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功率中值和归一化采样协方差矩阵的自适应匹配滤波检测器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明 水鹏朗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95-1401,共7页
在非均匀海杂波环境中,参考单元中的异常单元限制了采样协方差矩阵(SCM)的估计性能,从而影响了传统自适应匹配滤波(AMF)检测器的检测性能。而考虑删除异常单元的方法在参考单元数目有限时可能导致矩阵的奇异性。鉴于此,在保持参考单元... 在非均匀海杂波环境中,参考单元中的异常单元限制了采样协方差矩阵(SCM)的估计性能,从而影响了传统自适应匹配滤波(AMF)检测器的检测性能。而考虑删除异常单元的方法在参考单元数目有限时可能导致矩阵的奇异性。鉴于此,在保持参考单元数目不变条件下,该文设计一种基于功率中值与归一化采样协方差矩阵(MNSCM)的估计方法,并将其与匹配滤波器(MF)相结合,构造一种新型的自适应匹配滤波检测器。与传统的自适应匹配滤波相比,该文设计的检测器在实测和仿真海杂波数据条件下均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海杂波 自适应匹配滤波器 采样协方差矩阵 功率中值和归一化采样协方差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方差矩阵结构的广义近似最大似然估计 被引量:3
2
作者 顾新锋 简涛 +1 位作者 何友 郝晓琳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85-592,共8页
针对相关复合高斯杂波背景下相邻杂波纹理分量可能相同的情况,将杂波均匀分组进行推广,结合归一化采样协方差矩阵估计,提出了广义杂波分组的归一化采样协方差矩阵估计方法(generalized normalized sample covariance matrix,GNSCM).利... 针对相关复合高斯杂波背景下相邻杂波纹理分量可能相同的情况,将杂波均匀分组进行推广,结合归一化采样协方差矩阵估计,提出了广义杂波分组的归一化采样协方差矩阵估计方法(generalized normalized sample covariance matrix,GNSCM).利用最大似然估计方法,进一步推导了广义杂波分组背景下协方差矩阵结构最大似然估计的迭代过程,以GNSCM为初始化矩阵进行迭代,得到协方差矩阵结构的广义近似最大似然(generalized approximate maximum likelihood,GAML)估计.GAML是对现有方法近似最大似然(approximate maximum likelihood,AML)估计和约束迭代杂波分组估计(constrained recursive clutter-clustered estimator,CRCCE)的推广,具有更强的杂波适应能力.仿真结果表明,针对非均匀分组杂波环境,与AML估计和CRCCE相比,GAML具有更高的估计精度,且相应的自适应检测器具有更好的恒虚警率特性和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高斯杂波 杂波分组 协方差矩阵估计 归一化匹配滤波器 恒虚警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oeplitz矩阵初值的协方差估计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波 罗丰 +2 位作者 张林让 黄庆东 刘高高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65-868,共4页
随着雷达分辨率的提高海杂波的分布已经不符合高斯分布,传统的检测器在非高斯环境下的性能也大幅下降。通过非高斯海杂波概率密度函数的似然函数推导出一个海杂波协方差矩阵的原始构型,通过解该协方差矩阵,提出了在非高斯海杂波环境下... 随着雷达分辨率的提高海杂波的分布已经不符合高斯分布,传统的检测器在非高斯环境下的性能也大幅下降。通过非高斯海杂波概率密度函数的似然函数推导出一个海杂波协方差矩阵的原始构型,通过解该协方差矩阵,提出了在非高斯海杂波环境下采用初值为Toeplitz矩阵的固定点协方差矩阵估计方法(T-FP),经过实测海杂波数据下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的检测器检测性能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方差 检测器 归一化匹配滤波器 TOEPLITZ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检验散斑协方差矩阵估计性能的白化度评价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于涵 水鹏朗 +1 位作者 杨春娇 施赛楠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2017年第3期285-291,共7页
