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据归一化植被指数物候特征对第八师150团农田防护林的信息获取
1
作者 戚文文 刘楚豪 +1 位作者 史庆秋 李园园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116,共6页
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150团为研究区域,选用2021年、2022年4个季度共计10期陆地卫星8号陆地成像仪(Landsat8 OLI)遥感数据作为信息获取的数据源;在进行预处理后,应用分层分类的方法,掩膜并去除其他非植被地物,结合时间序列的Landsat... 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150团为研究区域,选用2021年、2022年4个季度共计10期陆地卫星8号陆地成像仪(Landsat8 OLI)遥感数据作为信息获取的数据源;在进行预处理后,应用分层分类的方法,掩膜并去除其他非植被地物,结合时间序列的Landsat8 OLI获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物候特征获取农田防护林信息,应用外业调查数据对其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150团的农田防护林面积为3099.87 hm^(2)。实地样地调查结果显示,在选取的35个农田防护林样点中,有31个被正确获取,分类准确率达到88.5%。150团的农田防护林均匀分布于各个连队中,但在整个团场范围内分布不均匀,并伴有断带现象。运用分层分类的方法和依据时间序列的遥感图像,能够有效获取农田防护林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归一化植被指数物候特征 信息获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1—2018年新疆草地归一化植被指数时空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1
2
作者 陈春波 李刚勇 彭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37-1552,共16页
在新疆开展长时间序列的草地监测,分析草地生长的时空变化特征,有利于草地环境压力分析和草地生态健康预测。以NOAA-AVHRR NDVI为数据源,采用最大值合成、一元回归分析与相关性分析,分别在年际尺度和多个空间尺度(全疆、南北疆与各地区... 在新疆开展长时间序列的草地监测,分析草地生长的时空变化特征,有利于草地环境压力分析和草地生态健康预测。以NOAA-AVHRR NDVI为数据源,采用最大值合成、一元回归分析与相关性分析,分别在年际尺度和多个空间尺度(全疆、南北疆与各地区及其11种草地类型)上探讨了1981—2018年新疆草地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空特征及其对气温、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1)1981—2018年,新疆草地NDVI多年均值0.326,变化范围0.259—0.386,具有轻微年际波动特征;(2)北疆、南疆草地NDVI均表现为轻微增加趋势;全疆占草地总面积41%的区域NDVI呈显著增加趋势,9%为显著减少区域,北疆草地NDVI显著增加的面积是南疆的1.7倍;(3)由于垂直地带性及区域差异,新疆草地NDVI由山区向盆地的荒漠降低;北疆草地NDVI是南疆1.4倍,总体上北疆各地区草地NDVI高于南疆各地区;(4)草地类型植被NDVI对降水的显著响应高于气温,其中温性荒漠类、温性荒漠草原类与温性草原类草地NDVI对降水变化的响应明显高于其余草地类型,降水对草地NDVI的影响更为显著,表明降水引起的地表水分变化是草地植被生长的重要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草地 时空特征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2—2022年黄土高原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方德昆 闫小月 +1 位作者 张学珍 罗海江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20,共8页
长时间地表植被指数变化序列构建与分析是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重要内容。以我国生态工程建设重点地区——黄土高原为研究区,采用时间序列的方差匹配方法,融合了2套卫星遥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产品(GIMMS 3g和MODIS),建立了覆盖1... 长时间地表植被指数变化序列构建与分析是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重要内容。以我国生态工程建设重点地区——黄土高原为研究区,采用时间序列的方差匹配方法,融合了2套卫星遥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产品(GIMMS 3g和MODIS),建立了覆盖1982—2022年的黄土高原暖季(5—9月)NDVI数据集,揭示了其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时空特征。研究发现:黄土高原暖季NDVI呈现“先慢后快”的增加趋势,转折点大致出现在2002年,1982—2002年暖季NDVI增速仅为0.01/(10 a),2003—2022年增速高达0.06/(10 a),其中十八大以来增速尤为显著;暖季NDVI快速增加区域主要位于黄土高原中部,并向东北、西南方向延展,与“退耕还林(草)”重点区域范围基本一致;在黄土高原南部、东部和青海省东部一带,暖季NDVI呈缓慢下降趋势。过去40年间黄土高原NDVI增加与生态工程建设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NDVI时序曲线特征的田区尺度冬小麦物候期提取
4
作者 张晓春 况梦柯 +2 位作者 史良胜 钟立傲 易鸣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1-191,共11页
