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7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大哲学命题与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基于学术史的历史性检视与反思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海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5-114,181,共11页
哲学是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哲学思想蕴含在重大哲学命题之中。哲学思想的创新实则就是重大哲学命题的新释抑或发明。一部哲学史就是一部批判、反思既有哲学命题并赋予时代内涵的历史,是一部批判既有哲学命题并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哲... 哲学是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哲学思想蕴含在重大哲学命题之中。哲学思想的创新实则就是重大哲学命题的新释抑或发明。一部哲学史就是一部批判、反思既有哲学命题并赋予时代内涵的历史,是一部批判既有哲学命题并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哲学命题的历史。梳理近代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史,哲学理论创新与哲学命题的新释或发明相互交织,二者共同谱写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篇章。新时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及其学术体系建构,其聚焦点在于,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个凝结着理论智慧和时代精神的哲学命题作出深入阐释,继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思想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命题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及其世界历史意义--兼论中国自主的科技创新知识体系构建
2
作者 张新宁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34,共10页
构建中国自主的科技创新知识体系,是摆在当代中国学人面前的迫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是系统构建中国自主的科技创新知识体系的典范。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具有深厚... 构建中国自主的科技创新知识体系,是摆在当代中国学人面前的迫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是系统构建中国自主的科技创新知识体系的典范。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文化基础、文本基础、历史基础、现实基础。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的话语体系创新及其体系化构建、学理化阐释、规律性升华,并在实践中加强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把握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的大趋势,坚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完善核心技术联合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部署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才能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自主的科技创新知识体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彰显其独特的时代价值、世界价值、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科技创新 人类科技文明新形态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生逻辑
3
作者 朱泽渊 庞虎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3,共13页
近代,无论是在“边缘”抗争的传统儒学,还是盛极一时的西方学术,皆因其自身存在不可克服的内在困境,无法代表中国学术的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在学术性、实践性和价值性等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使其超越中西而确立起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 近代,无论是在“边缘”抗争的传统儒学,还是盛极一时的西方学术,皆因其自身存在不可克服的内在困境,无法代表中国学术的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在学术性、实践性和价值性等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使其超越中西而确立起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引领地位。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将学术建设置于中国社会革命的逻辑视野,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规律、社会现实、文化发展方向等重大时代课题进行了创造性的剖析和解读,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引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同时,也建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深刻影响了近代中国学术的发展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哲学社会科学 学术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范式——走向“21世纪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被引量:2
4
作者 苏培君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3,共12页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方位,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世界走向中国”向“中国走向世界”时代坐标转换的必然要求,也是新的历史时期站在“作者中心地位”用中国话语、中国精神重新书写马...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方位,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世界走向中国”向“中国走向世界”时代坐标转换的必然要求,也是新的历史时期站在“作者中心地位”用中国话语、中国精神重新书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对于它的构建来说,其首要环节即是从宏观层面树立起构建的理论目标,明确其理论范式,以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构建成为可能。尝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视界、21世纪高新技术发展与当代全球新变局的哲学之思、中国传统哲学致思的基本向度与未来走向等三个维度出发,探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范式,会发现只有以“21世纪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为合理性与正当性的哲学视域,才能通向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由之路,创造出一种符合时代语境、中国语境乃至世界语境的新的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理论范式 “21世纪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结合”的逻辑证成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建构
5
作者 苏培君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61,共10页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提出的重大原创性命题,也是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根本前提。这一根本前提集中体现在问题逻辑、理论逻辑...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提出的重大原创性命题,也是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根本前提。这一根本前提集中体现在问题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层面:在问题逻辑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本土出场的具体化与形态化诉求以及中国传统哲学自身的限度回答了为何应当结合的问题(必然性问题),此回答全面描绘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本土化与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协同演进的历史图谱;在理论逻辑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活动生成论之本性及其在价值观上与中国传统哲学的高度契合性回答了何以能够结合的问题(可能性问题),此回答为“两个结合”打开了可能性空间;在实践逻辑层面,时代场域转换引起的哲学立场与结合方式的转变,以及从碎片化、抽象继承向整体性、历史性梳理的变革回答了以何种方式结合的问题(实践路径问题),此回答清晰厘定了新旧全球化格局转换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路径。从问题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方面出发揭示“两个结合”的出场逻辑,有助于基于“两个大局”的历史方位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培育其系统而深厚的理论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出场逻辑 历史性梳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构建的概念史探究——基于党政文献的分析
6
作者 储著武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173,共18页