在海杂波背景下,散斑协方差矩阵估计性能严重影响着雷达自适应目标检测的准确性。针对不同散斑协方差矩阵估计方法,通常采用归一化F范数方法检验估计性能。但该检验方法需要已知真实协方差矩阵,在实际雷达系统中并不容易实现。鉴于该问... 在海杂波背景下,散斑协方差矩阵估计性能严重影响着雷达自适应目标检测的准确性。针对不同散斑协方差矩阵估计方法,通常采用归一化F范数方法检验估计性能。但该检验方法需要已知真实协方差矩阵,在实际雷达系统中并不容易实现。鉴于该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用于检验散斑协方差矩阵估计性能的白化度评价方法,充分利用了散斑协方差矩阵在白化滤波过程中的去相关作用。该方法将白化滤波后的杂波向量中脉冲间的相关程度作为评价指标,衡量散斑协方差矩阵估计方法的估计误差大小。与归一化F范数检验方法相比,该文提出的评价方法具有检验结果的一致性并且有效的避免了其在实测数据处理中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方差矩阵估计 白化度评价 归一化F范数 真实协方差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杂波协方差矩阵结构估计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何友 顾新锋 简涛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05-1512,共8页
在球不变随机向量建模的非高斯杂波背景下,针对现有协方差矩阵结构估计方法对杂波不具备完全自适应性以及计算复杂度高等问题,本文利用经验信息,提出了基于经验的自适应估计方法(E-AE),并将其作为初始化矩阵,再次利用经验信息进行迭代估... 在球不变随机向量建模的非高斯杂波背景下,针对现有协方差矩阵结构估计方法对杂波不具备完全自适应性以及计算复杂度高等问题,本文利用经验信息,提出了基于经验的自适应估计方法(E-AE),并将其作为初始化矩阵,再次利用经验信息进行迭代估计,得到了基于经验的自适应迭代估计方法(E-ARE)。E-AE和E-ARE只需要进行实数运算,减小了计算复杂度。从理论上证明了所提方法对应的ANMF对杂波纹理分量和协方差矩阵结构都具有CFAR特性,并通过仿真实验对其有效性进行了验证。最后,利用匹配滤波器的输出信杂比损失及相应的ANMF检测性能,对所提方法和已有方法进行效果评估,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收敛速度快、所需的辅助单元数少、信杂比损失小和对应的ANMF检测性能优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高斯杂波 协方差矩阵结构 恒虚警率 归一化匹配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单比特稀疏偶极子阵列波达角估计的协方差矩阵估计方法
6
作者 程智勇 陈胜垚 +1 位作者 吴文 刘中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1-330,共10页
为了提高单比特稀疏偶极子阵列的波达角(DOA)估计精度,提出了一种协方差矩阵估计算法。利用偶极子阵列结构特征,将该阵列的接收信号重排为具有相同阵列排布的等效标量阵接收信号,其理想协方差矩阵具有托普利兹结构。利用该矩阵的托普利... 为了提高单比特稀疏偶极子阵列的波达角(DOA)估计精度,提出了一种协方差矩阵估计算法。利用偶极子阵列结构特征,将该阵列的接收信号重排为具有相同阵列排布的等效标量阵接收信号,其理想协方差矩阵具有托普利兹结构。利用该矩阵的托普利兹结构以及单比特采样信号与无量化接收信号的符号一致性,将等效标量阵接收信号协方差矩阵的估计问题转化为具有等式约束的非凸优化问题,并将此问题松弛为凸问题,求得该矩阵的估计值,进而使用子空间方法获得DOA的估计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单比特多重信号分类(OBMUSIC),在嵌套阵上,该文单比特稀疏协方差矩阵估计(OB-SCME)的估计精度最小均方误差(MSE)有平均2.2 dB的性能提升;在互质阵上,其估计精度MSE平均提升了8 dB;当信噪比为0且快拍数少于60时,其估计精度提升可达10 dB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比特采样 稀疏阵列 偶极子 波达角 协方差矩阵估计 托普利兹结构 单比特多重信号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子采样和非负矩阵分解的稳健图像摘要
7
作者 崔得龙 孙国玺 邵龙秋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629-1632,共4页
