本文以中国当代作曲家创作的六部作品为研究对象,以侗族音乐元素为研究线索,探索作曲家对于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合路径和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 民族音乐元素 中国当代音乐创作 融合研究 侗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音乐创作对唐诗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以《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曲解集注》为例
3
作者 李洵怡 《当代音乐》 2024年第8期112-114,共3页
唐代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繁荣的代表,其中的诗词艺术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让不同领域的艺术家为之倾倒。随着西洋乐器钢琴在中国的本土化和民族化,越来越多作曲家以唐诗艺术作为创作题材,用钢... 唐代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繁荣的代表,其中的诗词艺术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让不同领域的艺术家为之倾倒。随着西洋乐器钢琴在中国的本土化和民族化,越来越多作曲家以唐诗艺术作为创作题材,用钢琴音乐讲中国故事,其中林华的《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曲解集注》既体现了“二十四诗品”的诗学境界,也呈现出了不同的音乐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 当代钢琴音乐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与当代 限制与创造——“2018海峡乐谈: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音乐创作研讨会”述评 被引量:1
4
作者 林忠东 吴思富 《福建艺术》 2018年第7期21-26,共6页
由福建省艺术研究院与泉州师范学院联合主办的"2018海峡乐谈——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音乐创作研讨会"于2018年4月21—22日在泉州师范学院举办。来自京、沪、闽、台、港、川、粤、陕、津、苏、浙、滇等地的30余位知名作曲家、... 由福建省艺术研究院与泉州师范学院联合主办的"2018海峡乐谈——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音乐创作研讨会"于2018年4月21—22日在泉州师范学院举办。来自京、沪、闽、台、港、川、粤、陕、津、苏、浙、滇等地的30余位知名作曲家、理论家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与当代 当代音乐创作 中华传统文化 艺术研究院 研讨会 海峡 福建省 作曲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下的当代音乐创作
5
作者 岳圣东 姚敏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1-102,共2页
本文回顾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民族乐派"理想与愿景在我国音乐创作观念上的不断涌现,论述了百年来由于中西文化权利、文化影响力失衡造成的国人在音乐文化精神、文化自信以及文化自觉方面有所缺失的社会现实,尝试在此基础上... 本文回顾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民族乐派"理想与愿景在我国音乐创作观念上的不断涌现,论述了百年来由于中西文化权利、文化影响力失衡造成的国人在音乐文化精神、文化自信以及文化自觉方面有所缺失的社会现实,尝试在此基础上探讨振兴民族音乐传统与当代音乐创作,乃至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并试图从文化政治学的角度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音乐传统 文化权利 国家文化发展战略 当代音乐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音乐创作中的音响意涵与声音表现
6
作者 徐志博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8-29,共12页
当代音乐创作中出现了大量不同于传统"乐音材料"的声音材料。其本身所具有的相对复杂的声学特性和丰富的音响意涵性对于相关音乐形式的搭建、内容的表现、听觉审美的建立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各种"非声音"内容的... 当代音乐创作中出现了大量不同于传统"乐音材料"的声音材料。其本身所具有的相对复杂的声学特性和丰富的音响意涵性对于相关音乐形式的搭建、内容的表现、听觉审美的建立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各种"非声音"内容的引入则需要某种"听觉转译",并形成某种"泛听觉"叙事和审美接受。在历史视角下,音乐作品中的音响意义呈现与声音材料性质间的关联性日益互动和多样化。谭盾的"有机音乐"观念和一系列作品充分体现了声音材料和音乐结构中的意涵性并借具象的声音载体予以表现。"音乐新媒体剧场"《意镜》从当代多媒体艺术的视角审视了听觉线索与其他艺术结构线索间的多重对应关系,从而唤出一种宽泛而"健全"的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音乐创作 声音材料 音响意涵 音乐(声音)结构 “有机音乐 “泛听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中运用五声性调式素材的和声技法研究