冬小麦是中国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物候是随季节变化的特定生命周期事件,准确获取区域冬小麦物候期对指导粮食作物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物候期监测方法主要基于野外实地观测,在时间和空间范围上存在局限性。遥感技术的发展使得... 冬小麦是中国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物候是随季节变化的特定生命周期事件,准确获取区域冬小麦物候期对指导粮食作物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物候期监测方法主要基于野外实地观测,在时间和空间范围上存在局限性。遥感技术的发展使得长时间、大范围的冬小麦物候监测成为可能。目前遥感物候监测结果是以像元为单位空间分辨率较低的栅格影像,而以田区地块为单元的物候期图更符合实际作物生长状况。为了提高物候期分布图的空间分辨率和精度,并获取田区尺度冬小麦物候期图,该研究首先基于多源高时空分辨率遥感数据建立时间上非均匀的NDVI影像数据集(2017年9月—2023年7月),然后基于插值法获取均匀的每日NDVI数据集,并通过SG滤波重构获取能够反映冬小麦真实生长状态的NDVI时序曲线。最后基于冬小麦NDVI时序曲线特征与物候特征对应关系,采用极值法和动态阈值法提取了生长季开始期(播种)、峰值期(抽穗)、成熟期和结束期4种物候期的栅格影像,并将像元尺度的物候期结果转为田区尺度。结果显示:2017—2018年度冬小麦播种期晚于其他5年;2019—2020年度和2020—2021年度抽穗期明显早于其他4年;2019—2020年度冬小麦成熟时间早于其他5年,同时该年度生长季结束期也早于其他5年。通过验证对比发现遥感物候期结果与田间数据和其他物候研究结果一致,满足物候期县域田区尺度提取的需求。进一步讨论冬小麦遥感抽穗期结果与气候变化响应,发现抽穗期与当年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关系密切。研究综合运用高分一号、环境二号、Landsat-8和哨兵二号多源光学遥感影像,准确提取了6年冬小麦田区尺度物候期的空间分布图,可为监测冬小麦生长发育状态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遥感 物候 冬小麦 多源遥感影像 田区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NDVI的云南省植被变化特征及预测研究
5
作者 张琳 朱大明 +2 位作者 韩杨 姜昀呈 周鹏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37,44,共9页
以云南省为研究区,基于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构建核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kNDVI),通过相关性分析揭示kNDVI驱动机制,并利用CA-Markov模型预测2020—2025年植被变化趋势。结果表明:kNDVI整体呈上升趋势,增长率为0.005,空间上表现为由... 以云南省为研究区,基于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构建核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kNDVI),通过相关性分析揭示kNDVI驱动机制,并利用CA-Markov模型预测2020—2025年植被变化趋势。结果表明:kNDVI整体呈上升趋势,增长率为0.005,空间上表现为由东北向西南递增,且对低植被覆盖地区的变化更敏感;相关性分析显示,相对湿度对植被影响最大,温度和降水量对植被影响较小。kNDVI与人口密度、生产总值呈现较强的相关性,农业总值、牧场面积和农田面积与kNDVI呈负相关,其中牧场面积负相关性最强。未来云南省低、较低和较高植被类型覆盖区面积均减少,高植被类型区域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 植被变化特征 驱动机制 时空预测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2年昌吉州植被变化特征及其气候响应
6
作者 周国宏 叶尔克江·霍依哈孜 +1 位作者 冯娟 黄秋霞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142-146,178,共6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解析昌吉回族自治州(简称昌吉州)植被动态变化特征及其气候响应机制,为该区域生态修复与适应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00—2022年MODIS 250 m分辨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和国家地面气象观测数据,采用时间序...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解析昌吉回族自治州(简称昌吉州)植被动态变化特征及其气候响应机制,为该区域生态修复与适应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00—2022年MODIS 250 m分辨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和国家地面气象观测数据,采用时间序列法、趋势分析法,系统监测植被时空变化特征,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揭示NDVI与气温、降水量、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23年来昌吉州植被生长季NDVI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斜率为0.0018,P<0.01);从年代际变化来看,2000—2010年NDVI平稳上升,2011—2020年NDVI波动较大,2016年出现转折,NDVI呈减小趋势;昌吉州西部植被覆盖度(NDVI平均值0.30)及增速(0.0031/年)均显著高于东部(NDVI平均值0.20,增速0.0011/年);NDVI与降水量的相关性(r=0.26)强于气温,且东部植被对气象干旱SPI更敏感(r=0.50,P<0.01);昌吉州2000—2022年植被生长季平均NDVI残差呈显著增加趋势,残差变化趋势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剔除降水量对植被指数的影响后,其他因素引起昌吉州植被长势变好。研究成果可为昌吉州差异化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植被变化特征 时空变化 气候响应 标准化降水指数(SPI) MODIS 昌吉回族自治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ROBA/CHRIS影像的归一化阴影植被指数NSVI构建与应用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胡新宇 许章华 +4 位作者 陈文慧 陈秋霞 王琳 刘辉 刘智才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5-65,共11页
