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当代解释学观照下教育情境的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邓友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15,共7页
本文谓之的当代解释学是哲学解释学和批判解释学。当代解释学是反科学主义的产物,科学主义的系列范畴自然也在其反对中,如科学世界、支配、科层、霸权等。以此为观照, 教育情境应具有三个特征:兼顾师生生活世界、充满信任、团结和主体... 本文谓之的当代解释学是哲学解释学和批判解释学。当代解释学是反科学主义的产物,科学主义的系列范畴自然也在其反对中,如科学世界、支配、科层、霸权等。以此为观照, 教育情境应具有三个特征:兼顾师生生活世界、充满信任、团结和主体间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解释学 教育情境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访当代解释学大师伽达默尔 被引量:3
2
作者 丁东红 《现代哲学》 1988年第3期77-34,共2页
三月中旬的海得堡,细雨蒙蒙,给这个梦幻般的城市更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按计划,今天是拜访伽达默尔教授的日子,多日以来,我就盼望着这一天呢。下午三点,我按照事先的安排给伽达默尔的秘书豪尔农夫人打了个电话,问她今天的日程可否顺... 三月中旬的海得堡,细雨蒙蒙,给这个梦幻般的城市更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按计划,今天是拜访伽达默尔教授的日子,多日以来,我就盼望着这一天呢。下午三点,我按照事先的安排给伽达默尔的秘书豪尔农夫人打了个电话,问她今天的日程可否顺利进行,她轻快的语调使我振奋:“没问题,他五点整在办公室等你,请按时赴约吧!”海得堡大学哲学系,这是坐落在大学广场附近的一座老式楼房。在底层走廊的尽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达默尔 当代解释学 哲学解释学 哲学家 海德格尔 胡塞尔 德国哲学 真理 人文科学方法论 现代西方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文教学的当代解释学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牟海珍 《山东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3-35,40,共4页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当代解释学 文学 阅读 教学改革 教师 备课 课堂教学 历史观 中小学 主导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释学文艺美学的意义观 被引量:1
4
作者 金元浦 《浙江学刊》 CSSCI 1998年第6期58-65,共8页
当代解释学极大地改变了我们把握文学艺术的方式。它把意义看作文学存在的根本方式,看作文学在历史中实现的过程,看成是在对话与交流中生成的无限可能的世界。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理解与意义的语言性;二、当代解释学美学意... 当代解释学极大地改变了我们把握文学艺术的方式。它把意义看作文学存在的根本方式,看作文学在历史中实现的过程,看成是在对话与交流中生成的无限可能的世界。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理解与意义的语言性;二、当代解释学美学意义论的历史观;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解释学 文艺美学 语言系统 伽达默尔 哲学解释学 结构主义 阐释者 效果历史 相对主义 《真理与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的意义:交互建构的第三生成物 被引量:4
5
作者 金元浦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1,共11页
文学的意义及意义的阐释是文学实现自身的根本方式。这种方式彰显了文学理解的语言性和当代解释学意义论的历史观,意义的生成是文本与阐释者相互之间的对话、交流与重构,它是交互建构的第三生成物。解释学的循环通常是指在意义的理解与... 文学的意义及意义的阐释是文学实现自身的根本方式。这种方式彰显了文学理解的语言性和当代解释学意义论的历史观,意义的生成是文本与阐释者相互之间的对话、交流与重构,它是交互建构的第三生成物。解释学的循环通常是指在意义的理解与解释中,部分与整体是如何以一种循环的方式相互联系的,而新的循环论改变了传统解释学的这一“恶的循环”,解释的循环成了人类认识自己本性和地位的本体性原则,是人类探索意义的可能性的一种前提条件,一种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解释学 语言性 历史观 第三生成物 解释学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作为对话的阅读
6
作者 胡万福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81-88,共8页
传统解释学主张,书写文本的阅读和理解的过程是作者意图或本文原意的重建和再现的过程,这是一种狭隘的客观主义解释理论,因为它完全忽视了读者和解释者在接受本文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种种反应。当代解释学的代表人物汉斯·乔治·... 传统解释学主张,书写文本的阅读和理解的过程是作者意图或本文原意的重建和再现的过程,这是一种狭隘的客观主义解释理论,因为它完全忽视了读者和解释者在接受本文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种种反应。当代解释学的代表人物汉斯·乔治·伽达默尔认为,阅读和理解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无论作者还是读者都不享有完全的主宰地位,相反,恰恰是阅读和理解之作为对话的本性在根本上制约着理解经验的敞开性。对话原则对人类生活具有普遍意义,它最充分地展现了所有书写文本阅读和理解现象的共性。对话在日常生活中有多种,而同书面文本的对活是一种更为根本的对话,因为这是人类同他自己的传统展开对话的根本这经,人共所有的历史遗产只有通过语言性媒介,首先是书写文献才能继承下来。对话范畴具有本体论意义,它构成我们得以把握精神科学和历史科学等等所有解释学经验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原则 文本阅读 传统解释学 作者意图 普遍意义 当代解释学 解释理论 客观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