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与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介入理念 被引量:3
1
作者 欧阳可惺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103-110,共8页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既要看到世界性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及可能带来的思维方式的调整,也要看到当代中国的少数民族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在主体性意义上的新内容。我们在进行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时要具备哲学、伦理学的理念。这就是:要...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既要看到世界性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及可能带来的思维方式的调整,也要看到当代中国的少数民族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在主体性意义上的新内容。我们在进行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时要具备哲学、伦理学的理念。这就是:要贯穿作为不同民族主体相互间的承认、对等的价值认同;各自不同的民族主体都必须相互承认各自关系内部所固有的规范性要求,在承认过程中体认普遍性与个体性价值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意识形态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 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反思与重建 被引量:46
2
作者 刘大先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25,共11页
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批评处于边缘地位 ,且话语系统陈旧。当务之急 ,是摆脱主流/汉语文学批评影响的焦虑 ,树立自己独特的批评品格。这需要批评家批评范式的转型 ,有效吸收民俗学、人类学、文化研究等跨学科批评理论 ,明确自己的批评态... 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批评处于边缘地位 ,且话语系统陈旧。当务之急 ,是摆脱主流/汉语文学批评影响的焦虑 ,树立自己独特的批评品格。这需要批评家批评范式的转型 ,有效吸收民俗学、人类学、文化研究等跨学科批评理论 ,明确自己的批评态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 独特 少数民族文学 批评理论 批评态度 批评范式 少数民族作家 主流 批评 民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理论的整合与边缘性批评姿态 被引量:9
3
作者 欧阳可惺 《当代文坛》 CSSCI 2008年第5期57-61,共5页
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只有通过整合建立相对统一的批评话语和批评理念系统,才能延伸出一系列的批评和研究话题,达到批评实践的目标。少数民族文学的边缘性批评姿态以边缘空间为出发点,在差异中求"中心",同时也为去"多中心&qu... 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只有通过整合建立相对统一的批评话语和批评理念系统,才能延伸出一系列的批评和研究话题,达到批评实践的目标。少数民族文学的边缘性批评姿态以边缘空间为出发点,在差异中求"中心",同时也为去"多中心"而努力,边缘性批评姿态是混杂的、民族民间文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批评 整合 空间 批评姿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与族性文化、民族主义 被引量:4
4
作者 欧阳可惺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2期117-123,共7页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过程中,面对更多的是族性文化概念内部层次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在这些细微的区别中,批评者采用什么样的批评角度,运用哪种值得利用的差异性概念来完成自己的批评目的,其观念和意图十分明显。对族性文化如果不进行认...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过程中,面对更多的是族性文化概念内部层次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在这些细微的区别中,批评者采用什么样的批评角度,运用哪种值得利用的差异性概念来完成自己的批评目的,其观念和意图十分明显。对族性文化如果不进行认真的甄别,就有可能对其文学中的民族主义倾向误读,会使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由于依附、沉溺于民族主义的偏见和迷信,而始终在一个混杂、错位的境地徘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批评 族性文化 民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与民族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 被引量:4
5
作者 欧阳可惺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97-102,共6页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通过"象征形式"表达的民族主义中包含着复杂的关系内容。对批评者来说,需要把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表达看成是一个动态的多民族国家社会文化建构过程的产物。少数民族文学文本在表达自己的民族...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通过"象征形式"表达的民族主义中包含着复杂的关系内容。对批评者来说,需要把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表达看成是一个动态的多民族国家社会文化建构过程的产物。少数民族文学文本在表达自己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过程中已包含着多种其它文化要素的内容,这个过程实际上既是倾心"表现",也是"协商"的关系过程。以此为契机,在整体的社会文化转型和建设过程中,需要摈弃任何绝对的"唯我"主义的思维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批评 民族主义 意识形态 象征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他者话语化用的反思与构建 被引量:9
6
作者 杨建军 张涛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9-188,共10页