开展高光谱遥感影像的阴影检测研究有助于去除阴影,并进一步发挥其高光谱分辨率优势。以多角度高光谱影像PROBA/CHRIS为数据源,尝试从增大明亮区植被、阴影区植被、水体区3种典型地物间光谱的差异入手,利用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 开展高光谱遥感影像的阴影检测研究有助于去除阴影,并进一步发挥其高光谱分辨率优势。以多角度高光谱影像PROBA/CHRIS为数据源,尝试从增大明亮区植被、阴影区植被、水体区3种典型地物间光谱的差异入手,利用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 algorithm,SPA)选取特征波段,并分析典型地物在CHRIS影像原始波段及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上的光谱特征,由此构建该影像的归一化阴影植被指数(normalized shaded vegetation index,NSVI)。基于步长法设置合理阈值,对影像予以分类,并从分类精度及光谱差异增强效果两个角度评价NSVI对CHRIS影像阴影的检测能力。结果表明:B9和B15可作为构建CHRIS影像NSVI的特征波段;基于NSVI阈值法对CHRIS多角度影像予以分类,各角度影像3种地物的分类精度均在94%以上,总Kappa均大于0.89,0°影像的分类效果最佳;经掩模获取分类后3种地物的子影像,子影像光谱均值有差异,但考虑标准差后则发现其光谱重叠现象较为明显,表明NSVI可增强典型地物间的光谱差异,提高了光谱混淆像元间的可分性。通过进一步比较NSVI与归一化阴影指数和阴影指数的阴影检测效果,亦证明了NSVI的阴影检测能力,说明所构建的NSVI能够应用于PROBA/CHRIS高光谱影像的阴影检测,可为该影像的阴影去除及阴影信息修复等工作提供重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BA/CHRIS影像 归一化阴影植被指数NSVI 阴影检测 高光谱遥感 光谱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龄组植被指数的构建及其初步应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许章华 李聪慧 +4 位作者 刘健 余坤勇 龚从宏 唐梦雅 赖日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29-1634,共6页
林龄(龄组)是划分林分结构的主要指标之一,其对监测森林健康,推进森林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遥感数据的龄组植被指数(AGVI),并对其可行性进行验证。以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沙县、南平市、华安县、云霄县、南安市... 林龄(龄组)是划分林分结构的主要指标之一,其对监测森林健康,推进森林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遥感数据的龄组植被指数(AGVI),并对其可行性进行验证。以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沙县、南平市、华安县、云霄县、南安市、安溪县、莆田市、长汀县、建阳市、宁德市及福清市等13个县(市)518组松林龄组数据及同时相HJ-1CCD多光谱影像为基础,对各龄组松林冠层的蓝光、绿光、红光、近红外及NDVI的光谱差异性进行分析,各龄组在近红外波段表现为幼龄林>中龄林>过熟林>成熟林>近熟林的特征,NDVI则表现为成熟林>近熟林>过熟林>幼龄林>中龄林的特征,由此构建龄组植被指数AGVI;该指数可以扩大各龄组松林的绝对及相对光谱差异。采用K-均值法对松林AGVI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松林龄组的划分精度为80.45%,准确率为90.41%。由此证实本文所构建的龄组植被指数具备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龄组植被指数 HJ-1 CCD影像 光谱特征 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草地生物量变化对归一化物候指数的响应 被引量:5
9
作者 于惠 杨世君 +2 位作者 李晶 蔡海珍 李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8057-8065,共9页
准确评价草地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对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甘南为典型研究区,利用2019—2021年Sentinel-2地表反射率和野外实测地上生物量数据,借助GEE(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和数理统计方法... 准确评价草地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对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甘南为典型研究区,利用2019—2021年Sentinel-2地表反射率和野外实测地上生物量数据,借助GEE(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和数理统计方法评价了9种植被指数对高寒草地AGB的估算精度,构建了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反演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2019—2021年甘南州草地产量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所有植被指数中,归一化物候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phenology index,NDPI)与草地AGB的R^(2)值最高(0.72),其次为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R^(2)=0.68),拟合效果最差的为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R^(2)=0.37)和差值植被指数(different vegetation index,DVI)(R^(2)=0.40),NDPI对高寒草地AGB更为敏感;在NDPI构建的4类估算模型中,乘幂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基于NDPI的回归模型明显提高了高寒草地AGB预测精度;2019—2021年甘南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差异明显,表现为西南部较高,东部和北部较低;对不同草地类型而言,山地草甸AGB多年平均值略高于高寒草甸和沼泽;过去3年间,高寒草甸和山地草甸地上生物量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沼泽草地则呈持续降低的趋势。