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子采样和非负矩阵分解(NMF)的稳健图像摘要算法.算法首先将原始输入图像进行子采样得到一系列子图像,其次利用子采样图像的列相似性进行非负矩阵分解,最后由分解系数得到摘要序列.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对常见图像处理... 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子采样和非负矩阵分解(NMF)的稳健图像摘要算法.算法首先将原始输入图像进行子采样得到一系列子图像,其次利用子采样图像的列相似性进行非负矩阵分解,最后由分解系数得到摘要序列.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对常见图像处理操作稳健,对恶意篡改敏感,同时用户密钥的使用保证了算法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样 图像摘要 非负矩阵分解 归一化Hamming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波束形成采样矩阵求逆算法的改进 被引量:3
8
作者 杨亦凡 王华奎 柯恒英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09年第4期30-32,40,共4页
采样矩阵求逆(SMI)算法是自适应算法中的一个分类。由于该算法需要知道接收信号的波达方向角度,因此属于非盲算法。在现有采样矩阵求逆算法的基础上进行了2项改进,提出了对协方差矩阵进行信号子空间分解再加权的方法,有效改善了输出期... 采样矩阵求逆(SMI)算法是自适应算法中的一个分类。由于该算法需要知道接收信号的波达方向角度,因此属于非盲算法。在现有采样矩阵求逆算法的基础上进行了2项改进,提出了对协方差矩阵进行信号子空间分解再加权的方法,有效改善了输出期望信号的主瓣增益和输出信干噪比;同时针对传统SMI算法无法应用于相干信号源的情况做了进一步改进,通过对相干信号进行解相关,解决了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束形成 SMI(采样矩阵求逆) 解相关 协方差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矩阵理论的DET合作频谱感知算法 被引量:18
9
作者 曹开田 杨震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9-134,共6页
针对认知无线电系统中的频谱感知问题,该文采用随机矩阵理论(Random Matrix Theory,RMT)对多认知用户(Secondary User,SU)接收信号采样协方差矩阵的最大特征值的分布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双特征值判决门限(Double Ei... 针对认知无线电系统中的频谱感知问题,该文采用随机矩阵理论(Random Matrix Theory,RMT)对多认知用户(Secondary User,SU)接收信号采样协方差矩阵的最大特征值的分布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双特征值判决门限(Double Eigenvalue Threshold,DET)的合作频谱感知算法。由该算法感知性能的理论分析可知:DET合作感知算法无需主用户(Primary User,PU)发射机信号的先验知识,也不需要预先知道信道背景噪声功率。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频谱感知方法相比,该方法只需较少的认知用户就能获得较高的感知性能,并且对噪声的不确定性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频谱感知 随机矩阵理论 采样协方差矩阵 最大特征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方差的MIMO频谱感知算法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贾琼 李兵兵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25-1530,共6页
在认知无线电网络中,高效且准确的频谱感知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该文主要研究了MIMO场景下的频谱感知问题。考虑到频谱被主用户占用和频谱空闲这两种场景下,认知用户各天线接收到信号之间的相关结构有差异,针对接收信号的采样协方差矩... 在认知无线电网络中,高效且准确的频谱感知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该文主要研究了MIMO场景下的频谱感知问题。考虑到频谱被主用户占用和频谱空闲这两种场景下,认知用户各天线接收到信号之间的相关结构有差异,针对接收信号的采样协方差矩阵,提出了局部方差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局部方差的MIMO频谱感知方法。根据渐近分布理论,推导了所述方法的理论检测门限。最后,采用蒙特卡洛仿真方法,分别分析了AWGN信道和Rayleigh信道下该方法的检测性能,并与相关的感知算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环境下,该文所提方法相比其他方法检测性能更高,且所需的采样点数更小,能够实现快速且精确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无线电 频谱感知 采样协方差矩阵 局部方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采样contourlet变换的多光谱和全色图像自适应融合算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翟军涛 那彦 孟捷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64-767,共4页
