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传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行——吕叔湘语法教学思想的当代实践
1
作者 温育霖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92-94,共3页
吕叔湘先生是久负盛名的语言学家,也是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他并未局限在抽象的理论探索中,而是身体力行,投身到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与应用实践之中。他对语文教育倾注了大量心血,与朱德熙先生合作撰写了《语法修辞讲话》。
关键词 语文教育家 朱德熙先生 语法修辞 吕叔湘先生 合作撰写 语法教学 当代实践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画意营造:刘敦桢瞻园叠山的当代实践
2
作者 张梓墨 刘珊珊 黄晓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5-72,共8页
【目的】“画意营造”的造园理念确立于晚明时期,在当代风景园林实践重视延续传统营园智慧的背景下,仍具有应用价值。20世纪50—60年代刘敦桢主持的南京瞻园整修设计,是一次高水准的当代“画意”造园实践,尤其体现在假山部分。【方法】... 【目的】“画意营造”的造园理念确立于晚明时期,在当代风景园林实践重视延续传统营园智慧的背景下,仍具有应用价值。20世纪50—60年代刘敦桢主持的南京瞻园整修设计,是一次高水准的当代“画意”造园实践,尤其体现在假山部分。【方法】结合文档搜集法和实地观察法,梳理刘敦桢瞻园“画意”叠山设计的生成过程。【结果】北假山整修参考了画家阎次平的小斧劈皴和倪瓒的折带皴,并借鉴画论营造出高远、深远的画意空间;南假山设计融合了马远和黄公望的画风,通过山池形态和细部叠石营造出峭拔、幽深、自然的意境;西假山溪涧叠石采用黄公望的披麻皴法,呈现圆润柔和的美感。【结论】刘敦桢的“画意”叠山实践,探索了对石料运用和风格选择的综合调配,为当代造园实践提供了宝贵经验,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译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当代造园实践 画意叠山 技法与理论 刘敦桢 瞻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现实观的当代实践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陆建猷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3-99,共7页
当代中国社会吁求崇尚马克思主义深切认识现实、明识现实之为自然条件、社会矛盾、人思观念多因作用下的文化观念,其自体携带着正能量与负能量。现实与理论结合的意涵,吁求人们正视理论导向实践与批判现实的双面功能,批评而又建设地促... 当代中国社会吁求崇尚马克思主义深切认识现实、明识现实之为自然条件、社会矛盾、人思观念多因作用下的文化观念,其自体携带着正能量与负能量。现实与理论结合的意涵,吁求人们正视理论导向实践与批判现实的双面功能,批评而又建设地促进现实自觉,承认本质包涵必然性存在与随时空运动扬弃法则而丧失其存在必然性的事实。回溯传统理论对于现实存在的顺从态度,反观马克思批判与改造现实的思想理论,发扬马克思的批判精神以促使现实自觉,是我们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甄别德国社会传统而批判现实观念的精神,建树襟怀迁化流变而非一成不变的现实观、批评现实与提升中国理论的时代亟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现实观 传统理论 批判理论 现实自觉 当代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土地理论中国化:逻辑进路与当代实践 被引量:5
4
作者 郑兴明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23,共6页
马克思主义土地理论中国化的发展有着鲜明的逻辑进路,紧密地契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与完善,我国已经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土地政策法规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关... 马克思主义土地理论中国化的发展有着鲜明的逻辑进路,紧密地契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与完善,我国已经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土地政策法规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土地政策的主张,完全合乎马克思主义土地理论中国化的演进逻辑,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拓展农民土地权益实现途径、加快土地流转必然是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政策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土地理论 中国化 逻辑进路 当代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论意义与当代实践探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朱冬琦 《南方农业》 2017年第5期121-122,124,共3页
我国经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发展,但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阻碍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障碍。基于此,从转变国家经济发展动力、转变产业结构和创新规划理念三个路径入手,探寻绿色发展理念对党政建设、可持续发展、国家竞争力和地位的提升与... 我国经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发展,但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阻碍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障碍。基于此,从转变国家经济发展动力、转变产业结构和创新规划理念三个路径入手,探寻绿色发展理念对党政建设、可持续发展、国家竞争力和地位的提升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作用,最终实现绿色发展理念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诠释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理论意义 当代实践 美丽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的当代实践维度
6
作者 林丹 洪晓楠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68-72,共5页