7
作者 刘文平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3-74,共22页
本文从中国当代音乐创作对民族五声性调式素材的运用方式入手,通过为五声性调式音调配伴奏、引用五声性调式素材为主题、从五声性调式素材中提炼主题、五声性调式素材与音响(音色)技法相结合等特色个例分析,揭示中国当代作曲家在传统五... 本文从中国当代音乐创作对民族五声性调式素材的运用方式入手,通过为五声性调式音调配伴奏、引用五声性调式素材为主题、从五声性调式素材中提炼主题、五声性调式素材与音响(音色)技法相结合等特色个例分析,揭示中国当代作曲家在传统五声性调式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声风格民族化的新思路、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音乐创作 五声性调式素材 多声处理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音乐创作中传统文化思想辨析
8
作者 朱敏洁 《今古文创》 2022年第20期89-91,共3页
随着时代进步,中国音乐完善发展,产生了现当代音乐。这种音乐本质上是我国现代文化的构成部分,诞生条件和发展基础来源于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中,带有时代背景所留下的痕迹,内涵中本质上与所处时代文化有较深联系,基本上属于相同的文化价... 随着时代进步,中国音乐完善发展,产生了现当代音乐。这种音乐本质上是我国现代文化的构成部分,诞生条件和发展基础来源于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中,带有时代背景所留下的痕迹,内涵中本质上与所处时代文化有较深联系,基本上属于相同的文化价值体现。从文化发展和需求上分析,现当代音乐不是在学习西方的阶段,而是已经走出了西方的局限,逐步实现本土文化的复兴。这一局势说明现当代音乐在创作角度上已经具有继承传统文化,实现民族文化复兴的文化自觉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音乐创作 传统文化思想 辨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音乐创作与传播的践行者——温德青的音乐旅程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鹏程 《音乐文化研究》 2019年第1期83-93,M0004,共12页
温德青是我国当代极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从20世纪末旅居海外至21世纪初创办"上海音乐学院当代音乐周",他通过多年的创作和传播推动了当代音乐的发展,其音乐旅程也是中国当代作曲家群体的一个缩影。本文通过梳理温德青的音乐道... 温德青是我国当代极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从20世纪末旅居海外至21世纪初创办"上海音乐学院当代音乐周",他通过多年的创作和传播推动了当代音乐的发展,其音乐旅程也是中国当代作曲家群体的一个缩影。本文通过梳理温德青的音乐道路和创作特色,总结其音乐作品的海外传播状况,从中寻求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与传播的现实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德青 中国作曲家 当代音乐创作 海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中的五声性调式和声形态与技法
10
作者 姜之国 《福建艺术》 2023年第10期10-17,共8页
中国传统音乐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多声部音乐的萌芽,但应该说,并没有产生像西方大、小调体系和声那样具有体系意义的和声技法与理论。总的来说,20世纪以来,中国专业音乐创作中和声技法的发展可以分为“套用西方传统”“融合民族... 中国传统音乐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多声部音乐的萌芽,但应该说,并没有产生像西方大、小调体系和声那样具有体系意义的和声技法与理论。总的来说,20世纪以来,中国专业音乐创作中和声技法的发展可以分为“套用西方传统”“融合民族风格”“补课现代技法”“追求以乐为本”等四个阶段。当然这些阶段并非泾渭分明的,而是相互重叠,只是大体上体现了时间的先后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音乐创作 多声部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 和声技法 五声性调式和声 民族风格 现代技法 当代音乐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音乐创作语境下的民族音乐--以钢琴曲《多耶》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杰 《黄河之声》 2022年第18期55-57,共3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音乐发展不断受到西方现代音乐思潮影响,在音乐创作形式上,遭受前所未有的创作冲击。80年初,中国作曲家开始尝试将西方创作技法与中国民族音乐创作素材有机结合,创作中国新音乐,代表性少数民族钢琴曲《多耶》就...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音乐发展不断受到西方现代音乐思潮影响,在音乐创作形式上,遭受前所未有的创作冲击。80年初,中国作曲家开始尝试将西方创作技法与中国民族音乐创作素材有机结合,创作中国新音乐,代表性少数民族钢琴曲《多耶》就是其一。基于此,笔者在本文从钢琴曲《多耶》的作曲技法研究现状入手,整合前人研究,对钢琴曲《多耶》的创作技法提出新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音乐创作 民族音乐 作曲技法 曲式结构 创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江长流水 武夷不老松——第八届“京·沪·闽当代音乐创作研讨会”之郭祖荣音乐创作专题研讨综述
