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越时空的对话:《里斯本丸沉没》中电影化叙事手法创作策略与观众情感共鸣研究
1
作者 任默含 吴嘉诚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7-61,共5页
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是一部极具历史厚重感与深刻内涵的佳作。该片以非线性叙事策略,解构了传统历史叙事的线性逻辑,运用多模态叙事体系,实现了战争记忆的当代转译。写意性的镜头语言以及复合视角调度,构建起历史真实与艺术戏剧性的... 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是一部极具历史厚重感与深刻内涵的佳作。该片以非线性叙事策略,解构了传统历史叙事的线性逻辑,运用多模态叙事体系,实现了战争记忆的当代转译。写意性的镜头语言以及复合视角调度,构建起历史真实与艺术戏剧性的审美间离效果。研究表明,这种跨媒介叙事策略,通过观众与影像文本的交互式对话,形成了历史场域与观影场域的知觉共振。影片的叙事革新为战争题材影视创作开辟了新的美学维度,彰显了电影化叙事在传承历史记忆、激发观众情感共鸣方面的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化叙事 当代转译 跨媒介叙事 知觉共振 情感共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向心性空间图式的溯源与流变 被引量:10
2
作者 汪丽君 贾薇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7-54,共8页
向心性空间图式是东、西方普遍存在的空间原型,而中国传统哲学中人与环境同构的自然观使传统向心性空间图式背后存在着某种力场,既塑造着空间形态,也影响着人们的感知与行为。厘清了传统向心性空间图式的历史溯源,揭示其背后存在的“空... 向心性空间图式是东、西方普遍存在的空间原型,而中国传统哲学中人与环境同构的自然观使传统向心性空间图式背后存在着某种力场,既塑造着空间形态,也影响着人们的感知与行为。厘清了传统向心性空间图式的历史溯源,揭示其背后存在的“空间力场”,从居住与生活、精神与仪式、秩序与效率和权利与象征四个方面阐释其当代流变,梳理其对古今建筑营建活动的深远影响,以期进一步理解空间形式原型,为传统建筑的当代转译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建筑 向心性 空间图式 力场 当代转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