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身份认同的曲折——1949年以来中国文学理论学科史检讨与反思 被引量:3
1
作者 谷鹏飞 赵琴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7-94,共8页
作为"文艺学"学科重要内容之一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在第一阶段的发展中超出知识及知识生产者本身的身份认同形式而直接指向国家/政治身份认同。社会现代化与文化现代性的双重裹挟又迫使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在进入第二阶段发展后,... 作为"文艺学"学科重要内容之一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在第一阶段的发展中超出知识及知识生产者本身的身份认同形式而直接指向国家/政治身份认同。社会现代化与文化现代性的双重裹挟又迫使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在进入第二阶段发展后,主要进行学科/知识身份认同与文化/民族身份认同。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这三种身份认同形式的逻辑分离与历史嬗变不尽是积极的,亦包含着隐忧:它会淡化文学理论生产者本身的身份认同,消解文学理论自身的阐释效力,进而危及到文学理论学科本身。解决这一危机,既需要正确处理文学理论三种身份认同之间的层级关系,又需要树立文学理论知识分子的问题意识,特别是需要首先唤醒文学理论知识分子群体独立的身份认同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 身份认同 学科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语言到话语——当代文学理论批评两度转向之学理逻辑探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孙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5期59-64,72,共7页
 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经历了由外到内又由内到外的两度转向。从学理逻辑上来看:语言学转向是向内转的重要动力,话语理论则是诱发其向外转的强大磁场。前者使得人们注重内部研究,强调文学的自律性;后者使人们再次瞩目于外部研究,重申文学...  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经历了由外到内又由内到外的两度转向。从学理逻辑上来看:语言学转向是向内转的重要动力,话语理论则是诱发其向外转的强大磁场。前者使得人们注重内部研究,强调文学的自律性;后者使人们再次瞩目于外部研究,重申文学的他律性。两度转向后,文艺研究界开始注重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理论批评 语言学转向 话语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与创新”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詹艾斌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43-144,共2页
关键词 全球化语境 中国 当代文学理论 创新 学术研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姚永朴《文学研究法》看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的逻辑起点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顺利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1年第1期32-33,共2页
姚永朴先生的《文学研究法》是其在北京大学教授文学时的讲义。1914年姚先生在北大讲课时,人满为患,北京城为之洛阳纸贵。《文学研究法》于民国五年(1916)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我珍藏一部商务印书馆民国十五年(1926)第九版,从中得... 姚永朴先生的《文学研究法》是其在北京大学教授文学时的讲义。1914年姚先生在北大讲课时,人满为患,北京城为之洛阳纸贵。《文学研究法》于民国五年(1916)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我珍藏一部商务印书馆民国十五年(1926)第九版,从中得到的启发很多。我愿以此书为基础,来探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的逻辑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理论 文学研究法 姚永朴 逻辑 中国 商务印书馆 大学教授 北京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与当代文学理论体系之比较
5
作者 杨星映 《重庆社会科学》 2003年第2期55-58,共4页
本文通过对《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与当代文学理论体系的比较,说明它们二者的体系建构都反映了人类文学活动的普遍规律即作品、世界、作者、读者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因而具有共同性,可以相互印证;但由于双方在思维方式、术语使用以及表... 本文通过对《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与当代文学理论体系的比较,说明它们二者的体系建构都反映了人类文学活动的普遍规律即作品、世界、作者、读者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因而具有共同性,可以相互印证;但由于双方在思维方式、术语使用以及表述方式上的不同,也产生了二者之间的差异,正是由于具有共同性与差异性,《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才有可能与必然对当代文学理论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 理论体系 当代文学理论体系 文学创作 文学理论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申文化现代性纲领——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话语重建刍议
