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如何利用多国档案文献
被引量:4
- 1
-
-
作者
梁志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
-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4-28,共5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周边国家对华关系档案收集及历史研究”(15@zh009)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近年来,进一步扩展解密档案文献发掘和利用的范围,大体上已成为国际和国内外交史学界的共识,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者也在其列。共识虽已基本达成,实践却严重滞后,目前利用多国档案文献(三国或三国以上)并在多边关系互动框架下考察当代中国外交历史的成果仍付之阙如。究其原因,档案文献开掘范围狭小、不具备综合解析多国档案文献能力、外国语言水平欠缺等因素可能对研究者构成了一时难以逾越的阻遏。
-
关键词
档案文献
外国语言
解密档案
付之阙如
当代中国外交
多边关系
综合解析
严重滞后
-
分类号
D829
[政治法律—外交学]
G270
[文化科学—档案学]
-
-
题名浅谈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的主题、理论和方法
被引量:2
- 2
-
-
作者
陈志瑞
-
机构
外交学院
《外交评论》
-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24,共6页
-
文摘
“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外交历史为研究对象,时间空间和内涵外延等都比较清楚。但在这个民族国家的全球社会中,凡事既受国际态势影响,更受国情民风制约。目前,国内学界已有不少就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以及冷战国际史研究等概念范畴加以比较辨析的讨论。显而易见,就研究对象、过程和方法而言,这些概念都是相关的,联系比较紧密、相互交叠,但笔者欲强调指出,“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自有其禀性和特质。
-
关键词
当代中国外交
中共党史研究
冷战国际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比较辨析
概念范畴
过程和方法
内涵外延
-
分类号
D829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合法性视阈下的当代中国外交模式解析
被引量:2
- 3
-
-
作者
王伟
蒲丽娟
-
机构
南昌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
出处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29-33,共5页
-
基金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JC1033)
南昌工程学院青年基金项目(2008SK010)
-
文摘
中国外交注重平等、崇尚和谐、强调软实力的发挥和运用,是一种积极而稳健的外交模式。中国外交模式指导下的实践是中国权力国际合法化的动力源泉。面对挑战,中国外交要以主动的战略态势,坚定外交为国家总体战略服务的思想,与时俱进的丰富和发展中国外交模式,在国际交往中不断充实中国权力的合法性资源。
-
关键词
合法性
当代中国外交模式
国际社会
-
Keywords
legitimacy
contemporary diplomatic mode of china
international society
-
分类号
O174.5
[理学—基础数学]
-
-
题名东欧国家档案与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
被引量:2
- 4
-
-
作者
陈弢
-
机构
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
-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4-159,共6页
-
文摘
本文中的东欧国家,主要指冷战期间社会主义阵营(或称苏东阵营)的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国。由于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相似,这些国家曾与中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紧密合作关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它们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帮助,其中民主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曾长期占据中国第二和第三大对外贸易国的位置。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东欧改革经验“首先吸引国人注意”①。
-
关键词
社会主义阵营
当代中国外交
冷战期间
东欧国家
改革开放初期
阿尔巴尼亚
民主德国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
分类号
D829
[政治法律—外交学]
G279.5
[文化科学—档案学]
-
-
题名新世纪以来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述评
被引量:1
- 5
-
-
作者
梁志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
-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5-143,共19页
-
基金
韩国教育部、韩国国家研究基金会一般共同研究(海外研究)项目“美中关系和东亚冷战的长期持续:从‘中国崛起’的脉络”(NRF-2021S1A5A2A03063022)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无论从课题本身的重要性与复杂性来看,还是就史料来源的丰富性与多样性而言,当代中国外交史都是一个充满挑战却又令人着迷的研究领域。当代中国外交大体上经历了革命外交和发展外交两个阶段,分界线基本可以划定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此期间,中国逐渐成为世界新秩序的参与者、维护者与建设者。受制于档案文献的解密时限,既有学术成果主要讨论了革命外交阶段的中国外交政策。
-
关键词
档案文献
世界新秩序
史料来源
中国外交政策
当代中国外交
维护者
学术成果
新世纪以来
-
分类号
D829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从四部史著看当代中国外交史的宏观书写
- 6
-
-
作者
任晓
-
机构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复旦大学中国外交研究中心
-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42,共6页
-
文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70多年的历史,外交史是这段不平凡的历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过去若干年间,国际关系和外交学界陆续出版了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著作,较有代表性的是作为当代中国丛书之一撰写的《当代中国外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以下简称“社科版”)、谢益显主编《中国当代外交史(1949—1995)》(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以下简称“青年版”)、曲星著《中国外交50年》(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以下简称“江苏版”)以及分别由裴坚章、王泰平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三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1998年、1999年,以下简称“世知版”)。
-
关键词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社科版
外交史
当代中国丛书
当代中国外交
-
分类号
D829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关于目前当代中国外交史来稿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和不足
被引量:4
- 7
-
-
作者
钟边言
-
机构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1-152,共12页
-
文摘
进入新世纪以来,基于冷战国际史背景的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党史研究领域里一个重要的学术生长点,培育出一大批新的史学人才,推动了党史研究领域之新实证主义潮流的生成与发展。近十几年来,《中共党史研究》编辑部收到的有关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的来稿,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占据着显著地位。
-
关键词
当代中国外交
党史研究
冷战国际史
生成与发展
学术生长点
问题和不足
数量和质量
《中共党史研究》
-
分类号
D829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批评译学视域下的当代中国外交核心术语英译研究
被引量:3
- 8
-
-
作者
韩洋
胡开宝
-
机构
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
-
出处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3-113,共11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基于语料库的中央政治文献英译研究”(项目编号:16BYY012)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话语构建、翻译与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7ZDA319)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本文以批评译学为理论依据,采用语料库方法,对比分析三个当代中国外交核心术语在不同时期的我国官方文件以及外媒中的英译。研究发现,我国官方文件和外媒对“新型大国关系”的译法较为一致,但对“国”的措辞存在较大差异;“一带一路”在我国有明确的规范译文和禁用译法,外媒总体与我国一致,但也有使用禁用词的情况;“命运共同体”在我国官方文件和外媒中的英译存在相似的历时变化。外交术语的英译特征反映了意识形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翻译主体对术语的认识及其自身的政治意图。
-
关键词
批评译学
当代中国外交术语
英译
意识形态
-
Keywords
critical translation studies
contemporary Chinese diplomatic terms
English translation
ideology
-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