基于本研究的结果,NDPI能够反映大范围的高寒草地生物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归一化物候指数 地上生物量 植被指数 Sentine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山州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及气候因子对其的影响
10
作者 唐露芳 黄义忠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1-68,共8页
依据MODIS-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采用趋势估计、变异系数稳定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文山州2001-2020年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气候因子对其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1-2020年,文山州地区年均归一化植被指数为60%~75%,... 依据MODIS-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采用趋势估计、变异系数稳定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文山州2001-2020年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气候因子对其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1-2020年,文山州地区年均归一化植被指数为60%~75%,整体以每年0.58%的速率上升,其中,低、中低覆盖度的植被覆盖面积减少,极高覆盖度的植被覆盖面积增加。季节归一化植被指数在6-8月份最高,12月份-翌年2月份最低。依据趋势预测及稳定性分析发现,植被覆盖呈改善趋势的区域占比为95.54%,其中,90.72%的区域处于稳定状态。3-5月份、9-12月份呈改善趋势,6-8月份呈退化趋势,此时,退化区域面积占全州面积的44.02%。春、冬季约20.00%区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稳定性为强变异状态。研究区年均气温及降雨量分布不均。归一化植被指数与降雨的相关系数为-0.75~0.72,与气温的相关系数为-0.75~0.84。其中,归一化植被指数与降雨呈正相关关系,正相关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72.43%;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负相关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65.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时空变化特征 趋势分析 相关分析 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NDVI与纹理时序特征的地块作物遥感分类
11
作者 史洁宁 吴田军 +3 位作者 黄启厅 骆剑承 任应超 徐欣雨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40,共12页
【目的】充分挖掘遥感影像的时间和空间信息,准确识别地块作物类型,为作物类型空间分布制图、产量估计及农业生产决策等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方法】以Google Earth影像为参考,获得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金斯县完整的地块边界,利用多时相Sen... 【目的】充分挖掘遥感影像的时间和空间信息,准确识别地块作物类型,为作物类型空间分布制图、产量估计及农业生产决策等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方法】以Google Earth影像为参考,获得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金斯县完整的地块边界,利用多时相Sentinel-2影像构建地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间序列和时间—纹理二维表征图作为分类特征,NDVI时间序列捕捉作物生长的物候变化,时间—纹理二维表征图捕捉空间特征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进而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双流架构来联合时间和空间特征实现农田作物的准确识别。【结果】与仅使用NDVI时序的传统方法相比,纳入纹理时序后的方法明显提高分类精度,随机森林的分类精度由0.89提升至0.93,支持向量机的分类精度由0.88提升至0.93,表明加入空间特征的纹理时序能有效提升作物分类能力;而使用CNN+LSTM双流架构分类模型进行地块作物分类的总体精度达0.95,特别是葡萄和冬小麦的分类精度提升效果明显,F_(1)分别提升至0.90和0.92,表明相较于传统的分类器,使用CNN+LSTM双流架构可实现更精准的地块作物识别。【建议】在种植结构复杂、农作物生长习性相近的地区进行地块作物遥感分类时,考虑将纹理时序特征纳入分类体系,并使用CNN+LSTM双流架构分别捕捉作物生长的时间和空间特征。这种综合应用时间和空间信息的方法,能提升地块作物分类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分布 地块尺度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时间序列 空间纹理特征 CNN+LSTM双流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陵江流域NDVI时空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时滞响应
