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几个问题 |
余卫国
|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2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及其世界历史意义--兼论中国自主的科技创新知识体系构建 |
张新宁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当代建构的探索性思考 |
李培锋
刘先春
|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4
|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形态——发展哲学研究综述 |
杨信礼
|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5
|
近年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当代建构问题研究综述 |
余满晖
|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6
|
科学发展观开拓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 |
袁吉富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7
|
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范式——走向“21世纪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
苏培君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8
|
“两个结合”的逻辑证成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建构 |
苏培君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9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实践唯物主义 |
王学俭
刘强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0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建构的学术意义——在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之间保持张力与平衡 |
姜喜咏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11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新形态建构问题研究综述 |
李培锋
|
《湖湘论坛》
|
2010 |
2
|
|
12
|
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几个基本问题 |
姜喜咏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3
|
以人为本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 |
高飞乐
|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4
|
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缘何要“回到马克思” |
李培锋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5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建构的两大路径及方法——在“规范”与“描述”之间保持张力和平衡 |
姜善咏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16
|
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建构(笔谈) |
衣俊卿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6
|
|
17
|
论当代中国生活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
杨楹
张禹东
|
《东南学术》
|
2004 |
3
|
|
18
|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缺失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困境 |
叶险明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7
|
|
19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哲学建设——全国第八届马克思哲学论坛综述 |
张闯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6
|
|
20
|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范式”的出场与逻辑 |
曹典顺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