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体性·主体间性·后主体性——当代中国美学的三元结构 被引量:8
1
作者 苏宏斌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共6页
当代中国美学呈现为主体性、主体间性和后主体性三种思想所构成的三元结构。主体性思想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它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原型,把审美活动归结为主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构成了新时期美学的主流,在当今中国仍有其合理性;主体间性理... 当代中国美学呈现为主体性、主体间性和后主体性三种思想所构成的三元结构。主体性思想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它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原型,把审美活动归结为主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构成了新时期美学的主流,在当今中国仍有其合理性;主体间性理论以人与人的关系为原型,把审美活动看作主体之间的交流关系;后主体性思想是后工业社会的产物,它致力于重建人与自然、身与心之间的一体关系,把审美活动看作人与对象之间的平等交流。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主体性、主体间性和后主体性三种思想之间明显存在着逻辑上的递进关系,这一点在近现代西方思想中已得到印证。但在中国当下的特殊语境中,它们却相互并存,构成了一种奇特的话语景观。究其原因,概因为当代中国正处于一种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想的土壤纷然杂陈,它们都有各自的合理性,因此无法互相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主体间性 后主体性 当代中国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伦理生存美学:当代中国美学的重要方向——《心体与时间》述评
2
作者 唐圣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0-114,共5页
现代性是伦理生存审美的学术语境。审美共通感是伦理生存审美的机制。价值性的实践本体论是伦理生存审美的本体论基础。这种建基于价值性的实践本体论与中国传统儒家智慧会通之上的伦理生存美学在实质上是中国传统心性伦理学的现代性形... 现代性是伦理生存审美的学术语境。审美共通感是伦理生存审美的机制。价值性的实践本体论是伦理生存审美的本体论基础。这种建基于价值性的实践本体论与中国传统儒家智慧会通之上的伦理生存美学在实质上是中国传统心性伦理学的现代性形态,是当代中国哲学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伦理生存美学 审美共通感 价值性的实践本体论 当代中国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学重建与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四大形态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奎英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3-100,共8页
综观百年中国美学发展的历程,20世纪的两次美学“大讨论”,如果说是中国当代美学基本理论的确立阶段,20世纪90年代的论争和新世纪以来的美学转型研究,则触及对美学的反思与重建问题。在当今中国的美学研究中,生态美学(和环境美学)、生... 综观百年中国美学发展的历程,20世纪的两次美学“大讨论”,如果说是中国当代美学基本理论的确立阶段,20世纪90年代的论争和新世纪以来的美学转型研究,则触及对美学的反思与重建问题。在当今中国的美学研究中,生态美学(和环境美学)、生活美学、身体美学、文艺美学(或艺术美学),是表现出明显的美学重建意识并产生了标志性成果的几种重要美学理论形态。并且这几种美学形态不只是在中国语境中,而且也在西方语境中表现出来,或具有更早的类似形态。我们今天的美学重建应立足于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理论语境和现实问题,把握当今中西方美学研究的主导趋势,总结吸收当下美学理论形态研究取得的新进展,重建一种以生态审美为指向、以艺术审美为依托、以生活世界为基底、注重身体诸知觉的、既具有理论解释性又具有文化批判性和实践构成性的美学基本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重建 当代中国美学 美学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美学发展的新视角──“大众文化与当代美学话语系统”学术讨论会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国柱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89-91,共3页
当代中国美学发展的新视角──“大众文化与当代美学话语系统”学术讨论会综述马国柱审美本身是一种生命体验和愉悦身心的活动,是任何人(包括人民大众)都享有的自由“权力”。尤其是在商品社会的时代,这种自由的权力对普通大众来说... 当代中国美学发展的新视角──“大众文化与当代美学话语系统”学术讨论会综述马国柱审美本身是一种生命体验和愉悦身心的活动,是任何人(包括人民大众)都享有的自由“权力”。尤其是在商品社会的时代,这种自由的权力对普通大众来说,似乎显得更为重要了。随着社会“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 审美文化 中国当代美学 中国美学 话语系统 传统美学 学术讨论会 新视角 意识形态 大众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美学应该高扬人文精神 被引量:9
5
作者 张玉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34-41,共8页