12
作者 叶黄晨 《艺苑》 2018年第2期60-62,共3页
第八届"京·沪·闽当代音乐创作研讨会"于2017年12月8日至11日在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隆重召开,各地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集聚一堂,对近年来各自新近创作的音乐作品展开深度研讨。对福建省作曲界名宿郭祖荣先生的音乐... 第八届"京·沪·闽当代音乐创作研讨会"于2017年12月8日至11日在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隆重召开,各地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集聚一堂,对近年来各自新近创作的音乐作品展开深度研讨。对福建省作曲界名宿郭祖荣先生的音乐创作进行专题研讨是研讨会的第一项议题,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着郭先生对"京·沪·闽"研讨会所做的贡献,郭先生70多年来的音乐创作生涯、创作精神以及他在音乐教育领域所做的无私奉献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音乐创作 京沪闽 郭祖荣 社会活动家 作品出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土音乐对当代音乐创作的影响以及其在作曲教学层面的启发——以细川俊夫的创作为例
13
作者 张泽艺 《黄河之声》 2016年第7期84-85,共2页
细川俊夫作为当代音乐创作舞台上较为活跃的作曲家,拥有鲜明创作风格与个性化音乐语言。这和他作品中不容忽视的亚洲音乐元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他的创作之路上,除了严格的西方音乐创作技术训练之外,细致深入的学习了日本的本土音... 细川俊夫作为当代音乐创作舞台上较为活跃的作曲家,拥有鲜明创作风格与个性化音乐语言。这和他作品中不容忽视的亚洲音乐元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他的创作之路上,除了严格的西方音乐创作技术训练之外,细致深入的学习了日本的本土音乐也是他形成自己创作风格的重要因素。同时,他本人的学习历程以及形成目前创作风格的过程在作曲教学层面上给予学习者重要的启发:本土音乐对当代音乐创作的重要影响已经不再是仅仅停留在对本土音乐的移植上,深入的了解本土音乐外在形式下的内涵,将其中的精粹吸收并与相对应的技术手段相结合、转化成为当代音乐崭新的符号,是在作曲教学过程中需要着重推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川俊夫 本土音乐 当代音乐创作 作曲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协奏曲创作中中西方乐器演奏技法与音响音色的拓展方式初探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正君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2-109,共8页
由于协奏曲作为大型交响音乐的体裁属性及其炫技性与竞奏性的体裁特征,在中国协奏曲创作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本土化发展过程中,通过中西方传统乐器间演奏技法的相互模仿、借鉴与吸收、融合,以及作曲家为了追求独奏乐器与协奏乐队之间的音... 由于协奏曲作为大型交响音乐的体裁属性及其炫技性与竞奏性的体裁特征,在中国协奏曲创作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本土化发展过程中,通过中西方传统乐器间演奏技法的相互模仿、借鉴与吸收、融合,以及作曲家为了追求独奏乐器与协奏乐队之间的音响平衡与多样的协作关系,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与音响音色获得了极大的拓展与突破,其艺术表现力也得以大幅度丰富与提升;西方乐器协奏曲在演奏技法与音响音色方面也展现出了诸多中国民族风格与本土化特征。协奏曲中集中展现演奏技巧的华彩段对中西方乐器演奏技法与音响音色的拓展也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音乐创作 协奏曲 中国民族乐器 西方乐器 演奏技法 音响音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无定式·写有原则——论姚恒璐第一钢琴叙事曲《哦,我们叫它“黄土地”》的音乐创作特色 被引量:1
15
作者 贺翔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88-94,共7页
