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当代社会转型与当代文艺批评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陈乃平
熊元义
-
机构
淮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文艺报社北京
上海交通大学美学艺术与文化理论研究中心
-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6-72,共7页
-
基金
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发展论”(14AA001)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文艺批评家应在推动广大作家艺术家与时俱进的艺术调整中促进当代文艺批评全面转型。当代文艺批评转型一是文艺批评家在推动广大作家艺术家的艺术调整的基础上调整文艺思想;二是文艺批评家在推举文艺人才和文艺作品上主要是看这些文艺人才和文艺作品是否有利于民族文化乃至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文学文本解读学和"本体阐释"论以及"强制阐释"论都没有找到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发展的科学途径,是当代文艺批评转型的歧途。当代文艺批评转型就是要超越当代文艺批评转型的歧途。
-
关键词
当代文艺批评
文艺批评转型
文艺批评转型的歧途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关于文艺批评的批评
- 2
-
-
作者
周玉柳
-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1994年第4期3-6,13,共5页
-
文摘
当代文艺批评陷入了迷惘与困顿。这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社会环境方面的,商品经济的冲击,在市场经济面前,文艺批评难以“削足适履”;一个是文艺批评自身的,文艺批评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为现实生活服务的目的,陷入了为批评而批评的迷谷,很多新名词、新术语、新方法用于文艺批评,表面上看,热热闹闹,骨子里却异常空乏,干枯,没有生气。现实的表现则是文艺批评的不景气,读者的大量失去,而这些读者过去是那样热情支持与欢迎文艺批评的。
-
关键词
文艺批评
文艺创作
社会主义文艺
当代文艺批评
经济基础
意识形态
时代特征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车尔尼雪夫斯基
新现实主义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未来前景
被引量:1
- 3
-
-
作者
董学文
-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
-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6-179,共4页
-
文摘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为何没有"独得青睐和掌声"呢?《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未来前景》一文对此问题做了颇有说服力的论述。作者认为:一则,我们自身的独创性的东西还不够多;二则,大量模仿者的声音把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声音和光彩遮盖了;三则,不能不承认,文艺理论上的"市场主义"和"西化之风",也确乎在挤兑和拒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使之处于萎缩或不利的境地。作者也乐观地提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大有用武之地,前景是光明的。德国学者顾彬曾不客气地提出:中国文学在德国没有什么地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热衷于赚钱。他们觉得钱比思想、比灵魂更为重要。人们生活的目的大多是多赚钱、少思考。一个真正的作家应该远离市场,应该充满爱,努力去帮助别人。当然,不能说顾彬的话一无是处,不能不承认他点出了中国当下文艺的主要弊端之所在:一是商业化,一是"玩文学"。《让文学回归道义:反思列宁对托尔斯泰的批评》一文正是对时下文学创作现状的深刻反思。在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共产主义信仰之间的本然融合关系很少被关注和探究,乃至于被漠视和忽略,造成了学术理性与精神信仰之间的严重分裂局面,《灵魂的分裂与完善——马克思主义文论与信仰的当代困境、对策和启示》正是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当代文艺批评
文艺理论
-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精神堕落与精神寻根——人文精神再讨论
- 4
-
-
作者
熊元义
-
机构
文艺报社理论部
-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8-121,共4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史研究”(12AA001)
-
文摘
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在近些年是有长足发展的。但是,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界却对文艺批评的这种长足发展缺乏应有的理论总结,这是不利于当代文艺批评的后续发展的。文艺批评建设是理论建设和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只有改善文艺批评生态,不断提升文艺批评的质量和影响力,切实发挥导向作用,才能提升文艺批评的理论品质,从而促进当代文艺批评的发展。
-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艺批评
人文精神大讨论
理论品质
-
分类号
G12
[文化科学]
I0
[文学—文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