光谱保持和高分辨率保留是影像融合的两个重要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基于非采样contourlet变换的多光谱和全色图像的融合方法。该方法在对多光谱影像进行IHS变换的基础上,对多光谱的I分量和高分辨率的全色影像分别进行非采样轮廓波变... 光谱保持和高分辨率保留是影像融合的两个重要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基于非采样contourlet变换的多光谱和全色图像的融合方法。该方法在对多光谱影像进行IHS变换的基础上,对多光谱的I分量和高分辨率的全色影像分别进行非采样轮廓波变换(NSCT),然后对分解得到的近似分量以及各层金字塔各方向的细节分量利用本文提出的自适应基于局部特征的融合准则进行影像融合,通过非采样contourlet逆变换得到新的I分量,最后与H,S分量一起还原到RGB空间,得到融合后的高分辨率多光谱彩色图像。采用一组多光谱图像和全色图像数据进行融合实验,利用均值、标准差、熵、光谱扭曲度和相关系数5个重要评价指标对融合效果进行数理分析。实验融合图像的目视效果和统计指标均优于传统的IHS融和方法、小波融合方法以及contourlet变换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采样CONTOURLET变换 IHS变换 归一化相关矩阵 局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特征定位噪声表征的单应矩阵精确鲁棒估计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春阳 赵怀慈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357-2368,共12页
针对基于特征匹配的单应矩阵估计方法的特征定位噪声的各向异性非同分布对其精度和鲁棒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结合特征定位噪声表征的单应矩阵估计方法。该方法采用协方差矩阵来表征特征点定位噪声;基于协方差矩阵加权采样一致性(CWSAC... 针对基于特征匹配的单应矩阵估计方法的特征定位噪声的各向异性非同分布对其精度和鲁棒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结合特征定位噪声表征的单应矩阵估计方法。该方法采用协方差矩阵来表征特征点定位噪声;基于协方差矩阵加权采样一致性(CWSAC)的内点检验方法来提高单应矩阵估计的鲁棒性。最后,提出一种单应矩阵高精度估计算法——协方差加权Levenberg-Marquardt(CW L-M)法。该方法结合协方差矩阵重新定义优化目标函数,提高了单应矩阵的估计精度。基于仿真数据和真实图像的实验表明,在相同定位噪声和内点比例条件下,本文算法的估计精度显著优于RANSAC(RANdom SAmple Consensus)、LMedS(Least Median of Squares),PROSAC(PROgressive SAmple Consensus)、M-SAC(M-estimator SAmple Consensus)和MLESAC(Maximum Likelihood SAmple Consensus)等传统算法,投影均方误差比次优方法降低了3%-21%。另外,本文方法对定位噪声和内点比例变化均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应矩阵估计 特征定位噪声 协方差加权 随机采样一致(RANSAC) LEVENBERG-MARQUARD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确定采样型滤波器采样点优化算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青坡 丛源材 周绍磊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7-141,共5页
采样点的选取对确定采样型滤波器的精度和稳定性起着决定性作用,为提高滤波器的数值稳定性,首先,采用协方差矩阵分解方法对获得的采样点进行优化,解决了数值大小对采样点离采样中心距离的影响问题;其次,通过选择合适的正交变换,在不改... 采样点的选取对确定采样型滤波器的精度和稳定性起着决定性作用,为提高滤波器的数值稳定性,首先,采用协方差矩阵分解方法对获得的采样点进行优化,解决了数值大小对采样点离采样中心距离的影响问题;其次,通过选择合适的正交变换,在不改变滤波精度的前提下消除了采样点中存在的非局部效应;最后,利用一个落体跟踪模型对所提基于采样点优化方法的确定采样型滤波器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该采样点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确定采样型滤波器 采样点优化 协方差矩阵分解 正交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云模型适应性上采样算法
