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4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中国文学的“再政治化”问题 被引量:4
1
作者 何言宏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40,共9页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文学 “去政治化” “文化大革命” 政治文化 “文革”时期 主流意识形态 历史性变化 革命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文学的历史境遇——从“传统”的视点看 被引量:2
2
作者 吴俊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49,共6页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文学 传统 境遇 历史 改革开放 纪念 共和国 五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崇高的原始阐释与当代中国文学崇高品格的形成 被引量:2
3
作者 姜桂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3-137,160,共6页
崇高的原始阐释与当代中国文学崇高品格的形成姜桂华崇高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在西方美学史上被很多美学家论述过,而第一个对崇高进行探讨的是古罗马的朗吉弩斯①,他在《论祟高》中对崇高的涵义、审美特征、来源等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崇高的原始阐释与当代中国文学崇高品格的形成姜桂华崇高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在西方美学史上被很多美学家论述过,而第一个对崇高进行探讨的是古罗马的朗吉弩斯①,他在《论祟高》中对崇高的涵义、审美特征、来源等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鲍桑葵在《美学史》中这样评价《论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吉弩斯 崇高品格 当代中国文学 文学作品 创作主体 古代文论 西方文艺理论 作家 西方文论 精神境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双重标本——王蒙作品的海外传播与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薛红云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4-191,共8页
王蒙是当代文学史上一个特殊的存在。他集作家、知识分子、官员等多重身份于一身,著述涉猎于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红楼梦》研究等多方面,又经历了建国后的各种政治和文化风波,可以说是当代中国的一面镜子,是研究当代中国文学、文... 王蒙是当代文学史上一个特殊的存在。他集作家、知识分子、官员等多重身份于一身,著述涉猎于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红楼梦》研究等多方面,又经历了建国后的各种政治和文化风波,可以说是当代中国的一面镜子,是研究当代中国文学、文化包括政治的一个绝佳的标本。由于王蒙的特殊经历和特殊身份,他的很多作品被翻译到国外,并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文学 文化研究 海外传播 王蒙 作品 标本 《红楼梦》研究 当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的焦虑:西方话语资源与当代中国文学批评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建盛 《中国文学研究》 2000年第4期74-80,共7页
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学批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在西方话语影响下的文学批评 ,它体现了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置身于中国文学发展和现状自身与西方话语资源他者结构关系中的一种焦虑状态 ,尤其是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体现在中国文学现状的把... 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学批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在西方话语影响下的文学批评 ,它体现了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置身于中国文学发展和现状自身与西方话语资源他者结构关系中的一种焦虑状态 ,尤其是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体现在中国文学现状的把握与西方后现代话语移用之间的这种焦虑体现得更为明显。本文通过对 80年代以来的西方话语影响下的中国文学批评的论述 ,阐述西方话语影响下的中国文学批评的焦虑 ,并认为 ,应该辩证地理解中国文学批评与西方话语影响之间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批评 当代中国文学 西方话语 他者 阐述 自身 倾向 年代 肯定 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中国文学的语言意识与语言革命
6
作者 吴秀明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3-108,共6页
中国当代文学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是缺乏语言自觉意识的,往往将“语言”与“言语”相混淆。从 20世纪 80年代伊始,在新的审美观、语言观的影响推动下,经过反复不断的艺术实践,才逐步确立起符合文学本体特征的语言表现体系。从横向... 中国当代文学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是缺乏语言自觉意识的,往往将“语言”与“言语”相混淆。从 20世纪 80年代伊始,在新的审美观、语言观的影响推动下,经过反复不断的艺术实践,才逐步确立起符合文学本体特征的语言表现体系。从横向共时态角度观照,大致可归纳为雅、俗、奇、杂四种类型。而就内在叙述语言特别是就深层叙述语境来看,则明显呈现由审美向审丑置换的发展趋向。这从一个则面反映了转型期美丑语境的深刻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文学 语言革命 文学本体 语言自觉 中国当代文学 叙述语言 审丑 语境 语言观 呈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的空间转向:从文化记忆到商品展示——当代中国文学文本空间中“西方文本”的寓意