奏鸣曲式中主题的创作设计和调性布局作为作品结构的核心原则,是音乐创作中必要的设计与思考。但程式化的结构公式并不是所有作品照搬的写作原则,所谓“曲无定式,写有原则”即是不同作曲家创作不同作品的不同思路。这种原则以借鉴西方... 奏鸣曲式中主题的创作设计和调性布局作为作品结构的核心原则,是音乐创作中必要的设计与思考。但程式化的结构公式并不是所有作品照搬的写作原则,所谓“曲无定式,写有原则”即是不同作曲家创作不同作品的不同思路。这种原则以借鉴西方、中西融合、民族创新的理念尤为体现于中国现当代音乐创作中。本文以姚恒璐第一钢琴叙事曲——《哦,我们叫它“黄土地”》中主题的创作设计及其调性布局在奏鸣原则下的创新思维进行分析研究,并就中国现当代音乐创作中奏鸣原则的创新体现提出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奏鸣原则 中国现当代音乐创作 姚恒璐 主题 创作设计 调性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建筑构造思维对现代音乐创作的启示
16
作者 青泉 《音乐时空》 2015年第8期89-89,共1页
音乐艺术与建筑艺术虽属于不同领域,但有其共同之处,它们的艺术语言、符号系统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地相互转换、相互影响。本文将从中国建筑构造思维对中国现代音乐创作的关联与影响进行分析,并从中得到一些新的启示。
关键词 中国建筑构造 当代音乐创作 虚实观 数理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响乐《湘西印象》创作札谈
17
作者 臧恒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3-198,共6页
交响曲《湘西印象》创作中“线性”思维的追求以及“核腔”理论实践与运用,展现出其中所蕴含的多元性技法与包容性思维。探索中国音乐文化传统的阐述方式,有利于对其进行创新、重构,同时以此探寻出个性化音乐语言背后的形成机制,为今后... 交响曲《湘西印象》创作中“线性”思维的追求以及“核腔”理论实践与运用,展现出其中所蕴含的多元性技法与包容性思维。探索中国音乐文化传统的阐述方式,有利于对其进行创新、重构,同时以此探寻出个性化音乐语言背后的形成机制,为今后的音乐创作提供可资参考的素材与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印象》 交响乐 “线性”思维 “核腔”理论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当代音乐创作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调音乐形式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的体现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旭 《北方音乐》 2016年第22期18-18,共1页
在多声部声乐的创作中,复调音乐是由西方传入我国的,作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之一,也是最重要的技术手法。它不仅能够使音乐出现形态多样化,灵活性,还能使音乐相互渗透。复调音乐,它具有独立性,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可用于各种表现手法和多声... 在多声部声乐的创作中,复调音乐是由西方传入我国的,作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之一,也是最重要的技术手法。它不仅能够使音乐出现形态多样化,灵活性,还能使音乐相互渗透。复调音乐,它具有独立性,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可用于各种表现手法和多声部音乐形式,它能够使其谱写成一个独立的音乐作品。在本文中,主要对复调音乐的发展与写作技法进行了解分析,进一步对写作技法在当代音乐创作中的运用进行探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调音乐 写作技法 当代音乐创作 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自心灵深处的呐喊——从歌曲《读雨》的创作说开去
19
作者 李平英 《剧影月报》 2012年第4期29-30,共2页
本文从古代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谈起,以创作歌曲《读雨》的经过为例,针对当代音乐创作中的现象,阐述了音乐创作与心灵的关系。通篇采用漫谈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音乐创作的理解和感悟。
关键词 音乐 读雨 情感 当代音乐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腔”理论实践应用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苏文婷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62-64,共3页
“核腔”理论是蒲亨强于1986年提出的。“核腔”的最初含义是指民间音乐中重复率最高的具有典型性的核心歌腔,是简化还原而成的抽象模式。“核腔”理论应用于民歌分析,具有挖掘深层结构的作用;应用于音乐创作,在核腔与具体技法相交合的... “核腔”理论是蒲亨强于1986年提出的。“核腔”的最初含义是指民间音乐中重复率最高的具有典型性的核心歌腔,是简化还原而成的抽象模式。“核腔”理论应用于民歌分析,具有挖掘深层结构的作用;应用于音乐创作,在核腔与具体技法相交合的过程中,可对音序组织进行“预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腔 蒲亨强 民歌分析 中国当代音乐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