14
作者 杨斌 范媛媛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354-2356,共3页
针对点云模型采样密度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适应性上采样算法。算法首先采用均匀栅格法建立点云模型的拓扑关系,提高数据点K-邻域的查找效率,利用协方差矩阵求取点云模型中数据点的法向量,并用法向传播算法进行法向重定向,然后检测点云... 针对点云模型采样密度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适应性上采样算法。算法首先采用均匀栅格法建立点云模型的拓扑关系,提高数据点K-邻域的查找效率,利用协方差矩阵求取点云模型中数据点的法向量,并用法向传播算法进行法向重定向,然后检测点云模型中采样点密度不足的区域,在采样密度不足区域的点的切向矩形平面内适应性均匀采样,并把这些采样点几乎垂直投影到点云模型所在的原始曲面上,由此得到的模型即为上采样模型。该算法得到的上采样模型可以较好地补充点云模型的细节信息,能够满足点云模型的绘制和后续几何处理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模型 均匀栅格 协方差矩阵 投影 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移”主方向自适应采样的ICP算法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姜晓通 戴宁 +3 位作者 张长东 崔海华 闫国栋 孙玉春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7-502,共6页
在已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ICP算法中的采样策略及匹配点集的确定。首先确定重叠区域,识别边界点;其次对重叠区域进行采样,在ICP算法的迭代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采样策略,同时提出一种基于法矢三点插值的方法确定匹配点,保证... 在已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ICP算法中的采样策略及匹配点集的确定。首先确定重叠区域,识别边界点;其次对重叠区域进行采样,在ICP算法的迭代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采样策略,同时提出一种基于法矢三点插值的方法确定匹配点,保证配准的精度,提高配准的速度;最后通过对点云数据的测试,验证了研究成果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确配准 采样策略 协方差矩阵 匹配点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块Toeplitz矩阵低复杂度求逆的卫星导航空时抗干扰算法
16
作者 吴舜晓 黄仰博 +1 位作者 聂俊伟 欧钢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27,共7页
采样协方差矩阵求逆是空时抗干扰算法的基本运算单元,但由于其运算量随时域抽头个数急剧增长,直接限制了空时抗干扰技术在卫星导航接收机中的应用。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基于块Toeplitz矩阵快速求逆的空时抗干扰方法。通过采用新的协方差... 采样协方差矩阵求逆是空时抗干扰算法的基本运算单元,但由于其运算量随时域抽头个数急剧增长,直接限制了空时抗干扰技术在卫星导航接收机中的应用。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基于块Toeplitz矩阵快速求逆的空时抗干扰方法。通过采用新的协方差矩阵近似计算方法,使得该矩阵同时为块Toeplitz矩阵与Hermite矩阵,并运用块Toeplitz矩阵的快速求逆算法,将时域抽头个数为K的计算复杂度从O[K3]降至O[K2]。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在阵元数为4、时域抽头为15的典型情况下,相比现有矩阵求逆方法,该算法的抗干扰性能损耗小于1d B,但计算量可降低约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样协方差矩阵求逆 块Toeplitz矩阵 空时自适应处理 抗干扰天线阵列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通道采样系统增益误差估计方法
17
作者 范涛 马仑 徐德正 《现代电子技术》 2013年第15期65-68,72,共5页
