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空间生产与文化症候:当代中国电影的城中村图绘 |
叶航
李新纪元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2
|
论当代中国电影中的梦境叙事 |
王如一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当代中国电影合拍片的发展模式与态势 |
陈犀禾
鲜佳
|
《中国文艺评论》
|
2016 |
5
|
|
4
|
谁的民族电影:当代中国电影的建构与转折——论中国年轻一代的电影发展及其文化语码 |
丁亚平
|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
2011 |
3
|
|
5
|
双生花:双重身体·双重身份·双重生命——对当代中国电影中一种视觉主题与叙事模式的研讨 |
陈晓云
|
《文化艺术研究》
|
2009 |
4
|
|
6
|
80年代:“花朵”模式的延续——当代中国电影的教育成长叙事 |
杜霞
|
《扬子江(评论)》
|
2007 |
2
|
|
7
|
当代中国电影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美学交融 |
岳昆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8
|
解析当代中国电影中反差艺术的独特美——以《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为例 |
李玲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9
|
当代中国电影明星制度的萌芽——从明星集群效应看电影版越剧《五女拜寿》 |
徐锦萍
|
《戏剧之家》
|
2014 |
1
|
|
10
|
数字技术影响下当代中国电影审美观念解读 |
姚佩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18 |
1
|
|
11
|
当代中国电影“边疆叙事”主题演变探微 |
熊立
|
《艺苑》
|
2014 |
0 |
|
12
|
“离婚”进行曲──当代中国电影与“戏剧模式” |
吴戈
|
《民族艺术研究》
|
1996 |
3
|
|
13
|
浅析电影的奇观本质与当代中国电影的奇观化 |
李琳琳
|
《电影评介》
|
2009 |
9
|
|
14
|
当代中国电影与传统上海想象 |
吴亚丹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5
|
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后现代主义创作 |
虞吉
|
《福建艺术》
|
1999 |
2
|
|
16
|
后现代思潮与当代中国电影 |
陈捷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2002 |
1
|
|
17
|
论当代中国电影中的乡土叙事 |
郑蒙
陈岩
|
《艺术科技》
|
2023 |
0 |
|
18
|
当代中国电影艺术的“后现代”特性 |
周全星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9
|
一本讨论性意识在当代中国电影中的新书 亮色在阴影中闪烁 |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20
|
当代中国电影中的民国故事:集体记忆与创新传统 |
廖金凤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2014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