6
作者 黄金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9-132,共4页
近20年来,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话语的重建问题成为学术界的焦点议题。学者们立足于话语言说的内部机制,对中国文论现状进行了综合诊断,并做出诸如“失语症”、“强制阐释”等结论。
关键词 话语重建 中国当代 当代文学理论 文化现代性 纲领 文学理论话语 重建问题 综合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现当代文学理论方法论的流变
7
作者 古月 《社会科学(甘肃)》 1988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方克强此文载《文艺理论研究》1988年第1期。文章考察了现当代文学理论方法论的演进过程后、得出结论说:“五四”前是农业文明时代方法论的一统化,“五四”后出现了各种外来方法纷呈的局面,三十年代以后又逐渐趋向马克恩主义哲学方... 方克强此文载《文艺理论研究》1988年第1期。文章考察了现当代文学理论方法论的演进过程后、得出结论说:“五四”前是农业文明时代方法论的一统化,“五四”后出现了各种外来方法纷呈的局面,三十年代以后又逐渐趋向马克恩主义哲学方法论的一统化,新时期的方法论是以马克思主义方法为指导的开放体系,容纳各种各样的具体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方法论 当代文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 流变 文艺理论研究 “五四” 演进过程 文明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建构
8
作者 洪治纲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6-129,共4页
有关中国当代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一直是近年来学界讨论的焦点。很多人都强调,必须置身于新时代的历史文化语境,以现实针对性和审美范导性为原则,在自觉意识与开放视野中,建构一套适应中国本土文学经验和文学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 中国当代 当代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体系 历史文化语境 现实针对性 自觉意识 文学发展 文学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文学本质论观念嬗变:从意识形态论到审美论 被引量:4
9
作者 赖大仁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7-133,共7页
文学本质论是对文学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基本特性与功能的理论认识,它与文学价值论及文学审美理想等密切相关,这既关乎对文学事实的认识,也关乎文学的信念与价值取向。新时期文学本质论观念嬗变经历了从"意识形态论"到"审... 文学本质论是对文学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基本特性与功能的理论认识,它与文学价值论及文学审美理想等密切相关,这既关乎对文学事实的认识,也关乎文学的信念与价值取向。新时期文学本质论观念嬗变经历了从"意识形态论"到"审美意识形态论"再到"审美论"的过程,这既反映了新时期文学实践变革发展的现实要求,也反映了文学理论本身求新求变的内在要求。问题不在于描述这种观念嬗变本身,而在于把它放到具体的历史语境中考察,说明它为什么是这样的,以及各种文学本质论观念及其理论模式中包含哪些合理性因素。当代文学本质论观念嬗变并不意味着好坏对错的置换,而只意味着观照文学特性的重心发生了偏移。审美与意识形态在理论观念上并不必然构成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而是可以理解为一个有机整体中既相互冲突又彼此依存的"张力"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理论 文学本质论 意识形态论 审美论 审美意识形态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西方现代性的当代摄构与书写实践--陈晓明的文学批评与中国式现代化关系阐释
10
作者 陈开晟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65,共8页
《陈晓明文集》2023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是陈晓明学术思想的高度浓缩与硬核展示。毫无疑问,陈晓明的文学批评与当代文学理论构建是里程碑式的,为当代文学研究树了一块界碑。这一评价,完全是基于他所要挑战难题阶位而做的判断。当代... 《陈晓明文集》2023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是陈晓明学术思想的高度浓缩与硬核展示。毫无疑问,陈晓明的文学批评与当代文学理论构建是里程碑式的,为当代文学研究树了一块界碑。这一评价,完全是基于他所要挑战难题阶位而做的判断。当代文学批评、文学史写作是涉及面对流动、无边、延异、空而开放的“大当即”如何归摄、构形、统握、持留的摄构问题(1)。这完全是现象学意向性难题级别的当代性难题,其难度完全不亚于古典或现代的学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研究 当代文学批评 当代文学理论 广东人民出版社 陈晓明 文学史写作 中国式现代化 西方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欧陆与英美文论界视野中的尤里·洛特曼——尤里·洛特曼的文学文本理论之跨文化旅行
11
作者 周启超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0-96,共7页
