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族式个人主义——当代儒家伦理践行方式的个体化特征
1
作者 赵翠翠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117,167,共11页
如何化解现代化进程中的个体化难题,成为儒学不断适应社会人心并进行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的重大契机。百年来中国社会文化变迁,使中国社会从家庭主义进入了新家庭主义、个体家庭的新时代,同时也形成了一种深陷家族利益与情感纠葛的... 如何化解现代化进程中的个体化难题,成为儒学不断适应社会人心并进行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的重大契机。百年来中国社会文化变迁,使中国社会从家庭主义进入了新家庭主义、个体家庭的新时代,同时也形成了一种深陷家族利益与情感纠葛的家族式个人主义。这种家族式个人主义受到关系结构及其私人化逻辑的深层影响,通过不同时空背景下的结构性私人化过程,大致形成了依附性、控制性和策略性三种行动逻辑,维系和强化着儒家伦理及其等级秩序的神圣性,却悬置了自我意识与人格神圣。如何从传统伦理型人格走向现代平等式个体,在完善个体中建设个体与家庭神圣、个体与国家社会之良好的中介机制及其文化心态,关系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与道德自觉,更关系儒家价值振兴、中国精神建设及中华文明进程的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儒家 家族式个人主义 关系结构 现代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儒家生命伦理学的建构和道德如何现实化
2
作者 蔡昱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95-1401,共7页
以传统文化系统地回应当前生命科技高速发展而涌现的生命伦理问题是相较于流行的原则主义更具实践性的策略,而其落实(即具体的生命伦理学的建构)则需要具体的建构框架,它至少应该包括在宇宙论、态度和方法、分析视角和规范特征等方面的... 以传统文化系统地回应当前生命科技高速发展而涌现的生命伦理问题是相较于流行的原则主义更具实践性的策略,而其落实(即具体的生命伦理学的建构)则需要具体的建构框架,它至少应该包括在宇宙论、态度和方法、分析视角和规范特征等方面的创建性的原则。范瑞平在其新书《当代医疗与儒家思想》的第三部分利用儒家思想资源回应了生命科技带来的挑战,提供了具有建设性的建构框架,它包括了四个方面:其一,在“气一元论”的宇宙论基础上,以儒家身心合一的视角探讨生命伦理问题;其二,儒家重构主义的态度和方法;其三,儒家家庭本位的伦理立场;其四,提出儒家生命伦理学的原则和规则的特征是构成性的、客观的和具有权威性的。在商榷部分,提出片面的“生存性恐惧”是道德现实化的障碍,而当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对声势浩大的片面的生存性恐惧的制造。进而,如果无法解决“道德力量的来源”和“如何克服道德现实化的障碍”这两个问题,就无法缓解当代社会恶的泛滥,也无法真正应对生命科技的伦理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家庭主义 儒家重构主义 当代儒家生命伦理学 道德现实化 片面的生存性恐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与后现代化的两难抉择——当代新儒家的理论困境及其出路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卫东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4-100,共7页
在中西文化问题上,由于当代新儒家采取了理性主义态度,从而使其不仅不是文化保守主义的,而且也没有陷入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纠结。当代新儒家在"如何在中国实现代化,而又要避免西方现代化弊端"的问题意识中,既表现出强烈的现代性... 在中西文化问题上,由于当代新儒家采取了理性主义态度,从而使其不仅不是文化保守主义的,而且也没有陷入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纠结。当代新儒家在"如何在中国实现代化,而又要避免西方现代化弊端"的问题意识中,既表现出强烈的现代性,又具有显明的后现代品格。由于当代新儒家对中西文化的不平等定位,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现代化与后现代化之间的理论冲突。但这种冲突并不是不可克服的,因为在当代新儒家身上有一种优秀的后现代品质,即理性主义的文化态度,而这一点与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表现出极大的一致性。只要当代新儒家能够继续以开放的、多元的、理性的文化态度来审视现代化与后现代化的问题,就可以像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一样,把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统一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儒家 文化保守主义 现代性 后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易》对于儒家哲学当代重建的启示——关于“重写儒学史”与“儒学现代化版本”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6
4
作者 郭萍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6-154,共9页