12
作者 邓茜 黎云云 +5 位作者 曾庆宇 李艳春 肖云飞 黄祎 吴洪石 张鸿雪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129,共12页
嘉陵江流域生态对长江上游的生态安全具有关键作用,研究该流域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可为区域生态建设提供科学指导。以嘉陵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2001—2020年SPOT VGT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1 km/10 d分辨率数据,采... 嘉陵江流域生态对长江上游的生态安全具有关键作用,研究该流域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可为区域生态建设提供科学指导。以嘉陵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2001—2020年SPOT VGT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1 km/10 d分辨率数据,采用最大合成法、趋势分析法、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和皮尔逊相关系数法,系统分析了嘉陵江流域在不同分区上NDVI值的年、季演变特征,及其对气候因素的时滞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在过去20年间,嘉陵江流域的植被覆盖总体呈上升趋势,其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波动性特征,其中渠江北部植被覆盖状况较好,其他区域相对较差。植被指数与气温、降水的相关性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其中春季的和秋季的表现出最强的正相关性;除生长季(6—9月)NDVI对气温的响应存在1~3个月的滞后期外,其他月份的NDVI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均无滞后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流域 归一化植被指数 气候因子 时空变化特征 时滞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DVI的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钟莉娜 赵文武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3年第5期57-62,共6页
黄土高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探讨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对于区域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重建具有积极意义。利用空间数据分析软件GeoDa和ArcGIS地统计分析模块,采用1998、2003、2008和2012年8月21日的SPOT-VGT NDVI... 黄土高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探讨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对于区域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重建具有积极意义。利用空间数据分析软件GeoDa和ArcGIS地统计分析模块,采用1998、2003、2008和2012年8月21日的SPOT-VGT NDVI数据代表黄土高原地区相应年份植被覆盖最大的时期,对黄土高原植被覆盖随时间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8—2012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经历了先降低后增加的过程,且1998、2003、2008和2012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值均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关系,NDVI值冷点区的位置和范围均较为稳定,热点区变化较大,主要分布在陕西和山西境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演变特征 空间自相关 空间热点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VI在禄劝县植被变化特征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珊珊 牛超杰 +2 位作者 王建雄 尹晓媛 卢瑶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2期117-119,131,共4页
选取云南省禄劝县为研究区域,利用2001-2015年MODIS中国植被指数合成产品Tiff遥感图像,利用Arc GIS对云南省植被指数进行分区统计,得到研究区域各年每月的NDVI值。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描述研究区域植被指数的年际、季节及月变化特点... 选取云南省禄劝县为研究区域,利用2001-2015年MODIS中国植被指数合成产品Tiff遥感图像,利用Arc GIS对云南省植被指数进行分区统计,得到研究区域各年每月的NDVI值。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描述研究区域植被指数的年际、季节及月变化特点,并结合当地的种植制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禄劝县2001-2015年的年平均NDVI值有增加趋势,趋势线斜率为0.003,在2013年达到最高值,2014年次之。夏季和秋季的植被覆盖度高于其他两个季节;秋冬两季的NDVI值呈增加趋势,且冬季的增速大于秋季。禄劝县一年当中NDVI最高值出现在8月,最小值出现在4月,这与禄劝县植被生长期和枯萎期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禄劝县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植被覆盖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数据的青藏高原植被物候变化趋势研究(2000年~2010年) 被引量:25