当代文论是在跨学科之中发育的,是在跨文化之中旅行的。尤里.洛特曼的文学文本理论之跨国界跨文化的传播与解读,——(德)卡尔·艾梅马歇尔、(荷兰)杜威·佛克马、(法)让-伊夫·塔迪埃、(意大利)翁伯特·埃科这些欧陆学... 当代文论是在跨学科之中发育的,是在跨文化之中旅行的。尤里.洛特曼的文学文本理论之跨国界跨文化的传播与解读,——(德)卡尔·艾梅马歇尔、(荷兰)杜威·佛克马、(法)让-伊夫·塔迪埃、(意大利)翁伯特·埃科这些欧陆学者对洛特曼文学文本理论的诠释、苏珊·范·齐尔、安·舒克曼、特里·伊格尔顿、拉曼·塞尔登这些英美学者对洛特曼文学文本理论的诠释,可谓当代苏联文论之跨文化旅行的一道亮丽风景。洛特曼之文学作品建构于"文本结构与文本外结构之互动共生"的"内外互生"理论,与埃科之"开放的艺术作品"理论,与伊瑟尔之"具有召唤结构的文学文本""具有艺术极与审美极的文学作品"理论,与巴尔特之"由作品走向文本""可读的文本和可写的文本"理论,与克里斯特瓦的"现象文本"与"基因文本""具有生产性的文本"理论一样,共同参与了当代国外文学文本/文学作品理论的革新,参与了当代"文学"概念的更新与当代文学研究视界的刷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文本理论 理论旅行 尤里·洛特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回顾中坚守 在融会中创新——“中国当代文学新趋势”学术论坛综述
12
作者 王瑞玉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3-206,共4页
2023年5月27日,“中国当代文学新趋势”学术论坛暨《当代作家评论》2022年优秀论文奖颁奖典礼在青岛举行。来自全国高校6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中国当代文学新趋势”总议题,以及“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当代文学新趋势”“当下文学... 2023年5月27日,“中国当代文学新趋势”学术论坛暨《当代作家评论》2022年优秀论文奖颁奖典礼在青岛举行。来自全国高校6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中国当代文学新趋势”总议题,以及“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当代文学新趋势”“当下文学写作的难度与当代文学理论的建构”“新时代文艺创作与‘文学鲁军’的新发展”三个分议题,展开了激烈的思想交锋与充分的学术讨论,为当下文学创作与批评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新观点与建设性意见。现将论坛研讨主要观点整理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理论 文学写作 文艺创作 中国式现代化 建设性意见 学术论坛 思想交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理论的活力在于时代的选择——童庆炳先生学术访谈录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慧娜 童庆炳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56,共8页
马慧娜:童老师,您好!我受《甘肃社会科学》编辑部赵国军先生的委托,与您作一学术交流,很高兴您能接受我的采访。首先,我想请教的是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您的理论研究重心一直在不断变化发展,您的一些研究在当时的学术界产生了不小的... 马慧娜:童老师,您好!我受《甘肃社会科学》编辑部赵国军先生的委托,与您作一学术交流,很高兴您能接受我的采访。首先,我想请教的是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您的理论研究重心一直在不断变化发展,您的一些研究在当时的学术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些研究对文学理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今天我想就您这段时期的学术思想提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理论 学术交流 访谈录 童庆炳 《甘肃社会科学》 80年代 学术思想 编辑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写:文学理论建构被遗忘的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姚文放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12,共3页
文艺学发表高见,并以此为"唐风汉韵"再献上几份"锦绣斑斓"。当代文艺学已经不满足于"李白杜甫司马长卷",但在这个"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时代,人们更关心的是如何让我们所重构的礼义春秋能够和... 文艺学发表高见,并以此为"唐风汉韵"再献上几份"锦绣斑斓"。当代文艺学已经不满足于"李白杜甫司马长卷",但在这个"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时代,人们更关心的是如何让我们所重构的礼义春秋能够和世界接轨。"重新进行创造性的阐释"不但意味着我们应该有"走为麒麟飞为鸾"的自由心态,而且意味着我们不应该有"秋风谬掌花柄权"的机制和氛围。古代长安已经有了足够多的辉煌,当代中国的文化气候正在召唤着更多的辉煌。从思想构筑上说,纯粹的传统的中国的文艺学已经不可能了。如果说文艺是距离潜意识最近的意识形态,那这种潜意识的通俗化说法就是魂魄。重塑文艺学魂魄的途径之一是用"究天人之际于文本"的方法来丰富我们的审美历练,用"通古今之变于语根"的方法来深化我们生命的意义。文艺学的当代建构中还有许多更丰富、更深刻的意见,我们期望以此"沧海之一粟"而抛砖引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理论 重写 遗忘 理论变革 除旧布新 哥白尼 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文本理论与文学形式研究
15
作者 董希文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1-74,共4页
传统的“文以载道”文学观使我们的文学研究不注重文学形式研究,或者说“形式”在文学研究中并未被看作独立的对象,“超越形式直奔主题”成了我们文学研究的主流模式。这种模式的实质是将文学首先看作思想的载体而不是文学本身,于是,文... 传统的“文以载道”文学观使我们的文学研究不注重文学形式研究,或者说“形式”在文学研究中并未被看作独立的对象,“超越形式直奔主题”成了我们文学研究的主流模式。这种模式的实质是将文学首先看作思想的载体而不是文学本身,于是,文学理论批评的错位及其危机也就在所难免。本期特邀几位学者分别就文学的文本、叙事、文体、语言和形式批评进行阐发或个案研究,尝试并倡导“通过形式阐发意义”的文学研究新方法,以期引起学界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形式 文本理论 当代文学理论 “文本” 科学领域 西方文论 改革开放 批评观念 主流理论 政治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自启免疫与自启免疫共同体:文学理论与跨学科的生命政治学隐喻 被引量:3