《周易》对于儒家哲学建构的意义,可称之为"两度映射":一是《周易》文本的形成与儒家哲学在中国社会第一次大转型时期(先秦)即轴心时期的原初建构之间,具有历史的同步性和逻辑的同构性。为此,须"重写儒学史"——重... 《周易》对于儒家哲学建构的意义,可称之为"两度映射":一是《周易》文本的形成与儒家哲学在中国社会第一次大转型时期(先秦)即轴心时期的原初建构之间,具有历史的同步性和逻辑的同构性。为此,须"重写儒学史"——重写先秦时期的易学史、儒家哲学史。二是上述建构过程与儒家哲学在中国社会第二次大转型时期(当代)即所谓"新轴心期"的重建之间,也存在着逻辑的同构关系与历史的再现关系。具体来说,《周易》文本的形成过程乃是观念形态的这样一个转进跃迁的过程:《易经》古歌的本真生活情感;《易经》占辞的神性形上学、《易传》的理性形上学;《易传》的形下学(伦理政治哲学)。这一过程开显了儒家哲学的当代重建的典范进路:由当下生活情境及其仁爱情感显现的大本大源出发,去重建儒家哲学的形上学、形下学。这才是典范的"儒学现代化版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儒家哲学建构 两度映射 儒家哲学当代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明理学与当代新儒家的对比及其前瞻 被引量:1
5
作者 蔡仁厚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6-160,共5页
宋明理学在辟佛老、抑荀子、贬功利、取消知识、轻忽气性与才性等方面,心态是相同的,而当代新儒学的学术向度与宋明理学相比在共同中也有差异性,主要是辨佛老而不辟佛老、讲孔孟亦讲荀子、尊德性而不贬气质之性、重内圣亦重外王、新外... 宋明理学在辟佛老、抑荀子、贬功利、取消知识、轻忽气性与才性等方面,心态是相同的,而当代新儒学的学术向度与宋明理学相比在共同中也有差异性,主要是辨佛老而不辟佛老、讲孔孟亦讲荀子、尊德性而不贬气质之性、重内圣亦重外王、新外王的开显等。宋明理学和当代新儒学在生命的实践方面,均尊崇经典、看重人品、化气成性、重开教化。所以,要发挥儒家"推爱"的精神,以完成大我生命的全幅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理学 当代儒家 儒家 对比 前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君劢对当代新儒家文化哲学思潮发展的影响——以“科玄论战”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洪晓楠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43-49,共7页
以张君劢为个案 ,考察张君劢的“问题谱系”及其对“科玄论战”的总结 ,揭示了“科玄论战”的问题意识 ,从科学与玄学的关系 ,对科学主义、科学万能论的批判 ,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以及张君劢“欲提倡宋学”等方面具体分析了张君劢的“问题... 以张君劢为个案 ,考察张君劢的“问题谱系”及其对“科玄论战”的总结 ,揭示了“科玄论战”的问题意识 ,从科学与玄学的关系 ,对科学主义、科学万能论的批判 ,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以及张君劢“欲提倡宋学”等方面具体分析了张君劢的“问题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玄论战 文化哲学 当代儒家 张君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困境与反省——当代新儒家的问题与出路
7
作者 蒋锦洪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2-67,共6页
五四运动后,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堤决水溃的局面,当代新儒家在返本开新的旗帜下,全力于探索儒家心性论的现代转化,为传统儒家哲学在新时期中达成与西方哲学的对话作出了有益的贡献。然而,他们在将心性论形上学化的同时却难于逃离内外交困... 五四运动后,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堤决水溃的局面,当代新儒家在返本开新的旗帜下,全力于探索儒家心性论的现代转化,为传统儒家哲学在新时期中达成与西方哲学的对话作出了有益的贡献。然而,他们在将心性论形上学化的同时却难于逃离内外交困的处境,一方面对心性本体的自我证会难免流于个私的体验和独白;另一方面扫相证体的形上学方法又将人的实存世界给予遗忘。因此,尽管新儒家的思想精致和独特,但却不能免除其精神上的粗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儒家 心性论 本体 形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归轴心时代与中国的现代转型——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首都师范大学陈明教授访谈
8
作者 陈明 赵立庆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7,161,共5页
《易传》就是天论,《中庸》就是讲天人关系,《大学》则是讲个体生命在这一天人关系架构里的展开与完成。之所以选择这三部经典,主要是因为,《易传》作为孔子几乎是唯一亲撰的著作其各方面的地位意义都无可比拟;《中庸》地位本身就很高,... 《易传》就是天论,《中庸》就是讲天人关系,《大学》则是讲个体生命在这一天人关系架构里的展开与完成。之所以选择这三部经典,主要是因为,《易传》作为孔子几乎是唯一亲撰的著作其各方面的地位意义都无可比拟;《中庸》地位本身就很高,得到各方公认,同时,易庸相通,甚至被看成解易之书,但将其放在儒家思想系统中的解释我觉得并不十分妥帖到位,有必要结合起来构筑一个新的系统——易传讲天道,中庸则以天道为前提讲天人之际天人关系;《大学》在四书中被定位为为学次第,实际是以格物为起点和途径,通过于物上体认天地生生之德、万物一体之仁,确立起个体生命与天的内在联系,作为人生规划的依据。所谓的修齐治平实际是一种在这样一个天人关系架构里的生命展开和完成方式;当然,它是以大人即贵族为例的象征性或示范性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儒家 儒学的现代转向 《易庸学通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新儒家徐复观“忧患意识”探微 被引量:4