对于马克思著作中与文化相关的论述,进行原原本本且结合当今实际与时俱进地加以研究,可以促进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重要认识。"经济-政治"、"科技-生态"、"休闲-幸福"三个维度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文... 对于马克思著作中与文化相关的论述,进行原原本本且结合当今实际与时俱进地加以研究,可以促进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重要认识。"经济-政治"、"科技-生态"、"休闲-幸福"三个维度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当代形态的重要实践维度,立足现代实践格局,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基本价值、时代精神、当代成果、中国问题和中国表述的结合中,阐明这三个实践维度的精神特质、基本价值和当代意义,为现代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历史唯物主义 文化观 当代实践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影改编的历史、发展与当代实践
7
作者 姚睿 赵夕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116-120,共5页
在中国电影发展历程中,小说和戏剧一直是电影热衷于取材的故事原型。作为戏曲舞台的纪录片段,中国影史上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任庆泰,1905)可被视作电影改编的初试莺啼。《定军山》不仅实现了从戏曲到电影的媒介转换,还奠定了中国电... 在中国电影发展历程中,小说和戏剧一直是电影热衷于取材的故事原型。作为戏曲舞台的纪录片段,中国影史上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任庆泰,1905)可被视作电影改编的初试莺啼。《定军山》不仅实现了从戏曲到电影的媒介转换,还奠定了中国电影的“影戏”传统与改编的历史渊源。改编本质是一种再创作,它是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的二度加工。它不仅对本土文本进行改编移植,更是跨文化、跨语言与跨国别的比较文化研究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改编 《定军山》 媒介转换 中国电影发展 戏曲舞台 纪录片 当代实践 故事原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基因传承的当代实践探索--评《红色基因:传承机制变迁与当代建构》
8
作者 王晓兰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0-160,共1页
红色基因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与鲜明的时代引领意义,其在新时期的传承更担负着教化群众、奠定核心价值观念、汇聚力量与带动发展建设等重要责任,因此,其传承工作的深化与具体成效的凸显尤为关键。由张立、金新亮等编著,人民出版社2... 红色基因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与鲜明的时代引领意义,其在新时期的传承更担负着教化群众、奠定核心价值观念、汇聚力量与带动发展建设等重要责任,因此,其传承工作的深化与具体成效的凸显尤为关键。由张立、金新亮等编著,人民出版社2021年出版的《红色基因:传承机制变迁与当代建构》一书,在全方位审视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传承机制变革历程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其先进经验,分析了党和国家在新发展时期关于红色基因传承机制的现实情况,为建立更加科学的新型传承机制提供了建议,为红色基因的广泛传播与长久传承提供了强大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承机制 历史文化内涵 核心价值观念 当代实践 全方位审视 红色基因 当代建构 变革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基因传承的当代实践探索——评《传承红色基因 铸就百色红魂》
9
作者 罗舒雅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1-151,共1页
从国家文明发展建设的角度来看,红色基因传承属于一项以宣传英雄人物、传承民族精神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发展工程。红色基因内涵融入现代教育内容当中,旨在通过教育途径更加全面且深入地传承与弘扬红色精神,帮助... 从国家文明发展建设的角度来看,红色基因传承属于一项以宣传英雄人物、传承民族精神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发展工程。红色基因内涵融入现代教育内容当中,旨在通过教育途径更加全面且深入地传承与弘扬红色精神,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本文主要结合《传承红色基因铸就百色红魂》(徐魁峰、韦顺国、阙贵频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一书,分析传承红色基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精神 英雄人物 实践路径 基因传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 当代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传承与弘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三农”思想及其对当代实践 被引量:1
10
作者 鞠静 杨宏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I0006-I0006,共1页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这三方面的问题,"三农"关系到国家稳定,是影响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占比较大的国家,始终关注"三农"问题的发展情况。当前...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这三方面的问题,"三农"关系到国家稳定,是影响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占比较大的国家,始终关注"三农"问题的发展情况。当前,马克思主义"三农"思想仍然作为我们研究"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并且我国仍然将马克思主义"三农"思想作为理论基础进行"三农"工作的现代化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农 当代实践 马克思主义 现代化实践 指导思想 人类文明 农村和农民 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当代实践 被引量:5
11
作者 骆心怡 赵继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12,39,共5页