7
作者 罗慧林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91,共11页
身体作为空间景观的一种形式和空间批评紧密相连,如空间批评的奠基人列斐伏尔所认为的,需要“把身体提升到元哲学的中心位置”,①在他看来,“哲学背叛了身体,它积极参与了舍弃身体的伟大的隐喻化进程之中,并且否定了身体本身”,... 身体作为空间景观的一种形式和空间批评紧密相连,如空间批评的奠基人列斐伏尔所认为的,需要“把身体提升到元哲学的中心位置”,①在他看来,“哲学背叛了身体,它积极参与了舍弃身体的伟大的隐喻化进程之中,并且否定了身体本身”,其实,“整个(社会)空间都从身体开始,不管它是如何将身体变形以至于彻底忘记了身体,也不管它是如何与身体彻底决裂以至于要消灭身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空间 当代中国文学 身体 商品展示 文化记忆 空间转向 寓意 西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身说话的叙事伦理——当代中国文学叙事主体的精神变异
8
作者 袁苏宁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7-71,共5页
在现代叙事理念中,经验作者被隐含作者所取代,作家在叙事中隐去真身,幻化出另一幅精神生命和人格面具,成为"隐身说话的人"。这一带有鲜明形式主义批评和文本中心主义色彩的叙事学理论,在多元化和相对主义盛行的当代中国文化... 在现代叙事理念中,经验作者被隐含作者所取代,作家在叙事中隐去真身,幻化出另一幅精神生命和人格面具,成为"隐身说话的人"。这一带有鲜明形式主义批评和文本中心主义色彩的叙事学理论,在多元化和相对主义盛行的当代中国文化语境中,引起了批评界的学术热情和呼应,成为文学批评重要的理论工具和当代写作者的叙事姿态。伴随着现代叙事理念的普遍认同和泛化,当代中国文学叙事主体的精神发生了变异,也深刻地浸染和动摇了中国文学深远的审美文化精神传统。中国文学叙事主体劣质的精神面相,显示了当代中国叙事主体转换和生成的艰难。而对于当代写作者来说,矫治叙事主体的"病相人格"或许需要从隐身的"文本时空"返身,重塑"经验作者"的"现实时空",并重新倾听和呼唤一种能够整合分裂的主体意识的主导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理念 当代中国文学 叙事主体 经验作者 隐含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文学的辉煌梦想
9
作者 李咏吟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85-91,共7页
当代中国文学的辉煌梦想李咏吟在潜意识中,许多作家都在等待着诺贝尔文学奖。对于中国作家和中国人来说,这种渴望比任何一个民族都来得强烈。对于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曾经创造出人类最奇美的文学艺术的国度来说,西方的诺贝尔文学奖... 当代中国文学的辉煌梦想李咏吟在潜意识中,许多作家都在等待着诺贝尔文学奖。对于中国作家和中国人来说,这种渴望比任何一个民族都来得强烈。对于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曾经创造出人类最奇美的文学艺术的国度来说,西方的诺贝尔文学奖始终给中国以一种对抗的背影。这种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诺贝尔文学 当代中国文学 美学原则 作家 福克纳 语言 人格精神 诺贝尔奖 生命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文学隔岸观 被引量:1
10
作者 萩野脩二 辻田正雄 +1 位作者 夏刚 田星 《当代作家评论》 1988年第2期26-38,共13页
1987年12月25日,日本京都夏:今天鼎足而谈,正赶上圣诞,因而不免生出几分“舞台意识”。先请二位“自报家门”,与当代中国文学的缘份、研究分野和成果…… 萩野:我1941年生于东京,1960年入京都大学。当时中国文学专业集中在古典。我属于... 1987年12月25日,日本京都夏:今天鼎足而谈,正赶上圣诞,因而不免生出几分“舞台意识”。先请二位“自报家门”,与当代中国文学的缘份、研究分野和成果…… 萩野:我1941年生于东京,1960年入京都大学。当时中国文学专业集中在古典。我属于不用功分子,毕业论文选题是赵树理研究,主要图他有名,而且作品少,省事。当时赵树理算是革命作家,人民作家,我倒觉得他以至整个“山药蛋派”也有不足和枯燥无味的一面。“文革”结束后,总算知道这此相法还算对头,也得以将其公之于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文学 新时期文学 中国文学研究 作家 早期作品 日本人 六十年代 王安忆 张承志 北京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与当代中国文学 被引量:1
11
作者 约翰.钦纳里 余凤高 《鲁迅研究动态》 1985年第3期23-28,共6页
在一九二八年太阳社、创造社左翼作家批评鲁迅落后于时代时写的一篇著名文章中,钱杏村(阿英)声言阿Q的时代已经过去。五十年后,陈白尘把《阿Q正传》改编成戏剧,作为鲁迅一百周年纪念的组成部分在一九八一年上演,结尾是解说员宣称,阿Q虽... 在一九二八年太阳社、创造社左翼作家批评鲁迅落后于时代时写的一篇著名文章中,钱杏村(阿英)声言阿Q的时代已经过去。五十年后,陈白尘把《阿Q正传》改编成戏剧,作为鲁迅一百周年纪念的组成部分在一九八一年上演,结尾是解说员宣称,阿Q虽然没有碰过女人,但他不会断子绝孙,因为他的后代要继续不绝下去。当然,可以把这显然矛盾的两种说法折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当代中国文学 《阿Q正传》 创造社 陈白尘 左翼作家 周年纪念 戏剧 太阳 鲁迅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历史嬗变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建祥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3-96,共4页
文学批评史与文学史的同源一脉 ,决定了中国文学批评随着中国文学史历史的演进着 ;批评家与文学家的二重性 ,决定了文学批评受批评主体要素的影响而发生嬗变。文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对中国文学批评的历史演进与当... 文学批评史与文学史的同源一脉 ,决定了中国文学批评随着中国文学史历史的演进着 ;批评家与文学家的二重性 ,决定了文学批评受批评主体要素的影响而发生嬗变。文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对中国文学批评的历史演进与当代嬗变 ,进行了细致而深刻的剖析与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批评 当代中国文学 批评主体 文学批评史 中国文学 批评家 历史嬗变 文学 历史唯物主义 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界对“乌托邦文学”的误读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小青 《当代文坛》 CSSCI 2005年第1期17-19,共3页
