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吕氏春秋》中由动词"为"构成的述宾结构 被引量:1
1
作者 雷汉卿 杜晓莉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7-81,共5页
《吕氏春秋》中由动词"为"构成的述宾结构,按述宾间的意义关系将宾语分为受事宾语、当事宾语和双宾语三类。动词"为"作述语构成的述宾结构及其内部各小类之间有着相互区别的语法特点。一是由于动词"为"... 《吕氏春秋》中由动词"为"构成的述宾结构,按述宾间的意义关系将宾语分为受事宾语、当事宾语和双宾语三类。动词"为"作述语构成的述宾结构及其内部各小类之间有着相互区别的语法特点。一是由于动词"为"意义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二是由于宾语的不同而有所区别。通过考察初步认为:在战国末期秦朝初期,实义动词"为"逐步向较虚的引申义"作为"、"成为"过渡,以至于有的无法译出,从而开始向虚词行列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受事宾语 当事宾语 宾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项虚化的动补格 被引量:17
2
作者 薛红 《汉语学习》 1985年第4期4-5,40,共3页
后项虚化的动补格包括两种情况: (1)后项成分部分丧失词汇意义 (2)后项成分完全丧失词汇意义本文把这种动补格记为VC。 VC与一般的动补格的发展趋势不同其后项成分C逐渐向虚词靠拢,它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依赖前项成分而成立。它不以独... 后项虚化的动补格包括两种情况: (1)后项成分部分丧失词汇意义 (2)后项成分完全丧失词汇意义本文把这种动补格记为VC。 VC与一般的动补格的发展趋势不同其后项成分C逐渐向虚词靠拢,它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依赖前项成分而成立。它不以独立的词的身分与前项平行组合,互相对待,而是粘附于前项。它是动补格中特殊的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补 词汇意义 可能式 V得C 语法意义 V不C 提问形式 当事宾语 撵走 相对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