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在自我书写、历史重述及身份认同等重要问题的实践中,存在着对地方性知识、后殖民主义理论、生态批评等他者话语化用的内在逻辑,但也因主体性问题意识的悬置,存在着理论化用的片面性、问题域的混同以及理论产生背景的... 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在自我书写、历史重述及身份认同等重要问题的实践中,存在着对地方性知识、后殖民主义理论、生态批评等他者话语化用的内在逻辑,但也因主体性问题意识的悬置,存在着理论化用的片面性、问题域的混同以及理论产生背景的忽略等问题,从而陷入“游离”“迷失”“焦虑”等“他者化”困境。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建制的价值追求,构成新时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实践的基本范式。研究者在批评实践中要立足该范式,注重观念层面、策略层面以及实践层面的守正创新,树立集“民族性-中华性-世界性”于一体的批评视野,为世界多民族文学发展繁荣提供中国智慧,进而丰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少数民族文学批评 中国智慧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理论视野下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长中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6-151,共6页
后现代理论为民族文学提供了一个差异、多元、平等的自我书写与自我发展的语境,渗透着强烈的人文关怀和反思意识。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必须运用后现代理论,深入挖掘民族文本在身份认同和文化寻根方面不同的价值取向以及批评的书写策略,才... 后现代理论为民族文学提供了一个差异、多元、平等的自我书写与自我发展的语境,渗透着强烈的人文关怀和反思意识。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必须运用后现代理论,深入挖掘民族文本在身份认同和文化寻根方面不同的价值取向以及批评的书写策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表面化、模式化和空洞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理论 少数民族文学批评 理论与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思想审视 被引量:1
8
作者 牛学智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7-34,43,共9页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及其批评,从创作及研究框架来看本来应该属于中国当代文学之大的范畴,但当“中国当代文学”及其批评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人们似乎觉得它的创作和理论批评,都有走向瓶颈之嫌,故而至少有意无意地驱赶体验经验,使之回...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及其批评,从创作及研究框架来看本来应该属于中国当代文学之大的范畴,但当“中国当代文学”及其批评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人们似乎觉得它的创作和理论批评,都有走向瓶颈之嫌,故而至少有意无意地驱赶体验经验,使之回归少数民族或多民族本位,也就似乎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思想 少数民族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集体无意识 理论批评 民族 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开发与消费社会中的少数民族文学批评 被引量:1
9
作者 欧阳可惺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113-117,共5页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中的叙事主题往往是与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分不开的。少数民族文学批评要探究和发掘的是:在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叙事中,市场条件下和消费社会中的少数民族的"民族性"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有关经济...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中的叙事主题往往是与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分不开的。少数民族文学批评要探究和发掘的是:在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叙事中,市场条件下和消费社会中的少数民族的"民族性"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有关经济、生存、日常生活的表达,更多的是通过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想象来完成对自己本民族发展的自身体验,少数民族文学中的共同体发展想象实际上是国家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 消费社会 少数民族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的价值与少数民族文学批评话语的多重选择
10
作者 曾斌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5-121,共7页
当前的少数民族文学批评较多聚焦于民族性、地域性、边缘性、宗教性、民间性、族群文化等,其核心是把民族传统作为观照对象,分析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族群特性,使得批评话语有多重选择。对于传统的尊崇与敬畏是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普遍现象,... 当前的少数民族文学批评较多聚焦于民族性、地域性、边缘性、宗教性、民间性、族群文化等,其核心是把民族传统作为观照对象,分析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族群特性,使得批评话语有多重选择。对于传统的尊崇与敬畏是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普遍现象,它在本质上是把传统作为核心价值,是对传统的肯定,是文化自信的表现。而涉及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多重话语,正是这一核心价值的体现。在讨论少数民族文学批评从非传统到传统话语转变的基础上,传统作为一种内在价值存在,是多重批评话语选择的基点。与传统相关的文学批评话语并非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所特有,而是文学批评的普遍现象。与真、善、美这类价值评判标准相比,"传统"写作更加感性与模糊,却更接近生活原象,少数民族文学批评遵循一种普遍的人文价值话语模式。"传统"或可成为当代文艺评论价值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民族 少数民族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民族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与理论视域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长中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80-85,共6页