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体内涵随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在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多维理论指引,具有深远的时代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着马克... 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体内涵随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在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多维理论指引,具有深远的时代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着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既在理论层面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一脉相承,旨在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的价值关系,又在实践层面继往开来,立足新时代,拓宽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发展空间,焕新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 人类命运共同体 时代价值 当代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俗治传统及其当代实践
12
作者 李国江 张红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2-150,共9页
乡村治理是多种治理力量交汇融通的场域,既有体现政府层面意志力的法治力量,也有反映民间层面软控力的俗治力量。两种力量在乡村治理场域构建了大小两个治理传统,其中作为治理小传统的乡村俗治,以乡村民众创造、享用、传承的生活文化为... 乡村治理是多种治理力量交汇融通的场域,既有体现政府层面意志力的法治力量,也有反映民间层面软控力的俗治力量。两种力量在乡村治理场域构建了大小两个治理传统,其中作为治理小传统的乡村俗治,以乡村民众创造、享用、传承的生活文化为基础性规范力,在对乡村民众行为的规范约束中维持乡村社会的运行和维护乡村秩序的稳定。在我国传统乡村治理进程中,乡村俗治建构了乡村治理的民俗文化网络这一传统治理模式。在现代性日益凸显的新时代乡村社会,乡村俗治传统的当代实践需注重从俗治模式重构、俗治思维表达、俗治问题规避三方面与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相融通,助力构建新时代乡村治理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民俗网络 俗治传统 当代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实践的自我反省与人文企盼──实践观念的伦理学批判
13
作者 杨长虹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1-35,共5页
当代实践的自我反省与人文企盼──实践观念的伦理学批判杨长虹吉林省委理论学习室人类即将步入21世纪。面对人类理性与实践的灿烂辉煌,蓦然回首,人类自身所面临的各种困境同样使人触目惊心,迫使人类不得不在世纪之交驻足沉思;在... 当代实践的自我反省与人文企盼──实践观念的伦理学批判杨长虹吉林省委理论学习室人类即将步入21世纪。面对人类理性与实践的灿烂辉煌,蓦然回首,人类自身所面临的各种困境同样使人触目惊心,迫使人类不得不在世纪之交驻足沉思;在正视人类发展困境的同时,不能不对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观念 当代实践 实践活动 生态伦理学 功利主义 实践理性 人文精神 自我反省 伦理尺度 科学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绍平原河网水系的形成、演变与当代风景园林实践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诗阳 王向荣 《风景园林》 2017年第7期89-99,共11页
宁绍平原的河网水系景观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景观之一,这种景观承载着宁绍平原上人们的生活,保证着区域的繁荣。通过探究不同时期宁绍平原河网水系的形成及演变,将其分为自然水环境中的平原小规模水利开发、湖泊水利主导下河网水系... 宁绍平原的河网水系景观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景观之一,这种景观承载着宁绍平原上人们的生活,保证着区域的繁荣。通过探究不同时期宁绍平原河网水系的形成及演变,将其分为自然水环境中的平原小规模水利开发、湖泊水利主导下河网水系的构建以及河网水系主导下平原水系格局的形成3个阶段,并认识其中的自然与文化价值。最后,通过在宁绍平原上进行的多项风景园林实践,对平原河网水系的现状和未来进行思考,以期为宁绍平原景观独特性的持续和国土景观多样性的维护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河网水系 宁绍平原 形成 演变 当代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管理实践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苏勇 李倩倩 谭凌波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51-1759,共9页
基于中国当代丰富的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建构本土化背景,从经验数据出发研究传统文化对当代管理实践的影响。通过对21家行业领先企业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编码技术,得出相关结论。研究表明,中国当代管理实践由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 基于中国当代丰富的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建构本土化背景,从经验数据出发研究传统文化对当代管理实践的影响。通过对21家行业领先企业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编码技术,得出相关结论。研究表明,中国当代管理实践由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实务构成。对当代管理实践产生影响的传统文化主要是儒道两家:儒家重视社会规范等方法论,主要影响“人”或“群体”相关实践如人才管理等;道家侧重于阴阳易变等世界观,主要影响“环境”“趋势”相关实践如战略等。并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管理实践影响的具体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当代管理实践 经验数据 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文艺实践构建国家形象的历史性、现实性与理想性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玉勤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9-185,239,共7页