本文认为,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当代美学的研究和建构应该高扬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为中心,高度肯定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倡导人的本性和人的解放的思想和态度,它的核心就是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为了高扬人文精神,研究... 本文认为,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当代美学的研究和建构应该高扬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为中心,高度肯定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倡导人的本性和人的解放的思想和态度,它的核心就是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为了高扬人文精神,研究和建构中国当代美学,就应该充分了解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精神的特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体论和能动的反映论,走向“自由创造”的创造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精神 中国美学 实践本体论 人的本质 人文主义 能动的反映论 中国当代美学 审美意识 中国文化 自由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谈当代中国语境中的实践存在论美学 被引量:15
6
作者 朱立元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1,共7页
近年来,在学界形成了关于实践存在论美学的论争。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提出源于对当代中国实践美学的反思,而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存在论维度对于突破现有实践美学的理论局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立足于中国当代美学的独特语境,实践存在论美学在... 近年来,在学界形成了关于实践存在论美学的论争。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提出源于对当代中国实践美学的反思,而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存在论维度对于突破现有实践美学的理论局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立足于中国当代美学的独特语境,实践存在论美学在马克思的存在论这一新的理论视域中提出并思考了当前美学可能的突破之途,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美学、现代美学的多重学术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美学 实践美学 实践存在论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美学方法论:误区与出路 被引量:8
7
作者 胡友峰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共7页
中国当代美学理论建构存在着严重的方法论弊端:一是从哲学方法论出发来建构美学理论,将美学视为哲学的分支,将哲学命题不经过改造直接代入美学研究之中;二是从科学的方法论出发来建构美学理论,将美学视为一种科学的存在方式,企图用精确... 中国当代美学理论建构存在着严重的方法论弊端:一是从哲学方法论出发来建构美学理论,将美学视为哲学的分支,将哲学命题不经过改造直接代入美学研究之中;二是从科学的方法论出发来建构美学理论,将美学视为一种科学的存在方式,企图用精确的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美学;这两大误区支配着中国当代美学研究,成为中国当代美学理论创新的障碍;要解决这两大方法论误区,就应该恢复美学作为人文学科的本性,用人文的方法来建构美学理论,重建属于美学学科自身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美学 方法论 误区 出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古代美学困境与中国当代美学的建构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志雄 胡友峰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8-101,共4页
西方古代美学以客观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范式,在思维方式上深深陷入主客二分的二元论困境之中,中国当代美学的理论建构应该克服西方古代美学困境,超越二元论的思维模式,采用复杂辩证的思维模式,摆脱科学主义方法论的束缚,从而使中国美学... 西方古代美学以客观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范式,在思维方式上深深陷入主客二分的二元论困境之中,中国当代美学的理论建构应该克服西方古代美学困境,超越二元论的思维模式,采用复杂辩证的思维模式,摆脱科学主义方法论的束缚,从而使中国美学由古典的形态向现代的形态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古代美学 二元论 困境 中国当代美学 思维模式单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弓 张玉能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1-59,124,共9页
中国当代美学目前正处于冷静思考、平稳发展的历史时期。当前的美学论争波澜不惊,已经形成了多元发展的格局。但是,有些提法和苗头却值得注意。其实,要进一步发展中国当代美学,就应该保持多元发展的态势。与此同时,中国当代美学各家各... 中国当代美学目前正处于冷静思考、平稳发展的历史时期。当前的美学论争波澜不惊,已经形成了多元发展的格局。但是,有些提法和苗头却值得注意。其实,要进一步发展中国当代美学,就应该保持多元发展的态势。与此同时,中国当代美学各家各派还应该在各自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深入研究哲学美学、文艺美学、审美教育、审美文化等基本问题和具体问题,做出各自高质量、高水平的成果,共同推进中国当代美学的进一步发展,共同建设中国特色当代美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美学 多元发展 深入开掘 中国特色当代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是人的本真境域的显现——兼评中国当代美学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矗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4-91,共18页