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是由众多学科属性相近或相似的马克思主义学科组成的学科共同体(或曰学科群)。“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的概念,是21世纪以来中共中央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及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过程中逐步提出来... 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是由众多学科属性相近或相似的马克思主义学科组成的学科共同体(或曰学科群)。“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的概念,是21世纪以来中共中央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及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过程中逐步提出来的,并且频繁出现于党政文献之中。“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概念的形成过程,大致经历了初步提出阶段、充实完善阶段和创新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的概念,对于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内在逻辑关系、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共党史党建学两大学科的融合发展以及推动新一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实践意义,理应上升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重要政策性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学科 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 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 中共党史党建学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三大体系”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7
作者 刘永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1,共9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即确立了科学主体的地位,并在20世纪40年代确立了其民族科学大众的根本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三大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三大体系”有... 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即确立了科学主体的地位,并在20世纪40年代确立了其民族科学大众的根本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三大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三大体系”有其丰富的内涵但三者发展并不平衡“;三大体系”建设具有开创性和范式性,对后来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早期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理论与现实之间——“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昕桐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由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黑河学院思政部承办的东北三省马克思主义哲学年会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8月6—8日在黑龙江省黑河市成功举办。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术研讨会 当代中国 研讨会综述 理论与现实 黑龙江省 大学哲学 东北三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建构(笔谈) 被引量:16
9
作者 衣俊卿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15,共4页
关键词 政治哲学 中国马克思主义 时代使命 古希腊哲学 普遍性知识 西方哲学 笔谈 当代 哲学范式 苏格拉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中国生活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楹 张禹东 《东南学术》 2004年第5期51-56,共6页
从当代中国国家生活主题的变迁来审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及其理论成果,是一个重要的维度,也是解析中国当代生活视野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的立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对百年中国国家生活主题变迁... 从当代中国国家生活主题的变迁来审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及其理论成果,是一个重要的维度,也是解析中国当代生活视野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的立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对百年中国国家生活主题变迁的理论提升。由此,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坚持“生活第一性”原则,杜绝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抽象化、超历史、超民族化的错误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生活 马克思主义哲学 生活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体系构建探微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宪伦 张卫平 李恩华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24,共5页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认真研读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从中探寻、凝练和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体系并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而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新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认真研读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从中探寻、凝练和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体系并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而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新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获得的直接启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推进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发展的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国家意识形态教育主渠道职能,从而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有为才有位、到有位更有为"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 马克思主义中国 思想政治教育 哲学用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三大体系”建构 被引量:2
12
作者 孟轲 聂立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12,共5页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而且是一项庞大而又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深入探析如何建构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系统性、实践性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体系。当前,迫切需要建构...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而且是一项庞大而又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深入探析如何建构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系统性、实践性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体系。当前,迫切需要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话语体系、动力体系、评价反馈体系,以利于科学明确其发展的基础要素、驱动力量和规范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话语体系 动力体系 评价反馈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哲学建设——全国第八届马克思哲学论坛综述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闯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7-138,共2页
全国第八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于10月11—13日在武汉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隆重举行。本届马克思哲学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共同主办,论坛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哲学建设”。来自中国... 全国第八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于10月11—13日在武汉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隆重举行。本届马克思哲学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共同主办,论坛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哲学建设”。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共中央党校等国内5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一大批著名专家、知名学者和青年才俊出席了会议。与会专家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涵、实质、方法论原则、历史进程、基本经验、内在规律及其对当代中国哲学建设的重要意义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讨论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 当代中国哲学 马克思哲学 观点综述 论坛 中国社会科学院 国际学术交流 中共中央党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当代建构的探索性思考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培锋 刘先春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29,共5页
