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创新要求与领导者的责任
1
作者 贾高建 《理论视野》 2002年第2期20-22,共3页
当我们站在新的21世纪的开端,审视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的时候,不难看出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至关重要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上,社会各方面发展的创新要求十分突出地表现出来,并成为制约整个发展进程的关键。作为一名领导者,必须意识... 当我们站在新的21世纪的开端,审视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的时候,不难看出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至关重要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上,社会各方面发展的创新要求十分突出地表现出来,并成为制约整个发展进程的关键。作为一名领导者,必须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责任;必须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这种创新要求,并将其贯穿到自己的工作中去,通过领导工作的创新而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的创新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领导者 创新要求 发展阶段 21世纪 领导工作 社会转型 社会现代化 模式重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当前中国社会大变动的哲学思考的可喜成果——《当代中国社会哲学》评介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歌德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59-60,53,共3页
南开大学哲学系陈晏清教授主编的《当代中国社会哲学》一书,一九九○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洋洋四十万言的著作,对于当前中国社会大变动的各个方面,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作了宏观的整体的考察。该书的出版,是... 南开大学哲学系陈晏清教授主编的《当代中国社会哲学》一书,一九九○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洋洋四十万言的著作,对于当前中国社会大变动的各个方面,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作了宏观的整体的考察。该书的出版,是我国哲学工作者研究现实问题的可喜成果,是一本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初读本书,我觉得本书研究方法有如下特点是值得学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商品经济 规律性 哲学思考 社会哲学 政治 民族精神 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哲学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个全面”: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新阶段——关于“四个全面”的方法论思考
3
作者 范聪卓 盛新娣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52-58,共7页
文化从根本上可以说是对特定社会实践的反映和再现,其映现形式的完善与更新就是某种文化的发展。作为一种高层次文化形式的完善与更新,理论的发展就是某种深层、根本性意义上的文化发展。当代中国社会文化深层、根本性的发展,是反映和... 文化从根本上可以说是对特定社会实践的反映和再现,其映现形式的完善与更新就是某种文化的发展。作为一种高层次文化形式的完善与更新,理论的发展就是某种深层、根本性意义上的文化发展。当代中国社会文化深层、根本性的发展,是反映和再现当代中国社会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不断完善与更新。"四个全面"标志着这种理论的又一次完善与更新,将中国社会文化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它深刻体现了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突出特征,深层映现出中国社会实践的具体进展,深度引领并推动着思维方式的转变与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全面” 文化 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发展辩证法与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理论研讨会综述
4
作者 杨信礼 《理论视野》 2004年第2期42-44,共3页
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广东哲学学会等单位联合发起和主办的“社会发展辩证法与当代中国发展道路... 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广东哲学学会等单位联合发起和主办的“社会发展辩证法与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理论研讨会,于2003年11月在广东省东莞市召开。会议围绕社会发展辩证法和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观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发展辩证法与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理论研讨会 综述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特色 科学发展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问题域
5
作者 陈立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05年第1期32-66,共35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表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为了建构一个严密自洽的理论学说,在与其他学说的思想博弈中占居上风,而是要用来解答"中国何处去"的时代课题,寻找国家独立民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表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为了建构一个严密自洽的理论学说,在与其他学说的思想博弈中占居上风,而是要用来解答"中国何处去"的时代课题,寻找国家独立民族振兴之策。从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来看,切中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是作为舶来品的任何一种外来学说可以在中国立足的一般性要求。马克思毕生以"改变世界"为己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市场经济体制 马克思恩格斯 利益主体 黑格尔 问题域 法制现代化 中国传统社会 法权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