近代以来,西方哲学主要形成了两大模式:认识论与存在论。认识论的特征是在主客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中寻求事物的唯一本质;存在论的特征是在心物一体相融的思维模式中寻求事物动态展开的多元境域。前者易于把握,但格局偏狭;后者不易把握,但... 近代以来,西方哲学主要形成了两大模式:认识论与存在论。认识论的特征是在主客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中寻求事物的唯一本质;存在论的特征是在心物一体相融的思维模式中寻求事物动态展开的多元境域。前者易于把握,但格局偏狭;后者不易把握,但却有整体、丰富把握事物之妙。当代中国美学中的“实践论美学”“生命美学”,以及诸后实践美学,均各有其理论贡献,但所依据的哲学模式主要是认识论的,对存在论的理解、借用还未真正上路,其原因则是没有真正弄懂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海德格尔对存在的研究经历了“此在基础存在论”时期、“形而上学”时期、“本有与返回大地之思”时期三个阶段,其基本的看法是:“存在”是此在的展开状态;“存在”等于“无之无化”;“存在”是“天地神人”之四方圆舞,或“本有”之二重性一体共存之差异化运作本身。文章根据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提出了“美是人的本真境域的显现”之命题,其具体内容包括:美是人与对象的快乐关系(愉悦感);美是实现人的自由超越本性的情感形式(自由感);美是人的完善无意识的升华现象(完整感);美是人的本真境域的显现(本真境域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美学 实践美学 生命美学 海德格尔 存在论 本真境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美学史》与中国当代美学的知识建构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本朝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9-703,共5页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与中国当代美学知识生产之间有着密切的历史联系。《西方美学史》既体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历史想象和价值诉求,又参与了中国当代美学学科知识的建构。在时代意图与学术理性、政治意识与个人感受之间,它试图寻找一种...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与中国当代美学知识生产之间有着密切的历史联系。《西方美学史》既体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历史想象和价值诉求,又参与了中国当代美学学科知识的建构。在时代意图与学术理性、政治意识与个人感受之间,它试图寻找一种平衡力量,实现对西方美学史的马克思主义阐释。但在真知灼见和历史叙述的从容背后,也有难以言说的压抑和痛苦,有文本的矛盾和缝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美学史》 中国当代美学 知识建构 学术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述史视野中的中国当代美学学科建设——“中国当代美学口述史”课题主旨报告及资料分析(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世涛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1-122,187,共13页
美学学科建设是中国当代美学史的重要内容,"中国当代美学口述史"课题从口述史的角度介入中国当代美学的学科建设,课题把访谈获得的资料和其他研究成果结合起来,围绕美学原理类教材、中国古代美学史著述、西方美学研究、美育... 美学学科建设是中国当代美学史的重要内容,"中国当代美学口述史"课题从口述史的角度介入中国当代美学的学科建设,课题把访谈获得的资料和其他研究成果结合起来,围绕美学原理类教材、中国古代美学史著述、西方美学研究、美育及其研究、美学研究资料建设、"美学热"时的美学期刊、外国美学论著翻译、当代美学家的研究资料、美学研究资料的搜集,以及与此相联的中国当代美学研究机构等议题,梳理了中国当代美学的学科建设。课题提供了丰富而新鲜的材料,并吸收了这些资料和其他研究成果,克服了以往研究的不足,为重新研究中国当代美学提供了新的维度,既有助于全面地了解中国当代美学的学科建设,同时,又能够促进我们全面、科学、实事求是地评价中国当代美学的得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美学 口述史 学科建设 美学研究 资料搜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述史视野中的中国当代美学论争——“中国当代美学口述史”课题主旨报告及资料分析(上)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世涛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0-148,共9页
口述史是学术研究的重要方式,"中国当代美学口述史"课题就是尝试运用这种方法研究中国当代美学的尝试。在中国当代美学史上,美学论争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既有助于澄清是非,又增进了共识。课题以当代美学参与者集中关注的周... 口述史是学术研究的重要方式,"中国当代美学口述史"课题就是尝试运用这种方法研究中国当代美学的尝试。在中国当代美学史上,美学论争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既有助于澄清是非,又增进了共识。课题以当代美学参与者集中关注的周谷城美学思想批判、形象思维讨论、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讨论为议题,研究了这些论争的相关背景、大致过程和分歧,有助于我们了解、认识这些论争;中国美学史;美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美学 口述史 美学论争 中国美学 美学思想 流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美学建设的三个问题──兼谈否定主义美学对实践和后实践美学的超越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炫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1-54,共4页
关键词 否定主义美学 后实践美学 美学建设 中国当代美学 审美活动 社会性 三个问题 本体性否定 生命美学 理性主义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美学史》的“论述”性质与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俐俐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6-169,共4页