关键词 乌托邦文学 当代中国文学 独特 理想世界 误读 描绘 自身 西方 发展影响 重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形态的研究及启示 被引量:5
14
作者 饶先来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0-122,共3页
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形态具有针对现实和中西理论整合与重构的特征,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文学批评出现了“理论的批评化”和“批评的理论化”倾向。而加强原创精神和理论创新是建设中国理想形态的文学批评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形态 理论的批评化 批评的理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夫卡对当代中国文学的影响和启示 被引量:4
15
作者 曾艳兵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0-87,共8页
对中国当代作家产生过影响的20世纪西方作家可以排列出一个很长的名单,但卡夫卡的影响无疑是十分突出和深刻的,并且这种影响还有进一步扩展和深入的趋势。马尔克斯影响了莫言,而卡夫卡又影响了马尔克斯。卡夫卡不仅间接地影响了莫言,而... 对中国当代作家产生过影响的20世纪西方作家可以排列出一个很长的名单,但卡夫卡的影响无疑是十分突出和深刻的,并且这种影响还有进一步扩展和深入的趋势。马尔克斯影响了莫言,而卡夫卡又影响了马尔克斯。卡夫卡不仅间接地影响了莫言,而且还直接地影响了莫言的创作观念和方法。卡夫卡影响了中国当代很多作家,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荒诞而真实的艺术世界;新颖而独特的创作观念;独立特行的业余作家;陌生而熟悉的文化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 中国当代文学 影响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思潮辨析为特色——读黄伟宗《当代中国文学》
16
作者 朱子庆 《广东社会科学》 2003年第1期167-168,共2页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文学 黄伟宗 思潮辨析 文艺理论批评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情结”─—从《夜读偶记》谈起 被引量:1
17
作者 殷国明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6期103-110,共8页
当代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情结”─—从《夜读偶记》谈起殷国明现实主义(realism)对中国文学来说,是一个极其醒目的概念。我们不仅能够在几乎所有文学史,大学理论和谈论文学的场合遇到它,而且为此不断地卷入一场又一场的论... 当代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情结”─—从《夜读偶记》谈起殷国明现实主义(realism)对中国文学来说,是一个极其醒目的概念。我们不仅能够在几乎所有文学史,大学理论和谈论文学的场合遇到它,而且为此不断地卷入一场又一场的论争之中。在当代中国,在所有的文学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情结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当代中国文学 冯雪峰 反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文学 创作方法 真实性 秦兆阳 现实主义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今日批评家"与当代中国文学 被引量:1
18
作者 曾攀南方文坛编辑部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0年第4期33-42,共10页
《南方文坛》的"今日批评家"栏目在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界独具特色,20多年来持之以恒地催生青年批评人才的成熟,被誉为"青年批评家的摇篮",《南方文坛》也被称为"中国文坛的批评重镇".本文从共振与争鸣、前... 《南方文坛》的"今日批评家"栏目在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界独具特色,20多年来持之以恒地催生青年批评人才的成熟,被誉为"青年批评家的摇篮",《南方文坛》也被称为"中国文坛的批评重镇".本文从共振与争鸣、前沿与开放、深耕与辐射、边缘与中心等若干层面,分析"今日批评家"及围绕该栏目的多元探索与多重联动,揭示其如何以"凝聚批评新力量,互启文学新思想"为宗旨,探入当代中国文学的丰富复杂的腹地,与批评家"相携而行",汇聚批评的力量,建构批评的场域,以鲜明的姿态和立场,与中国文学的当代发展形成深层的互文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文坛》 今日批评家 当代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届“当代中国文学优秀批评家奖”获奖名单
19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4,共1页
由《当代作家评论》设立的第三届“当代中国文学优秀批评家奖”,在初选后的十位候选人中,经过九位评委记名投票,以超过半数以上得票为通过,决定授予五位批评家第三届“当代中国文学优秀批评家奖”。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文学 家奖 孟繁华 贺绍俊 黄发有 施战军 白烨 刘醒龙 迟子建 陈晓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届“当代中国文学优秀批评家奖”授奖辞
20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6,共2页
孟繁华 孟繁华是当代中国文学重要的批评家。他的批评熔铸着一贯的真诚、敏锐和激情,形成了他独特的格局、气象和视野。从自成一家的学术史和文学史的编撰,到对世纪之交中国文化现象的关注,再到对新世纪文学研究的倡导,他始终站在文学... 孟繁华 孟繁华是当代中国文学重要的批评家。他的批评熔铸着一贯的真诚、敏锐和激情,形成了他独特的格局、气象和视野。从自成一家的学术史和文学史的编撰,到对世纪之交中国文化现象的关注,再到对新世纪文学研究的倡导,他始终站在文学现场的第一线,秉承着理想主义者的风姿,激扬文字,挥斥方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文学 孟繁华 中国当代文学 家奖 世道人心 贺绍俊 黄发有 十年 白烨 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