当前文艺理论研究中,国家形象塑造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中国当代文艺引入国家形象构建问题,既与当前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相合拍,又是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和文艺实践不断走向自觉与成熟的标志。重视国家形象塑造的历史传统,注重... 当前文艺理论研究中,国家形象塑造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中国当代文艺引入国家形象构建问题,既与当前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相合拍,又是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和文艺实践不断走向自觉与成熟的标志。重视国家形象塑造的历史传统,注重历史语境的现实考索,关注形象史中的诸种误读,把握国家形象内涵与构建的动态性,构成了当代文艺实践构建国家形象的"历史性"诉求。而立足于中国当代的生存现实、文化现实和媒介现实,提供中国人自己的发现和思索,发出中国人自己的声音,当是当代文艺实践构建国家形象的"现实性"诉求。而文艺本身具有虚构和理想性质,国家形象体现或满足了不同文化背景中人们的不同文化想象,以及理想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和型塑着现实的形象,体现了当代文艺实践构建国家形象的"理想性"诉求。如果说历史之维指向的是国家形象的底蕴和厚重感,现实之维指向的是国家形象的现状和当下感,那么理想之维指向的则是国家形象的想象与期待感。当代文艺实践构建国家形象体现了历史性、现实性与理想性相统一、相融通的审美品格。失去了其中任何一维,当代文艺实践所塑造出的国家形象将是平淡、苍白和无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当代文艺实践 历史性 现实性 理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西方“实践智慧”问题研究的四种进路 被引量:14
17
作者 刘宇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18,共9页
当代西方实践哲学积极地阐发了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中的实践智慧(Phronesis)概念,并在当代的思想与实践语境中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与解答,形成一股实践智慧复兴的潮流。在诸多关于实践智慧的哲学研究中,大致可以区分出四种研究进路:伦理... 当代西方实践哲学积极地阐发了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中的实践智慧(Phronesis)概念,并在当代的思想与实践语境中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与解答,形成一股实践智慧复兴的潮流。在诸多关于实践智慧的哲学研究中,大致可以区分出四种研究进路:伦理学进路、存在论及诠释学进路、修辞学进路,以及后现代进路。本文旨在对这些进路分别进行扼要的分析和述评,为读者呈现出当代实践智慧研究的一个全景式的概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西方实践哲学 实践智慧 研究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示 被引量:24
18
作者 陈勇勤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16,共6页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地首先是自然资源,其次才是资本资源。土地公有为合理模式。(2)盐铁专营可作为生产管理、流通管理的典型形式,重农抑商的实质需要重新认识。(3)分配管理集中在土地政...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地首先是自然资源,其次才是资本资源。土地公有为合理模式。(2)盐铁专营可作为生产管理、流通管理的典型形式,重农抑商的实质需要重新认识。(3)分配管理集中在土地政策和赋税地租上。消费管理以节俭为指导思想。(4)国政经济管理涉及财政管理、军费管理和户籍管理。货币金融管理直接影响到财政和经济贸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 当代经济管理实践 供求活动 国政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性假设与当代管理实践 被引量:5
19
作者 裴广一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5-39,共5页
管理必须考虑到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人性的不同表现。梳理中西人性假设的研究历程,总结中西管理理论的有关成果,反思中西人性观的价值取向和历史局限,从而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层面确立组织管理的宗旨使命,辨析利己主义在市场经济进程中的合... 管理必须考虑到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人性的不同表现。梳理中西人性假设的研究历程,总结中西管理理论的有关成果,反思中西人性观的价值取向和历史局限,从而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层面确立组织管理的宗旨使命,辨析利己主义在市场经济进程中的合理地位和人类崭新的管理理念——人本思想的历史意义,对于解决管理实践的深层次问题和提高管理的境界和水平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假设 利己主义 利他主义 人本思想 当代管理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农业发展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评《中国当代农业思想的演变与实践》
20
作者 田军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8-28,共1页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出发,我们深知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蕴藏在历史的演变之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现实问题,是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的中心任务。而农业作为我们国家生存与发展之本,对国家、社...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出发,我们深知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蕴藏在历史的演变之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现实问题,是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的中心任务。而农业作为我们国家生存与发展之本,对国家、社会以及个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农业技术的发展、农业发展模式的革新、农业管理制度的完善等是每个时代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在这一过程中农业思想始终贯穿其中,对农业的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毛泽东 思想与实践 《中国当代农业思想的演变与实践 农业发展思想 当代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