9
作者 若水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8-23,共6页
曾经在“学术与政治之间”彷徨过的“农村的儿子”,因着“曾经尝试过政治,却万分痛恨政治”的心灵感触,因着一代宗儒熊十力“起死回生的一骂”,毅然在年近“知天命”之际弃政从学。而在此后三十多年的治学生涯里,不知是由于少年时... 曾经在“学术与政治之间”彷徨过的“农村的儿子”,因着“曾经尝试过政治,却万分痛恨政治”的心灵感触,因着一代宗儒熊十力“起死回生的一骂”,毅然在年近“知天命”之际弃政从学。而在此后三十多年的治学生涯里,不知是由于少年时因故乡湾子的破落、穷苦而造就的对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复观 忧患意识 当代儒家 中国文化 传统文化 西方文化 庄子 人文精神 孔子 孟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当代新儒家的传统观
10
作者 何军 《现代哲学》 1999年第2期109-112,共4页
关键词 当代儒家 牟宗三 传统文化 历史文化 唐君毅 中国文化传统 黑格尔 反传统主义 五四新文化运动 道德理想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述当代新儒家的基本特质及其精神
11
作者 颜炳罡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66-73,共8页
新儒学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通过汲取西方文化和印度文化的有益因素,促使儒学走向现代、走向世界的文化思潮。它所形构的理论是与胡适等的科学主义相对应的儒家式的人文主义。“忧患意识”是这股思潮的出发点,“返本开新”是其建立理论... 新儒学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通过汲取西方文化和印度文化的有益因素,促使儒学走向现代、走向世界的文化思潮。它所形构的理论是与胡适等的科学主义相对应的儒家式的人文主义。“忧患意识”是这股思潮的出发点,“返本开新”是其建立理论体系的重要手段,再度复兴儒学是其直接的目标。“儒家主位主义”、“道德的中心主义”、“内在的生命主义”、“即理性而超理性主义”是这股思潮的总特征。不过,由于新儒家人数众多,其学又各有极致,因而这些特征在不同学者那里具有不同的展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牟宗三 当代儒家 西方文化 新儒学 熊十力 儒家文化 理性主义 梁漱溟 道德宗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思想与现代化——论刘述先的文化哲学思想 被引量:2
12
作者 洪晓楠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32-39,共8页
在 2 0世纪中国乃至世界学术舞台上 ,新儒家对现代化进行的哲学探索 ,从根本上说就是一种文化哲学的努力。为此 ,从对传统、现代与后现代的思考、对儒家思想与中国现代化关系的反思和文化哲学的探求等三个方面 ,具体分析了在海内外哲学... 在 2 0世纪中国乃至世界学术舞台上 ,新儒家对现代化进行的哲学探索 ,从根本上说就是一种文化哲学的努力。为此 ,从对传统、现代与后现代的思考、对儒家思想与中国现代化关系的反思和文化哲学的探求等三个方面 ,具体分析了在海内外哲学论坛上的活跃人物和第三代新儒家的中坚代表刘述先的文化哲学思想 ,展现了新生代新儒家的思想特质及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述先 文化哲学 比较哲学 当代儒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社会与儒家伦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楼宇烈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9-61,共3页
关键词 儒家伦理 现代社会 儒家学说 当代儒家 儒家思想 文化使命 政治制度 学术思想 科学与民主 牟宗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儒家、心性之学与现代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嘉明 《东南学术》 CSSCI 1998年第3期33-36,共4页
关键词 心性之学 当代儒家 牟宗三 中国文化 自由意志 智的直觉 儒家文化 道德理性 民主政治 “返本开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化哲学的理论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洪晓楠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24-131,共8页
中国当代文化哲学的理论特征洪晓楠(安徽师大政法经济系)中国当代文化哲学,从狭义上看,主要是指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包括港台)较为流行、影响较大的文化哲学思潮;从广义上讲,为了立足于观察中国哲学文化走向世界的... 中国当代文化哲学的理论特征洪晓楠(安徽师大政法经济系)中国当代文化哲学,从狭义上看,主要是指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包括港台)较为流行、影响较大的文化哲学思潮;从广义上讲,为了立足于观察中国哲学文化走向世界的契机和历程,它甚至涵摄整个“文化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哲学 当代儒家 马克思主义哲学 自由主义西化派 唯物史观派 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当代 中国文化 理论特征 新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中的儒家传统