16
作者 程朝翔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0,共10页
西方当代文学理论通过借用其他学科的隐喻来打破学科疆界,实现学科之间的跨越。例如,人体的自启免疫这一医学和生物学的概念被用来阐释人类社会的社区/共同体。自启免疫原本指的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在没有外界抗原入侵的情况下,将人体器官... 西方当代文学理论通过借用其他学科的隐喻来打破学科疆界,实现学科之间的跨越。例如,人体的自启免疫这一医学和生物学的概念被用来阐释人类社会的社区/共同体。自启免疫原本指的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在没有外界抗原入侵的情况下,将人体器官识别为“他者”,对其进行攻击,导致疾病甚至死亡。但在文学理论里,“自启免疫共同体”也有积极的意义,可以使人类社会时刻感知到“他者”的存在,回应“他者”的诉求。在人类抗击病毒和疫情的过程中,如何使人体和社会的免疫系统既能充分应对威胁,又不过分反应而导致自身机体的毁灭,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理论 免疫和自启免疫 社区/共同体 病毒 抗击疫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学理论的断裂与延续 被引量:8
17
作者 曹顺庆 《当代文坛》 1988年第6期19-22,71,共5页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界,近年来极其活跃,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理论,几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这繁荣的现象,是很容易使人陶醉的。但我认为平静下来,认真反省一下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现状,寻根究底地探寻一番原因,并预测其发展趋势,或许对...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界,近年来极其活跃,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理论,几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这繁荣的现象,是很容易使人陶醉的。但我认为平静下来,认真反省一下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现状,寻根究底地探寻一番原因,并预测其发展趋势,或许对中国文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是有益处的。 一、理论的丰富与贫乏 当代文学理论界,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种丰富与贫乏的二律背反态势,即别人的丰富、自己的贫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理论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 理论 发展趋势 中国古代文论 当代文学 当代文论 中国文学艺术 益处 二律背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文论史:高难度的写作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德才 古远清 《当代文坛》 CSSCI 2008年第4期55-58,共4页
文学史有两种:一是教材型的,偏重知识的传授,求全、求稳是其特点;二是学术型的,自成一家之言。从形成过程来说,一种是集体编著,一种是私家治史。《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是由古远清先生独自一人完成的一部具有鲜明个性的学术专著。... 文学史有两种:一是教材型的,偏重知识的传授,求全、求稳是其特点;二是学术型的,自成一家之言。从形成过程来说,一种是集体编著,一种是私家治史。《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是由古远清先生独自一人完成的一部具有鲜明个性的学术专著。其选题具有相当的难度,其写作及其所取得的成就对文学史的撰写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 文学 私家治史 批判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文论建构与古代文论定位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建煌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9-54,共6页
中国古代文论有其独特的概念、范畴和命题 ,有其独特的运思和表达方式并自成理论形态 ,还保有现代价值和影响西方文论的东西 ,是孕育当代文论在更高水平上突破和发展的母体。中国古代文论要以自己的优势进入当代文论须要进行现代转换 ,... 中国古代文论有其独特的概念、范畴和命题 ,有其独特的运思和表达方式并自成理论形态 ,还保有现代价值和影响西方文论的东西 ,是孕育当代文论在更高水平上突破和发展的母体。中国古代文论要以自己的优势进入当代文论须要进行现代转换 ,须要融入世界 ,此中至为关键的是对西方文论既要取其精华 ,又要摆脱其支配 ,另立新论。中国文论的现代化存在于中国文论家的持续创造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理论 古代文学理论 西方文学理论 定位 理论建构 现代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建构与中国学术的国际化:王宁的文化理论与学术贡献述评
20
作者 李琳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8-162,共15页
王宁教授是当今中国学术界最为杰出的西方文学理论家、文化学者和文化活动家。他的学术建树不仅体现在对西方现当代文学理论的引进中国和批判性研究,还体现在多年来他对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的不懈关注和在海外的推广。
关键词 文化特征 西方文学理论 当代文学理论 八十年代 学术贡献 中国文学 文学传统 精神分析学 世界文学 理论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