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当代台湾历史剧创作的三种路向
被引量:
1
1
作者
胡星亮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0-79,共10页
历史剧在当代台湾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发展过程。从历史题材也要"完成反共抗俄复国建国任务",历史剧创作同样体现出强烈的"反共"倾向;到历史剧注重"娱乐与教育结合,以陶冶国民性情,提高国民素质",出现为了&q...
历史剧在当代台湾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发展过程。从历史题材也要"完成反共抗俄复国建国任务",历史剧创作同样体现出强烈的"反共"倾向;到历史剧注重"娱乐与教育结合,以陶冶国民性情,提高国民素质",出现为了"摄取传统文化、思想、道德的精华"而从事历史剧创作;到进一步,历史剧创作着重"在一个大家所熟知的故事中注入当代人的观念",等等,当代台湾历史剧发展遂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创作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
台湾
历史剧
“反共抗俄”
传统文化
现代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当代电视历史剧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盛龙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8-19,共2页
透过当代电视历史剧的繁荣表象,可发现在思想价值导向、艺术特质以及制作等方面,历史剧存在的问题已使其发展面临困境。当代历史剧走出困境的出路主要在于唯物史观的坚持和发展、艺术特质的内在诉求和精良制作的自觉追求。
关键词
当代
电视
历史剧
困境
出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求似”到“戏仿”——论中国当代史剧观念的演变
3
作者
谷海慧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7-121,共5页
当代史剧观念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历史剧创作的取材角度与艺术方法。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历史剧创作热潮及理论论争中,"失事求似"的史剧观念得到确立并被付诸实践,这一观念的影响一直延续到80年代末期。《老风流镇》的出现,预...
当代史剧观念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历史剧创作的取材角度与艺术方法。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历史剧创作热潮及理论论争中,"失事求似"的史剧观念得到确立并被付诸实践,这一观念的影响一直延续到80年代末期。《老风流镇》的出现,预示了史剧观念由客观化向主观化转换的突变,而90年代以来重构与戏仿历史的剧作全面登场,则宣告了历史剧思想与美学传统的嬗变。由此,主观化叙事遂成为历史剧创作的普遍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历史剧
史剧
观念
“求似”
“戏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当代史剧创作简论
4
作者
倪宗武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44-48,87,共6页
中国当代历史题材的话剧创作虽然数量不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总共不过三四十部,这与现代题材的话剧,甚至同是历史题材的戏曲相比,显然大为逊色。但是,它们的质量却比较高,其中绝大部分经受了时间的考验,至今仍有教育意义和审美价值。像郭...
中国当代历史题材的话剧创作虽然数量不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总共不过三四十部,这与现代题材的话剧,甚至同是历史题材的戏曲相比,显然大为逊色。但是,它们的质量却比较高,其中绝大部分经受了时间的考验,至今仍有教育意义和审美价值。像郭沫若的《蔡文姬》、《武则天》,田汉的《关汉卿》、《文成公主》,曹禺的《胆剑篇》(合作)、《王昭君》,老舍的《义和团》,丁西林的《孟丽君》,马少波的《岳云》,陈白尘的《大风歌》以及《甲午海战》、《秦王李世民》、《唐太宗与魏征》、《懿贵妃》、《鉴真东渡》、《吴王金戈越王剑》、《郑和下西洋》、《班禅东行》、《文天祥与忽必烈》、《孙武》、《李白》等等,都堪称当代历史剧的精品。这些剧作,有的生动再现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有的热情地歌颂了古人勤劳勇敢、正直清廉、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有的则通过艺术手段总结历史上成败、盛衰的经验给今人以启示、借鉴与熏陶,因而不仅在国内深受欢迎,而且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剧
创作
关汉卿
历史
唯物主义
甲午海战
当代
史
郭沫若
当代历史剧
历史
真实
中国
当代
史剧
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当代台湾历史剧创作的三种路向
被引量:
1
1
作者
胡星亮
机构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0-79,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BZW138)
文摘
历史剧在当代台湾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发展过程。从历史题材也要"完成反共抗俄复国建国任务",历史剧创作同样体现出强烈的"反共"倾向;到历史剧注重"娱乐与教育结合,以陶冶国民性情,提高国民素质",出现为了"摄取传统文化、思想、道德的精华"而从事历史剧创作;到进一步,历史剧创作着重"在一个大家所熟知的故事中注入当代人的观念",等等,当代台湾历史剧发展遂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创作路向。
关键词
当代
台湾
历史剧
“反共抗俄”
传统文化
现代观念
Keywords
historical drama in contemporary Taiwan
"anti-communist and resistance to the Soviet Union"
traditional culture
contemporary views
分类号
I207.34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当代电视历史剧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盛龙
机构
贵州民族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8-19,共2页
文摘
透过当代电视历史剧的繁荣表象,可发现在思想价值导向、艺术特质以及制作等方面,历史剧存在的问题已使其发展面临困境。当代历史剧走出困境的出路主要在于唯物史观的坚持和发展、艺术特质的内在诉求和精良制作的自觉追求。
关键词
当代
电视
历史剧
困境
出路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求似”到“戏仿”——论中国当代史剧观念的演变
3
作者
谷海慧
机构
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出处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7-121,共5页
文摘
当代史剧观念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历史剧创作的取材角度与艺术方法。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历史剧创作热潮及理论论争中,"失事求似"的史剧观念得到确立并被付诸实践,这一观念的影响一直延续到80年代末期。《老风流镇》的出现,预示了史剧观念由客观化向主观化转换的突变,而90年代以来重构与戏仿历史的剧作全面登场,则宣告了历史剧思想与美学传统的嬗变。由此,主观化叙事遂成为历史剧创作的普遍倾向。
关键词
当代历史剧
史剧
观念
“求似”
“戏仿”
分类号
I23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当代史剧创作简论
4
作者
倪宗武
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44-48,87,共6页
文摘
中国当代历史题材的话剧创作虽然数量不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总共不过三四十部,这与现代题材的话剧,甚至同是历史题材的戏曲相比,显然大为逊色。但是,它们的质量却比较高,其中绝大部分经受了时间的考验,至今仍有教育意义和审美价值。像郭沫若的《蔡文姬》、《武则天》,田汉的《关汉卿》、《文成公主》,曹禺的《胆剑篇》(合作)、《王昭君》,老舍的《义和团》,丁西林的《孟丽君》,马少波的《岳云》,陈白尘的《大风歌》以及《甲午海战》、《秦王李世民》、《唐太宗与魏征》、《懿贵妃》、《鉴真东渡》、《吴王金戈越王剑》、《郑和下西洋》、《班禅东行》、《文天祥与忽必烈》、《孙武》、《李白》等等,都堪称当代历史剧的精品。这些剧作,有的生动再现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有的热情地歌颂了古人勤劳勇敢、正直清廉、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有的则通过艺术手段总结历史上成败、盛衰的经验给今人以启示、借鉴与熏陶,因而不仅在国内深受欢迎,而且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
关键词
历史剧
创作
关汉卿
历史
唯物主义
甲午海战
当代
史
郭沫若
当代历史剧
历史
真实
中国
当代
史剧
观
分类号
J82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当代台湾历史剧创作的三种路向
胡星亮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当代电视历史剧的困境与出路
李盛龙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求似”到“戏仿”——论中国当代史剧观念的演变
谷海慧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当代史剧创作简论
倪宗武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