在整个文学批评凸显边缘和失语的情况下,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更是处于弱势状态。在各种话语争鸣之中,无论是本民族自身的文学批评还是汉族学者对民族文学的批评,都因没有真正把握民族文学的书写特征、价值取向、审美规范和历史定位而... 在整个文学批评凸显边缘和失语的情况下,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更是处于弱势状态。在各种话语争鸣之中,无论是本民族自身的文学批评还是汉族学者对民族文学的批评,都因没有真正把握民族文学的书写特征、价值取向、审美规范和历史定位而存在批评的软弱无力状况,既不能科学剖析问题也无法给予文学创作以有益指导。调整批评姿态、转换批评方法、更新理论资源,成为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摆脱困境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民族文学批评 价值取向 理论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海外出版的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9
12
作者 黄立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64-67,共4页
随着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被译介到海外。但是,对于当代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的英译状况,国内学界却关注不多。我国出版界应积极参与,在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英译作品和研究作品的出版中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 随着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被译介到海外。但是,对于当代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的英译状况,国内学界却关注不多。我国出版界应积极参与,在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英译作品和研究作品的出版中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减少海外读者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误读,进而在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海外出版中发出更多的中国声音,使我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能真正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 民族出版 中西对话 走出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认同的危机与文学建构——以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小说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4
13
作者 樊义红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1-146,共6页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认同危机成为突出问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汉族文化和文学的话语压力;现代性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挑战;全球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同质化威胁。面对这一危机,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小说表现出了积极地建构...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认同危机成为突出问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汉族文化和文学的话语压力;现代性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挑战;全球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同质化威胁。面对这一危机,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小说表现出了积极地建构民族认同的姿态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认同 危机 建构 当代少数民族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中族群体验的表达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祖君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2-165,共4页
表达既结合作家的体验和想象,又含纳和表现民族特质的族群体验,是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核心命题。族群体验统一于中华民族的集体性认同。。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在表达族群体验时,选取了小说、诗歌、散文等现代意义上的文学类型,接受了潜... 表达既结合作家的体验和想象,又含纳和表现民族特质的族群体验,是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核心命题。族群体验统一于中华民族的集体性认同。。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在表达族群体验时,选取了小说、诗歌、散文等现代意义上的文学类型,接受了潜藏在其中的制度、规范等,裹挟了和现实生存境遇贴得较近的时代观念和精神,同时力图运用各族群特有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或者本族群古老文化传统中的精魂等。这些策略往往是融合在一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 族群体验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网络文学对于当代文学史的建构功能 被引量:5
15
作者 龚举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4-153,共10页
