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当代中国作家的精神资源 |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2
|
中国现当代作家年谱编撰的问题及反思 |
付祥喜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的课程功能与实现策略 |
张伟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23 |
3
|
|
4
|
由《活着之上》看中国当代作家的缺失 |
旷新年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5
|
文学的地方政治与中国当代作家魔幻叙事的异质化书写 |
陈黎明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6
|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项目化学习方案与实施 |
马志英
郭笑研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7
|
弗吉尼亚·伍尔芙对中国当代女作家的影响 |
罗婷
崔海妍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8
|
中国当代作家作品的屏幕化类型研究 |
李敏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9
|
从“学习者”视角探讨学习任务群统整策略——以“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为例 |
欧阳荣华
冯晓云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10
|
从“教学评一体化”看“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 |
于飞飞
季丰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11
|
论中国当代作家的“宗教热” |
李俏梅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
1996 |
4
|
|
12
|
近三十年法国报刊对中国当代作家的接受、评价与阐释 |
陈嘉琨
|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5
|
|
13
|
基于合作学习的“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任务设计 |
付惠云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4
|
中国当代作家的社会角色危机 |
许子东
|
《文艺理论研究》
|
1988 |
1
|
|
15
|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的目标、内容与实施 |
张艾功
|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6
|
放大了的文苑传——且说《中国当代作家面面观》 |
韩石山
|
《出版广角》
|
1997 |
0 |
|
17
|
从“蕾丝边”叙事看中国女作家的性别焦虑 |
郭海鹰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8
|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作家 |
朱文华
|
《学习与探索》
|
1987 |
0 |
|
19
|
《催眠师甄妮》:情动实践与“新人”的当代性 |
杨姿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0
|
中国当代文学的一种不足 |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