15
作者 刘双俞 张丽 +3 位作者 王翠珍 闫敏 周宇 鹿琳琳 《遥感信息》 CSCD 2014年第6期25-30,共6页
青藏高原的特殊地理位置及其特有的生态环境,决定了它对全球气候的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利用2000年~2010年MODIS NDVI时序数据提取青藏高原植被物候指标,分析植被物候变化趋势及其与气温、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大部分... 青藏高原的特殊地理位置及其特有的生态环境,决定了它对全球气候的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利用2000年~2010年MODIS NDVI时序数据提取青藏高原植被物候指标,分析植被物候变化趋势及其与气温、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的返青开始时间集中在5月~6月份,从9月中旬开始结束生长,部分区域10月份生长季结束;2整个青藏高原地区从东到西,随着海拔升高生长季返青期逐渐推迟;3冬季气温(12月~2月)适当升高,使植被生长开始时间提前,且冬季气温对植被生长的影响要高于春季气温;夏季气温升高,使植被提前进入生长衰退期;秋季气温升高,降水增加使植被的枯黄期推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归一化植被指数 物候参数 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植被对气候变化的时滞响应及其时变特征 被引量:15
16
作者 马雄伟 赵庆志 姚顽强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7-166,共10页
为研究黄土高原(Loess Plateau,LP)地区不同土质类型植被对气候因子变化的时滞响应及时变特征,选取LP地区实测气象数据(包括温度和降雨)和MOD13 A3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作为实验数据,利用线性... 为研究黄土高原(Loess Plateau,LP)地区不同土质类型植被对气候因子变化的时滞响应及时变特征,选取LP地区实测气象数据(包括温度和降雨)和MOD13 A3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作为实验数据,利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M-K)突变分析及皮尔逊相关性等方法对LP地区不同土质类型区域植被与气候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定量分析,实验发现:由于人类活动导致LP地区的河流冲积平原土地利用情况发生变化且植被不断减少,其余区域植被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由M-K趋势分析发现LP地区1981—2016年温度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但2000—2016温度上升趋势不显著;2000年LP地区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后,该地区温度上升速率减缓,降雨量增多(特别是在3月和5月);LP地区NDVI对气候因子存在不同时长的滞后效应,且区域性差异较大。NDVI对温度无滞后响应区域和1月滞后响应区域分别占LP区域37.5%和62.5%,NDVI对降雨的滞后响应时常为1~3月,分别占LP区域的62.5%,25%和12.5%.上述发现有助于进一步理解LP地区不同土质类型区域植被对气候响应的时间尺度,对该地区后续制定生态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MANN-KENDALL 时滞效应 时变特征 归一化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7年中国热浪特征及其对植被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姜颖迪 王卫光 +1 位作者 魏佳 童山琳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31,38,共8页
明确热浪特征及其对植被的影响对于工农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维护至关重要。基于中国712个气象站点的日平均气温资料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以超热因子为指标定义热浪事件,并选择热浪次数、最长持续时间、频次和强度4个指数分析196... 明确热浪特征及其对植被的影响对于工农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维护至关重要。基于中国712个气象站点的日平均气温资料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以超热因子为指标定义热浪事件,并选择热浪次数、最长持续时间、频次和强度4个指数分析1961-2017年中国地区8个子区域热浪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最后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探究热浪事件对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热浪指数呈显著增加的趋势,且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发生突变。热浪次数、最长持续时间、频次在中国青藏、西部和东部地区的多年均值和变化趋势较大,热浪强度的多年均值和变化趋势均呈现出北高南低的空间变化特征。热浪事件对植被的生长情况具有显著的影响,在东南沿海、内蒙古东部和新疆东部地区热浪事件对植被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而在中国西部、青藏和西南地区热浪事件对植被生长的促进作用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热因子 热浪特征 植被 归一化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2时序多特征的植被分类 被引量:21