《中国现当代美学史》的新世纪美学"史"之叙述,主要体现为直接提出问题、发现陈述对象的内在矛盾予以分析、美学理念相通或相符处予以充分阐述、寻求方法论的相近相通给予确认性叙述等四种主要介入方式。质言之,《中国现当代... 《中国现当代美学史》的新世纪美学"史"之叙述,主要体现为直接提出问题、发现陈述对象的内在矛盾予以分析、美学理念相通或相符处予以充分阐述、寻求方法论的相近相通给予确认性叙述等四种主要介入方式。质言之,《中国现当代美学史》"史"之叙述描写,业已具有"论述"之性质。此性质给予的思考和启示为:其一,考察此史可信与否,实质是考察渗透于其中的美学理念和思想可信否,自然将审视和评判目光聚焦于写此史的美学家,反转去阅读和理解撰写此史的美学家著作。其二,此史具有学术讨论的合理性,尤其具有质疑撰写者本人美学体系的合理性。撰写者开放了一个供大家讨论的学术空间。其三,启示人们关注六位美学家理论相互之间具有若干相通之处,探究相通之处的合理性并予以深入研究,此举更有可能接近科学可信的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中国当代美学史》 “论述”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美学启航的讯号──潘知常教授《生命美学》述评 被引量:1
16
作者 劳承万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94-96,共3页
中国当代美学启航的讯号──潘知常教授《生命美学》述评劳承万刚过而立之年,潘知常便向中国美学界抛出了三本硬实实的著作:《美的冲突》、《众妙之门》、《生命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25万字)。其中(生命美学》... 中国当代美学启航的讯号──潘知常教授《生命美学》述评劳承万刚过而立之年,潘知常便向中国美学界抛出了三本硬实实的著作:《美的冲突》、《众妙之门》、《生命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25万字)。其中(生命美学》的出版,在他个人的学术史上,是不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美学 中国当代美学 审美活动 述评 马克思主义 生命存在 知常 “物” 讯号 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现当代美学研究的主观化偏向与出路 被引量:1
17
作者 贺天忠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20,共6页
中国现当代美学深受西方近现代和后现代自由主义美学思想的影响,西方自由主义美学的思想资源不断被中国美学家们吸收和借重的同时,其美学本原论被中国化的过程和研究成果中都带有浓厚的主观化色彩。这种唯心主义的美学本原论是对马克思... 中国现当代美学深受西方近现代和后现代自由主义美学思想的影响,西方自由主义美学的思想资源不断被中国美学家们吸收和借重的同时,其美学本原论被中国化的过程和研究成果中都带有浓厚的主观化色彩。这种唯心主义的美学本原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美学思想进行生吞活剥的解读以至疏离而造成的。中国美学要实现科学健康的推进发展,不能不对美学的哲学理论基础、研究对象和范围以及本原论等这些重大的根本的美学理论问题重新进行深刻的反思,以寻找新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自由主义美学 中国当代美学 主观化 美学本原论 主体实践美学 主客体生成(实践)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之维与文化之维的会通——兼及对中国当代美学的启示
18
作者 韦拴喜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9-193,共5页
审美之维与文化之维的会通不仅缘于它们自身的天然联系及本质内涵的一致性,也是当代文化语境中美学学科向纵深发展的现实需求。审美文化学与文化美学试图通过对生命价值与人类文明之理想形态的知识建构,促成审美之维与文化之维的深层会... 审美之维与文化之维的会通不仅缘于它们自身的天然联系及本质内涵的一致性,也是当代文化语境中美学学科向纵深发展的现实需求。审美文化学与文化美学试图通过对生命价值与人类文明之理想形态的知识建构,促成审美之维与文化之维的深层会通,从而开启美学研究的新思路、新方向。基于审美之维与文化之维的联姻关系日益密切的趋势,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理应坚持理论思辨与现实关切相结合,以反思性、批判性意识干预大众的政治生活与文化生活,以开放与恪守并举的姿态实现与中国传统资源的有效对接以及与西方外来文化的平等对话,从而建构既适应时代的文化现状又体现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文化 会通 中国当代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纲纪与中国当代美学
19
作者 张玉能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7-80,共4页
刘纲纪是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他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形成了自己的完整美学体系。刘纲纪的美学体系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论为基础,以实践的自由为核心,以全面能动的反映论为主体性论纲,结合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实践的体验的实... 刘纲纪是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他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形成了自己的完整美学体系。刘纲纪的美学体系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论为基础,以实践的自由为核心,以全面能动的反映论为主体性论纲,结合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实践的体验的实践美学体系。他在中国当代美学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承前启后,坚持实践观点,借鉴西方,打通中西马,推进了中国当代美学的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纲纪 中国当代美学 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美学的“非美学”担当及其原因
20
作者 李跃红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43,共3页
中国当代美学曾引发美学史上鲜有的广泛兴趣与热潮。此非由于单纯艺术与美学原因,其中包含丰富的思想史内容。这也使中国当代思想某些阶段带有"美学"色彩。中国当代美学的"非美学"担当,既有现实特征、需要及个人原... 中国当代美学曾引发美学史上鲜有的广泛兴趣与热潮。此非由于单纯艺术与美学原因,其中包含丰富的思想史内容。这也使中国当代思想某些阶段带有"美学"色彩。中国当代美学的"非美学"担当,既有现实特征、需要及个人原因,也和美学与生俱来的"超艺术"特质密切相关。认识这一切,对于应对当前艺术与美学边缘化状态甚有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美学 德国古典美学 意志论美学 美学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