新世纪以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时代背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不断推进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促成了当代中国社会的重大转型。深刻变化了的国内外实际给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问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 新世纪以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时代背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不断推进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促成了当代中国社会的重大转型。深刻变化了的国内外实际给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问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越来越成为哲学界的共同追求。这不仅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问题意识,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诉求,同时还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民族化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新形态 当代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与回归——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演化逻辑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秀琴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7-22,共6页
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它的早期阶段和当代形态。由于受苏联 3 0年代教科书体系的影响 ,走出苏联模式与回归马克思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演化逻辑。
关键词 中国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苏联模式 哲学教材 传播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缺失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困境 被引量:7
16
作者 叶险明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21,共8页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形成和发展的路径,也是中国文化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形态。然而,目前中国尚未建构起以资本逻辑与权力逻辑关系为对象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致使学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批...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形成和发展的路径,也是中国文化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形态。然而,目前中国尚未建构起以资本逻辑与权力逻辑关系为对象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致使学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批判功能在整体上处于萎缩状态。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间的逻辑联系,以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对于中国意义的限定表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只有以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形态,才能够"直面中国社会重大现实问题",实现其现实批判功能,并创造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哲学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批判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东海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44-246,共3页
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历史重任,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阵地。对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研究及其重要性,很多学者论述已非常充分,但如何保障高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果则少有论及... 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历史重任,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阵地。对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研究及其重要性,很多学者论述已非常充分,但如何保障高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果则少有论及,即使有往往也是泛泛而谈,可操作性不强。本文提出了构建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质量保障体系的构想,期望使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质量保障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艺学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访博士导师陆贵山教授 被引量:3
18
作者 卢铁澎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5-86,共2页
中国当代文艺学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访博士导师陆贵山教授卢铁澎卢: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艺学体系,在新时期以来一直是文艺理论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当代文艺理论工作者不可推卸的历史重任。为此,人们对这一... 中国当代文艺学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访博士导师陆贵山教授卢铁澎卢: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艺学体系,在新时期以来一直是文艺理论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当代文艺理论工作者不可推卸的历史重任。为此,人们对这一课题不停地思考与探索,并且做过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当代文艺学 文艺学建设 文艺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陆贵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出场学派 被引量:2
19
作者 任平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1-44,共4页
一个时代的学术创新风格、特色和气派,总是以学派的形成为标识的。本次徐州会议①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中国学派暨出场学理论学术研讨会”为主题,郑重发表了《徐州宣言》,宣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中国学派”正式出场,具有十分重... 一个时代的学术创新风格、特色和气派,总是以学派的形成为标识的。本次徐州会议①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中国学派暨出场学理论学术研讨会”为主题,郑重发表了《徐州宣言》,宣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中国学派”正式出场,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中国学派 出场 当代中国 学术研讨会 创新风格 学理论 徐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范式”的出场与逻辑 被引量:3
20
作者 曹典顺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15,共7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变革研究范式,才能体现出其"流动性"的本质特性,展现出与中国道路发展相适应的创新思想体系。"原理范式"的出场,是因为以"教材模式"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范式"因... 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变革研究范式,才能体现出其"流动性"的本质特性,展现出与中国道路发展相适应的创新思想体系。"原理范式"的出场,是因为以"教材模式"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范式"因改革开放引起的时境变化,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需求。"原理范式"的最大特征莫过于认可"原理"的"差异性"。正是这一特征,使得"原理范式"仅在三十余年的发展中就创新出众多的学术成果。科学地理解"原理范式"展现出的"原理"的多样化和"原理表述"差异化的发展历史,以及深入理解"原理范式"所遵循的走向"创新——自由"的实践哲学范式,是准确地阐释和论证"原理范式"为何能够成为表征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合法性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道路 教科书范式 原理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