多通道采样系统可以有效解决单片模数转换器ADC转换速率与量化精度的矛盾,从而能够在提高采样率的同时保证采样高精度。但是多通道间的失配误差将严重降低系统性能,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时间误差(静态抖动)的估计,增益失配是由于制造过... 多通道采样系统可以有效解决单片模数转换器ADC转换速率与量化精度的矛盾,从而能够在提高采样率的同时保证采样高精度。但是多通道间的失配误差将严重降低系统性能,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时间误差(静态抖动)的估计,增益失配是由于制造过程中各数模转换器的工艺流程不同引起的。与时基误差类似,增益失配同样将导致采样信号的非线性失真。提出了一种利用接收数据矢量的二阶统计特性来估计增益失配误差的方法,该方法计算量小,易于实现。仿真数据的处理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数转换器 多通道采样 增益失配 协方差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叶斯图弹网模型及其推广
18
作者 叶贇鑫 傅德印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61,共6页
文章利用贝叶斯弹网模型在小样本高维数据变量选择上的优势,将弹网正则化方法与高斯图模型相结合,提出了贝叶斯图弹网(BGEN)模型,并通过分块Gibbs采样方法对精度矩阵进行估计;同时,为了让所提出的模型能够在高维数据下拥有更好的性能以... 文章利用贝叶斯弹网模型在小样本高维数据变量选择上的优势,将弹网正则化方法与高斯图模型相结合,提出了贝叶斯图弹网(BGEN)模型,并通过分块Gibbs采样方法对精度矩阵进行估计;同时,为了让所提出的模型能够在高维数据下拥有更好的性能以提升模型的鲁棒性,将所提出的模型进一步推广至贝叶斯自适应图弹网(BAGEN)模型。数值模拟和实例分析表明:在小样本高维情形下,所提方法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斯图模型 贝叶斯自适应弹网 分块Gibbs采样 协方差矩阵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疏距离扩展目标自适应检测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魏广芬 苏峰 简涛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26-1132,共7页
在球不变随机向量杂波背景下,研究了稀疏距离扩展目标的自适应检测问题.基于有序检测理论,利用协方差矩阵估计方法,分析了自适应检测器(Adaptive detector,AD).其中,基于采样协方差矩阵(Sample covariance matrix,SCM)和归一化采样协方... 在球不变随机向量杂波背景下,研究了稀疏距离扩展目标的自适应检测问题.基于有序检测理论,利用协方差矩阵估计方法,分析了自适应检测器(Adaptive detector,AD).其中,基于采样协方差矩阵(Sample covariance matrix,SCM)和归一化采样协方差矩阵(Normalized sample covariance matrix,NSCM),分别建立了AD-SCM和AD-NSCM检测器.从恒虚警率特性和检测性能综合来看,AD-NSCM的性能优于AD-SCM和已有的修正广义似然比检测器.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距离扩展目标 自适应检测 采样协方差矩阵 归一化采样协方差矩阵 有序统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高斯杂波下距离扩展目标的自适应检测 被引量:11
20
作者 简涛 苏峰 +2 位作者 何友 平殿发 顾雪峰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90-994,共5页
研究了复合高斯杂波下的距离扩展目标自适应检测问题.基于辅助数据,利用采样协方差矩阵(SCM)和迭代(RE)估计矩阵,建立了自适应检测器AMSDD和基于动态阈值的ADT检测器,并分析了检测器的恒虚警率(CFAR)特性.理论分析表明,基于SCM的检测器... 研究了复合高斯杂波下的距离扩展目标自适应检测问题.基于辅助数据,利用采样协方差矩阵(SCM)和迭代(RE)估计矩阵,建立了自适应检测器AMSDD和基于动态阈值的ADT检测器,并分析了检测器的恒虚警率(CFAR)特性.理论分析表明,基于SCM的检测器只能保持对杂波协方差矩阵结构的自适应特性;而基于RE的检测器能同时获得对杂波协方差矩阵结构和纹理分量的CFAR特性.性能分析表明,对于AMSDD和ADT来说,与采用SCM估计器相比,采用RE估计器能使检测器获得更好的CFAR特性和检测性能.另外,基于RE的ADT检测器在目标散射点个数失配时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高斯 自适应检测 距离扩展目标 采样协方差矩阵 协方差矩阵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