所谓少数民族网络文学,主要是指进入网络时代以来中国境内非汉民族写作者通过网络方式创作和发表的原生性文学作品集合体。其核心指标是:当代数字化媒体语境,少数民族创作主体,网络原生资质。从较为严格的文类学叙事伦理来看,这种... 所谓少数民族网络文学,主要是指进入网络时代以来中国境内非汉民族写作者通过网络方式创作和发表的原生性文学作品集合体。其核心指标是:当代数字化媒体语境,少数民族创作主体,网络原生资质。从较为严格的文类学叙事伦理来看,这种界定近乎苛刻,但相对纯粹的限定或许有助于更好地保证阐释的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网络文学 少数民族 建构功能 创作主体 数字化媒体 文学作品 网络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中的人文思想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道毅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21-26,共6页
从很大程度上讲,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是与许多重要的现代人文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些人文思想,既包括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等基本政治理念,也包括符合现代哲学思想的人生价值观念,还包括净化与陶冶心灵的道德诉求与宗教情怀。它们... 从很大程度上讲,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是与许多重要的现代人文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些人文思想,既包括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等基本政治理念,也包括符合现代哲学思想的人生价值观念,还包括净化与陶冶心灵的道德诉求与宗教情怀。它们为当代读者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对于帮助读者成长与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 人文思想 民族认同 国家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少数民族文学人类学批评生成的外部诱因与内在基础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敏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110-116,共7页
少数民族文学人类学批评产生的外部诱因在于复数文化观的吁请、理论范式革新的要求,民族意识的反思和合法趣味归属的追求,都是与他者打交道的学问、都是一种观念的集合、都乐于追溯民间传统等则是其产生的六个内在基础。少数民族文学人... 少数民族文学人类学批评产生的外部诱因在于复数文化观的吁请、理论范式革新的要求,民族意识的反思和合法趣味归属的追求,都是与他者打交道的学问、都是一种观念的集合、都乐于追溯民间传统等则是其产生的六个内在基础。少数民族文学人类学批评的产生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内在要求作用下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人类学 文学批评 外部诱因 内在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批评的文学性深化——以“寻根文学批评”为例
18
作者 王晴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3,共7页
1980年代中期,社会科学领域面临着思想方法的变革,文学批评由社会学、阶级论、道德论主导向多元化、多维度的批评范式转化,当代文学批评自觉走向了复杂与深刻。“寻根文学批评”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对批评的文学性深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 1980年代中期,社会科学领域面临着思想方法的变革,文学批评由社会学、阶级论、道德论主导向多元化、多维度的批评范式转化,当代文学批评自觉走向了复杂与深刻。“寻根文学批评”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对批评的文学性深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当代文学研究中的文学性诉求日益稀薄,文学批评的焦虑也可以理解文学性研究缺席的焦虑。基于此,当下的文学研究不仅要指出文本本身的复杂性,更要彰显出文学研究本身的复杂性,这也是在距离“杭州会议”发生四十年后的今天,重审“寻根文学”“寻根意识”以及“寻根文学批评”的出发点和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批评 文学 寻根文学 寻根意识 寻根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文学史之于文学批评的特殊价值——以“红色娘子军”研究值得商榷的问题为例
19
作者 罗长青 石斯漾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3,共7页
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被喻为文学研究的“三驾马车”,是文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三者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其中,文学批评以作品为中心,围绕作家、作品、读者、世界展开分析,为文学史... 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被喻为文学研究的“三驾马车”,是文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三者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其中,文学批评以作品为中心,围绕作家、作品、读者、世界展开分析,为文学史的构思与编纂奠定基础。因此,文学批评被看成文学史编纂的“前史”,被喻为“给文学史打草稿”,而文学史则被看成是“文学批评的集成”。如何强调文学批评之于文学史的重要性都不为过。我们既然承认文学批评与文学史的共生关系,就应该同样强调文学史之于文学批评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当代文学 红色娘子军 文学理论 共生关系 三驾马车 文学史编纂 前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找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广阔视域——评姚新勇《文化民族主义视野下的转型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20
作者 欧阳可惺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7年第6期46-50,共5页
清真寺的圆顶映着日光,瓷片淡绿墙很白。我的早晨,开始的很早。这是姚新勇用手机微信发来的诗。是阿訇、也是诗人——闪宇顺《播种者》中的诗句。回族人中,一边在清真寺诵经、祈祷,一边又在溢满情怀、写诗作文的是大有人在。这一切——... 清真寺的圆顶映着日光,瓷片淡绿墙很白。我的早晨,开始的很早。这是姚新勇用手机微信发来的诗。是阿訇、也是诗人——闪宇顺《播种者》中的诗句。回族人中,一边在清真寺诵经、祈祷,一边又在溢满情怀、写诗作文的是大有人在。这一切——宗教与生活、宗教与文学的纠缠、往复循环,都从早晨开始。这几年,我每学期总会收到几篇来自不同编辑部要求审稿的论文,其中大部分涉及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民族主义 转型期中国 视域 当代 《播种者》 清真寺 编辑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