16
作者 马东玉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6-19,共4页
现代化中的儒家传统马东玉将来儒家传统的命运究竟会怎样?这个问题对一般人来说,似乎并不重要。但是对当代新儒家的传人来说,却是忍心动性的大问题。被世界学术界公认的老一代新儒家粱漱溟、熊十力等已经作古,活动于港台、闻名于西... 现代化中的儒家传统马东玉将来儒家传统的命运究竟会怎样?这个问题对一般人来说,似乎并不重要。但是对当代新儒家的传人来说,却是忍心动性的大问题。被世界学术界公认的老一代新儒家粱漱溟、熊十力等已经作古,活动于港台、闻名于西方的牟宗三、唐君毅、方东美等第二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传统 现代化 当代儒家 杜维明 西方文化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中国知识分子 儒学传统 刘述先 中国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间物”说到新儒家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乾坤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5年第11期4-10,共7页
从“中间物”说到新儒家王乾坤没有疑问,鲁迅是一位思想家。但是,他何以是一位思想家,我们已说了很多理由:"启蒙主义"、"反封建"、"个性主义"、"民主主义"、"共产主义"等等。然而这些理由无以揭示他的个性,在如上"主义... 从“中间物”说到新儒家王乾坤没有疑问,鲁迅是一位思想家。但是,他何以是一位思想家,我们已说了很多理由:"启蒙主义"、"反封建"、"个性主义"、"民主主义"、"共产主义"等等。然而这些理由无以揭示他的个性,在如上"主义"上无以判别他与严复、孙中山、胡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儒家 “中间物” 鲁迅研究 中国文化 新儒学 世界观 天人合 梁漱溟 科学民主 牟宗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保守主义的宣言——评现代新儒家的一个思想纲领
18
作者 陈少明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2期115-121,共7页
如果说,1949年以前,活跃于中国大陆的现代新儒家,由于其错综复杂的社会及思想背景而难予明晰界定的话,那么,1949年以后,栖身于台、港的这一代,情形便明朗多了。通过对上一代繁杂的思想成果作有选择的采集后,他们增强了学派意识,形成了... 如果说,1949年以前,活跃于中国大陆的现代新儒家,由于其错综复杂的社会及思想背景而难予明晰界定的话,那么,1949年以后,栖身于台、港的这一代,情形便明朗多了。通过对上一代繁杂的思想成果作有选择的采集后,他们增强了学派意识,形成了统一的思想纲领。这就是1958年在海外由牟宗三、徐复观、张君劢及唐君毅四人联名发表的文稿——《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不过,透过“宣言”便可看到,现代新儒家的第二代,仍未摆脱困扰其第一代人的文化背景,其思想意识仍是对上一代提出的根本问题的深化,即继续寻求解决中国文化危机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思想纲领 文化保守主义 中国文化 牟宗三 形上学 当代儒家 文化危机 内圣 唐君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当代新道家》
19
作者 安继民 《河南社会科学》 1994年第4期54-54,共1页
评《当代新道家》安继民董光壁从自然科学中杀出来,向社会科学求知迈进,这诚然是“两科”结合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纽结点,读他的文章对我们这些文史哲出身的人来说常能受到意外的启迪。但是,正好象“物极必反”的古老原理所说,一种思... 评《当代新道家》安继民董光壁从自然科学中杀出来,向社会科学求知迈进,这诚然是“两科”结合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纽结点,读他的文章对我们这些文史哲出身的人来说常能受到意外的启迪。但是,正好象“物极必反”的古老原理所说,一种思想一旦成熟起来,便会象红透的柿子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道家 科学理性 传统文化 辩证思维 社会科 哥本哈根学派 当代儒家 社会功能 无为而无不为 相对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榜样教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0
作者 李承贵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41-242,共2页
《儒家榜样教化论及其当代省察》指出,儒家学派的任务是帮助君王顺应天道进行教化的,而儒家借助对榜样品行与事迹的宣传而进行的教化即“榜样教化”似乎很值得关注。由儒家对教化主体的要求看,承担教化任务的是圣人君王,最低也是大... 《儒家榜样教化论及其当代省察》指出,儒家学派的任务是帮助君王顺应天道进行教化的,而儒家借助对榜样品行与事迹的宣传而进行的教化即“榜样教化”似乎很值得关注。由儒家对教化主体的要求看,承担教化任务的是圣人君王,最低也是大臣级人物,也就是说,在儒家教化论体系中,担起教化角色的是社会的上层。但由于它的目标是引导普通民众向善,鼓励民众成为有德性之人,从而提升他们的素质,因而是开放的、民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评 书介绍 作者 儒家榜样教化论及其当代省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