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形态的研究及启示 |
饶先来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2
|
当代中国文论话语形态及新媒介文论话语形态建构 |
单小曦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理论先行:中国当代的文学批评形态 |
邓程
|
《中文自学指导》
|
2005 |
0 |
|
4
|
从文学批评到批评史、当代文学批评史及其学科建设问题——《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绪言节选 |
吴俊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9
|
|
5
|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研究刍议 |
吴俊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6
|
文学批评的“中国话语”:“当代性”视域下的阐释焦虑与反思求变 |
杨吉华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7
|
文学文化批评的再批评——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方法的回望与反思 |
卢洪涛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3
|
|
8
|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当代形态问题 |
詹艾斌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9
|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理论特质 |
张玉勤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10
|
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与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介入理念 |
欧阳可惺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1 |
3
|
|
11
|
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成熟 |
季水河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12
|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现状与前景——访著名文学评论家张炯先生 |
刘平
|
《社会科学家》
CSSCI
|
1997 |
1
|
|
13
|
批评史:国家文学和制度规范的视阈--关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的若干思考 |
吴俊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
2021 |
5
|
|
14
|
影响的焦虑:西方话语资源与当代中国文学批评 |
李建盛
|
《中国文学研究》
|
2000 |
1
|
|
15
|
略谈西方文学批评史研究在当代中国 |
杨冬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6
|
遥寄祝贺与敬意--致“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颁奖会的贺信 |
陈建功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7
|
对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思考 |
吴剑林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4
|
|
18
|
论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历史嬗变 |
刘建祥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19
|
“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授奖辞 |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6
|
|
20
|
他人的酒杯──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阅读札记 |
陈志红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