18
作者 郭文婷 张晓丽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49-856,共8页
植被分类是研究森林资源状况和动态变化规律的基础,利用遥感手段可以更加快速、准确地识别植被类型。以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西南部的旺业甸实验林场为研究对象进行植被分类。采用分层分类的思想,首先根据植被物候特征选取植被生长... 植被分类是研究森林资源状况和动态变化规律的基础,利用遥感手段可以更加快速、准确地识别植被类型。以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西南部的旺业甸实验林场为研究对象进行植被分类。采用分层分类的思想,首先根据植被物候特征选取植被生长旺盛时期的影像,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并设定合适的阈值将研究区内的植被提取出来,剩余部分归为非植被。然后选取NDVI时间序列、最佳时相的Sentinel-2数据中10个波段的光谱反射率特征和主成分分析前3个分量的纹理特征作为分类特征,利用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将研究区内的植被类型分为耕地、草地、常绿针叶林、落叶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五大类,并将分类结果与最大似然法、NDVI时序+光谱特征的分类结果进行对比分析。NDVI时序+光谱特征+纹理特征的多特征植被分类总体精度达87.64%,Kappa系数为0.85,分别比最大似然法和结合NDVI时序+光谱特征的分类总体精度提高了15.73%和14.61%,Kappa系数提高了0.20和0.18。其中常绿针叶林和耕地的分类结果与实地调查情况高度一致,分类精度分别达到95.65%和92.31%。从而得出:①基于多特征的分类方法有助于提高分类精度;②NDVI时序特征对于植被的区分具有很大帮助;③采用分层分类的思想,首先将研究区内的植被提取出来,可以排除非植被因素的干扰,有效提高植被类型的分类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经理学 Sentinel-2 归一化植被指数时间序列 特征 植被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江堰市银杏物候时序特征的数码相机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廖韵 董奎 +3 位作者 付静静 曹钦 王韵 廖邦洪 《四川林业科技》 2016年第3期54-61,共8页
红叶树种秋天呈现的色彩是由树种的遗传基因决定的,而在一年中不同季节的颜色表现和变换是由叶片内含的叶绿素、花青素和叶黄素数量及其比例消长制约的;环境气候条件和季节的变化则起着空间和时间上的驱动和引导作用。采用可见光一红... 红叶树种秋天呈现的色彩是由树种的遗传基因决定的,而在一年中不同季节的颜色表现和变换是由叶片内含的叶绿素、花青素和叶黄素数量及其比例消长制约的;环境气候条件和季节的变化则起着空间和时间上的驱动和引导作用。采用可见光一红外数码相机延时摄影方法得到四川都江堰市银杏2014年的物候时序图像数据,用ENVI/IDL编程进行图像分析提取其NDVI、Gcc、ExG3种植被指数的时序数据;利用TIMESAT拟合建立双逻辑斯蒂曲线模型,用1/2最大值法计算得到都江堰市银杏2014年的关键物候期(年序日):生长季开始期(SOS)、生长最大值时期(MOE)、生长季结束期(EOS)和生长期(LOS)。然后,对银杏秋季的NDVI、Gcc、ExG3种指数曲线模型的下降速率(百分率)进行分析,表明:下降百分率在50%~90%区间所对应的物候年序日,与同年四川省四期红叶指数的发布时间(反映全省红叶景区的观赏适宜时期)有良好的响应关系,其中由NDVI植被指数得到的时间最为接近。基于数码相机植被颜色指数的树木物候遥感监测方法,在森林生态旅游研究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物候 时序特征 数码相机 植被指数 遥感监测 生态旅游 都江堰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研究——以砚山县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沈明潭 谭炳香 +3 位作者 戚曌 于航 贺晨瑞 于天飞 《林业调查规划》 2022年第5期1-11,共11页
植被覆盖度是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以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对云南省砚山县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估测,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与地形、气候的关系。结果表明,砚山县整体植被覆盖度较高,2020年以较高度和... 植被覆盖度是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以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对云南省砚山县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估测,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与地形、气候的关系。结果表明,砚山县整体植被覆盖度较高,2020年以较高度和高度植被覆盖度为主,在空间分布上呈东高西低的特征,在时间变化趋势上,2000—2010年不同等级植被覆盖度由高水平植被覆盖转为低水平植被覆盖,植被严重退化,2010—2020年由低水平植被覆盖转为高水平植被覆盖,植被覆盖显著改善;3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分布在坡度等级上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R 2>0.95),植被覆盖度随坡度的增加呈升高趋势,在海拔梯度上随海拔的上升呈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规律性变化。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受降水与气温的共同影响,但与降水量的相关性更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时空变化特征 归一化差值山地植被指数 像元二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